课件451张PPT。1衡水中学2017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备考研讨会 河北衡水中学——苏玉钗 研究·反思·策略23? 喜 报◆袁嘉玮、孟天一、武飞扬、刘荣泽分别以706分、688分、684分、683分的优异成绩分别获河北省文科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名;◆孟祥熙、王浩伊、张超、刘林峰、黄文韬分别以724分、721分、719分、718分、718分的优异成绩?分别获河北省理科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名;?◆12人进入河北省文科前10名(全省共13人)◆12人进入河北省理科前10名(全省共13人)衡水中学高考成绩4实在
真实
交流
探讨5第一部分
考题分析
(结合我们临考前的具体做法)6
2016年高考理科综合试卷(全国卷)化学试题紧扣考试大纲,考试内容和试卷结构保持稳定,难度较15年降低不少(指课标1),原因应该是很多省份第一年加入新课标,给其一个缓冲,明年(17年)难度估计会有所加大。2016试题总体评价 7一、考点设置相对稳定,
题型基本固定,
试题更突出主干知识考查,
知识覆盖面广。2016试题总体评价 重点以选择为例来分析 8经典题型延续考查,
如第7题化学与生活,
第8题的阿伏加德罗常数,
10题的化学实验基础9
常识性的知识必修和选修没有明显界限
食用油反复加热—常识性。
用于消毒的双氧水3%
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蚕丝和人造纤维
B.食用油反复加热会产生稠环芳香烃等有害物质
C.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蛋白质受热变性
D.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95%
来源于教材选修5---P90);102016四川1.化学与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氯气作水杀菌消毒剂
B.硅胶作袋装食品的干燥剂
C.二氧化硫作纸浆的漂白剂
D.肥皂水作蚊虫叮咬处的清洗剂
112016课标Ⅱ7.下列关于燃料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燃料燃烧产物CO2是温室气体之一
B. 化石燃料完全燃烧不会造成大气污染
C. 以液化石油气代替燃油可减少大气污染
D. 燃料不完全燃烧排放的CO是大气污染物之一
127.化学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2016课标Ⅲ13启示
多拓展为宜14化学与生活考前预测:
1.古代文化
2.绿色化学
15化学与生活-古代文化7.我国南朝(梁)陶弘景著《本草经集注》中记叙药物730种,其中“消石”条目下写道:“…如握雪不冰。强烧之,紫青烟起,乃成灰…”。这里的“消石”是指
A.氯化钠 B.硝酸铵
C.高锰酸钾 D.硝酸钾
167、《本草纲目拾遗》中在药物名“鼻冲水”条目下写道:贮以玻璃瓶,紧塞其口,勿使泄气,则药力不减,气甚辛烈,触入脑,非有病不可嗅。在“刀创水”条目下写道:治金创,以此水涂伤口,即敛合如故。这里所说的“鼻冲水”、“刀创水”分别指的是
A 氢氟酸、食盐水 B 氨水、碘酒
C 石灰水、硝酸 D 稀硫酸、食盐化学与生活-古代文化177.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古化文献中充分记载了古代化学研究成果.下列关于KNO3的古代文献,对其说明不合理的是A 18化学与生活-古代文化7.我国明代《本草纲目》中收载药物1892种,其中 “烧酒”条目下写道:“自元时始创其法, 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这里所用的“法”是指
A.萃取 B.渗析 C.蒸馏 D.干馏
19化学与生活-古代文化B 20化学与生活-古代文化C 212016北京7.下列中草药煎制步骤中,属于过滤操作的是
22根据所给的信息和标志,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碳酸氢钠药片
2016天津B 23绿色化学又称“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
其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24绿色化学的主要特点是:
1.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
2.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以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
3.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图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消纳,实现“零排放”;
4.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环境友好的产品。
5、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反应物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物。25绿色化学的研究者们总结出了绿色化学的12条原则,这些原则可作为实验化学家开发和评估一条合成路线、一个生产过程、一个化合物是不是绿色的指导方针和标准。
(1)防止污染优于污染形成后处理。
(2)设计合成方法时应最大限度地使所用的全部材料均转化到最终产品中。
(3)尽可能使反应中使用和生成的物质对人类和环境无毒或毒性很小。
(4)设计化学产品时应尽量保持其功效而降低其毒性。
(5)尽量不用辅助剂,需要使用时应采用无毒物质。
(6)能量使用应最小,并应考虑其对环境和经济的影响,合成方法应在常温、常压下操作。
(7)最大限度地使用可更新原料。
(8)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衍生步骤。(9)催化试剂优于化学计量试剂。
(10)化学品应设计成使用后容易降解为无害物质的类型。
(11)分析方法应能真正实现在线监测,在有害物质形成前加以控制。
(12)化工生产过程中各种物质的选择与使用,应使化学事故的隐患最小。26具体措施:
(1)开发绿色实验。如实验室用H2O2分解制O2代替
KClO3分解法,实现了原料和反应过程的绿色化学。
(2)防止实验过程中尾气、废物等环境的污染,实验中有危害性气体产生时要加强尾气吸收,对实验产物尽可能再利用等。
(3)在保证实验效果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实验试剂的用量,使实验小型化、微型化。
(4)对于危险或反应条件苛刻,污染严重或仪器、试剂价格昂贵的实验,可采用计算机模拟化学实验或观看实验录像等办法。
(5)妥善处置实验产生的废物,防止环境污染。27 NA的计算16全国1:
8.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14 g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的氢原子数为2NA
B.1 molN2与4 mol H2反应生成的NH3分子数为2NA
C.1 molFe溶于过量硝酸,电子转移数为2NA
D.标准状况下,2.24 LCCl4含有的共价键数为0.4NA 15年全国1:
8.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8gD2O和18gH2O中含有的质子数均为10NA
B.2L0.5mol/L亚硫酸溶液中含有的H+两种数为2NA
C.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生成0.1mol氧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
D.密闭容器中2molNO与1molO2充分反应,产物的分子数为2NA16年降低难度28每个学校的备考都是成熟的!
我们的考前做法29一.物质的量1.注意物质的聚集状态与状况的关系,在标准状况下,
溴、H2O、HF、苯、CCl4、CH2Cl2、CHCl3、 CCl4、 CH3OH、碳原子数大于4的烃(新戊烷除外)均为液体;
SO3为固体,
HCHO、CH3Cl为气体。
302.注意气体体积与状况的关系,如在标准状况下,11.2 L H2的分子数一定为0.5NA,但在非标准状况下,其分子数有可能为0.5NA。一.物质的量313.注意物质组成中分子个数或原子个数的判断,如Ne、O3、P4分子中的原子个数,Na2O2、KO2中阴、阳离子个数之比,NO2和CO2混合气体氧原子数的判断,混合烯烃中碳原子数或氢原子数的判断等。一.物质的量324.注意弱电解质的电离及某些离子的水解,如1 mol CH3COOH溶于水时,溶液中CH3COO-的物质的量小于 1 mol;1 mol FeCl3溶于水时,由于Fe3+的水解,溶液中Fe3+的物质的量小于1 mol。一.物质的量335.注意物质的存在形态不同,离子的种类、数目不同,
如NaHCO3晶体中只含有HCO3-和Na+,而溶液中还会因为HCO3-的电离产生少量CO32- ,由于HCO3-的水解产生少量H2CO3;一.物质的量346.注意特殊物质的摩尔质量或分子中的中子数,
如D2O、T2O、18O2等。一.物质的量357.注意一些物质中化学键的数目,如
1 mol H2O中含有2 molO—H键;1mol NH3中含有3 molN—H键;
1 mol CH4中含有4 molC—H键;1mol SiO2中含有4 molSi—O键;
1 mol P4中含有6mol P—P键;1molSi中含有2 mol Si—Si 键;
1 mol石墨中含有1.5NA个C—C键;
1molCnH2n+2中含有(3n+1)NA个共价键,
(2n+2)NA个极性键,(n-1)NA个非极性键。一.物质的量368.较复杂的化学反应中转移电子数的计算,如Na2O2和水的反应,Cl2和H2O的反应,Cl2和碱溶液的反应,Cu、Fe与Cl2、S的反应,电解CuSO4、NaCl溶液的反应等;MnO2和浓盐酸的反应,Cu和浓硫酸的反应(考虑浓度);Fe和稀HNO3的反应(考虑Fe是否过量)等。一.物质的量379.注意常见的可逆反应或隐含反应,如:N2+3H2 2NH3、2SO2+O2 2SO3,H2+I2 2HI, 2NO2 N2O4,
NO和O2混合发生反应2NO+O2===2NO2等。
一.物质的量3810.注意分散系的变化导致微粒数目的变化,如FeCl3溶液转化为Fe(OH)3胶体,因为胶体微粒是分子的集合体,所以胶体粒子的数目小于原溶液中Fe3+的数目。
11.注意酸性或碱性溶液中H+或OH-数目的判断,应排除“组成因素”、“体积因素”造成的干扰。一.物质的量39基础实验:考察角度物质的分离提纯、常见物质的制备与收集、溶液的配置
16年全国1:
10.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长颈漏斗分离出乙酸与乙醇反应的产物
B.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铜粉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NO
C.配制氯化铁溶液时,将氯化铁溶解在较浓的盐酸中再加水稀释
D.将Cl2与HCl混合气体通过饱和食盐水可得到纯净的Cl2
有机和无机的拼盘题:预测的形式40基础实验:考察角度物质的分离提纯、常见物质的制备与收集、溶液的配置16年全国2:
13.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4116年全国3:9.下列有关实验的操作正确的是最基本的实验操作42第11题的电化学原理题(三室式电渗析法处理废水,模仿了2014年全国卷里的四室电渗析法(备考时有所预测),是一种处理废水的同时可制得相应有用物质的一道综合性试题,起点高、落点低,考查同学们准确理解题意,综合运用电化学原理分析作答的一道试题)。新课标2和3都比较常规。海水电池和燃料电池
4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通电后中间隔室的SO42-离子向正极迁移,正极区溶液pH增大
B.该法在处理含Na2SO4废水时可以得到NaOH和H2SO4产品
C.负极反应为2 H2O–4e–=O2+4H+,负极区溶液pH降低
D.当电路中通过1mol电子的电量时,会有0.5mol的O2生成11.三室式电渗析法处理含Na2SO4废水的原理如图所示,采用惰性电极,ab、cd均为离子交换膜,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两膜中间的Na+和SO42-可通过离子交换膜,而两端隔室中离子被阻挡不能进入中间隔室。44△ 14年课标27.考纲中的题型示例
(4)H3PO2也可用电渗析法制备,“四室电渗析法”工作原理如图所示(阳膜和阴膜分别只允许阳离子、阴离子通过):①写出阳极的电极反应式 。
③早期采用“三室电渗析法”制备H3PO2,将“四室电渗析法”中阳极室的稀硫酸用H3PO2稀溶液代替,并撤去阳极室与产品室之间的阳膜,从而合并了阳极室与产品室。其缺点是产品中混有 杂质,该杂质产生的原因是 。特别关注:14年的考题加入到16年的考试说明,引起了我们的重视,事实果然所料。应该加大对考纲的研究力度。45电化学考前预测建立模型:
