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坐井观天》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1《坐井观天》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16 11:20: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1《坐井观天》
【教学目标】
借助“加一加”、“换一换”、“顺口溜”、“猜字谜”、“组词”等方法正确认读本课“哪、沿、答、际、话、渴、喝、弄、错”9个生字,正确书写生字“观、喝、渴”。借助生活,结合情境,理解词语“坐井观天”、“大话”、“无边无际”的意思,并尝试运用。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比喻意思。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的读熟课文,重点指导学生读好对话的语气。
难点:读中理解字词,“井沿”可以用桌沿、河沿等实物推移理解;“无边无际”等可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词语;“说大话”可以用近义词来理解词语。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题目是:坐井观天。“观”字跑到了田字格里,只有写好它,它才能回到自己的家。如何才能把这个字写漂亮呢
利用“三看法”交流写字注意事项。生交流“观”的写法。师板书,生书空,练写。【设计意图】强调坐姿和握笔姿势,落实习惯的培养。
理解字义:对,“观”就是“看”。那“坐井观天”你是怎样理解的呢?生交流。
小结:坐井观天是一则非常有趣的成语故事,同学们课前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这节课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你会有更多的收获。
【设计意图】学生在预习中对课文有了初步的感知,所以课一开始,便开门见山,直入主题,从一个“观”字入手,理解成语的字面意思,为理解文本打下基础。
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课前布置大家预习了课文,用手势告诉老师你预习了几遍?
学生开小火车读课文,每人一个自然段。3.正音。4.师:是谁坐在井底?谁飞来落在井沿上?学习“沿”。联系生活,积累河沿、床沿、河沿、杯沿。
【设计意图】开小火车的形式检查课文的预习,既能调动课堂气氛,也能尽量让多数学生参与进来。通过联系生活,积累更多的词语,拓宽词汇量的同时,更加深了对“沿”的理解。
精读课文,感悟人物形象,研读第一次对话
师:坐在井底的小青蛙和落在井沿上的小鸟第一次见面就争论了起来:这是怎么回事呢?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它们的第一次对话。
(出示第一次对话)我们来看它们的第一次对话!谁来读青蛙的话?谁来读小鸟的话?
指导朗读:青蛙坐在井里正闷得慌,忽然发现来了一只小鸟,心情怎么样?谁再来又高兴又惊奇地问一问?(注意儿化音:哪儿)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使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初步感知青蛙和小鸟的不同特点,进入初步的角色体验。
(1)(划出“飞了一百多里”)小鸟飞了一百多里,知道一百多里有多远吗?(2)我们的操场小鸟大约要飞 100多圈呢。从这么远的地方飞来,我们可以用一个词形容,是从什么样的地方飞来?
5.(1)心里想着这个词语,能把小鸟飞的路程读得再远一些吗?(2)小鸟飞得真是太远了!它又累又渴,小鸟们再读!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所熟悉的操场的距离,引导学生感知一百多里有多远,感受、读出小鸟飞行路程的遥远、飞行后的感受,进而渗透理解天无边无际。
6.区分并学写“渴”和“喝”(1)你有什么方法正确区分它们?生交流识字方法。预设:加一加、换偏旁......师补充小儿歌:缺水渴,用口喝。(2)怎样写好它们呢?生利用“三看法”交流写字注意问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字,运用两句绕口令,让孩子区分“渴”和“喝”既调动学习积极性,又减低学生的识记难度。
把字放到句子中,再来分角色读一读青蛙和小鸟的话。男生读小青蛙,女生读小鸟的话。研读第二次对话
师:小鸟这么说,青蛙可不相信。于是,它们又争论起来。青蛙认为天有多大?生:井口那么大。
师:井口那么大有多大?你能比划一下吗?生交流,做动作。
师:是啊,青蛙认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学生齐读)什么语气?(不相信)谁来做一只不相信的青蛙读一读。
师: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而小鸟却认为天是——无边无际的。(师板贴:无边无际)猜字谜:“际”:两只小耳朵。
师:生活中,你还知道无边无际的什么?生交流。预设:无边无际的大海,无边无际的田野......
师:所有的这些,都像是我们的天空一样,无边无际。所以小鸟飞了那么多地方都没有飞到天的边,因此小鸟认为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齐读)谁来把天读得再大些?生练读,师朗读指导。出示:你从 儿来呀?nǎ哪天大的很 !哪生试着读一读。师总结:当它读轻声的时候一般在句子的末尾作为语气助词使用。
师:小鸟飞过了很多地方,它看到的多,知道的多,懂得的也多,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小鸟?生交流,预设:见多识广。师:青蛙天天坐在井里,看到的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这是一只怎样的青蛙呢?生交流,预设:目光短浅。
【设计意图】通过关键词语来了解课文,穿针引线,理解无边无际的内涵。此时小鸟的广博见识和井底之蛙的孤陋寡闻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样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在学中有所收获。
师:下面,请同学们和同桌一起,加上动作,一人读青蛙的话,一人读小鸟的话。
【设计意图】在会读的基础上加上动作,既能吸引学生朗读的兴趣,又能加深对人物性格的认识,读的层次又提高了一层。
研读第三次对话
师:你认为青蛙和小鸟谁说得对?可是青蛙就是不承认,还是和小鸟争论不休,我们来看它们的第三次对话。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6.7自然段,思考:它们的说法为什么不一样?生自由读课文。
小纸筒,大道理。师:请同学们拿出小纸筒,一只手遮住眼睛,另一只眼睛透过直筒看黑板,你看到了什么?对比体验:把纸筒拿下来,再来看黑板,你有什么想说的呢?
生交流:是井壁阻挡了小青蛙看天的视线。
指导朗读,加深理解:出示句子: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能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4.理解“笑”的含义。
师:青蛙在说这话的时候,有一个表情,你能说说青蛙为什么笑了吗?生交流,预设:自信地笑,、确定地笑、肯定地笑。师:小鸟也笑了?小鸟为什么笑呢?生交流,预设:嘲笑、无奈地笑......
【设计意图】通过对“笑”的揣摩,让学生知道:不学不问,不听劝告,还自以为是是导致青蛙错误的原因,为学生最终了解文章寓意作铺垫。通过小实验“用纸卷成筒看天”,让学生体会青蛙为什么认为“天只有井口大”,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故事的寓意。
再读课文,展示交流
师: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练读课文,注意读出人物的语气,必要时加上动作、表情。生练习全文朗读。
【设计意图】为复数故事内容做铺垫。
闯关游戏,巩固识字
师:解决这场争论的最好方法就是跳出井来看一看,谁来帮帮小青蛙跳出井呢?生练读生字。(六)续编故事,谈道理
1.师:跳出井口的青蛙,看到了什么?心里又会想写什么呢?生交流,预设:啊!天真的很大!原来是我错了,对不起,小鸟。 ......
2.读了成语故事——坐井观天,你想对青蛙说点什么?生交流。
3.是啊,我们看问题要全面,而且也要听一听别人的看法,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
(七)续编故事,谈道理
1.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一听。
2.推荐阅读《中国寓言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