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语文学科
七上语文第一单元学业质量评价(河南等地适用)
(满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
班级: 姓名: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23分)
寒来暑往,四季更替,自然界就是这样演绎着春夏秋冬的变化,周而复始。班级拟召开“走进自然,走过四季”主题班会,你所在小组搜集整理了一些资料,请你完善。
1.以下是班长小宇准备的部分材料,里面有一些字词拿不准,请你判断。(共4分)
春天,小草争先恐后地探出绿色的脑袋,鸟儿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蝴蝶花枝招展地跳着欢快的舞蹈;夏天,鸣蝉兴高采烈地在树叶里长吟,红莲迫不① 及 (急 及)待地在绿叶下绽放,青蛙兴致勃勃地在水田里奏乐;秋天,菊花泼泼洒洒,开得烂② 漫 (蔓 漫),桂花纷纷扬扬,芳香醉人,稻谷沉甸甸的,金黄诱人;冬天,雪花莅临人间装扮辽阔的大地,红梅抖擞精神装点静谧的世界……
(1)语段中的两个加点字应该怎么读?请写出正确的拼音。(2分)
兴高采烈(xìnɡ) 莅临(lì)
(2)语段中两个横线处应分别选用哪个字?请工整书写。(2分)
2.小组成员梳理了“春”字的有关资料,请你在横线上写出“春”的本义。(4分)
小文:老师,“青”的金文 (如左图),下面是“井”,可能指矿井,上面的部分是什么? 老师:上面的部分是“生”字。“生”字的金文如草木从地面长出之貌。“生”与“井”一起组成“青”的金文,喻指这种由井中采出的矿物如草一般青葱。 小文:我知道了,这代表“青”是生命的颜色。 老师:“春”的甲骨文 (如左图)由 (太阳)+(林野)+ (屯,像种子萌发扎根)三部分构成,你能判断一下它的意思吗? 小文: (示例)严冬过后,阳光普照,大地回温,种子萌发扎根。 老师:你既会提问,又会思考,太棒了!由此我们可以得到:青,是生命的颜色;春,是四季的开始。
3.小组成员写了一段关于春雨的文字,中间几句的顺序有待推敲。请你重新排列出最恰当的顺序,将句子序号依次填在横线上,使该段文字语意连贯。(3分)
春天的日子多雨,常常淅淅沥沥地下着。可是只要琴声一奏起来,雨点似乎也活泼起来, ④ , ① , ③ , ② 。它们是多么淘气啊!
①洒在行人的雨伞下
②洒得长长的小巷里一片湿湿的,发出亮光来
③洒到人家关着的窗玻璃上
④轻轻细细地洒在树叶上
【解析】④接前一句对“雨点”的陈述;①③②构成排比,且顺序为由人到物,从高到低。故正确排序为:④①③②。
4.小组成员发现河南卫视“四季台标”分为春夏秋冬四季色。四种颜色均从大自然中汲取灵感,希望用美学呈现文化中国,让观众在四季变化中感受文化意境之美。请你观察图片及台标,并仿照美学组小文同学的讲解,写出台标秋季色或冬季色的文化意境之美。(4分)
小文:春季色以翠绿色为主色,春暖花开,给人以万物复苏之美,充满希望和朝气的视觉感。夏季色以薄荷蓝为主色,夏意正浓,给人以清新活泼之美,充满清凉和温馨的氛围美。
示例一:秋季色以银杏黄为主色,天高云淡,金黄的银杏树把秋天装扮得耀眼夺目,给人以成熟绚烂之美,充满丰收与饱满的丰盈美。
示例二:冬季色以蓝紫色为主色,银装素裹,雪花飘落,浪漫与思念弥漫在天地间,给人以闲适宁静之美,充满思乡盼归的乡愁美。
5.自然之景总能触动诗人的情思。下面是小宇同学对所学古诗词的梳理,请将空缺的古诗文名句补充完整。(8分)
一切景语皆情语。同样的季节,在不同的文人骚客眼中各着色彩。岑参处于军旅之中,喟叹“① 遥怜故园菊 ,② 应傍战场开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故园秋菊”寄寓着行军之人的浓郁乡愁;马致远借“③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④ 古道西风瘦马 ”(《天净沙·秋思》)的深秋之景描绘出一幅天涯游子漂泊图;早春时节,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以“⑤ 海日生残夜 ,⑥ 江春入旧年 ”两句感慨时序交替,新旧更迭;置身江南暮春的杜甫在《江南逢李龟年》中发出了个人与时代的悲叹:“⑦ 正是江南好风景 ,⑧ 落花时节又逢君 。”
二、现代文阅读(共27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6—9题。(共16分)
草有本心
彭根成
①春天里,我最喜爱的就是小草。出去散步的时候,在路边看到一丛丛青草,我都禁不住俯下身观察它的模样,嗅它散发的清香,赞叹它的生机与旺盛。就是这平平凡凡、普普通通的小草,也有人们难知难懂的本心。
②草亦有恨。“城上草,植根非不高,所恨风霜早。”没有地位、没有庇护的草,被风霜肆意地欺凌,怎能不恨?但它把自己的恨深深地埋没在土里,任冰雪重压也不去呐喊、不去抗争,故野草常被人们认为是软弱的,可以肆意践踏。它似乎知道,与大自然对抗是徒劳的,忍辱负重才是自己唯一的选择。春天来了,它以豁达大度的情怀,把积蓄的力量,化作翠绿的衣裳装扮着神州大地的每一个角落。“色嫩似将蓝汁染,叶齐如把剪刀裁。”绿草为春天增添了光彩,使春天更加绚丽夺目,给人们带来了生机勃勃的美好景象。
③草是清高的。“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野草不羡慕花的美丽,不嫉妒花的芳香,不仰慕树的高大,只按自己的本性生长,随四季而荣枯,不媚不俗,不求人知,在旷野里自由地生长着、蔓延着。“一丛香草足碍人”,在耀眼的春光之中,一丛丛带着晶莹露珠、吐着嫩芽的野草,叫人流连驻足,舍不得离去。春,催生了野草,野草点缀着春,“草不谢荣于春风”,野草如此清高的品性,是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
④草懂得珍惜生命。“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背后除了野草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之外,还有对生命的珍惜。因为珍惜,所以才顽强。哪怕被烈火烧为灰烬,也会把根留住。然而,“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世间的错综繁杂、争奇斗艳,最终难逃“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的结局。“花易凋零草易生”“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当人们怜惜红白满地的时候,可别忘了“庭草根自浅,造化无遗功。低回一寸心,不敢怨春风”。大自然对生命是公平的,就看你珍惜不珍惜。
⑤草是洒脱的。“野花向客开如笑,芳草留人意自闲。”【A】在和煦的春天,优雅地换上绿装;在炎热的夏天,尽情地舒展着翠叶;在金色的秋天,沐浴着灿烂的阳光;在严酷的冬天,不作声息地积蓄力量。风霜雨露、严寒酷暑本是自然规律,温室里的鲜花自然经不起风吹雨打,与其“花如解语迎人笑”,不如“草不知名随意生”。四季轮回,揭示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劲草不随风偃去”正是野草洒脱的写照。毫无疑问,能在逆境中顽强洒脱活下来的,便是生命的强者。