原电池,电解池
常见考点:
电极反应,离子移动方向,PH,
电极产物,放电顺序等
注意读图
注意环境
注意含有机物的电子转移
46注意环境碱性条件负479套 用信息 反常规11.如图是一种锂钒氧化物热电池装置,电池总反应为xLi + LiV3O8 = Li1+xV3O8。工作时,需先引发铁和氯酸钾反应使共晶盐融化。已知: Li熔点181℃,LiCl-KCl共晶盐熔点35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整个过程的能量转化只涉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B.放电时正极反应为:
Li1+xV3O8 – xe ̄ = LiV3O8 + xLi+
C.放电时Cl ̄ 移向LiV3O8电极
D.Li-Si合金熔点高于352℃
4810套 膜问题氯气 氢气 标况 4911.清华大学王晓琳教授首创三室膜电解法制备LiOH,其工作原理如下左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N为阳离子交换膜
B. X电极连接电源负极
C.制备2.4 g LiOH产生2.24 L H2(标况)
D. Y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一=40H-
膜问题 50膜问题 与考题一致515套12.正、负极都是碳材料的双碳性电池,电池充、放电过程为2nC+LiA CnA+LiCn,充电时Li+、A﹣分别吸附在两极上形成LiCn和CnA(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是电池的负极
B.放电时,A﹣离子向b极移动
C.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是nC﹣e﹣+A﹣=CnA
D.充电时,电解质中的离子浓度保持不变
52A.该滴定过程应该选择酚酞作为指示剂
B.M点对应的盐酸体积为20.0 mL
C.M点处的溶液中c(NH4+)=c(Cl-)=c(H+)=c(OH-)
D.N点处的溶液中pH<1212.298K时,在20.0mL 0.10mol/L氨水中滴入0.1mol/L的盐酸,溶液的PH与所加盐酸的体积如图所示。已知0.10ml/L的氨水的电离度为1.3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12题电解质溶液:中和滴定的回归,指示剂的选择(包括27题(3)沉淀指示剂的选择),电离度的计算。532015山东
室温下向10mL0.1 mol·L-1NaOH溶液中加入0.1 mol·L-1的一元酸HA溶液pH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所示溶液中c(Na+)>c(A—)>c(H+)>c(HA)
B.a、b两点所示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
C.pH=7时,c(Na+)= c(A—)+ c(HA)
D.b点所示溶液中c(A—)> c(HA)542014全国卷4. 溴酸银(AgBrO3)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溴酸银的溶解是放热过程
B.温度升高时溴酸银溶解速度加快
C.60 ℃时溴酸银的Ksp约等于6×10-4
D.若硝酸钾中含有少量溴酸银,可用重结晶方法提纯
60℃时溴酸银溶解度约为0.6g,n(AgBrO3)=0.0025mol,
c(Ag+)=c(BrO3-)=0.025mol·L-1,Ksp≈6.25×10-4,552015全国卷9 .浓度均为0.10mol/L、体积均为V0的MOH和ROH溶液,分别加水稀释至体积V,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MOH的碱性强于ROH的碱性
B.ROH的电离程度:b点大于a点
C.若两溶液无限稀释,则它们的c(OH-)相等
D.当 =2时,若两溶液同时升高温度,则c(M+)/c(R+)增大
56
侧重点在不断变化
难度低于我们平时的练习572016全国I-13.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m、p、r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n是元素Z的单质,通常为黄绿色气体,q的水溶液具有漂白性,0.01 mol·L–1r溶液的pH为2,s通常是难溶于水的混合物。上述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的大小WB.元素的非金属性Z>X>Y
C.Y的氧化物常温常压下为液态
D.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强酸Cl2 H2O 强酸 H C O Cl 13题的元素周期律(有创新,脱离元素周期表的载体,加入框图与元素化合物结合考查,提高思维含量,难度加大)
数据显示,历年来元素周期律和表得分率较低 582015全国I-12
W、X、Y、Z均为的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且原子核外L电子层的
电子数分别为0、5、8、8,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8。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
A.单质的沸点:W>X B.阴离子的还原性:W>Z
C.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Y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简单离子都能破坏水的电离
平衡的是 A. W2-、X+ B. X+、 Y3+ C. Y3+、 Z2- D. X+、 Z2-元素周期表、律2014全国I-10
X、Y、Z均为短周期元素X、Y处于同一周期,X、Z的最低价离子分别为X2-和Z
- ,Y+和Z-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X>Y>Z B. 单质沸点:X>Y>Z
C. 离子半径:X 2- >Y+>Z - D. 原子序数:X>Y>Z C O Na Al S C O Li F; S Na Cl H N P Cl B 59元素周期表、律2016全国II-9 a、b、c、d为短周期元素,a的原子中只有1个电子,b2-和c+的电子层结构相同,d与b同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a与其他三种元素形成的二元化合物中其化合价均为+1
B. b与其他三种元素均可形成至少两种二元化合物
C. c的原子半径是这些元素中最大的
D. d与a形成的化合物的溶液呈弱酸性H O Na S 602016全国III-12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X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X的原子半径是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中最大的,W与Y同族,Z与X形成的离子化合物的水溶液呈中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简单离子半径:WB.W与X形成的化合物溶于水后溶液呈碱性
C.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WD.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Y>Z元素周期表、律W、X、Y、ZO Na S Cl N Na P Cl 61要有这样的意识:某些元素不确定是趋势
3套-10
10.W、X、Y、Z均为短周期元素,W-的电子层结构与氦相同, X、Y处在同一周期,X、Y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6,Z原子的L电子层有7个电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单质沸点:W>Z
B.离子半径:Y2->Z-
C.原子序数:Z>Y>X>W
D.W分别与Y、Z形成的化合物中均只含极性共价键
元素周期律考前预测625套-1111.短周期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5。X与Y、Z、W位于相邻周期,Z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W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X原子内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r(W)>r(Z)>r(Y)>r(X)
B.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一定能溶于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
C.X、W的简单气态氢化物都一定易溶于水
D.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比Z的强
63大胆去猜649套8工业上曾用电解60%硫酸溶液(或硫酸氢钾、硫酸氢铵浓溶液)制取过氧化氢,其生产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电解硫酸或酸式硫酸盐溶液,阳极反应为2SO42——2e—==S2O82—
B、S2O82—具有强氧化性,H2S2O8是二元强酸
C、减压蒸馏的目的是为了减少H2O2分解,蒸馏得到的另一组分可循环利用
D、由溶液A转化为溶液B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65 研究篇——明确方向全国1卷:选择题点汇总66 选择题的关注点:
1. 化学与生产、生活常识(必考)
2. NA计算(必考)
3. 与必修相关的有机知识(必考)
4.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与基本技能(必考)
5. 电化学或其他(必考)
6. 电解质溶液或沉淀溶解平衡(必考)
7. 元素周期表、律的推断(必考)67选择题备考启示选择题无论是从近几年考题中,还是从今年的三套课标卷中给我们传递的信号:均是平稳的,能够拿到高分的。
1.基础抓牢
2.建立模型
3.充分练习
4.注重总结68二、试题源于教材,但又高于教材,试题涉及的知识内容覆盖了两本必修和三本选修的内容,重视知识的迁移和应用。2016试题总体评价 能力点6913题元素周期律框图中涉及的两个反应(氯气与H2O和CH4反应都是来源于教材);
体现了命题人出发点:
有机与无机结合考查
该题应该是不错一个题目,一个亮点能力点7026题(1):
氨气的制备装置选择和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来源于教材必修1—P99);收集氨气;
高于教材,命题人出发点:
①一定开放性
②体现了化学实验思想:
收集有毒气体后必须尾气处理
能力点71
27题元素铬(Cr)在溶液中主要以Cr3+(蓝紫色)、Cr(OH)4?(绿色)、Cr2O72?(橙红色)、CrO42?(黄色)等形式存在,CrO42?和Cr2O72?在溶液中可相互转化(来源于教材选修4--P26内容的延伸);
去年多省份考查草酸与高锰酸钾反应
其实在平时备考中做得还是很好的。包括硫代硫酸钠与酸反应。
72
28题精制饱和食盐水,除去Mg2+和Ca2+(来源于教材必修1—P7);
38题有机推断第一问关于糖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都是教材内容的考查,所以备考要对教材重视回归挖掘,尤其是一轮复习。(扫描教材)
73一个选项 747511.下列关于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滴定管的润洗是向滴定管中加入少量要盛装的溶液,边旋转边倾斜使溶液润湿全部内壁后 从上口倒出
B.中和热的测定需要使用两个量筒分别量取酸碱溶液体积,使用两个温度计分别测定开始和终点的溶液温度
C.用密度为1.84g/cm3的浓硫酸配制100mL的2mol/L的稀硫酸,需要计算并称量浓硫酸的质量
D.用重结晶法提纯粗苯甲酸时,溶解度较小的杂质趁热过滤时留在了滤纸上,溶解度较大 的杂质冷却结晶时留在了母液里76 C催化剂7778课前一背——必修一课本P7979硅藻泥
?硅藻泥(英文:Diatom mud)是一种以硅藻土为主要原材料的内墙环保装饰壁材,具有消除甲醛、净化空气、调节湿度、释放负氧离子、防火阻燃、墙面自洁、杀菌除臭等功能。由于硅藻泥健康环保,不仅有很好装饰性,还具有功能性,是替代壁纸和乳胶漆的新一代室内装饰材料。80选修三 50页81828384向两支分别盛有0.1mol/L的醋酸和饱和硼酸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等浓度Na2CO3溶液,观察现象。8586是由动植物油脂与甲醇或乙醇,在酸或碱的催化及高温(230~250℃)下进行反应,或在温和的条件下,用酶催化反应,生成的高级脂肪酸甲酯或乙酯。
可再生87你总结了吗?
