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年级文科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学案(含答案):第一单元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年级文科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学案(含答案):第一单元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16 22:48: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5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学习目标】
1、概括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2、重要概念:工商食官、坊市制
第一部分
自主学习
一、商业的发展:
1.商朝: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已经产生;
2.
周朝:工商食官政策,控制商业活动。
“工商食官”:指西周的手工业者和商贾都是官府管的奴仆,他们必须按照官府的规定和要求从事生产和贸易。
3.春秋战国:商业有了重大突破:一是许多私商逐渐成为商人的主体;二是著名都会形成。
4.隋唐:外商云集、都会兴盛、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繁荣。出现“柜坊”和“飞钱”,农村集市(草市)开始出现。
柜坊:唐宋在城市中替别人保管银钱的商户。
飞钱:又称“便换”,是中国历史上早期的汇兑业务形式。
5.宋元: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集镇、夜市兴盛。元代广泛流通纸币。
6.明清:商业的发展出现许多新的特点:
(1)工商业市镇兴起;
(2)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
(3)经济作物普遍种植;
(4)白银广泛使用;
(5)形成区域性商帮(如徽商、晋商)
二、城市的繁荣
1.城市发展的阶段特征
(1)周秦至唐代:官府直接管理市场交易;
( http: / / www.21cnjy.com )坊市分置;商业活动受地域限制和时间限制;城市的职能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商业贸易和市场的规模不大。
(2)宋代后:坊市界限不复存在,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形成了街市、夜市、晓市和草市。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视,城市经济功能大大增强。
2.城市发展概况
(1)唐宋时期:由于海上“陶瓷之路“的兴起
( http: / / www.21cnjy.com ),海运的兴盛带动了我国沿海一大批城市的兴起,除早已发展起来的广州之外,如泉州、明州、杭州、扬州、登州。
(3)明清时期:涌现出一大批工商业市镇。
三、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1.发展概况:
元朝以前对外贸易一度繁荣,形成陆地和海上两
( http: / / www.21cnjy.com )条丝绸之路。明清时期,统治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对外贸易渐趋萎缩(清朝政府仅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2.官方对外贸易的形式——朝贡贸易:
(1)特点:官府控制,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厚往薄来”“倍偿其价”,不计较经济效益(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
(2)目的: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
第二部分
自学检测
1.下列有关汉代长安市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与居住区隔开
②有专门官员管理
③又叫草市
④开市闭市有严格时间规定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两京诸市署: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掌握财货交易,度量器物,辨其真伪重。”这主要说明了唐朝
A.严格管理城市商业
B.长安商品经济繁荣
C.对长安、洛阳的商业活动特殊管理
D.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
3.唐宋,户籍中出现了茶户、桑户、药户、漆户、蚕户许多新的称谓。这反映出当时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传统农业生产衰退
C.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提高
D.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加强
4.明清,商业发展的特点有
①商业市镇兴起
②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
③经济作物普遍种植
④劳动力成为商品

A.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5.史学家指出:“宋朝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下列史实可为此观点提供证据的是
①市场交易由官府直接监管
②坊市界限被打破③纸币在商业活动中流通
④区域性商人群体形成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6.有位学者写了一部关于宋代商业发展的专著,不适合作为这本专著名称的是
A.《商帮的兴衰》
B.《晨曦中的汴河》 C.《坊墙倒塌以后》 D.《草市饮食大全》
7.清乾隆年间苏州《吴县永
( http: / / www.21cnjy.com )禁官吏占用钱江(杭州)会馆碑》记载
:“商贾捐资,建设会馆,所以便往还而通贸易,或存货于斯,或客栖于斯,诚为集商经营交易时不可缺之所”。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该碑文反映出苏杭之间的商贸联系
B.会馆为商人出资建造的地方商业中心
C.会馆为旅居异乡的同乡商人所组建
D.会馆为同一地域商人活动的重要场所
8.明成祖朱棣认为,北京“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将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这一举措客观上
A.推动了国家政治统一进程
B.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
C.抑制了区域性商帮的形成
D.改变了南北经济文化格局
9.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这表明交子
A.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
B.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
C.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
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10.明朝有人描述在广东大庾岭所见:“
( http: / / www.21cnjy.com )盖北货过南者,悉皆金帛轻细之物;南货过北者,悉皆盐铁粗重之类。过南者月无百驮,过北者日有数千。”这表明当时
A.岭南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北方
B.岭南是商人活动的主要地区
C.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
D.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
第三部分
合作探究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春秋战国至唐代,国家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政府设市于都邑之中,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以墙垣围住并与民居隔开,设有市师、肆师、质人分掌市内各项事务。《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韩国磐《中国古代的市和市井市肆》
材料二 宋神宗时,开封已有户2
( http: / / www.21cnjy.com )0万,……城内店铺林立,各地的货物云集于此。处处都有商铺、邸店、酒楼、质库(即后来的当铺),以及各种手工作坊。晚间有夜市至三更,到五更又再开张。“耍闹去处,通晓不绝”。
──《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草市是民间“自为聚落”、私相贸易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集市,宋代在商品经济发达和交通方便的地方出现各种集市,如“山市、河市、庙市”,解决了农民“买食用盐茶农具”问题。“民计每岁种食之外,余米尽以贸易” (叶适《水心文集》),明州农民,同时“为工、为匠、为镊、为负贩”。草市镇内小儿学、义塾、镇学的兴办日益增多,有的镇市还建立了书院。
──傅宗文《宋代的草市镇》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至唐代“市”的特点。(10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宋代的“市”与前代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4分)
(3)比较材料一、二、三,指出“草市”与“市”的区别。依据材料三说明“草市”的出现有何意义?(6分)
第四部分:课后反思
1、学完本课,你有什么新疑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课后复习,构建本课知识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