⑥我很喜欢白居易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B】草以顽强旺盛的生命力,饱蘸生命的浓墨,在广袤的大地上,不停地挥毫傅彩。
(选自《贺州日报》,有删改)
6.本文的标题为“草有本心”,请仔细通读全文,分条概括草有哪些本心。(4分)
①草豁达大度,不去呐喊、不去抗争,忍辱负重;②草清高,只按自己本性生长,不媚不俗,不求认知,自由生长;③草珍惜生命,积蓄力量,顽强生长;④草洒脱,在逆境中顽强生存。
7.第③段作者为什么说“野草如此清高的品性,是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4分)
①野草只按自己的本性生长,随四季而荣枯,不媚不俗,不求人知,自由生长。它那顽强的生命力给人无限启发。②野草带着晶莹露珠、吐着嫩芽,叫人流连驻足,舍不得离去。它浸润人的眼球,呵护人类的生存空间,给世界增添绚丽色彩。
8.本文第⑤段最后一句“毫无疑问,能在逆境中顽强洒脱活下来的,便是生命的强者”,结合全文,你认为小草是生命的强者吗?你觉得怎样才能成为生命的强者?(4分)
示例一:①我认为小草是生命的强者。因为小草没有地位、没有庇护,被风霜肆意欺凌,任冰雪重压,生长在逆境中也能豁达大度、清高、珍惜生命、顽强洒脱生长,为世界增添绚丽光彩,给人们带来生机勃勃的美好景象。②我觉得要想成为生命的强者,应该顽强、独立、珍惜生命、善良、勤劳、自律、有责任心、有目标等。
示例二:①我认为小草不是生命的强者。因为小草没有地位、没有庇护,被风霜肆意欺凌,任冰雪重压,也不去呐喊,不去抗争。②我觉得要想成为生命的强者,应该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勇敢地大声呐喊,为自己发声,去和恶劣的环境抗争,为自己争取更多的生存权利等。
9.本文语言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从【A】【B】两个画线句中任选一句进行赏析。(4分)
【A】在和煦的春天,优雅地换上绿装;在炎热的夏天,尽情地舒展着翠叶;在金色的秋天,沐浴着灿烂的阳光;在严酷的冬天,不作声息地积蓄力量。
【B】草以顽强旺盛的生命力,饱蘸生命的浓墨,在广袤的大地上,不停地挥毫傅彩。
示例【A】:运用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的顽强生命力和洒脱品性,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野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示例【B】:“挥毫傅彩”,意为挥动笔描绘绚丽画卷,此处运用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草洒脱、肆意生长给世界带来生机勃勃的绚丽光彩。
(二)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10—12题。(共11分)
文本一
【一】
清明的“清”指的是气清,“明”指的是景明。故而春季的第五个节气这一天被称为清明,跟这一天的天气和景象也有很大的关系。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太阳到达黄经15°,便为清明。清明时,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节气的清明,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机;节日的清明,是民间寄放情感和慰劳自己的传统日子。清明节气在时间和天气物候特点上为清明节俗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条件。
【二】
清明之清,意即心境洁净,不受外界事物烦扰;清明之明,意即清醒明白,清净守节。亦为佛教、道教用语,指远离恶行与烦恼,清静无为。出自文子《道原》:“真人体之以虚无平易,清净柔弱,纯粹素朴,不与物杂,至德天地之道,故谓之真人。”《清净经》指出:“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三】
《清明上河图》是宋代画家张择端绘制的长卷风俗画,是我国人物画的杰出代表。它的杰出不仅在于画面人物的众多、景象的恢宏以及表现技巧的生动完美等所构成的独特艺术效果,还在于所描绘的是北宋都城汴京的人民生活状态,反映的是大宋王朝蓬勃的经济,以及百姓安居乐业的景象。通过这幅画,我们也可以窥见当政者的政治清廉,以德治人。
文本二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关于清明节气,你知道多少呢?
清明,作为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一员,不仅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更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族情感。要了解清明节气,就必须深入挖掘其背后的历史、习俗和意义。
首先,从历史的角度看,清明节气的出现与古代农耕文化息息相关。春天是播种的季节,而清明正是这个季节的转折点。此时,气温逐渐升高,雨水增多,万物复苏。对于古人来说,这是一个充满希望和生机的时刻。他们观察自然界的变化,总结出时令规律,于是有了“清明”这一节气。
而清明节气的名字也很有深意。“清”字代表清澈、纯净,象征着春天的清新和生机;“明”字则有光明、明亮之意,寓意着经过冬天的蛰伏后,万物逐渐显露光明。这两个字合起来,恰如其分地描述了春天这个充满生机和希望的季节。
在古代,清明节气不仅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参考,更融入了丰富的民俗活动。其中最为盛行的就是扫墓祭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尊重祖先、慎终追远是极为重要的价值观。每到清明节气,人们会祭拜祖先,表达对先人的缅怀和敬意。扫墓时,人们会清扫坟墓,献上鲜花、酒食等物品,燃香祭拜,以此来表达对祖先的思念之情。
除了扫墓祭祖,清明节气还是人们亲近自然、享受春天的时刻。春天是大自然的盛装,万物复苏,花开满园。人们会在这个时候出游踏青,欣赏大自然的美丽。放风筝、荡秋千、采摘野菜等都是清明节气的传统活动。这些活动让人们与大自然更加亲近,感受到春天的活力和生机。
此外,清明节气还有一些地方特色的习俗和活动。比如在南方地区,人们会制作并食用青团。青团是用青艾汁混合糯米粉制成的食品,口感清香可口。这种食品既是一种美味的小吃,也寓意着春天的到来和希望的力量。而在一些地区,人们还会举行龙舟竞渡等水上活动,以此来庆祝春天的丰收和祈求来年的好运。
清明节气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俗内涵。它不仅是农耕生产的指导,更是人们对生命、自然和祖先的敬畏和感恩的表达。通过了解和传承清明节气的文化传统,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珍惜自己的历史和文化根基,为未来的发展和进步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