你用心了吗?8889三、课标1总体上难度不大,稳中有变,比较中规中矩,确保改革平稳实施。
课标2和课标3题目较为新颖,可以说起点低,但落脚点高,更能体现能力立意的命题思想,均减少题目中信息给予的数量(题干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往设置化学情境的题风。虽然很多题存在母题再造的痕迹,但是依然值得品味。2016试题总体评价 ---二卷 90实验大题分析9115年广东卷33.NH3及其盐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1)用NH4Cl和Ca(OH)2制备NH3,反应发生、气体收集和尾气处理装置依次为 。 (2)按图装置进行NH3性质实验。
①先打开旋塞1,B瓶中的现象是 ,原因是 ,②稳定后,关闭旋塞1。再打开旋塞2,B瓶中的现象是 。①产生白烟;打开旋塞1,氯化氢与氨气混合反应生成了白色氯化铵固体小颗粒,形成白烟。②烧杯中的石蕊溶液会倒流进入到B瓶中,形成红色溶液。92 16年全国1:26.(14分)
氮的氧化物(NOx)是大气污染物之一,工业上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条件下用NH3将NOx还原生成N2,某同学在实验室中对NH3与NOx反应进行了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氨气的制备 ①氨气的发生装置可以选择上图中的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②预收集一瓶干燥的氨气,选择上图中的装置,其连接顺序为:发生装置→______(按气流方向,用小写字母表示)。几乎是广东卷的翻版93(2)氨气与二氧化氮的反应
将上述收集到的NH3充入注射器X中,硬质玻璃管Y中加入少量催化剂,充入NO2(两端用夹子K1、K2夹好)。在一定温度下按图示装置进行实验。①红棕色颜色变浅,最后褪为无色;②8NH3+6NO2 =7N2 +12H2O;
③水倒吸入Y管中;④该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装置内压强降低,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发生倒吸。949596(一)(1)调节溶液pH使Fe(OH)3沉淀过滤分离(每空1分,共2分)
(2)ade (3分)979899实验大题考前预测1.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 ----装置连接顺序
10011套10.制乙烯时,还产生少量SO2、CO2及水蒸气,某研究小组用下列装置检验这四种气体,仪器连接顺序正确的是
A.h- g- m-n-a-b-f-e-c-d B.g -h-m-n-a-b-e-f-c-d
C.h- g- c-d-m-n-f-e-a-b D.h-g-m-n-c-d-e-f-a-b
乙烯氧化产物二氧化碳 干扰101制备-除杂-干燥-反应或收集-尾气吸收下图所示仪器可用于实验室制备少量无水FeCl3,仪器连接顺序正确的是( )
A.a-b-c-d-e-e-f-g-h
B.a-e-d-c-b-h-i-g
C.a-d-e-c-b-h-i-g
D.a-c-b-d-e-h-i-f
但是该实验有缺陷102B E 间接证明法103第一套2626.(16分)实验室以绿矾(FeSO4·7 H2O)为铁源制备补铁剂甘氨酸亚铁
当D中产生较多白色沉淀,证明空气已排净关注所要制备物质的性质2.陌生物质制备,关注其性质
1042.陌生物质制备,关注其性质
1053.关注尾气处理106第五套:【实验一】实验室通过下图装置制备Na2S2O3。安全瓶拆除装置之前,装置内有污染性气体可以先加入吸收剂再进行处理。107第五套26第二部分【实验二】测定用硫代硫酸钠溶液处理后的废水中氰化钠的含量。
已知:①废水中氰化钠的最高排放标准为0.50mg/L。
②Ag++2CN-=[Ag(CN)2]-,Ag++I-=AgI↓,AgI呈黄色,且CN-优先与Ag+反应。实验如下:
取20.00mL处理后的氰化钠废水于锥形瓶中,并滴加几滴KI溶液作指示剂,用1.000×10-4mol/L的标准AgNO3溶液滴定,消耗AgNO3溶液的体积为1.50mL。
(6)滴定终点的判断方法是 。
(7)处理后的废水是否达到排放标准 (“是”或“否”)答案:(6)滴入最后一滴硝酸银溶液,出现淡黄色沉淀 (7)否
4.定量实验1085.设计实验方案的合理性:常用,现象明显, (3)设计实验方案测定产品中二价铁含量(不必描述操作过程的细节): 。
(已知产品中存在少量三价铁,且仅二价铁可以在酸性条件下被KMnO4、NaC1O或
H2 O2定量快速氧化。)109(2)已知碱性条件下,ClO—有强氧化性,而ClO3—氧化性很弱。设计实验证明:碱性条件下,H2O2能被ClO—氧化,而不能被ClO3—氧化________。5.设计实验方案的合理性:常用,现象明显, 1106.关注实验步骤的叙述1117.控制单一变量11211315新课标二28题
二氧化氯(ClO2,黄绿色易溶于水的气体)是高效、低毒的消毒剂,回答下列问題:
③除去ClO2中的NH3可选用的试剂是
(填标号)。
a.水
b.碱石灰
c.浓硫酸
d.饱和食盐水8.需要考场接受新信息,提取题目中信息提取信息
注意推理 11413年天津第9题 I.经查阅资料得知:无水FeCl3在空气中易潮解,加热易升华。
⑵第③步加热后,生成的烟状FeCl3大部分进入收集器,少量沉积在反应管A的右端。要使沉积得FeCl3进入收集器,第④步操作是——————。
8.需要考场接受新信息,提取题目中信息115化学反应原理题分析
课标1也是常规考点,创新点就是滴定沉淀指示剂的选择与Ksp结合的简单计算(平时教学已经多次强化练习)。
但是课标2和课标3原理题有创新,有区分度,借鉴了江浙考题的元素。116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Na2CrO4溶液中的转化反应____________。
②由图可知,溶液酸性增大,CrO42?的平衡转化率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根据A点数据,计算出该转化反应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___。
③升高温度,溶液中CrO42?的平衡转化率减小,则该反应的ΔH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化学反应原理题:题型常规,没有复杂计算(H)
27. 元素铬(Cr)在溶液中主要以Cr3+(蓝紫色)、Cr(OH)4?(绿色)、Cr2O72?(橙红色)、CrO42?(黄色)等形式存在,Cr(OH)3为难溶于水的灰蓝色固体,回答下列问题:
(1)Cr3+与Al3+的化学性质相似,在Cr2(SO4)3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直至过量,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描述不全面)
(2)CrO42?和Cr2O72?在溶液中可相互转化。室温下,初始浓度为1.0 mol·L?1的Na2CrO4溶液中c(Cr2O72?)随c(H+)的变化如图所示。117(3)在化学分析中采用K2CrO4为指示剂,以AgNO3标准溶液滴定溶液中的Cl?,利用Ag+与CrO42?生成砖红色沉淀,指示到达滴定终点。当溶液中Cl?恰好完全沉淀(浓度等于1.0×10?5 mol·L?1)时,溶液中c(Ag+)为_______ mol·L?1,此时溶液中c(CrO42?)等于__________ mol·L?1。(已知Ag2 CrO4、AgCl的Ksp分别为2.0×10?12和2.0×10?10)。
(4)+6价铬的化合物毒性较大,常用NaHSO3将废液中的Cr2O72?还原成Cr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118第五套26第二部分【实验二】测定用硫代硫酸钠溶液处理后的废水中氰化钠的含量。
已知:①废水中氰化钠的最高排放标准为0.50mg/L。
②Ag++2CN-=[Ag(CN)2]-,Ag++I-=AgI↓,AgI呈黄色,且CN-优先与Ag+反应。实验如下:
取20.00mL处理后的氰化钠废水于锥形瓶中,并滴加几滴KI溶液作指示剂,用1.000×10-4mol/L的标准AgNO3溶液滴定,消耗AgNO3溶液的体积为1.50mL。
(6)滴定终点的判断方法是 。
(7)处理后的废水是否达到排放标准 (“是”或“否”)答案:(6)滴入最后一滴硝酸银溶液,出现淡黄色沉淀 (7)否
119Ksp(AgCl)=1.8×10-10 、 Ksp(Ag2CrO4)= 1.9×10-12,
现用0.001mol/L的AgNO3溶液滴定浓度均为0.001mol/L的KCl和K2CrO4混合溶液。(已知:Ag2CrO4为红色沉淀)用沉淀滴定法能否实现两种离子的有效分离,该如何判断两种离子已经完全分离?Ksp与沉淀先后顺序计算12015新课标一28题(4)① 2HI(g) H2(g)+I2(g)在716K时,气体混合物中碘化氢的物质的量分数x(HI)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下表:①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的计算式为:___________。翻译图表翻译成文字是:不管正向开始,还是逆向开始,达到平衡态时x(HI)的物质的量分数均为0.784,可以用来计算①平衡常数。121翻译图表新课标一28题(4)③ 原平衡
v正=v逆 新平衡
v正=v逆 改编为2HI(g) H2(g)+I2(g)v正~x(HI)和v逆~x(H2)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 原 新 12215新课标一28题(4)
②上述反应中,
正反应速率为v正=k正x2(HI),
逆反应速率为v逆=k逆x(H2)x(I2),
其中k正、k逆为速率常数,
则k逆为________(以K和k正表示)。
若k正=0.0027min-1,在t=40,min时,
v正=__________min-1 需要考场接受新信息,提取题目中信息k正/ k逆=
x(H2)·x(I2)/ x2(HI)=K,
故有: k逆= k正/K。1232012①计算反应在第8 min时的平衡常数K = __________④比较产物CO在2~3 min、5~6 min和12~13 min时平均反应速率[平均反应速率分别以v(12-13)等表示]的大小_________;1242013新课标二 1252014新课标1 1262015新课标2 127 16年全国2卷:出现较新颖的说法
27.丙烯腈(CH2=CHCN)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上可用“丙烯氨氧化法”生产,主要副产物有丙烯醛(CH2=CHCHO)和乙腈(CH3CN)等,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丙烯、氨、氧气为原料,在催化剂存在下生成丙烯腈(C3H3N)和副产物丙烯醛(C3H4O)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①C3H6(g)+NH3(g)+ 3/2O2(g)=C3H3N(g)+3H2O(g) ΔH=-515kJ/mol
①C3H6(g)+ O2(g)=C3H4O(g)+H2O(g) ΔH=-353kJ/mol
两个反应在热力学上趋势均很大,其原因是________;有利于提高
丙烯腈平衡产率的反应条件是________;提高丙烯腈反应选择性的关键
因素是________。(特别关注:催化剂选择性的题目---浙江卷有考察)
(2)图(a)为丙烯腈产率与反应温度的关系曲线,最高产率对应温度为
460℃。低于460℃时,丙烯腈的产率________(填“是”或者“不是”)对应温
度下的平衡产率,判断理由是________;高于460℃时,丙烯腈产率降低的
可能原因是________(双选,填标号)
A.催化剂活性降低 B.平衡常数变大
C.副反应增多 D.反应活化能增大
(特别关注:活化能问题---全国3也涉及)128129借鉴元素130借鉴元素131关注常数之间的计算
16全国卷2.26题
