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翔中学 2025—2026 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三地理科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
(考试时间:75 分钟 试卷满分:100 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
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符合题目要求。
下图是我国四个南极科学考察站的位置示意图。经过20多天的连续施工,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于2018
年 2 月 7 日在恩克斯堡岛正式选址奠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恩克斯堡岛新站位于长城站的( )
A. 东北 B. 西北 C. 西南 D. 东南
2. 泰山站与昆仑站的直线距离最接近( )
A. 600 千米 B. 720 千米 C. 110 千米 D. 1 100 千米
3. 假若一架直升机执行科考任务,从长城站起飞,沿最短航线飞行到泰山站,则飞行方向是( )
A. 一直向东北 B. 一直向西北 C. 先向东南后向东北 D. 先向西南后向东北
某校师生从下图中火车站出发,进行春游活动,并设计了不同主题的三条徒步线路。读图,完成下列
小题。
第 1页/共 8页
4. 大青山与村庄的高差可能为( )
A. 490 米 B. 300 米 C. 440 米 D. 340 米
5. 图中所示区域适合师生开展一天的春游活动,该图最有可能的比例尺是( )
A. 1:10 万 B. 1:100 万 C. 1:100 D. 1:1000
6. 有关线路①、②、③的正确叙述是( )
A. 线路①沿山脊前进,可体验攀岩 B. 线路②沿河而上;最短、最平缓
C. 线路③向西南前进,可参观古庙 D. 三条线路都可以在过桥时拍照留念
毛竹,喜温湿,适合生长在酸性土壤的地方。安吉县毛竹分布较广,中小型竹业企业星罗棋布。近几
年,在福建、浙江、江西、四川等地“竹产业集群”已经成型。如图为安吉县位置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面
小题。
7. 安吉县适宜大规模种植竹子的原因是其( )
A. 丘陵比重较高,宜林地区广 B. 平原 主,便于种植和管理
第 2页/共 8页
C. 降水多,河网密布湖荡众多 D. 酸性红壤比重高,土质肥沃
8. 安吉县竹业成为经济支柱的主要原因是其( )
A 原料丰富 B. 气候适宜 C. 政策支持 D. 市场扩大
9. “以竹代塑”战略在福建、浙江、江西、四川等地能得到较好推广的主要原因是其( )
A. 科技水平高 B. 产业基础好 C. 交通条件好 D. 劳动力成本低
我国南海的众多岛屿中,绝大部分为珊瑚岛。其中有植被、土壤覆盖,适合人类和鸟类等动物生存的
岛屿被称为“灰沙岛”,永兴岛是其中之一,它是发育在珊瑚礁坪上,经一系列沉积、固结和生物演化过
程形成的。图示意灰沙岛的发育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灰沙岛 发育条件有( )
①丰富的生物碎屑②较宽的礁坪③季风和台风④潮流和海浪⑤地壳抬升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⑤ C. ②③④⑤ D. ①②④⑤
11. 灰沙岛上淡水资源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A. 土壤发育 B. 风浪稳定 C. 沙洲发育 D. 地表径流丰富
飑线是指带状雷暴群所构成的中小尺度强对流天气系统。2022 年 7 月某日下午浙江中北部地区发生了
一次飑线天气,飑线系统向东偏南方向移动,给杭州、绍兴、宁波等多地多监测站点造成 8 级以上大风。
下图示意极大风站点飑线过程气象数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此次飑线向东偏南方向移动主要取决于( )
A. 气压梯度 B. 太阳辐射 C. 地表状况 D. 海陆温差
13. 此次天气过程中( )
第 3页/共 8页
A. 雷暴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大 B. 气压突增可作为极端大风前兆
C. 降水早于极大风出现 D. 飑线来时风向风速变化不大
都市圈是城市内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 1 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
的城镇化空间形态。读“武汉都市圈范围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下列城市受武汉辐射带动作用最强的是( )
A. 黄冈 B. 黄石 C. 咸宁 D. 潜江
15. 辐射带动效应会使武汉( )
A. 提升城市行政等级 B. 加强区域内交通联动
C. 降低城市土地价格 D. 构建完整工业生产链
16. 与石家庄市相比,武汉市对周边辐射强度更强,主要原因是( )