10.阅读文本一的三则材料,探究“清明”一词的多重含义。(3分)
①指二十四节气之一,“太阳到达黄经15°,便为清明”,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承载着民间的情感慰藉和春耕播种的重要性;②象征着心境洁净,清净守节;③象征着政治清廉,以德治人。
11.文本二介绍了清明节的哪些习俗?这些习俗分别有什么意义?(4分)
主要有扫墓祭祖、踏青游玩、放风筝、荡秋千、采摘野菜等习俗。这些习俗或表达了对祖先的纪念和敬仰,或是人们享受春天、亲近自然的方式。
12.有人说清明节不能发祝福短信,请结合两个文本有关内容谈谈你的看法。(4分)
示例:清明节是传统的纪念祖先的节日,这一天人们会扫墓祭祖,以表达对先人的缅怀和敬意。在民间,清明节也是踏青游玩、享受春天的时刻,人们会出游赏花、放风筝等。因此,清明节发祝福短信并没有不合适之处,反而可以表达对亲朋好友的关心和祝福。
三、古诗文阅读(共15分)
(一)阅读下面一个文段,完成13—16题。(共11分)
云霞雾露者,山川河岳熏蒸之气也。气结成云,云散为 ;气凝成雾,雾滞为 。春气温煦,云如絮而霞如绮,自必晴明;雾若烟而露若膏,定然阴雨。夏气炎烈,云有奇峰,霞饶文锦,雾蒸溽暑①,露拂南风。秋气高爽,云弄巧而霞吐彩,雾含风而露生凉。冬气寒肃,云轻霞薄,风日并美,雾凝露结,霜雪交荣。故谓云霞雾露之明晦相应乎春夏秋冬之令节。
(选自黄图珌《气象万千》)
【注释】①溽(rù)暑:潮湿闷热之气。
13.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2分)
文言语句 方法提示 解释
(1)风日并美 词语推断:并行不悖 一起
(2)霜雪交荣 查阅词典:①付托、付给。②一齐、同时。③交替出现。 ③ (填序号)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雾若烟而露若膏,定然阴雨。
雾气像烟而露水像糊状的东西,定然是阴雨天。
15.请结合语境,在文中选择恰当的单音节词填在横线上。(3分)
气结成云,云散为 霞 ;气凝成雾,雾滞为 露 。
16.你的朋友想在节日出门拍摄风光明媚的照片。请从文中摘取相关词句,为他的出行整理天气观测指南。(4分)
时间 气象 气温
清明 ① 云如絮而霞如绮 温煦
元旦 云轻霞薄 ② 寒肃
【参考译文】
云霞雾露是山川河岳蒸发出的水汽。水汽聚集成为云,云散开成为霞;水汽凝结成为雾,雾气凝滞成为露水。春天水汽温暖,云就像棉絮而霞就像绮绣,天气必定晴朗;雾气像烟而露水像糊状的东西,定然是阴雨天。夏天天气炎热,云变成奇异的山峰状,霞多像文彩斑斓的织锦,雾气蒸腾,潮湿闷热,露水被南风吹拂去。秋天晴空万里,天气清爽,云在天空中幻化成各种巧妙的花样而霞放射光辉,雾气中凉风习习而露渐生凉意。冬天天气严寒,云和霞轻而薄,风和日一起显得格外美好,雾气聚集露水凝结,霜雪交替兴盛。因此说云霞雾露的明亮昏暗与春夏秋冬的时令节气相应。
(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4分)
观沧海
曹 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7.本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4分)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通过诗人对波涛汹涌、吞吐日月的大海的生动描绘,表达了作者奋发进取、立志统一国家的伟大抱负和壮阔胸襟。(意对即可)
四、名著阅读(5分)
18.《朝花夕拾》中除了有温暖的回忆,还有理性的批判。请从下面两个篇目中任选一个,结合具体内容,举例分析作者批判的内容。(5分)
《〈二十四孝图〉》 《五猖会》
示例一:《〈二十四孝图〉》 中鲁迅对“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强烈反感,借此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旧中国儿童的悲惨处境。
示例二:《五猖会》中写鲁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时急切、兴奋的心情因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而消失殆尽,作者借此批判了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五、作文(50分)
19.阅读下面材料,任选一题作文。(50分)
世界上有许多迷人的风景,也许是朱自清笔下的灿烂春景,也许是老舍眼中的秀气小山,也许是家人团聚的温馨一幕,也许是校园课间的快乐一瞬,也许只是一个眼神、一声问候……只要你是个懂得赏景的人,那么生活处处都有最美的风景。
(1)请以“最美的风景”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②600字左右;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2)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②600字左右;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44张PPT)
人教新版 七上 语文
同步课件
统编版七上语文 阶段性检测讲解课件
七上语文第1单元质量评价04
范围:第1单元
满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
河南等地适用
一、积累与运用(共23分)
寒来暑往,四季更替,自然界就是这样演绎着春夏秋冬的变化,周而复始。班级拟召开“走进自然,走过四季”主题班会,你所在小组搜集整理了一些资料,请你完善。
1.以下是班长小宇准备的部分材料,里面有一些字词拿不准,请你判断。(共
4分)
春天,小草争先恐后地探出绿色的脑袋,鸟儿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蝴蝶花枝招展地跳着欢快的舞蹈;夏天,鸣蝉兴高采烈地在树叶里长吟,红莲迫不①____(急 及)待地在绿叶下绽放,
及
青蛙兴致勃勃地在水田里奏乐;秋天,菊花泼泼洒洒,开得烂②____(蔓 漫),桂花纷纷扬扬,芳香醉人,稻谷沉甸甸的,金黄诱人;冬天,雪花莅临人间装扮辽阔的大地,红梅抖擞精神装点静谧的世界……
(1)语段中的两个加点字应该怎么读?请写出正确的拼音。(2分)
兴高采烈( ) 莅临( )
(2)语段中两个横线处应分别选用哪个字?请工整书写。(2分)
漫
xìnɡ
lì
2.小组成员梳理了“春”字的有关资料,请你在横线上写出“春”的本义。
(4分)
小文:老师,“青”的金文 (如左图),下面是“井”,可能指矿井,上面的部分是什么?
老师:上面的部分是“生”字。“生”字的金文如草木从地面长出之貌。“生”与“井”一起组成“青”的金文,喻指这种由井中采出的矿物如草一般青葱。
小文:我知道了,这代表“青”是生命的颜色。
老师:“春”的甲骨文 (如左图)由 (太阳)+ (林野)+
(屯,像种子萌发扎根)三部分构成,你能判断一下它的意思吗?