(4)联氨为二元弱碱,在水中的电离方式与氨相似。联氨第一步电离反应的平衡常数值为_____(已知:N2H4+H+==N2H5+的K=8.7×107;Kw=1.0×10-14)。
2016年海南卷:
(4)已知:Kw=1.0×10-14,Al(OH)3 ==AlO2-+H++H2O K=2.0×10-13。Al(OH)3溶于NaOH溶液反应的平衡常数等于_________。考察各种常数之间的运算关系132考前预测 133134135136137138有江苏卷的味道139有江苏卷的味道140 流程图题分析
课标1延续了15年的形式,但较15年及前几年简单很多,降低了流程分析的过程,即使题目看不懂,并不影响答题。141虽然属于重复考查,母题再造
非常成功一个题目 09年江苏 ,15全国2,15重庆,模拟题 142与考试说明P74页流程题目很类似143144145课标2有关联氨的考查 14615课标27.硼及其化合物在工业上有许多用途。以铁硼矿(主要成分为Mg2B2O5·H2O和Fe3O4,还有少量Fe2O3、FeO、CaO、Al2O3和SiO2等)为原料制备硼酸(H3BO3)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Mg2B2O5·H2O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为提高浸出速率,除适当增加硫酸浓度外,还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变化观)
(2)利用_______的磁性,可将其从“浸渣”中分离。“浸渣”中还剩余的物质是______(写化学式)。
(3)“净化除杂”需先加H2O2溶液,作用是_______。然后再调节溶液的pH约为5,目的是_________。
(4)“粗硼酸”中的主要杂质是________(填名称)。
(6)单质硼可用于生产具有优良抗冲击性能硼钢。以硼酸和金属镁为原料可制备单质硼,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制备过程___________。(变化观)147 14年课标27.次磷酸(H3PO2)是一种精细磷化工产品,具有较强还原性。回答下列问题:
(1)H3PO2是一种一元中强酸,写出其电离方程式 。
(2) ①(H3PO2)中,P元素的化合价为 。
②利用(H3PO2)进行化学镀银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则氧化产物为: (填化学式)。
③NaH2PO2为 (填“正盐”或“酸式盐”),
其溶液显 (填“弱酸性”、“中性”或“弱碱性”)。
(3)(H3PO2)的工业制法是:将白磷(P4)与Ba(OH)2溶液反应生成PH3气体和Ba(H2PO2)2,后者再与H2SO4反应。写出白磷与Ba(OH)2溶液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 。
14813年课标27.(15分)锂离子电池的应用很广,其正极材料可再生利用。某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有钴酸锂(LiCoO2)、导电剂乙炔黑和铝箔等。充电时,该锂离子电池负极发生的反应为6C+xLi++xe- = LixC6。现欲利用以下工艺流程回收正极材料中的某些金属资源回答下列问题:
⑴LiCoO2中,Co元素的化合价为 。(元素观)
⑵写出“正极碱浸”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9△13年课标27.(15分)锂离子电池的应用很广,其正极材料可再生利用。某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有钴酸锂(LiCoO2)、导电剂乙炔黑和铝箔等。充电时,该锂离子电池负极发生的反应为6C+xLi++xe- = LixC6。现欲利用以下工艺流程回收正极材料中的某些金属资源(3)“酸浸”一般在80℃下进行,写出该步骤中发生的所有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 ;
可用盐酸代替H2SO4和H2O2的混合液,但缺点是 。(变化观)
(4)写出“沉钴”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变化观)15013年课标27.(15分)锂离子电池的应用很广,其正极材料可再生利用。某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有钴酸锂(LiCoO2)、导电剂乙炔黑和铝箔等。充电时,该锂离子电池负极发生的反应为6C+xLi++xe- = LixC6。现欲利用以下工艺流程回收正极材料中的某些金属资源(5)充放电过程中,发生LiCoO2与Li1-xCoO2之间的转化,写出放电时电池反应方
程式 。(变化观)
(6) “放电处理”有利于锂在正极的回收,其原因是 。151考前指导(1)问题一般各自相对独立,无连带效应,一个问题解决不了不会影响下一个问题的解决。
(2)每题中基本上都有与流程无关的问题,可直接作答;对于超纲知识,题目中要么有信息提示, 要么与解答题目无关。
1521531542016年加入新课标Ⅰ卷的省份山东安徽广东
福建
借用广东卷、山东卷的母题,给新加入课标卷的考生营造亲切感,降低考生的紧张度。各省份经过多年的自主命题,试卷中不乏很多优秀的试题,值得借鉴和挖掘。尤其是没有在考题中出现的安徽卷和福建卷更值得我们研究。江苏浙江二卷备考启示1.必须把各省市高考试题当做教材一样去利用155二卷备考启示1.必须把各省市高考试题当做教材一样去利用
2.试题难易不断变化,灵活性比较大
3.题型练到位
4.化学思想与化学方法,解题模型即能力增长点在日常教学中要充分渗透。156综合考查能力立意是常态高考157选考结构分析
1.课标1结构题创新点是金属电负性的判断和晶胞原子坐标参数,体现学科间的联系,其他较常规
2.依然延续了语言表达能力的考查
3.课标2和3题目也比较常规。
4.预测的空间利用率题目在全国卷3出现15837.[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
锗(Ge)是典型的半导体元素,在电子、材料等领域应用广泛。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Ge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个未成对电子。
(2)Ge与C是同族元素,C原子之间可以形成双键、叁键,但Ge原子之间难以形成双键或叁键。从原子结构角度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角度:键参数,成键方式)
(3)比较下列锗卤化物的熔点和沸点,分析其变化规律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光催化还原CO2制备CH4反应中,带状纳米Zn2GeO4是该反应的良好催化剂。Zn、Ge、O电负性由大至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
(5)Ge单晶具有金刚石型结构,其中Ge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______,微粒之间存在的作用力是________。
(6)晶胞有两个基本要素:
①原子坐标参数,表示晶胞内部各原子的相对位置,下图为Ge单晶的晶胞,其中原子坐标参数A为(0,0,0);B为(1/2,0,1/2)。则D原子的坐标参数为______。(小立方体体心)
②晶胞参数,描述晶胞的大小和形状,已知Ge单晶的晶胞参数a=565.76 pm,其密度为__________g·cm-3(列出计算式即可)。(晶胞计算的回归,有所预测)159160新课标I卷近5年晶胞模型的考查161 选考有机分析
1.课标1有机以生活中的秸秆(多糖)入手,对官能团,反应方程式,反应类型、同分异构体和合成路线(明年重点复习)有所考察,创新点是出现了顺顺,反反同分异构体(由单双键过渡到多双键)(明年要注意顺反异构体)。162消去反应163 选考有机分析
1.课标1有机以生活中的秸秆(多糖)入手,对官能团,反应方程式,反应类型、同分异构体和合成路线(明年重点复习)有所考察,创新点是出现了顺顺,反反同分异构体(由单双键过渡到多双键)(明年要注意顺反异构体)。
2.课标2出现氰基的名称及含氰基同分异构书写。较常规
3.课标3较常规,出现聚合反应生成氢气,并对合成路线进行了考查4.选考中有关同分异构体的考查难度有所回升,但在选择题中难度依然不大。 164 16年有机隆重回归,分别有4.2.2道题涉及有机,比重增大,考查角度多元化(生活常识、熔沸点、共面问题、命名、反应类型、同分异构、分离提纯实验等)。去年备考对有机回归有准确的预测。 16年新课标Ⅰ卷: 4道题涉及有机物 16年新课标Ⅱ卷: 2道题涉及有机物 16年新课标Ⅱ卷: 2道题涉及有机物165(2011课标I)难度小
8、分子式为C5H11Cl的同分异构体(不考虑立体
异构)( 8 )(2012课标I)难度小
10、分子式为C5H12O的可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的有机化合物有( 8 )
12.分析下表中各项的排布规律,按此规律排布第26项应为
A.C7H16 B.C7H14O2 C.C8H18 D.C8H18O166(2013课标I)难度大
12、分子式为C5H10O2的有机物在酸性条件下可水解为酸
和醇,若不考虑立体异构,这些醇和酸重新组合可形成的
酯共有 A、15种 B、28种 C、32种 D、40种 (2013课标I) 难度中等
8.香叶醇是合成玫瑰香油的主要原料,
其结构简式如下:下列有关香叶醇的
叙述正确的是()
A、香叶醇的分子式为C10H18O B、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C、不能是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能发生加成不能发生取代反应167(2014课标I)难度中等
7.下列化合物中同分异构体数目最少的是
A.戊烷 B.戊醇 C.戊烯 D.乙酸乙酯168(2015新课标Ⅰ9)乌洛托品在合成、医药、染料等工业中有广泛用途,其结构式如图所示。将甲醛水溶液与氨水混合蒸发可制得乌洛托品。若原料完全反应生成乌洛托品,则甲醛与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1:1 B.2:3
C.3:2 D.2:1169(2015课标II)单官能团
8.某羧酸酯的分子式为C18H26O5,1mo该酯完全
水解可得到1mol羧酸和2mol乙醇,该羧酸的分子
式为
A.C14H18O5 B.C14H16O4
C.C16H22O5 D.C16H20O5(2015课标II)单官能团
11、分子式为C5H10O2并能与饱和NaHCO3溶液
反应放出气体的有机物有(不含量立体异构)
A.3种 B.4种 C.5种 D.6种AB170(2016课标I)9.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2-甲基丁烷也称异丁烷
B.由乙烯生成乙醇属于加成反应
C.C4H9Cl有3中同分异构体
D.油脂和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B考察角度多元化171(2016课标II)
8.下列各组中的物质均能发生加成反应的是
A. 乙烯和乙醇 B. 苯和氯乙烯
C. 乙酸和溴乙烷 D. 丙烯和丙烷B(2016课标II)
10. 分子式为C4H8Cl2的有机物共有(不含立体异构)
A.7种 B.8种 C.9种 D.10种
C172(2016课标III)
10.已知异丙苯的结构简式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异丙苯的分子式为C9H12
B.异丙苯的沸点比苯高
C.异丙苯中碳原子可能都处于同一平面
D.异丙苯的和苯为同系物
C(2016课标III)
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乙烷室温下能与浓盐酸发生取代反应
B.乙烯可以用作生产食品包装材料的原料
C.乙醇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溴乙烷
D.乙酸与甲酸甲酯互为同分异构体A173(2011课标)38.