A. 武汉市都市圈人口密度较大 B. 湖北省政策支持力度较强
C 武汉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D. 武汉市城市用地规模较大
二、综合题:本题共 3 小题,共 52 分。
17. 陕西渭河平原又称关中平原。“秋淋”(连续 4 天出现降雨,且降雨量达到 20 毫米及以上)是关中平原人
们对秋雨 习惯叫法,该地秋雨期一般自 8 月中旬后开始,最晚可持续到 10 月上旬。特别是关中平原南部
地区“秋淋”具有雨量大,持续时间长的特点。而关中平原北部以干旱严重闻名,其东西狭长,南北狭窄,像
一条带子缠绕在关中北部,被称为“旱腰带”。下图为关中平原位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第 4页/共 8页
(1)分析“旱腰带”地区地表水缺乏的自然原因。
(2)分析关中平原南部地区“秋淋”具有雨量大,持续时间长的成因。
18.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疆伊犁河谷地区(下图)水稻种植历史悠久,主要分布在伊宁县、新源县、巩留县和察布查尔锡伯
自治县等农垦区,是新疆最大的水稻种植基地,占伊犁地区总面积的 65%。近年来,垦区大规模推广水稻
机械旱直播技术(机械旱直播技术在旱田状态下,整地播种后灌水建立浅层保湿的栽培技术,免除了传统
育秧、泡田、移栽等工序)取得了良好的综合效益。
(1)推测适宜新疆伊犁河谷种植的水稻品种特性,并说明其原因。
(2)简述新疆伊犁地区推广水稻机械化旱直播技术的原因。
(3)说明伊犁垦区水稻多年连作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毛乌素沙地位于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西部,地表景观为梁—滩平行相间分布。近年来,分布于滩地的
草地或分布于梁地的固定、半固定沙地被开垦为耕地,同时弃耕现象也较为普遍,导致土壤风蚀加剧,发
生荒漠化的风险增加。下图示意毛乌素沙地范围及土地利用概况(等降水量线单位:mm)。
第 5页/共 8页
(1)分析毛乌素沙地弃耕地引发荒漠化的机制。
(2)评价新垦耕地空间扩张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3)从人地协调角度,为毛乌素沙地农业开发提出优化建议。
第 6页/共 8页
凤翔中学 2025—2026 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三地理科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
(考试时间:75 分钟 试卷满分:100 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
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符合题目要求。
【1~3 题答案】
【答案】1. C 2. B 3. C
【4~6 题答案】
【答案】4. C 5. A 6. C
【7~9 题答案】
【答案】7. A 8. D 9. B
【10~11 题答案】
【答案】10. A 11. C
【12~13 题答案】
【答案】12. A 13. B
【14~16 题答案】
【答案】14. B 15. B 16. C
二、综合题:本题共 3 小题,共 52 分。
【17 题答案】
【答案】(1)(温带季风气候)降水总量少,降水变率大(季节和年际变化大);地表起伏大,水流速度快,
地表水存留时间短;(黄土)土质疏松,下渗严重;地表植被少,涵养水源能力弱。
(2)秋季南下的冷空气与当地暖湿空气相遇形成冷锋,且受地形抬升,降水量大;受地形阻挡,冷锋长时
间滞留,降水持续时间长。
【18 题答案】
【答案】(1)耐寒:纬度较高,春秋季气温较低,不利于水稻育种和收获;耐旱:深居内陆,温带大陆性
第 7页/共 8页
气候区,降水量较少;耐盐碱:灌溉农业发展时间较长,该地区日较差大,蒸发旺盛,土壤易积累盐分。
(2)地处内陆,水资源相对缺乏;土地面积广,人口较少(地广人稀),劳动力缺乏;水稻机械化旱直播
生产效率高。
(3)水稻多年连作导致用水量增加,增加当地水资源压力;水稻多年连作导致灌溉用水增加,土壤侵蚀增
强;造成土地盐碱化,土壤板结,土壤肥力下降;对土地肥力消耗快;生物多样性改变。
【19 题答案】
【答案】(1)弃耕地地表裸露,沙质土壤易受风力侵蚀;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土壤干旱加剧荒漠化;弃
耕后缺乏植被恢复措施,土壤结构破坏加速风蚀。
(2)积极影响:新增大量耕地,保障粮食安全;推动沙区农业产业化。
消极影响:地下水超采区扩大;局部荒漠化程度加重,生态环境恶化。
(3)划定垦殖红线,禁止在沙地腹地开荒;推广先进技术改良土壤结构;实施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方式;
种植耐旱作物;发展“沙地农业+生态旅游";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加强陕蒙跨区域水资源管理。
第 8页/共 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