小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师:你既会提问,又会思考,太棒了!由此我们可以得到:青,是生命的颜色;春,是四季的开始。
(示例)严冬过后,阳光普照,大地回温,种子萌发扎根。
3.小组成员写了一段关于春雨的文字,中间几句的顺序有待推敲。请你重新排列出最恰当的顺序,将句子序号依次填在横线上,使该段文字语意连贯。(3分)
春天的日子多雨,常常淅淅沥沥地下着。可是只要琴声一奏起来,雨点似乎也活泼起来,____,_____,____,____。它们是多么淘气啊!
①洒在行人的雨伞下
②洒得长长的小巷里一片湿湿的,发出亮光来
③洒到人家关着的窗玻璃上
④轻轻细细地洒在树叶上
④
①
③
②
【解析】④接前一句对“雨点”的陈述;①③②构成排比,且顺序为由人到物,从高到低。故正确排序为:④①③②。
4.小组成员发现河南卫视“四季台标”分为春夏秋冬四季色。四种颜色均从大自然中汲取灵感,希望用美学呈现文化中国,让观众在四季变化中感受文化意境之美。请你观察图片及台标,并仿照美学组小文同学的讲解,写出台标秋季色或冬季色的文化意境之美。(4分)
小文:春季色以翠绿色为主色,春暖花开,给人以万物复苏之美,充满希望和朝气的视觉感。夏季色以薄荷蓝为主色,夏意正浓,给人以清新活泼之美,充满清凉和温馨的氛围美。
示例一:秋季色以银杏黄为主色,天高云淡,金黄的银杏树把秋天装扮得耀眼夺目,给人以成熟绚烂之美,充满丰收与饱满的丰盈美。
示例二:冬季色以蓝紫色为主色,银装素裹,雪花飘落,浪漫与思念弥漫在天地间,给人以闲适宁静之美,充满思乡盼归的乡愁美。
5.自然之景总能触动诗人的情思。下面是小宇同学对所学古诗词的梳理,请将空缺的古诗文名句补充完整。(8分)
一切景语皆情语。同样的季节,在不同的文人骚客眼中各着色彩。岑参处于军旅之中,喟叹“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故园秋菊”寄寓着行军之人的浓郁乡愁;马致远借“③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④______________”(《天净沙·秋思》)的深秋之景描绘出一幅天涯游子漂泊图;早春时节,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以“⑤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两句感慨时序交替,新旧更迭;置身江南暮春的杜甫在《江南逢李龟年》中发出了个人与时代的悲叹:“⑦________________,⑧__________________。”
遥怜故园菊
应傍战场开
枯藤老树昏鸦
古道西风瘦马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二、现代文阅读(共27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6—9题。(共16分)
草有本心
彭根成
①春天里,我最喜爱的就是小草。出去散步的时候,在路边看到一丛丛青草,我都禁不住俯下身观察它的模样,嗅它散发的清香,赞叹它的生机与旺盛。就是这平平凡凡、普普通通的小草,也有人们难知难懂的本心。
②草亦有恨。“城上草,植根非不高,所恨风霜早。”没有地位、没有庇护的草,被风霜肆意地欺凌,怎能不恨?但它把自己的恨深深地埋没在土里,任冰雪重压也不去呐喊、不去抗争,故野草常被人们认为是软弱的,可以肆意践踏。它似乎知道,与大自然对抗是徒劳的,忍辱负重才是自己唯一的选择。春天来了,它以豁达大度的情怀,把积蓄的力量,化作翠绿的衣裳装扮着神州大地的每一个角落。“色嫩似将蓝汁染,叶齐如把剪刀裁。”绿草为春天增添了光彩,使春天更加绚丽夺目,给人们带来了生机勃勃的美好景象。
③草是清高的。“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野草不羡慕花的美丽,不嫉妒花的芳香,不仰慕树的高大,只按自己的本性生长,随四季而荣枯,不媚不俗,不求人知,在旷野里自由地生长着、蔓延着。“一丛香草足碍人”,在耀眼的春光之中,一丛丛带着晶莹露珠、吐着嫩芽的野草,叫人流连驻足,舍不得离去。春,催生了野草,野草点缀着春,“草不谢荣于春风”,野草如此清高的品性,是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
④草懂得珍惜生命。“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背后除了野草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之外,还有对生命的珍惜。因为珍惜,所以才顽强。哪怕被烈火烧为灰烬,也会把根留住。然而,“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世间的错综繁杂、争奇斗艳,最终难逃“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的结局。“花易凋零草易生”“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当人们怜惜红白满地的时候,可别忘了“庭草根自浅,造化无遗功。低回一寸心,不敢怨春风”。大自然对生命是公平的,就看你珍惜不珍惜。
⑤草是洒脱的。“野花向客开如笑,芳草留人意自闲。”【A】在和煦的春天,优雅地换上绿装;在炎热的夏天,尽情地舒展着翠叶;在金色的秋天,沐浴着灿烂的阳光;在严酷的冬天,不作声息地积蓄力量。风霜雨露、严寒酷暑本是自然规律,温室里的鲜花自然经不起风吹雨打,与其“花如解语迎人笑”,不如“草不知名随意生”。四季轮回,揭示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劲草不随风偃去”正是野草洒脱的写照。毫无疑问,能在逆境中顽强洒脱活下来的,便是生命的强者。
⑥我很喜欢白居易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B】草以顽强旺盛的生命力,饱蘸生命的浓墨,在广袤的大地上,不停地挥毫傅彩。
(选自《贺州日报》,有删改)
6.本文的标题为“草有本心”,请仔细通读全文,分条概括草有哪些本心。(4分)
①草豁达大度,不去呐喊、不去抗争,忍辱负重;②草清高,只按自己本性生长,不媚不俗,不求认知,自由生长;③草珍惜生命,积蓄力量,顽强生长;④草洒脱,在逆境中顽强生存。
7.第③段作者为什么说“野草如此清高的品性,是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
(4分)
①野草只按自己的本性生长,随四季而荣枯,不媚不俗,不求人知,自由生长。它那顽强的生命力给人无限启发。②野草带着晶莹露珠、吐着嫩芽,叫人流连驻足,舍不得离去。它浸润人的眼球,呵护人类的生存空间,给世界增添绚丽色彩。
8.本文第⑤段最后一句“毫无疑问,能在逆境中顽强洒脱活下来的,便是生命的强者”,结合全文,你认为小草是生命的强者吗?你觉得怎样才能成为生命的强者?(4分)