(4)C7H8O(甲酚)的同分异构体含有苯环的还
有 种。(5)C7H6O2(邻羟基苯甲醛)的
同分异构体含有苯环的还有 种。
答案:4种,4种选做题中的同分异构体174(2012课标)38.
(6)E(C7H5O2Cl)(对氯苯甲酸)的同分异构体中含有苯环且能发生银镜反应的共 种
答案:13种或16种选做题中的同分异构体4 175(2013课标I)38.
(6)F的同分异构体中,既能发生银镜反应,又
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的共有 种
答案:13种 选做题中的同分异构体176(2013课标II)38.(6)I的同系物J比I相对分子质量小14,J的同分异构体中能同时满足如下条件:
①苯环上只有两个取代基,②既能发生银镜反应,又能和饱和NaHCO3溶液反应放出CO2,共有______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答案:18种 177(2014课标I)38.
(4)F( )的同分异构体中含有苯环的
还有 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答案:19种(难度相当大)178(2015课标I)38.(链烃官能团位置异构)
(5)写出与A(乙炔)具有相同官能团的异戊二
烯的所有同分异构体 (写结构简式)
答案:3种(难度降低)选做题中的同分异构体179 (2016课标I)具有一种官能团的二取代芳香化合物W是E的同分异构体,0.5 mol W与足量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44 gCO2,W共有______种(不含立体结构)
12选做题中的同分异构体180(2016课标II ) (6)G的同分异构体中,与G具有相同官能团且能发生银镜反应的共有___________种。(不含立体结构)
8181(2016课标III ) (5)芳香化合物F是C的同分异构体,其分子中只有两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数目比为3:1,写出其中3种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2由已知来推183编号法184185186尤其适用于187整体法188含苯环的189考情分析
从考生的具体答题情况来看,考生较好地适应了全国卷的要求,各道题目的作答程度都比较高,学生在每道题上基本都“有话可写”,都有所得分,但是在答案的科学性、规范性、准确性、严谨性、全面性等存有不足。有些学生作答时使用的不是化学学科专业术语而是过于含糊的口语化语言,一些化学方程式未配平、漏了反应条件或符号格式不规范,实验现象描述或反应原理解释的表述不全面或做不到紧扣要点,简单的计算公式或结果也容易存在错误。 190对今后教学的启示
1、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深度
一要强化基础知识的学习。加强对化学基本原理、概念、元素化合物知识等基础知识,以及化学用语、化学计算、化学实验等基本技能的掌握;教学应重视内容的理解与运用,而不应是机械式的死记硬背。高考的重点始终围绕着高中化学中那些最基本、最核心的学科内涵和本义,主要是考查考生对一些基础知识的理解深度。同时,强化学生认真、细致、全面的思维与规范作答习惯,以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及思维品质。
二要在复习过程中重视知识网络的形成。通过横向和纵向统摄整理,使零散的知识有序地贮存,使之系统化、结构化,能够做到准确提取、灵活应用。191对今后教学的启示
2、重视以基础知识为依托的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无论是主观题还是客观题,都是以基础知识为依托展开的,历年的高考热点始终是高中化学中的那些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纯知识性题目的考核逐渐偏少,取而代之的则是更多的知识应用型题目,因此教学中更应强调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通过分析比较,多角度辨析,掌握概念的内涵外延,原理和规律的本质,而坚实的化学基础知识,清晰的化学知识结构,是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基础,所以对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应准确把握,并扎扎实实落实到位,对学科思想的透彻理解和学科方法灵活应用更是取得高分的关键。192第二部分
一轮复习策略193一、2017高考整体复习时间安排一轮复习时间:是2016.06.15到年前。
为落实考点,全面复习阶段。
二轮复习时间:年后——4月底。
为专题复习阶段。
三轮复习时间:2017.05月初——5月底。为综合模拟训练阶段。
最后为 2017.05.30——6.6自主复习。
194一轮备考(一)指导思想:
以课标、考纲、新考情为主要依据,以教材和自组资料为依托,以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学习能力和考试能力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学、练、讲、评、补的结合为主要方法,以研究学情、考情、增强教学的针对性为突破口,坚持循序渐进、夯实基础、突出重点、情感教育的原则,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达到基础和能力的双提高,最大限度地保证高三复习的整体效益.195“全面”知识全面复习,对象面向全体学生。
“基础” 把握中下难度,不偏离教材考纲,课标的范围
“系统”前引后连有机结合 ,注意知识的完整性
“扎实”知识点复习要落实到位,正真理解、深化
(二)一轮复习原则-- 全面、基础、系统、扎实196(三)目标:
1、夯基:确保知识无遗漏,理解准确,应用准确
2、构网:建立完整知识体系,单元小网络
3、会法:正确运用学科思想和方法(守恒思想、定量观念、审题解题的规律性策略)。
4、分数目标:基础题满分197(四)计划: 1、元素化合物:(8周左右的时间) 包含碱金属、镁铝铁铜。卤族、氧族、氮族、碳族 2、基本概念:(3周左右的时间)
包含物质的量、氧化还原、离子反应(必修1第1、2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必修2的第二章的第一节、选修4第一章) 3、基本理论:(10周左右的时间)
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必修2第一章+选修3)
化学平衡(必修2的第二章的第3节+选修4第二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选修4第三章)
电化学(必修2的第二章的第2+节选修4第四章)4、有机化学(6周左右时间)
5、化学实验:(2周左右时间) 198(五)夯实基础的措施1、正确理解“夯实基础”的要求
2、把握一轮“夯实基础”的重点
3、一轮复习“夯实基础知识”的具体措施
1991、正确理解“夯实基础”的要求“基础”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基本知识,即教材基本反应、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问题等。二是基本技能,包括读题审题、提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正确规范解答问题、基本题型答题思路等。
“夯实基础”的表征是准确记忆,真正内涵在于理解,落脚点和最终检验标准在于灵活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
按照这种要求,着眼于应用抓基础,才是真正夯实基础,才能实现从“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转变,才是应对高考的“治本之策”。2002、把握一轮夯实基础的重点 一手抓基础知识巩固,一手抓方法指导和能力培养,但要突出 “夯实基础知识 ”这个重点。让学生总结感悟题型和解题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是必要的,但实践证明,学生答题存在的问题最根本的是基础知识欠缺,而这正是高三一轮复习教学的着力点所在。——
一轮复习夯实基础的重点是基础知识。
一轮复习的重点,就是以按照“全面、基础、系统、扎实”的要求,采取多种方式“夯实基础知识”。检验一轮复习教学质量,关键看基础知识是否真正落实好。夯实基础知识,既要突出重点,又要明确、全面、到位,决不能模模糊糊、留欠账、存幻想。由于一轮复习一般以“章节”为单位,知识体系的构建、综合性要求是初步的、小范围的、逐步的。2013、一轮复习夯实基础知识的具体措施(1)依据考点,结合教材,全面夯实基础知识
要依据考点,与课程标准和教材结合,全面夯实基础知识,体现一个“全”字,从正文到辅助文(序言、实践活动、科学史话、科学视野),到课后习题、单元归纳与整理,做到“全覆盖”。教师决不能以“时间紧”或高考“未考过”(或“已考过”)为借口,对教材内容随意取舍。要按照“理解、理清”要求,全面落实每一个知识点。既要“理解”,又要“理清”,把握每个知识点的内涵与外延、层次与结构,辨析易错易混点,排除理解上的误区。 202(2)对基础知识进行必要的深化、拓展和整合。
全国卷试题对知识的考查,源于教材,但高于教材,体现了选拔性考试的要求。相对一般事实性、程序性知识,更加青睐思维含量大的知识,甚至引入新知(热力学趋势,反应的选择性)与所学知识结合进行考查。教师要参考选修模块教材、各种版本教材和大学教材,深入研究教材、适当提升知识高度,挖掘知识深度,拓展知识宽度,挖掘知识的应用价值,防止“水过地皮湿”。一轮是一场透彻的灌溉!203(3)构建知识体系,在体系中把握知识。
高考全国卷体现知识整合与重组,体现了融会贯通的要求。构建知识体系,理清知识线索,在体系中把握知识,有助于学生记忆、调遣和运用知识,也是有效应对高考化学学科命题综合性的必然要求。复习课基本知识的教学要遵循“初步构建知识体系”——在宏观知识体系下“深化理解考点”——“回归优化知识体系”的基本思路,把微观具体知识复习与宏观知识体系建构有机结合起来。204(4)以教师的研究提升基础夯实的层次。
习近平指出:“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老师的基本素质,其中知识是根本基础。学生往往可以原谅老师严厉刻板,但不能原谅老师学识浅薄。‘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知识储备不足、视野不够,教学中必然捉襟见肘,更谈不上游刃有余。”教师站的高、把握的透、认识的深,就可以大大提高基础知识教学的效果,并为能力提升打下坚实基础。205 有效研究贯穿备考始终2051. 研究《考试说明》中的“知识内容”——明确考什么、考多难研究什么2.研究高考试题——明确怎么考(高频考点、命题方式,设问的角度与方式)
3.研究《考试说明》中的“学科特点与研究方法”、“学习能力”——明确为什么这样考4.研究考试说明与题型示例的变化——明确明年可能考哪个知识点与哪种题型不考5. 研究《试题分析》与“试题评价”——理解命题人与评价专家的想法,预测明年可能会怎样考6.研究教材——深入挖掘课本中的重要案例,将课本原型知识模型化7. 研究数据
明确学生哪里丢分, 为什么丢分,明确备考重点8.研究教学方法——明确怎么抓落实、提效益、多得分206研究教材 教材是《考试大纲》的具体体现,高考知识体现教材内容,高考的落脚点就是教材因此在复习中切莫舍本逐末,重教辅轻教材。
现状:有重视的心理需求,但行动跟不上。
研究的意识和行动急需加强……207重视教材1、高三全体教师利用假期细读全部教材(2本必修+6本选修+苏教版+鲁科版教材+相应的教师教学用书)
2、有计划安排阅读的内容,课前安排学生讲解,找到新颖点,重点理解点,督促自己动手总结
3、作业中出现的教材中的学生掌握不合格内容,马上阅读,落实整改。
4、调研考试,要挖掘教材资源,原创符合高考要求的教材内容习题,强化重视程度
5、挖掘整理教材中易错、易混考点内容,为二、三轮精读教材做好准备。208研究教材 ——深入挖掘课本中的重要案例,将课本原型知识模型化
——挖教材实验背后的东西,外显给学生,形成实验素养
——整合、拓展同一主题下的知识点,编写或选取试题。
209【2015年全国新课程II卷】210ksp(4)用废电池的锌皮制备ZnSO4·7H2O的过程中,需去除少量杂质铁,其方法是:加稀硫酸和H2O2溶解,铁变为_____,加碱调节至pH为 时,铁刚好完全沉淀(离子浓度小于1×10-5mol/L时,即可认为该离子沉淀完全);继续加碱调节至pH为_____时,锌开始沉淀(假定Zn2+浓度为0.1mol/L)。若上述过程不加H2O2后果是 ,原因是 。Fe3+2.76Zn2+和Fe2+分离不开Fe(OH)2和Zn(OH)2的Ksp相近《选修4》P66211化学2 p105212挖教材实验背后的东西,外显给学生,形成实验素养原理沸石作用、原理、替代、补救措施等温度计位置冷凝管的作用、分类、进出水、加水顺序?收集装置形状特点弃去开始馏出物?适用对象分离方法目的液体体积要求案例分离提纯可用导管代替吗?如果是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如果是几种物质的混合物,蒸馏的速度?213213整合教材不同主题下的同一实验的价值214富集海水提取溴215海带提碘216海水提镁217+金属矿物的开发和利用+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复习顺序:218关联一:
与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相结合关联二:
与实验相结合 关联三:
与工业流程相结合关联四:
与化学与生活相结合 注重关联知识的立体复习219如物质的分类、
物质的量、
离子反应的配平规律,
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规律,
元素周期律同一主族元素的性质递变规律,
平衡知识解释某些可逆反应的运用等。与元素化合物知识融会考查 220D 化学无标况氧化镁融会考查221 策略篇——科学备考D 融会考查 2221.元素金属性强弱比较方法①与水(或非氧化性酸)反应置换氢的难易。越易,金属性越强。
②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强弱。越强,金属性越强。
③互相置换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金属性较强的金属可以把金属性较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注意,较活泼的金属不能活泼到和盐溶液中的水反应。
④单质的还原性或离子的氧化性(电解中在阴极上得电子的先后)。一般地来说,阳离子氧化性越弱,电解中在阴极上越难得电子,对应金属元素的金属性越强。
⑤原电池反应中正负极。负极金属的金属性强于正极金属。
⑥一般来说,元素第一电离能越小,电负性越小,则其金属性越强。
⑦金属活动性顺序: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比如钠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 2232.元素非金属性强弱比较方法①与H2化合的难易及氢化物的稳定性。越易化合、氢化物越稳定,则非金属性越强。
②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强弱。酸性越强,则非金属性越强。
③单质的氧化性或离子的还原性。阴离子还原性越弱,则非金属性越强。
④互相置换反应。非金属性强的元素可以把非金属性弱的元素从其盐中置换出来。
⑤一般来说元素第一电离能越大,电负性越大,其非金属性越强。
224金属部分:
单质→氧化物→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相应的盐复习的主线非金属部分:单质氢化物氧化物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相应的盐→←→→宏 观 重点说与物质的分类的关联 225例如:与物质的分类的关联 有根有据地去解决问题
226例如:与物质的分类的关联 氢氧化铝与碱反应的方程式 :
类别:两性氢氧化物227例如:与物质的分类的关联 2015新课标一27题:
写出Mg2B2O5·H2O硼镁矿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类别:弱酸盐Mg2B2O5·H2O+2H2SO4=2MgSO4+2H3BO3228例如:与物质的分类的关联 14年课标一卷36.
(2)以磷灰石为原料,湿法磷酸过程中Ca5F(PO4)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类别:弱酸盐Ca5F(PO4)3+5H2SO4=3H3PO4+5CaSO4+HF↑229例如:与物质的分类的关联 类别:碱式盐10年上海
含0.300mol H3PO4的水溶液滴加到含0.500mol Ca(OH)2的悬浮液中,反应恰好完全,生成l种难溶盐和16.2g H2O 。该难溶盐的化学式可表示为 3H3PO4 +5Ca(OH)2 =Ca5(PO4)3(OH)+9 H2O230例如:与物质的分类的关联 类别:亚硫酸盐遇到陌生就无从下手的原因是没有运用分类的思想B 231对课本中基本实验和实验操作进行“详尽”复习。 例如:实验室制备氨气232氨的实验室制法①原料:用NH4Cl(s)与Ca(OH)2(s)混和加热②原理:③仪器装置:④收集装置: 棉花的作用:
防止空气对流固+固加热装置向下排空气法方法一:经典制法⑤净化装置:用碱石灰干燥不能用CaCl2干燥氨气试管口向下倾斜233方法二:加热浓氨水制氨气浓氨水CaO或NaOH方法三:快速制氨气注意:不能用NH4Cl和NH4NO3加热分解制备NH3,受热分解生成的HCl和NH3遇冷后立即化合又生成NH4Cl。错误 策略篇——科学备考234⑵总结和归纳实验套路。比如: ①判断实验方案是否合理的切入点有哪些
②实验所需仪器选择方法总结
③设计实验方案注意点
④洗涤沉淀总结
比如:为什么要洗涤?用什么洗涤?
怎样洗涤?怎样证明已经洗涤干净?
⑤一些基本操作总结
235比如气密性检查做题步骤:
①观察气体出口数目
②采用加热法、水压法 等进行检查
③观察气泡、水柱等现象得出结论。
叙述的注意事项:操作 现象 结论密闭气体引起压强变化观察现象 得出结论思维模型 236工业流程的题型结构母液的循环利用陌生反应产率计算酸溶、碱溶、水溶氧化后调PH(与Ksp结合)237化学与STSE
STSE是科学(Science),
技术(Technology),
社会(Society),
环境(Environment)的英文缩写。238一、有关能源知识:
二、绿色化学:
三、资源的综合利用
四、环境污染问题
五、材料
239一、有关能源知识:
人类利用能源的三个阶段:
柴草时期、
化石能源时期、
多能源结构时期。必修二P36240柴草时期(火的发现至18世纪产业革命)——以树枝杂草为主要能源;火通过它的光与热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用火制造出了第一种自然界不存在的材料——陶器,之后,炼铜,冶铁等化学工艺先后诞生了。古代炼丹家用火来炼制“长生不老”的丹药和“煅石成金”的梦想虽未实现,确是实用化学的一种探索,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最早就出自炼丹家之手。241化石能源时期(18世纪中期至现代)——以煤、石油、天然气为主要能源。煤炭取代木材成为主要能源,促进了冶金工业的发展和蒸汽机的推广,推动了近代产业革命;石油、天然气推动了汽车、飞机等工业的发展,加速了现代工业化的进程;目前,全球仍主要出于化石能源时期。242多能源结构时期——这是将会出现的能源利用的新时期。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绿色能源)将成为新能源的主力军。太阳能、氢能、核能、生物质能、地壳地表能(地热等地下能、潮汐等海洋能,风能等地面能)也将成为能源家族的重要成员。243煤、石油、天然气,不可再生,是一次能源
(一次能源指的是自然界中存在的,能被人们直接利用的能源,,如水能、风能、煤、石油等;
二次能源指的是需要利用一次能源来生产或加工后才有的能源;如电能,水煤气、热能、氢能、沼气)。244根据可再生和不可再生能源的区别,可知:
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源是短时间内不能再次产生,是不可再生能源;
太阳能、水能、风能、沼气、海洋能、生物质能等在短时间内可以再次产生。245生物质能(biomass energy)就是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贮存在生物质中的能量形式,即以生物质为载体的能量,它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一种可再生能源;? 依据是否能大规模代替常规化石能源,而将其分为传统生物质能和现代生物质能。传统生物质能主要包括农村生活用能:薪柴、秸秆、稻草、稻壳及其他农业生产的废弃物和畜禽粪便等;
现代生物质能(Modernbiomass)是指生物质能中非传统质能的部分,是可以大规模应用的生物质能,是对物质再加工利用。?现代生物质能主要包括:(1)木材及森林工业废弃物;(2)农业废弃物;(3)水生植物;(4)油料作物;(5)城市及工业有机废弃物;(6)动物粪便。
246二、绿色化学:
绿色化学是指:在制造和应用化学产品时应有效利用(最好可再生)原料,消除废物和避免使用有毒的和危险的试剂和溶剂。247绿色化学又称“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
其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248绿色化学的主要特点是:
1.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
2.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以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
3.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图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消纳,实现“零排放”;
4.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环境友好的产品。
5、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反应物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物。249绿色化学的研究者们总结出了绿色化学的12条原则,这些原则可作为实验化学家开发和评估一条合成路线、一个生产过程、一个化合物是不是绿色的指导方针和标准。
(1)防止污染优于污染形成后处理。
(2)设计合成方法时应最大限度地使所用的全部材料均转化到最终产品中。
(3)尽可能使反应中使用和生成的物质对人类和环境无毒或毒性很小。
(4)设计化学产品时应尽量保持其功效而降低其毒性。
(5)尽量不用辅助剂,需要使用时应采用无毒物质。
(6)能量使用应最小,并应考虑其对环境和经济的影响,合成方法应在常温、常压下操作。
(7)最大限度地使用可更新原料。
(8)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衍生步骤。(9)催化试剂优于化学计量试剂。
(10)化学品应设计成使用后容易降解为无害物质的类型。
(11)分析方法应能真正实现在线监测,在有害物质形成前加以控制。
(12)化工生产过程中各种物质的选择与使用,应使化学事故的隐患最小。250具体措施:
(1)开发绿色实验。如实验室用H2O2分解制O2代替
KClO3分解法,实现了原料和反应过程的绿色化学。
(2)防止实验过程中尾气、废物等环境的污染,实验中有危害性气体产生时要加强尾气吸收,对实验产物尽可能再利用等。
(3)在保证实验效果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实验试剂的用量,使实验小型化、微型化。
(4)对于危险或反应条件苛刻,污染严重或仪器、试剂价格昂贵的实验,可采用计算机模拟化学实验或观看实验录像等办法。
(5)妥善处置实验产生的废物,防止环境污染。251三、资源的综合利用(一)、石油、煤、天然气的综合利用(必修二课本95页)
1、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含有少量的CO、H2S等,是一种洁净高效的化石燃料,与其他含碳的气体燃料相比,产生的CO2最少,可以用天然气制备甲醇。2522、石油:是混合物,没有固定的沸点,由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组成,不含有烯烃。
石油的常压分馏和减压分馏都是物理变化,馏分也是混合物。
裂化和裂解是化学变化,石油裂化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轻质油(特别是汽油)的产量;石油裂解的目的是得到短链气态不饱和烃(如乙烯、丙烯和1,3—丁二烯等)
石油的催化重整——获得芳香烃
三、资源的综合利用2533、煤:是由有机物和少量无机物组成的复杂混合物,其组成以碳元素为主,还含有氢、氧、氮、硫等元素。
煤的干馏是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之分解的过程(也叫煤的焦化),是化学变化,得到出炉煤气、煤焦油和焦炭(具体内容见必修二95页)
煤的汽化(煤中的有机物转化为可燃性的气体的过程,主要是水煤气)和液化(把煤转化成液体燃料的过程)是化学变化。
了解脱硫技术。
三、资源的综合利用254焦炉气:H2 、CH4 、C2H4、CO
裂解气:乙烯、丙烯、甲烷等
工业三烯:乙烯、丙烯、1,3-丁二烯
液化石油气:丙烷和丁烷的混合物,通常伴有少量的丙烯和丁烯
