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实际测量
教学内容 六下第60~61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室内、室外的测量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使用简单的测量工具测定直线和沿直线测量指定的距离。2.了解步测和目测的方法,初步体验目测,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估计能力和互助合作学习的精神。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3.使学生认识数学在生活里的应用,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会利用简单的工具沿直线测定指定的距离。
教学资源 学生经验:学生已经会用直尺或卷尺测量比较短的距离。教师准备:图片、标杆若干,卷尺和侧绳若干,安排测量场地学生准备:以6人为一组,事先分好小组,计划好活动步骤和时间。每组一把卷尺、一根测绳。
预习设计 以6人为一组,计划好活动步骤。预习课本60页~61页。
学 程 预 设 导 学 策 略
一、揭示课题,认定目标:(预设5分钟)1.明确测量的意义。例如在平整土地、修筑堤坝、开河挖渠或者造桥、修路、建造房屋的时候,都需要测量土地。2.认识测量工具:标杆、卷尺和测绳二、目标驱动,实践活动。(预设10分钟)1.学生按事先分好的小组,到测量场地。思考:要测量的A、B两点之间的距离,能不能直接测量?2.一组学生做示范:(1)先在A、B点各插一根标杆。(2)让A点的学生指挥,另一名学生在中间插标杆,使中间的标杆挡住B点的标杆。(3)每个同学到A点看一看,三根标杆在同一条直线上吗?(4)A点学生指挥,另一名学生插标杆。(5)让示范小组的学生测出两点间的距离。3.学生测量(1)每小组测出教师事先确定的两点之间的距离。(2)事先在一点固定一根标杆三、步测和目测(预设15分钟)1.了解步测的过程2.学生估算一下自己和老师之间的距离。3.这种只用眼睛来估量一段距离的方法叫做目测。4.实践操作全班分成若干组,分别进行实践活动。步测测定直线。学生分组按照课前分别指定的两点之间测定直线,在地面上画出直线,并量出两点间的距离。先测出自己的步长:50米的距离反复走3次求出平均步数,再算出平均步长,填出书本的表格中。②步测学校大门口到教学楼的距离。③公布工具测量的结果和自己步测的结果,比较其准确性。目测测定50米的距离,每隔10米插上标杆,估计10米、20米、30米……各有多长,然后拔掉标杆,根据指定的目标练习目测。 【板块一】1.测量的意义2.出示工人师傅用标杆测量的图片。提问:这幅图上工人师傅在干什么?你知道哪些时候要测量土地吗?师:我们在生产、生活里经常要测量土地。怎样进行土地测量吗?这就是本节课要学习的实际测量。3.认识测量工具出示标杆、卷尺和测绳,介绍其结构、用途,让学生认识。【板块二】1.示范测量(1)说明:测量比较远的两点间的距离,要先通过两点测定一条直线,再沿直线测量两点间的距离。(2)提问:在两根标杆中间再插一根标杆,怎样才能看出三根标杆在同一条直线上?(3)谁再来插一根标杆,使它也在这条直线上?(4)说明:沿着这条直线上的标杆,一段一段测量,可以测得A、B两点间的距离。2.组织学生测量,每组从一个不同的点测出到标杆的距离。【板块三】1.步测(1)讲解步长:在没有测量工具或对测量要求不十分精确时,可以用步测。步长就是从后脚尖到前脚尖的距离。(2)演示步测的过程:先量出几十米的一段距离,用均匀的步子沿直线走上三四次,记好每次走的步数,然后再算出平均每次走的步数,再算出走一步的平均长度是多少。(3)强调:步子要均匀,不能忽大忽小,要尽量沿直线行进。2.目测(1)在对测量结果的要求不是太高时,还可以目测。(2)说明:目测时容易受地形的影响,如在开阔地,容易把距离估测得偏短,而在狭长的地方又容易把距离估测得偏长。【板块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步测和目测与利用工具测量有什么区别?
作业设计 四、当堂检测,评价反思:(预设10分钟)1.在缺乏测量工具或对测量结果要求无需很精确时,可采用步测或目测。2.完成课堂作业。每组写一份实践活动的报告,包括测量项目、测量方法、测量数据和测量结果的比较、分析等。 (1)学生独立练习,教师巡视对学困生及时给予指(2)针对作业中错误率高的题师生一起分析、补救。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