示例一:①我认为小草是生命的强者。因为小草没有地位、没有庇护,被风霜肆意欺凌,任冰雪重压,生长在逆境中也能豁达大度、清高、珍惜生命、顽强洒脱生长,为世界增添绚丽光彩,给人们带来生机勃勃的美好景象。
②我觉得要想成为生命的强者,应该顽强、独立、珍惜生命、善良、勤劳、自律、有责任心、有目标等。
示例二:①我认为小草不是生命的强者。因为小草没有地位、没有庇护,被风霜肆意欺凌,任冰雪重压,也不去呐喊,不去抗争。②我觉得要想成为生命的强者,应该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勇敢地大声呐喊,为自己发声,去和恶劣的环境抗争,为自己争取更多的生存权利等。
9.本文语言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从【A】【B】两个画线句中任选一句进行赏析。(4分)
【A】在和煦的春天,优雅地换上绿装;在炎热的夏天,尽情地舒展着翠叶;在金色的秋天,沐浴着灿烂的阳光;在严酷的冬天,不作声息地积蓄力量。
【B】草以顽强旺盛的生命力,饱蘸生命的浓墨,在广袤的大地上,不停地挥毫傅彩。
示例【A】:运用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的顽强生命力和洒脱品性,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野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示例【B】:“挥毫傅彩”,意为挥动笔描绘绚丽画卷,此处运用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草洒脱、肆意生长给世界带来生机勃勃的绚丽光彩。
(二)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10—12题。(共11分)
文本一
【一】
清明的“清”指的是气清,“明”指的是景明。故而春季的第五个节气这一天被称为清明,跟这一天的天气和景象也有很大的关系。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太阳到达黄经15°,便为清明。清明时,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节气的清明,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机;节日的清明,是民间寄放情感和慰劳自己的传统日子。清明节气在时间和天气物候特点上为清明节俗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条件。
【二】
清明之清,意即心境洁净,不受外界事物烦扰;清明之明,意即清醒明白,清净守节。亦为佛教、道教用语,指远离恶行与烦恼,清静无为。出自文子《道原》:“真人体之以虚无平易,清净柔弱,纯粹素朴,不与物杂,至德天地之道,故谓之真人。”《清净经》指出:“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三】
《清明上河图》是宋代画家张择端绘制的长卷风俗画,是我国人物画的杰出代表。它的杰出不仅在于画面人物的众多、景象的恢宏以及表现技巧的生动完美等所构成的独特艺术效果,还在于所描绘的是北宋都城汴京的人民生活状态,反映的是大宋王朝蓬勃的经济,以及百姓安居乐业的景象。通过这幅画,我们也可以窥见当政者的政治清廉,以德治人。
文本二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关于清明节气,你知道多少呢?
清明,作为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一员,不仅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更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族情感。要了解清明节气,就必须深入挖掘其背后的历史、习俗和意义。
首先,从历史的角度看,清明节气的出现与古代农耕文化息息相关。春天是播种的季节,而清明正是这个季节的转折点。此时,气温逐渐升高,雨水增多,万物复苏。对于古人来说,这是一个充满希望和生机的时刻。他们观察自然界的变化,总结出时令规律,于是有了“清明”这一节气。
而清明节气的名字也很有深意。“清”字代表清澈、纯净,象征着春天的清新和生机;“明”字则有光明、明亮之意,寓意着经过冬天的蛰伏后,万物逐渐显露光明。这两个字合起来,恰如其分地描述了春天这个充满生机和希望的季节。
在古代,清明节气不仅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参考,更融入了丰富的民俗活动。其中最为盛行的就是扫墓祭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尊重祖先、慎终追远是极为重要的价值观。每到清明节气,人们会祭拜祖先,表达对先人的缅怀和敬意。扫墓时,人们会清扫坟墓,献上鲜花、酒食等物品,燃香祭拜,以此来表达对祖先的思念之情。
除了扫墓祭祖,清明节气还是人们亲近自然、享受春天的时刻。春天是大自然的盛装,万物复苏,花开满园。人们会在这个时候出游踏青,欣赏大自然的美丽。放风筝、荡秋千、采摘野菜等都是清明节气的传统活动。这些活动让人们与大自然更加亲近,感受到春天的活力和生机。
此外,清明节气还有一些地方特色的习俗和活动。比如在南方地区,人们会制作并食用青团。青团是用青艾汁混合糯米粉制成的食品,口感清香可口。这种食品既是一种美味的小吃,也寓意着春天的到来和希望的力量。而在一些地区,人们还会举行龙舟竞渡等水上活动,以此来庆祝春天的丰收和祈求来年的好运。
清明节气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俗内涵。它不仅是农耕生产的指导,更是人们对生命、自然和祖先的敬畏和感恩的表达。通过了解和传承清明节气的文化传统,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珍惜自己的历史和文化根基,为未来的发展和进步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
10.阅读文本一的三则材料,探究“清明”一词的多重含义。(3分)
①指二十四节气之一,“太阳到达黄经15°,便为清明”,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承载着民间的情感慰藉和春耕播种的重要性;②象征着心境洁净,清净守节;③象征着政治清廉,以德治人。
11.文本二介绍了清明节的哪些习俗?这些习俗分别有什么意义?(4分)
主要有扫墓祭祖、踏青游玩、放风筝、荡秋千、采摘野菜等习俗。这些习俗或表达了对祖先的纪念和敬仰,或是人们享受春天、亲近自然的方式。
12.有人说清明节不能发祝福短信,请结合两个文本有关内容谈谈你的看法。(4分)
示例:清明节是传统的纪念祖先的节日,这一天人们会扫墓祭祖,以表达对先人的缅怀和敬意。在民间,清明节也是踏青游玩、享受春天的时刻,人们会出游赏花、放风筝等。因此,清明节发祝福短信并没有不合适之处,反而可以表达对亲朋好友的关心和祝福。