生物柴油: 2552016课标Ⅰ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蚕丝和人造纤维
B.食用油反复加热会产生稠环芳香烃等有害物质
C.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蛋白质受热变性
D.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95%
256(二)、海水资源的综合利用
1、海水水资源的利用:(海水中水约占总水量的97%)
海水水资源的利用包括海水淡化和直接利用海水循环冷却
海水淡化的方法:蒸馏法、电渗析法、离子交换法2572、海水化学资源的开发利用
2582016上海2.下列化工生产过程中,未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海带提碘 B.氯碱工业
C.氨碱法制碱D.海水提溴
259侯式制碱法:(又叫联合制碱法)
向饱和食盐水中先通入足量氨气至饱和,然后在加压下通入CO2(由CaCO3煅烧而得),因NaHCO3溶解度较小析出,其余产品处理后可作肥料或循环使用。 且利用NH4Cl的溶解度,可以在低温状态下加入NaCl,则NH4Cl析出,得到化肥,提高了NaCl的利用率。
NaCl(饱和)+NH3+H2O+CO2=NH4Cl+NaHCO3↓ 2NaHCO3=NaCO3+H2O+CO2↑(条件加热)260四、环境污染问题
1、水体污染:生活污水和某些工业废水中,常含有N、P等,他们是植物生长的养料,在分解的过程中,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并释放出养分,使藻类等水生植物大量繁殖,这种现象在江河、湖泊中出现叫“水华”,在海洋中出现称为“赤潮”。含磷洗衣粉的使用是重要原因之一。(必修2——101页)
饮用水的消毒:氯气消毒、ClO2消毒、Na2FeO4消毒。等质量的ClO2消毒的效率是Cl2消毒效率的2.64倍(单位质量的氧化剂得到电子的多少)。氯气与水中的有机物作用,生成有机氯化物有致癌作用。明矾可以净水,但不能消毒。2612016四川1.化学与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氯气作水杀菌消毒剂
B.硅胶作袋装食品的干燥剂
C.二氧化硫作纸浆的漂白剂
D.肥皂水作蚊虫叮咬处的清洗剂
2622、温室气体和酸雨
温室气体是指大气层中易吸收红外线的气体。温室气体在大气中含量不足1%。大气层中主要的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甲烷等263酸雨正式的名称是为酸性沉降,指pH值小于5.6的雨水、冻雨、雪、雹、露等大气降水,酸雨中酸度主要是硫酸和硝酸造成的。酸雨的形成是一种复杂的大气化学和大气物理过程,一般认为,酸雨是由于排放的S02以及NOX等酸性气体进入大气。我国的酸雨主要是因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的,多为硫酸雨,少为硝酸雨,此外,各种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
(1) 酸雨多成于化石燃料的燃烧:含有硫的煤燃烧生成二氧化硫S+O2=SO2 SO2+H2O=H2SO3 亚硫酸在空气中可氧化成硫酸2H2SO3+O2=2H2SO4
(2)氮氧化物溶于水形成酸:雷雨闪电时,大气中常有少量的二氧化氮产生。闪电时氮气与氧气化合生成一氧化氮N2+O2==2NO 2NO+O2=2NO2二氧化氮和水作用生成硝酸3NO2+H2O=2HNO3+NO
2643、雾霾和PM2.5
霾是由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组成的。它也能使大气浑浊,视野模糊并导致能见度恶化,如果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0米时,将这种非水成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的视程障碍称为霾(Haze)或灰霾(Dust-haze),香港天文台称烟霞(Haze)。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及可吸入颗粒物这三项是雾霾主要组成,前两者为气态污染物,最后一项颗粒物才是加重雾霾天气污染的罪魁祸首。它们与雾气结合在一起,让天空瞬间变得灰蒙蒙的。颗粒物的英文缩写为PM,北京监测的是PM2.5,也就是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污染物颗粒。这种颗粒本身既是一种污染物,又是重金属、多环芳烃等有毒物质的载体。 2654、光化学烟雾:光化学烟雾
是汽车、工厂等污染源排入大气的碳氢化合物(HC)和氮氧化物(NOx)等一次污染物在阳光(紫外光)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二次污染物,参与光化学反应过程的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其中有气体污染物,也有气溶胶)所形成的烟雾污染现象,是碳氢化合物在紫外线作用下生成的有害浅蓝色烟雾。主要污染物: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汽车尾气)2662016课标Ⅱ7.下列关于燃料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燃料燃烧产物CO2是温室气体之一
B. 化石燃料完全燃烧不会造成大气污染
C. 以液化石油气代替燃油可减少大气污染
D. 燃料不完全燃烧排放的CO是大气污染物之一
267五、材料1、传统硅酸盐材料——水泥、玻璃、陶瓷(必修一78页)
玻璃:有普通玻璃和石英玻璃和钢化玻璃等。
普通玻璃主要原料:石英、石灰石和纯碱;
经混合、粉碎,在玻璃窑中熔融制得。(主要反应是Na2CO3+SiO2=Na2SiO3+CO2和CaCO3+SiO2=CaSiO3+CO2)
主要成分:硅酸钠、硅酸钙和石英
有色玻璃是固溶胶
水泥:原料是石灰石和粘土为主要原料,经混合、混合在水泥回转窑中煅烧,再加入适量石膏,研成细粉就得到普通水泥。
陶瓷:以黏土为原料,经高温烧结而成2683、纳米材料——颗粒尺寸在1~100纳米的微粒称为超微粒材料,是一种纳米材料。
4、金属材料——是指金属元素或以金属元素为主构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材料的统称。
包括纯金属、合金、特种金属材料等。
(注:金属氧化物(如氧化铝)不属于金属材料)2695、无机非金属材料——是以某些元素的氧化物、碳化物、氮化物、卤素化合物、硼化物以及硅酸盐、铝酸盐、磷酸盐、硼酸盐等物质组成的材料。是除有机高分子材料和金属材料以外的所有材料的统称。
2706.高分子材料——高分子是由一种或几种结构单元多次(103~105)重复连接起来的化合物。它们的组成元素不多,主要是碳、氢、氧、氮等,但是相对分子质量很大,一般在10 000以上,可高达几百万。因此才叫做高分子化合物。
(1)天然高分子材料:淀粉、纤维素、蛋白质、甲壳素
(2)合成高分子:合成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 粘合剂、涂料
合成塑料的代表——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PVC)、聚苯乙烯;酚醛树脂和尿醛树脂(缩聚反应得到)271合成纤维——用石油、天然气、煤和农副产品作原料加工制得单体,经聚合反应制成的是合成纤维。(涤纶、锦纶、腈纶、丙纶、维纶和氯纶被称为合成纤维的六大纶,其中维纶被称为“人造棉花”)
(棉花、羊毛、蚕丝和麻是天然纤维;
用木材等为原料,经化学加工处理的是人造纤维——如人造丝、人造棉等;
人造纤维和合成纤维统称为化学纤维)
合成橡胶——丁苯橡胶、顺丁橡胶等
(3)功能高分子——高吸水树脂(聚丙烯酸钠)、导电高分子(如聚乙炔、聚苯胺)
(4)复合材料
2727、肥皂的去污原理与合成洗涤剂的去污原理
肥皂的去污原理是因为长链脂肪酸钠盐(或钾盐)结构上一头是羧酸离子,具有极性,是亲水的,另一头是链状的烃基,是非极性的,是憎水的。
在洗涤的过程中,污垢中的油脂跟肥皂接触后,憎水基插入油污内,而亲水基伸在油污外面,插入水中,这样,油污就被包围起来,再经摩擦,大的油污被分散成小的油珠,分散到水中,达到洗涤的目的。2738、火箭燃料——使用偏二甲肼(C2H8N2)作燃料,四氧化二氮为氧化剂,燃烧反应放出的巨大能量,把火箭送入太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2H8N2+2N2O4==2CO2↑+3N2↑+4H2O↑
274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储热材料是一类重要的能量存储物质,单位质量的储热材料在发生熔融或结晶时会吸收或释放较大的热量
B.Ge(32号元素)的单晶可以作为光电转换材料用于太阳能电池
C.Ba2+浓度较高时危害健康,但BaSO4可服人体内,作为造影剂用于X—射线检查肠胃道疾病
D.纳米铁粉可以高效地去除被污染水体中的Pb2+、Cu2+、Cd2+、Hg2+等重金属离子,其本质是纳米铁粉对重金属离子较强的物理吸附
D 275SiO2的结构和性质酸性氧化物 单质硅 C 2767.化学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2016课标Ⅲ2772016北京7.下列中草药煎制步骤中,属于过滤操作的是
278根据所给的信息和标志,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碳酸氢钠药片
2016天津B 279(2015北京 6)下列我国古代的技术应用中,其工作原理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
A. 火药使用 B. 粮食酿酒 C. 转轮排字 D.铁的冶炼
(2015福建6)下列制作铅笔的材料与相应工业不对应的是
A.橡皮擦——橡胶工业 B.铝合金片——冶金工业
C.铝笔芯—电镀工业 D.铅笔漆—涂料工业
(2015重庆1)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发明史,下列发明创造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A用胆矾炼铜 B.用铁矿石炼铁
C.烧结粘土制陶瓷 D.打磨磁石制指南针化学与生活-技术C C D 280化学与生活-技术近现代中国科学家在化学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下列过程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C 281(2015海南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应用中利用了物质氧化性的是
A.明矾净化水 B.纯碱去油污
C.食醋除水垢 D.漂白粉漂白织物
(2015四川1)下列物质在生活中应用时,起还原作用的是
A.明矾作净水剂 B.甘油作护肤保湿剂
C.漂粉精作消毒剂 D.铁粉作食品袋内的脱氧剂D D 化学与生活-氧化还原282化学与生活-古代文化7.我国南朝(梁)陶弘景著《本草经集注》中记叙药物730种,其中“消石”条目下写道:“…如握雪不冰。强烧之,紫青烟起,乃成灰…”。这里的“消石”是指
A.氯化钠 B.硝酸铵
C.高锰酸钾 D.硝酸钾
2837、《本草纲目拾遗》中在药物名“鼻冲水”条目下写道:贮以玻璃瓶,紧塞其口,勿使泄气,则药力不减,气甚辛烈,触入脑,非有病不可嗅。在“刀创水”条目下写道:治金创,以此水涂伤口,即敛合如故。这里所说的“鼻冲水”、“刀创水”分别指的是
A 氢氟酸、食盐水 B 氨水、碘酒
C 石灰水、硝酸 D 稀硫酸、食盐化学与生活-古代文化2847.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古化文献中充分记载了古代化学研究成果.下列关于KNO3的古代文献,对其说明不合理的是A 285化学与生活-古代文化7.我国明代《本草纲目》中收载药物1892种,其中 “烧酒”条目下写道:“自元时始创其法, 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这里所用的“法”是指
A.萃取 B.渗析 C.蒸馏 D.干馏
286化学与生活-古代文化B 287化学与生活-古代文化C 288(2015新课标一)我国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记叙无机药物335种,其中“强水”条目下写道:“性最烈,能蚀五金……其水甚强,五金八石皆能穿第,惟玻璃可盛。”这里的“强水”是指( )
A.氨水 B. 硝酸 C.醋 D.卤水
化学与生活-古代文化289化学与生活-化学常识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为了防止中秋月饼的富脂食物因被氧化而变质,常在包装袋里放还原铁粉
B.天然植物油常温下一般呈液态,难溶于水,有固定的熔点、沸点
C.麦芽糖与蔗糖的水解产物均含葡萄糖,故二者均为还原型二糖
D.若两种二肽互为同分异构体,则二者的水解产物一定不相同
?
