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练习--第一章 复习提升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6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练习--第一章 复习提升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54.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9-16 09:19: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6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
本章复习提升
易混易错练
易错点1 忽视平均速率与平均速度的区别而出错
1.(2024江苏无锡江阴四校期中)
如图所示为类似太极八卦图的广场示意图。图中大圆的半径为R,中央的“S”部分是两个直径为R的半圆弧,O为大圆的圆心,A、B、C、D为圆周的四个等分点。某人从A点出发沿曲线ABCOAD的方向依次前进,到达D点时,所用时间为t,则这一过程中人运动的 (  )
A.位移大小为      B.路程为
C.平均速率为    D.平均速度大小为
易错点2 对x-t图像与v-t图像的物理意义理解不透彻而出错
2.(2025四川遂宁测试)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图像分别表示四个物体沿同一直线的运动情况,a、c为直线,b、d为曲线,第3 s末,b、d物体图线的斜率分别与a、c物体图线的斜率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第3 s末,a、b两物体的速度相等,c、d两物体的加速度相等
B.a、b在第1 s末相遇,c、d也在第1 s末相遇
C.c、d两物体在1~4 s内的平均速度相等
D.四个物体的运动方向一直都相同
思想方法练
一、理想化物理模型
方法概述
  针对研究的问题,突出主要特征,忽略次要特征,将研究对象理想化的方法。
1.(2025四川攀枝花、广元等多市测试)在建立物理模型时,需要突出问题的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下列关于建立质点模型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研究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三十九号卫星发射进入预定轨道过程的飞行轨迹时,可以将遥感三十九号卫星视为质点
B.研究运动员在杭州亚运会跨栏比赛摆臂动作时,可以将运动员视为质点
C.在篮球比赛中,研究篮球运动员投出球的旋转情况,可以把篮球视为质点
D.在研究地球自转产生昼夜更替现象时,可以把地球视为质点
二、极限法
方法概述
  所谓极限法,就是将所思考的问题及其条件一步步地推到极端时,问题的实质便会凸显出来。平均速度转化为瞬时速度就是一种极限思维。
2.如图甲、乙、丙所示,当时间取得越短时,平均速度就越接近瞬时速度,从图甲、乙、丙中可以算出三个速度值,其中最接近P时刻的瞬时速度应为    ,这里用到的物理方法为    。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本章复习提升
易混易错练
1.B 该人从A点出发沿曲线ABCOAD的方向依次前进,直到D点,则该人的位移大小为x=R,路程为s=πR+2π×+×2πR=πR,选项A错误,B正确;平均速率为==,选项C错误;平均速度大小为==,选项D错误。
错解分析 若错误地认为平均速率就是平均速度的大小,就会错选C。实际上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而且必须强调针对的是哪段位移(或哪段时间),而平均速率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
2.A 第3 s末,b、d物体图线的斜率分别与a、c物体图线的斜率相同,甲图中图线斜率表示速度,乙图中图线斜率表示加速度,则第3 s末,a、b两物体的速度相等,c、d两物体的加速度相等,A正确;甲图为x-t图像,a、b图线的交点表示相遇,乙图为v-t图像,c、d图线的交点表示速度相等,则a、b两物体在第1 s末相遇,由于不知道c、d两图线代表的物体的初位置关系,故不能判断两物体在第1 s末是否相遇,B错误;由图像可知,在1~4 s内c的瞬时速度比d的瞬时速度大,故平均速度不可能相等,C错误;b表示物体先向负方向运动再向正方向运动,a、c、d表示三个物体都向正方向运动,故D错误。故选A。
错解分析 在x-t图像中两条线的交点表示两个物体相遇,而不是速度相等;在v-t图像中交点代表该时刻c、d速度相等,而不是相遇。x-t图像的斜率表示速度,图像斜率为正值或负值,表示速度方向就是正方向或负方向,本题甲图中b表示速度先是负方向,后是正方向。
思想方法练
1.A 研究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三十九号卫星发射进入预定轨道过程的飞行轨迹时,可以将遥感三十九号卫星视为质点,A正确;研究运动员在杭州亚运会跨栏比赛摆臂动作时,不能将运动员看作质点,B错误;研究篮球运动员投出球的旋转情况,篮球的大小和形状对旋转情况都有影响,则不可以把篮球视为质点,C错误;在研究地球自转产生昼夜更替现象时,地球的大小和形状影响昼夜更替现象,则不可以把地球视为质点,D错误。故选A。
方法点津  建立质点模型的两个关键点
  (1)明确题目中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质点是对实际物体的科学抽象,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对实际物体进行的近似,真正的质点并不存在。
  (2)分析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产生的影响能否忽略不计。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时,就可将其视为质点。
2.答案 2.21 m/s 极限法
解析 由于时间取得越短,平均速度越接近瞬时速度,所以应以题图丙中数据进行计算,则最接近P时刻的瞬时速度应为v= m/s=2.21 m/s。物理学中常常采用逐渐缩短时间间隔和空间距离测量某一物理量,这种使测量值逼近真实值的方法,称为极限法,也就是本题中使用的方法。
方法点津 当位移足够小时(或时间足够短时),该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就等于物体经过该点时的瞬时速度,这充分体现了物理学中常用的无限取微、逐渐逼近的极限思想。瞬时加速度用Δt→0时的平均加速度表示,也用了极限思想。极限法将看似复杂的问题推到极端状态下进行分析,问题往往会变得非常简单。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