三、古诗文阅读(共15分)
(一)阅读下面一个文段,完成13—16题。(共11分)
云霞雾露者,山川河岳熏蒸之气也。气结成云,云散为________;气凝成雾,雾滞为________。春气温煦,云如絮而霞如绮,自必晴明;雾若烟而露若膏,定然阴雨。夏气炎烈,云有奇峰,霞饶文锦,雾蒸溽暑①,露拂南风。秋气高爽,云弄巧而霞吐彩,雾含风而露生凉。冬气寒肃,云轻霞薄,风日并美,雾凝露结,霜雪交荣。故谓云霞雾露之明晦相应乎春夏秋冬之令节。
(选自黄图珌《气象万千》)
【注释】①溽(rù)暑:潮湿闷热之气。
13.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2分)
文言语句 方法提示 解释
(1)风日并美 词语推断:并行不悖 ____________
(2)霜雪交荣 查阅词典:①付托、付给。②一齐、同时。③交替出现。 ______(填序号)
一起
③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雾若烟而露若膏,定然阴雨。
雾气像烟而露水像糊状的东西,定然是阴雨天。
15.请结合语境,在文中选择恰当的单音节词填在横线上。(3分)
气结成云,云散为_____;气凝成雾,雾滞为____。
16.你的朋友想在节日出门拍摄风光明媚的照片。请从文中摘取相关词句,为他的出行整理天气观测指南。(4分)
时间 气象 气温
清明 ①_________________ 温煦
元旦 云轻霞薄 ②____________
霞
露
云如絮而霞如绮
寒肃
【参考译文】
云霞雾露是山川河岳蒸发出的水汽。水汽聚集成为云,云散开成为霞;水汽凝结成为雾,雾气凝滞成为露水。春天水汽温暖,云就像棉絮而霞就像绮绣,天气必定晴朗;雾气像烟而露水像糊状的东西,定然是阴雨天。夏天天气炎热,云变成奇异的山峰状,霞多像文彩斑斓的织锦,雾气蒸腾,潮湿闷热,露水被南风吹拂去。秋天晴空万里,天气清爽,云在天空中幻化成各种巧妙的花样而霞放射光辉,雾气中凉风习习而露渐生凉意。冬天天气严寒,云和霞轻而薄,风和日一起显得格外美好,雾气聚集露水凝结,霜雪交替兴盛。因此说云霞雾露的明亮昏暗与春夏秋冬的时令节气相应。
(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4分)
观沧海
曹 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7.本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4分)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通过诗人对波涛汹涌、吞吐日月的大海的生动描绘,表达了作者奋发进取、立志统一国家的伟大抱负和壮阔胸襟。(意对即可)
四、名著阅读(5分)
18.《朝花夕拾》中除了有温暖的回忆,还有理性的批判。请从下面两个篇目中任选一个,结合具体内容,举例分析作者批判的内容。(5分)
《〈二十四孝图〉》 《五猖会》
示例一:《〈二十四孝图〉》 中鲁迅对“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强烈反感,借此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旧中国儿童的悲惨处境。
示例二:《五猖会》中写鲁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时急切、兴奋的心情因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而消失殆尽,作者借此批判了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五、作文(50分)
19.阅读下面材料,任选一题作文。(50分)
世界上有许多迷人的风景,也许是朱自清笔下的灿烂春景,也许是老舍眼中的秀气小山,也许是家人团聚的温馨一幕,也许是校园课间的快乐一瞬,也许只是一个眼神、一声问候……只要你是个懂得赏景的人,那么生活处处都有最美的风景。
(1)请以“最美的风景”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②600字左右;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2)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②600字左右;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Thanks!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语文学科
七上语文第一单元学业质量评价(河南等地适用)
(满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
班级: 姓名: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23分)
寒来暑往,四季更替,自然界就是这样演绎着春夏秋冬的变化,周而复始。班级拟召开“走进自然,走过四季”主题班会,你所在小组搜集整理了一些资料,请你完善。
1.以下是班长小宇准备的部分材料,里面有一些字词拿不准,请你判断。(共4分)
春天,小草争先恐后地探出绿色的脑袋,鸟儿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蝴蝶花枝招展地跳着欢快的舞蹈;夏天,鸣蝉兴高采烈地在树叶里长吟,红莲迫不① 及 (急 及)待地在绿叶下绽放,青蛙兴致勃勃地在水田里奏乐;秋天,菊花泼泼洒洒,开得烂② 漫 (蔓 漫),桂花纷纷扬扬,芳香醉人,稻谷沉甸甸的,金黄诱人;冬天,雪花莅临人间装扮辽阔的大地,红梅抖擞精神装点静谧的世界……
(1)语段中的两个加点字应该怎么读?请写出正确的拼音。(2分)
兴高采烈(xìnɡ) 莅临(lì)
(2)语段中两个横线处应分别选用哪个字?请工整书写。(2分)
2.小组成员梳理了“春”字的有关资料,请你在横线上写出“春”的本义。(4分)
小文:老师,“青”的金文 (如左图),下面是“井”,可能指矿井,上面的部分是什么? 老师:上面的部分是“生”字。“生”字的金文如草木从地面长出之貌。“生”与“井”一起组成“青”的金文,喻指这种由井中采出的矿物如草一般青葱。 小文:我知道了,这代表“青”是生命的颜色。 老师:“春”的甲骨文 (如左图)由 (太阳)+(林野)+ (屯,像种子萌发扎根)三部分构成,你能判断一下它的意思吗? 小文: (示例)严冬过后,阳光普照,大地回温,种子萌发扎根。 老师:你既会提问,又会思考,太棒了!由此我们可以得到:青,是生命的颜色;春,是四季的开始。
3.小组成员写了一段关于春雨的文字,中间几句的顺序有待推敲。请你重新排列出最恰当的顺序,将句子序号依次填在横线上,使该段文字语意连贯。(3分)
春天的日子多雨,常常淅淅沥沥地下着。可是只要琴声一奏起来,雨点似乎也活泼起来, ④ , ① , ③ , ② 。它们是多么淘气啊!