A 290(2015广东7)化学是你,化学是我,化学深入我们生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木材纤维和土豆淀粉遇碘水均显蓝色
B.食用花生油和鸡蛋清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C.包装用材料聚乙烯和聚氯乙烯都属于烃
D.PX项目的主要产品对二甲苯属于饱和烃化学与生活-化学常识B 291化学与生活-化学常识干燥的氯气常温不与铁反应。
铝、铁常温在浓硫酸、浓硝酸中钝化,所以可以用铝、铁容器保存、运输浓硫酸、浓硝酸。A 292293化学与生活-化学常识C 2947.漆器是中华民族传统工艺的瑰宝,常以木材(炭)、金属为胎骨,在胎骨上层层髹红漆。 漆的主要成分是含有15或17个碳原子的烷基邻苯二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收藏漆器工艺品应注意避免阳光暴晒
B.“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中的钻石和漆器中的木炭均由碳元素组成
C.铜做胎骨的漆器,掉漆后长时间放置,铜的表面仍能保持光亮
D.漆的烷基部分碳原子数越多越难溶于水化学与生活-化学常识2957.中国丝绸有五千年的历史和文化。古代染坊常用某种“碱剂”来精炼丝绸,该“碱剂”的主要成分是一种盐,能促进蚕丝表层的丝胶蛋白杂质水解而除去,使丝绸颜色洁白、质感柔软、色泽光亮。这种“碱剂”可能是
A.食盐 B.火碱
C.草木灰 D.胆矾
C 2967.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生活中常用的塑料制品及橡胶制品都为高分子材料
B.向牛奶中加入果汁会产生沉淀,这是因为酸碱发生了中和反应
C.节日焰火是某些金属元素焰色反应所呈现出来的色彩
D.可用蘸浓盐酸的棉棒检验输送氨气的管道是否漏气化学与生活-化学常识2977.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石油裂解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汽油等轻质油的产量与质量,石油催化裂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得到更多的乙烯、丙烯等气态短链烃
B.目前科学家已制得单原子层锗,其电子迁移率是硅的10倍,有望取代硅用于制造更好晶体管
C.汽车尾气催化转化装置可将尾气中的NO和CO等有害气体转化为N2和CO2,该装置中的催化剂可降低NO和CO反应的活化能,有利于提高该反应的平衡转化率
D.近期在西非国家爆发的埃博拉疫情呈加速蔓延之势,已知该病毒对化学药品敏感,乙醇、次氯酸钠溶液均可以将病毒氧化而达到消毒的目的化学与生活-化学常识2987.化学与环境保护、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或做法合理的是( )
①将地沟油回收加工为生物柴油,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②进口国外电子垃圾,回收其中的贵重金属
③PM2.5表示每立方米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的含量,PM2.5值越高大气污染越严重
④燃煤进行脱硫脱硝处理,减少硫的氧化物和氮的氧化物的排放
⑤洗衣粉中添加三聚磷酸钠(Na5P3O10),增强去污效果
⑥易降解的生物农药更适合于在未来有害生物综合治理中的应用
A.①③④⑥ B.②⑤
C.①③⑤⑥ D.①②③④⑤ 化学与生活-环境2997.消防安全与化学科学密切相关,下列有关举措合理的是
A.KNO3、KClO3与单质S、C2H5OH混搭存放在同一库房间
B.金属钠、电石着火时,直接用高压水枪喷水扑灭
C.燃气中添加具有明显臭味的四氢噻吩杂质,用以警示气体的泄漏
D.剧毒的NaCN溶液泄漏时,直接将其冲入下水道,让其自然消解 化学与生活-安全C3007.化学无处不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用秸秆发酵产生沼气,作家庭燃气,符合低碳经济的要求
B.“煤改气”、“煤改电”等有利于减少雾霾天气
C. 煤燃烧时加入适量石灰石,可形成石膏,从而减少废气中SO2的含量
D.洁厕剂(含HCI )和漂白粉混合使用可使去污效果更好化学与生活-环境D 301(2015江苏1)“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下列做法不应该提倡的是( )
A.采取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
B.按照规定对生活废弃物进行分类放置
C.深入农村和社区宣传环保知识
D.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纸杯、塑料袋等D 化学与生活-环境302
化学实验备考策略3031----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及其使用
2---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与安全
3---物质的分离提纯
4--物质的检验和鉴别
5---常见气体的制备
304 1----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及其使用3051.坩埚:用途:能耐高温,直接加热,用于固体物质的高温灼烧。
使用坩埚时还必须使用的仪器有:坩埚钳,泥三角,三脚架,酒精灯。
坩埚的种类:瓷坩埚(常用)、氧化铝坩埚、石英坩埚、铁坩埚。2.蒸发皿:(瓷质)
用途:用于蒸发液体或浓缩溶液
注意事项:①液体的量不超过其容量的2/3,加热过程中应边加热边搅拌(考查仪器的选择:使用玻璃棒)
②一般当有大量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靠余热将剩余液体蒸干。③取、放蒸发皿应使用坩埚钳。易混淆的坩埚和蒸发皿表面皿熔融氢氧化钠要用铁坩埚 30614年重庆:茶叶中铁元素的检测可经过以下A、B、C、D四个步骤完成,各步骤中选用的实验仪器不会全部都用上的是( )A.将茶叶灼烧灰化,选用①、②和⑨
B.用浓硝酸溶解茶叶灰并加蒸馏水稀释,选用④、⑥和⑦
C.过滤得到的滤液,选用④、⑤和⑦
D.检验滤液中的Fe3+,选用③、⑧和⑩30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步骤(1)需要过滤装置 B.步骤(2)需要用到分液漏斗
C.步骤(3)需要用到坩埚 D.步骤(4)需要蒸馏装置13年重庆:308采用重量分析法,实验步骤如下:
① 另准确称取19.60 g晶体X于烧杯中,加水溶解,边搅拌边加入过量的 BaCl2溶液;
② 用无灰滤纸(灰分质量很小,可忽略)过滤,洗涤沉淀3~4次;
③ 用滤纸包裹好沉淀取出,灼烧滤纸包至滤纸完全灰化;
④ 继续灼烧沉淀至恒重.得沉淀质量23.30 g。
(6)步骤③灼烧操作中,除三脚架外,还需要用到下列仪器中的_______。
A.烧杯? B.坩埚??? C.表面皿?
D.泥三角??? E.蒸发皿? F.酒精灯
答案:B、D、F309冷凝管主要有直形冷凝管,球形冷凝管,蛇形冷凝管,各有不同用处。
直形冷凝管:一般用于蒸馏,主要用于冷凝。
球形冷凝管:主要用于冷凝回流,冷凝效果较直型冷凝管好,二者都是实验室常用。
用于有机制备的回流,适用于沸点较低的液体 冷凝管310冷凝装置的考查角度13年课标26.(13分)
醇脱水是合成烯烃的常用方法,实验室合成环己烯的反应和实验装置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b的名称是 ( ) 。
(6)在环己烯粗产物蒸馏过程中,不可能用到的仪器有(CD )
(填正确答案标号)。
A.圆底烧瓶 B.温度计 C.吸滤瓶
D.球形冷凝管 E.接收器球形冷凝管不用于蒸馏,会有液体残留 311冷凝装置的考查角度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B的名称是 。
(6)在蒸馏操作中,仪器选择及安装都正确的是 b (填标号)。14年课标26.球形冷凝管不用于蒸馏,会有液体残留 球形冷凝管312冷凝装置的考查角度回答下列问题:
(8)在进行蒸馏操作时,若从130 ℃便开始收集馏分,会使实验的产率偏 (填“高”或“低”) 原因是 。实验步骤:
进行蒸馏纯化,收集140~143 ℃馏分,得乙酸异戊酯3.9 g。14年课标26.高 会收集少量未反应的异戊醇313冷凝装置的考查角度③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要达到提纯溴的目的,操作中如何控制关键条件:____。例题(2015·新疆一测)已知溴单质的沸点为59 ℃,微溶于水,有毒性和强腐蚀性。某学习小组在探究从工业溴中提纯溴单质的实验中使用如下装置:
314冷凝装置的考查角度蒸馏烧瓶温度计位置越低收集到的馏分沸点越 。(填“高”或“低”)。答案:位置越低,馏分的沸点偏低就越严重。315漏斗普通漏斗:用于过滤(内放滤纸)、组装防倒吸装置、通过漏斗向小口容器中转移液体(如向酒精灯中添加酒精)。漏斗不能直接加热。过滤时应“一贴二低三靠”316分液漏斗分液漏斗:有50mL、100mL、250mL等几种
(1)用于分离不相混溶的液体混合物、向反应容器中滴加液体。
(2)使用前应检验是否漏液。
方法:在玻璃旋塞两端涂一薄层凡士林,插入塞窝转动,使之均匀,
以防漏水)。使用时,右手虎口顶住漏斗球体,用姆、食指转动
旋塞,以免拔脱317长颈漏斗用于向反应器中注入液体、装配简易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