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年级文科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学案(含答案):第三单元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年级文科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学案(含答案):第三单元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16 23:14: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明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年级文科班历史必修二学案
GMSZLISHI20160410
调整——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调整
调整的背景:1929—1933年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
调整的开端:
实践:美国罗斯福新政
理论:凯恩斯主义
调整的扩展: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调整
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学习目标】
1.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2.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3.重要概念:罗斯福新政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凯恩斯主义
第一部分
自主学习
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原因: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
(2)主要原因:供给与需求、生产与销售之间的矛盾。
(3)直接原因(导火线):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股市崩溃。(股市泡沫)
2、特点:时间长、范围广、破坏性大。
3、影响
(1)经济破坏: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
(2)国际关系:各资本主义国家为转嫁危机,纷纷提高关税,实行货币贬值,导致国际关系恶化。
(3)政治危机:激化社会矛盾,法西斯主义开始泛滥,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摇摇欲坠。
二、罗斯福新政
1、背景
(1)危机爆发后,胡佛政府继续实行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经济危机得不到解决。
(2)1933年,罗斯福当选总统,实施“新政”。
2、主要措施:




整顿财政金融(首要措施)
恢复银行正常的信贷,重建民众信心。
调整_工业生产(中心措施)
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制定公平竞争法规,以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规定工人一些权利,缓和劳资矛盾,稳定社会秩序。
调节农业生产
减少耕地面积和农产品产量,控制价格,保障农民利益。
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
通过《社会保障法》,采取社会保障措施;举办许多公共工程,提供大量就业机会。
3、核心内容:用国家的力量扩大消费,调整供给和需求的矛盾,缓和社会矛盾。
▲4、特点:国家干预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5、实质: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6、影响:
(1)美国逐步摆脱经济危机,生产力得到了恢复。中下层民众也从新政中得到了一定的好处。
(2)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时代,进入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新时代,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资产阶级国家同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主义。实质是垄断资本直接控制利用国家政权,通过政权干预和调节社会经济生活,以保证垄断资本获得高额垄断利润及社会经济生活的正常运转。
三、资本主义新的经济理论——-凯恩斯主义
1、背景:传统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无法摆脱经济危机。
2、基本思想:国家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调节,成为“看得见的手”。
(▲“看不见的手”——市场;“看得见的手”——政府)
3、影响: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经济学观念,“二战”以后到70年代成为西方各国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
第二部分
自学检测
1.
20世纪30年代,10万美国人申请向苏联移民,主要是因为
①美国经济萧条社会动荡
②美国人口多导致生存艰难
③苏联国民经济发展迅速
④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爆发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2.
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
A.股票投机过度
B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
C.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存在的基本矛盾
D.产品严重过剩
3.
20世纪30年代初,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了不同的措施来摆脱危机,包括:
①提高关税
②限制消费,增强国家的经济能力
③国家干预经济
④实行货币贬值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
4.
1929年的经济大危机来临,美国一对母子对话:“妈妈,为什么不生火 ”“因为我们家没有煤了。”“为什么没有煤了呢 ”“你爸爸失业了,我们没钱买。”“爸爸为什么失业了呢 ”“因为出产的煤太多了。”为解决“没有煤”与“煤太多”的矛盾,罗斯福采取的针对措施是
A.银行休业整顿
B.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C.推行以工代赈
D.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5.
“罗斯福新政是以掩饰资产阶级本质的牧师面貌出现的”。直接说明这一特征的是
A.调节工业生产 B.整顿财政金融
C.规定工资工时
D.实行美元贬值
6.1933年,美国成立农业调查署,购买并屠宰了大量牲畜。主要目的是
A.增加肉类储备应急救济
B.减少农业津贴开支
C.提高并稳定农副产品价格
D.缓和农场主间的竞争
7.罗斯福说:“低收入的工人是我们人数最多的消费集团,可是今天他们无法维持象样的生活水准,不能购买食品、衣服和其他必需品以保持我们的工厂和农场充分运转。”罗斯福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是
A.整顿银行,统制货币
B.调节农业生产
C.以工代赈,规定最低工资标准
D.降低生活用品价格
8.
罗斯福说:“为了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陷,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是指
A.用提高国家垄断的程度来消除经济危机
B.用发展经济的手段来缓和社会矛盾
C.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政策调整D.对世界经济旧秩序的一次新改革
9.
美国记者约翰逊:“他推翻的先例比任何人都多,他砸烂的古老结构比任何人都多,他对美国整个面貌的改变比任何人都要迅猛而激烈。然而,正是他最深切地相信,美国这座建筑物从整个来说,是相当美好的。”对评述理解不正确的是
A.罗斯福改变了资本主义的自由放任政策
B.罗斯福使美国率先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C.罗斯福新政使美国政治制度发生了本质变化D.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10.对罗斯福的经济理论这样概括:“私营企业——个人利润经济不应消灭,应当保留。可是,这种经济的营运,并不总是有利于促进普遍福利。因此,只要是必要,这种营运就必须由各州和联邦政府作出努力,加以改进和补充。”理解正确的是

①“应当保留”指保持资本主义
②“经济的营运”指市场经济
③“改进和补充”指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④“改进和补充”开创了经济营运的新模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1.20世纪30年代,美国每周有成千上万的人去电影院,轻歌曼舞的幻想型影片备受欢迎,童星秀兰·邓波儿通常扮演孤儿去感化富人。这一现象
A.表明了新政已使全国重现繁荣的景象
B.体现了民众身陷危机淡定应对的精神
C.反映了民众逃避现实希求慰藉的心态
D.说明了现代主义艺术得到社会的认同
12.1935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规定凡年满65岁的退休人员,根据原工资水平每月可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与该规定属于同一法案的是
A.制订公平经营章程
B.建立失业保险制度
C.提供农副产品补贴
D.规定最低工资水平
第三部分
合作探究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2年,罗斯福在马萨诸塞州的一次群众集会上发表演说:“当一个国家的贫困和失业人数超过了国家所能承受的范围和程度,那政策的调整只能成为政府唯一的选择,而且是越快越好。”
——《世界现代史资料汇编》
材料二 《全国工业复兴法》包括:一是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二是由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三是适当提高劳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遇。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作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不得雇佣童工。
——苗枫林《世界改革史》
材料三 1933年5月通过《紧急救济法令》,到1936年止,政府大约支出30亿美元用于失业救济。1935年提出《社会保障法》,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保障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
——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
(1)材料一反映了罗斯福关注什么社会问题?
经济危机发生后,工人失业,生活贫困。
(2)材料二中有关社会保障的内容有哪些?《全国工业复兴法》旨在复兴美国工业,但为什么涉及社会保障问题?
内容:
以工代赈;工会与资方谈判权;工人自由参加工会;规定最高工时、最低工资;禁用童工。
原因:
为了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经济恢复。
(3)依据材料二、三,指出“新政”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是通过什么方式建立的?
方式:国家立法。
(4)关于“新政”中的社会保障措施,有人认为主要是为克服危机而采取的临时性措施,有人认为是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而进行的长期性制度建设。请选择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
同意第一种观点:以工代赈、发放失业救助金,实行紧急救助都是在危机发生后采取的临时性措施。
同意第二种观点:颁布了一系列法令,推行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都是在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进行的长期制度安排。
第四部分:课后反思,构建本课知识结构。
资本主义发展阶段:
1.资本主义萌芽阶段-----14、15世纪。
2.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时期-----16至18世纪中期。
3.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即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70年代。
4.私人垄断资本主义阶段-----19世纪末到二战。
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20世纪三、四十年代至今。
第16课
第15课
PAGE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