①洒在行人的雨伞下
②洒得长长的小巷里一片湿湿的,发出亮光来
③洒到人家关着的窗玻璃上
④轻轻细细地洒在树叶上
【解析】④接前一句对“雨点”的陈述;①③②构成排比,且顺序为由人到物,从高到低。故正确排序为:④①③②。
4.小组成员发现河南卫视“四季台标”分为春夏秋冬四季色。四种颜色均从大自然中汲取灵感,希望用美学呈现文化中国,让观众在四季变化中感受文化意境之美。请你观察图片及台标,并仿照美学组小文同学的讲解,写出台标秋季色或冬季色的文化意境之美。(4分)
小文:春季色以翠绿色为主色,春暖花开,给人以万物复苏之美,充满希望和朝气的视觉感。夏季色以薄荷蓝为主色,夏意正浓,给人以清新活泼之美,充满清凉和温馨的氛围美。
示例一:秋季色以银杏黄为主色,天高云淡,金黄的银杏树把秋天装扮得耀眼夺目,给人以成熟绚烂之美,充满丰收与饱满的丰盈美。
示例二:冬季色以蓝紫色为主色,银装素裹,雪花飘落,浪漫与思念弥漫在天地间,给人以闲适宁静之美,充满思乡盼归的乡愁美。
5.自然之景总能触动诗人的情思。下面是小宇同学对所学古诗词的梳理,请将空缺的古诗文名句补充完整。(8分)
一切景语皆情语。同样的季节,在不同的文人骚客眼中各着色彩。岑参处于军旅之中,喟叹“① 遥怜故园菊 ,② 应傍战场开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故园秋菊”寄寓着行军之人的浓郁乡愁;马致远借“③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④ 古道西风瘦马 ”(《天净沙·秋思》)的深秋之景描绘出一幅天涯游子漂泊图;早春时节,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以“⑤ 海日生残夜 ,⑥ 江春入旧年 ”两句感慨时序交替,新旧更迭;置身江南暮春的杜甫在《江南逢李龟年》中发出了个人与时代的悲叹:“⑦ 正是江南好风景 ,⑧ 落花时节又逢君 。”
二、现代文阅读(共27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6—9题。(共16分)
草有本心
彭根成
①春天里,我最喜爱的就是小草。出去散步的时候,在路边看到一丛丛青草,我都禁不住俯下身观察它的模样,嗅它散发的清香,赞叹它的生机与旺盛。就是这平平凡凡、普普通通的小草,也有人们难知难懂的本心。
②草亦有恨。“城上草,植根非不高,所恨风霜早。”没有地位、没有庇护的草,被风霜肆意地欺凌,怎能不恨?但它把自己的恨深深地埋没在土里,任冰雪重压也不去呐喊、不去抗争,故野草常被人们认为是软弱的,可以肆意践踏。它似乎知道,与大自然对抗是徒劳的,忍辱负重才是自己唯一的选择。春天来了,它以豁达大度的情怀,把积蓄的力量,化作翠绿的衣裳装扮着神州大地的每一个角落。“色嫩似将蓝汁染,叶齐如把剪刀裁。”绿草为春天增添了光彩,使春天更加绚丽夺目,给人们带来了生机勃勃的美好景象。
③草是清高的。“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野草不羡慕花的美丽,不嫉妒花的芳香,不仰慕树的高大,只按自己的本性生长,随四季而荣枯,不媚不俗,不求人知,在旷野里自由地生长着、蔓延着。“一丛香草足碍人”,在耀眼的春光之中,一丛丛带着晶莹露珠、吐着嫩芽的野草,叫人流连驻足,舍不得离去。春,催生了野草,野草点缀着春,“草不谢荣于春风”,野草如此清高的品性,是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
④草懂得珍惜生命。“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背后除了野草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之外,还有对生命的珍惜。因为珍惜,所以才顽强。哪怕被烈火烧为灰烬,也会把根留住。然而,“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世间的错综繁杂、争奇斗艳,最终难逃“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的结局。“花易凋零草易生”“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当人们怜惜红白满地的时候,可别忘了“庭草根自浅,造化无遗功。低回一寸心,不敢怨春风”。大自然对生命是公平的,就看你珍惜不珍惜。
⑤草是洒脱的。“野花向客开如笑,芳草留人意自闲。”【A】在和煦的春天,优雅地换上绿装;在炎热的夏天,尽情地舒展着翠叶;在金色的秋天,沐浴着灿烂的阳光;在严酷的冬天,不作声息地积蓄力量。风霜雨露、严寒酷暑本是自然规律,温室里的鲜花自然经不起风吹雨打,与其“花如解语迎人笑”,不如“草不知名随意生”。四季轮回,揭示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劲草不随风偃去”正是野草洒脱的写照。毫无疑问,能在逆境中顽强洒脱活下来的,便是生命的强者。
⑥我很喜欢白居易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B】草以顽强旺盛的生命力,饱蘸生命的浓墨,在广袤的大地上,不停地挥毫傅彩。
(选自《贺州日报》,有删改)
6.本文的标题为“草有本心”,请仔细通读全文,分条概括草有哪些本心。(4分)
①草豁达大度,不去呐喊、不去抗争,忍辱负重;②草清高,只按自己本性生长,不媚不俗,不求认知,自由生长;③草珍惜生命,积蓄力量,顽强生长;④草洒脱,在逆境中顽强生存。
7.第③段作者为什么说“野草如此清高的品性,是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4分)
①野草只按自己的本性生长,随四季而荣枯,不媚不俗,不求人知,自由生长。它那顽强的生命力给人无限启发。②野草带着晶莹露珠、吐着嫩芽,叫人流连驻足,舍不得离去。它浸润人的眼球,呵护人类的生存空间,给世界增添绚丽色彩。
8.本文第⑤段最后一句“毫无疑问,能在逆境中顽强洒脱活下来的,便是生命的强者”,结合全文,你认为小草是生命的强者吗?你觉得怎样才能成为生命的强者?(4分)
示例一:①我认为小草是生命的强者。因为小草没有地位、没有庇护,被风霜肆意欺凌,任冰雪重压,生长在逆境中也能豁达大度、清高、珍惜生命、顽强洒脱生长,为世界增添绚丽光彩,给人们带来生机勃勃的美好景象。②我觉得要想成为生命的强者,应该顽强、独立、珍惜生命、善良、勤劳、自律、有责任心、有目标等。
示例二:①我认为小草不是生命的强者。因为小草没有地位、没有庇护,被风霜肆意欺凌,任冰雪重压,也不去呐喊,不去抗争。②我觉得要想成为生命的强者,应该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勇敢地大声呐喊,为自己发声,去和恶劣的环境抗争,为自己争取更多的生存权利等。
9.本文语言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从【A】【B】两个画线句中任选一句进行赏析。(4分)
【A】在和煦的春天,优雅地换上绿装;在炎热的夏天,尽情地舒展着翠叶;在金色的秋天,沐浴着灿烂的阳光;在严酷的冬天,不作声息地积蓄力量。
【B】草以顽强旺盛的生命力,饱蘸生命的浓墨,在广袤的大地上,不停地挥毫傅彩。
示例【A】:运用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的顽强生命力和洒脱品性,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野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示例【B】:“挥毫傅彩”,意为挥动笔描绘绚丽画卷,此处运用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草洒脱、肆意生长给世界带来生机勃勃的绚丽光彩。
(二)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10—12题。(共11分)
文本一
【一】
清明的“清”指的是气清,“明”指的是景明。故而春季的第五个节气这一天被称为清明,跟这一天的天气和景象也有很大的关系。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太阳到达黄经15°,便为清明。清明时,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节气的清明,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机;节日的清明,是民间寄放情感和慰劳自己的传统日子。清明节气在时间和天气物候特点上为清明节俗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条件。
【二】
清明之清,意即心境洁净,不受外界事物烦扰;清明之明,意即清醒明白,清净守节。亦为佛教、道教用语,指远离恶行与烦恼,清静无为。出自文子《道原》:“真人体之以虚无平易,清净柔弱,纯粹素朴,不与物杂,至德天地之道,故谓之真人。”《清净经》指出:“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三】
《清明上河图》是宋代画家张择端绘制的长卷风俗画,是我国人物画的杰出代表。它的杰出不仅在于画面人物的众多、景象的恢宏以及表现技巧的生动完美等所构成的独特艺术效果,还在于所描绘的是北宋都城汴京的人民生活状态,反映的是大宋王朝蓬勃的经济,以及百姓安居乐业的景象。通过这幅画,我们也可以窥见当政者的政治清廉,以德治人。
文本二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关于清明节气,你知道多少呢?
清明,作为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一员,不仅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更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族情感。要了解清明节气,就必须深入挖掘其背后的历史、习俗和意义。
首先,从历史的角度看,清明节气的出现与古代农耕文化息息相关。春天是播种的季节,而清明正是这个季节的转折点。此时,气温逐渐升高,雨水增多,万物复苏。对于古人来说,这是一个充满希望和生机的时刻。他们观察自然界的变化,总结出时令规律,于是有了“清明”这一节气。
而清明节气的名字也很有深意。“清”字代表清澈、纯净,象征着春天的清新和生机;“明”字则有光明、明亮之意,寓意着经过冬天的蛰伏后,万物逐渐显露光明。这两个字合起来,恰如其分地描述了春天这个充满生机和希望的季节。
在古代,清明节气不仅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参考,更融入了丰富的民俗活动。其中最为盛行的就是扫墓祭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尊重祖先、慎终追远是极为重要的价值观。每到清明节气,人们会祭拜祖先,表达对先人的缅怀和敬意。扫墓时,人们会清扫坟墓,献上鲜花、酒食等物品,燃香祭拜,以此来表达对祖先的思念之情。
除了扫墓祭祖,清明节气还是人们亲近自然、享受春天的时刻。春天是大自然的盛装,万物复苏,花开满园。人们会在这个时候出游踏青,欣赏大自然的美丽。放风筝、荡秋千、采摘野菜等都是清明节气的传统活动。这些活动让人们与大自然更加亲近,感受到春天的活力和生机。
此外,清明节气还有一些地方特色的习俗和活动。比如在南方地区,人们会制作并食用青团。青团是用青艾汁混合糯米粉制成的食品,口感清香可口。这种食品既是一种美味的小吃,也寓意着春天的到来和希望的力量。而在一些地区,人们还会举行龙舟竞渡等水上活动,以此来庆祝春天的丰收和祈求来年的好运。
清明节气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俗内涵。它不仅是农耕生产的指导,更是人们对生命、自然和祖先的敬畏和感恩的表达。通过了解和传承清明节气的文化传统,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珍惜自己的历史和文化根基,为未来的发展和进步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
10.阅读文本一的三则材料,探究“清明”一词的多重含义。(3分)
①指二十四节气之一,“太阳到达黄经15°,便为清明”,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承载着民间的情感慰藉和春耕播种的重要性;②象征着心境洁净,清净守节;③象征着政治清廉,以德治人。
11.文本二介绍了清明节的哪些习俗?这些习俗分别有什么意义?(4分)
主要有扫墓祭祖、踏青游玩、放风筝、荡秋千、采摘野菜等习俗。这些习俗或表达了对祖先的纪念和敬仰,或是人们享受春天、亲近自然的方式。
12.有人说清明节不能发祝福短信,请结合两个文本有关内容谈谈你的看法。(4分)
示例:清明节是传统的纪念祖先的节日,这一天人们会扫墓祭祖,以表达对先人的缅怀和敬意。在民间,清明节也是踏青游玩、享受春天的时刻,人们会出游赏花、放风筝等。因此,清明节发祝福短信并没有不合适之处,反而可以表达对亲朋好友的关心和祝福。
三、古诗文阅读(共15分)
(一)阅读下面一个文段,完成13—16题。(共11分)
云霞雾露者,山川河岳熏蒸之气也。气结成云,云散为 ;气凝成雾,雾滞为 。春气温煦,云如絮而霞如绮,自必晴明;雾若烟而露若膏,定然阴雨。夏气炎烈,云有奇峰,霞饶文锦,雾蒸溽暑①,露拂南风。秋气高爽,云弄巧而霞吐彩,雾含风而露生凉。冬气寒肃,云轻霞薄,风日并美,雾凝露结,霜雪交荣。故谓云霞雾露之明晦相应乎春夏秋冬之令节。
(选自黄图珌《气象万千》)
【注释】①溽(rù)暑:潮湿闷热之气。
13.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2分)
文言语句 方法提示 解释
(1)风日并美 词语推断:并行不悖 一起
(2)霜雪交荣 查阅词典:①付托、付给。②一齐、同时。③交替出现。 ③ (填序号)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雾若烟而露若膏,定然阴雨。
雾气像烟而露水像糊状的东西,定然是阴雨天。
15.请结合语境,在文中选择恰当的单音节词填在横线上。(3分)
气结成云,云散为 霞 ;气凝成雾,雾滞为 露 。
16.你的朋友想在节日出门拍摄风光明媚的照片。请从文中摘取相关词句,为他的出行整理天气观测指南。(4分)
时间 气象 气温
清明 ① 云如絮而霞如绮 温煦
元旦 云轻霞薄 ② 寒肃
【参考译文】
云霞雾露是山川河岳蒸发出的水汽。水汽聚集成为云,云散开成为霞;水汽凝结成为雾,雾气凝滞成为露水。春天水汽温暖,云就像棉絮而霞就像绮绣,天气必定晴朗;雾气像烟而露水像糊状的东西,定然是阴雨天。夏天天气炎热,云变成奇异的山峰状,霞多像文彩斑斓的织锦,雾气蒸腾,潮湿闷热,露水被南风吹拂去。秋天晴空万里,天气清爽,云在天空中幻化成各种巧妙的花样而霞放射光辉,雾气中凉风习习而露渐生凉意。冬天天气严寒,云和霞轻而薄,风和日一起显得格外美好,雾气聚集露水凝结,霜雪交替兴盛。因此说云霞雾露的明亮昏暗与春夏秋冬的时令节气相应。
(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4分)
观沧海
曹 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7.本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4分)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通过诗人对波涛汹涌、吞吐日月的大海的生动描绘,表达了作者奋发进取、立志统一国家的伟大抱负和壮阔胸襟。(意对即可)
四、名著阅读(5分)
18.《朝花夕拾》中除了有温暖的回忆,还有理性的批判。请从下面两个篇目中任选一个,结合具体内容,举例分析作者批判的内容。(5分)
《〈二十四孝图〉》 《五猖会》
示例一:《〈二十四孝图〉》 中鲁迅对“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强烈反感,借此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旧中国儿童的悲惨处境。
示例二:《五猖会》中写鲁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时急切、兴奋的心情因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而消失殆尽,作者借此批判了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五、作文(50分)
19.阅读下面材料,任选一题作文。(50分)
世界上有许多迷人的风景,也许是朱自清笔下的灿烂春景,也许是老舍眼中的秀气小山,也许是家人团聚的温馨一幕,也许是校园课间的快乐一瞬,也许只是一个眼神、一声问候……只要你是个懂得赏景的人,那么生活处处都有最美的风景。
(1)请以“最美的风景”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②600字左右;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2)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②600字左右;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