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解题指南
一、求和应用题
(一)题型特点
已知两部分数量,求总数;或已知用去的数量和剩下的数量,求原来的总数,用加法计算。
比如妈妈买了苹果和梨,问 “一共有多少个水果”;或者你吃了几颗糖,还剩几颗,问 “原来有多少颗糖”—— 这些都是要把两部分东西 “合起来”,就用加法!
加法试题关键词:一共、总共、原来、和是、共有、合计、合起来、被减数是
(二)解答方法
用加法计算,总数 = 部分数 + 部分数。可以通过画图方法帮助理解题意。
先通过关键词找题目里的 “两部分”(比如 “吃了的” 和 “剩下的”,“原来的” 和 “又来的”);再列算式计算:部分数 + 部分数 = 总数;最后要记得答题。
(三)案例试题
1、一本书,小明看了 5 页,还剩下 4 页,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
案例解析:这道题是要把 "看了的页数" 和 "剩下的页数" 合起来,求这本书的总页数。用加法计算:5+4=9。
答:这本书一共有 9 页。
2、妈妈买了一些水果,吃掉3个后还剩5个,原来有多少个?
案例解析:本题用求原来的数量,公式:用去的 + 剩下的 = 总数,即3+5=8。
答:原来有8个。
(四)变式试题
小红吃了 3 颗糖,还剩下 5 颗,小红原来有多少颗糖?
草地上有 4 只小鸡在吃虫,又来了 3 只,现在草地上一共有多少只小鸡?
妈妈买了 6 个苹果和 2 个梨,妈妈一共买了多少个水果?
二、求差应用题
(一)题型特点
已知总数和其中一部分,求另一部分;或已知两个数量,求它们的差距,用减法计算。
比如家里有 10 块饼干,你吃了 3 块,问 “还剩几块”;或者小红有 8 支铅笔,小美有 5 支,问 “小红比小美多几支”—— 这些都是要从总数里 “去掉” 一部分,或者找 “不一样多的部分”,就用减法!
减法试题关键词:还、卖、走、剩、哪个多、哪个少、比谁多、比谁少、多多少、少多少、贵多少、便宜多少、一个加数。
(二)解答方法
用减法计算,数量关系为:总数 - 一部分 = 另一部分;较大数 - 较小数 = 相差数。
通过关键词先找 “总数”和 “要去掉的部分”;再列算式:总数 - 去掉的部分 = 剩下的部分;或者 大数 - 小数 = 相差的部分。最后要记得答题。
(三)案例试题
小红有 8 支铅笔,小美有 5 支铅笔,小红比小美多几支铅笔?
案例解析:这道题是要计算两个数量之间的差距,用较大的数减去较小的数。
答:小红比小美多 3 支铅笔。
(四)变式试题
一共有 10 块饼干,小明吃了 3 块,还剩下多少块?
停车场原来有 9 辆车,开走了 4 辆,还剩下多少辆?
盒子里有 7 块巧克力,小明拿走一些后还剩 2 块,小明拿走了几块?
三、连加应用题
(一)题型特点
题目中出现多个数量相加,通常有 "又来"、" 再添 " 等表示增加的词语。
比如 “树上先飞来 3 只小鸟,又飞来 2 只,后来又飞来 1 只”,要算 “一共有多少只”—— 需要把 3 部分、4 部分合起来,就要 “连续加”,比如 3+2+1。
这类试题易出错在漏掉。
(二)解答方法
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相加,可分步计算,先加前两个数,再加第三个数。
(三)案例试题
小明原来有 2 本故事书,妈妈又买了 3 本,爸爸再送给他 1 本,小明现在一共有多少本故事书?
案例分析:这道题需要把三个数量合起来,用连加法计算。先算 2+3=5,再算 5+1=6(本)。综合算式:2+3+1=6
答:小明现在一共有 6 本故事书。
变式试题
树上先飞来 3 只小鸟,接着又飞来 2 只,后来又飞来 1 只,树上一共有多少只小鸟?
小红第一天做了 2 道题,第二天做了 3 道题,第三天做了 4 道题,三天一共做了多少道题?
篮子里有 1 个苹果,2 个橘子和 3 个梨,篮子里一共有多少个水果?
四、连减应用题
(一)题型特点
从总数中连续去掉几个部分,通常有 "先拿走"" 又用去 " 等表示减少的词语。
(二)解答方法
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相减,先从总数中减去第一个部分,再减去第二个部分。
(三)案例试题
小伟带了 10 元去买文具,买了一支 3 元的铅笔和一块 2 元的橡皮,他还剩下多少元?
案例解析:这道题需要从总钱数中连续减去两次花掉的钱。先算 10-3=7,再算 7-2=5(元)。综合算式:10-3-2=5
答:他还剩下 5 元。
(四)变式试题
一共有 9 个气球,飞走了 2 个,又飞走了 3 个,还剩下多少个气球?
妈妈买了 8 个苹果,第一天吃了 1 个,第二天吃了 2 个,还剩下多少个?
书架上有 7 本书,小明借走 2 本,小红借走 1 本,书架上还剩下多少本?
五、加减混合应用题
(一)题型特点
题目中既有数量的增加,又有数量的减少,需要同时用到加法和减法。
(二)解答方法
先分析数量变化的顺序,增加的用加法,减少的用减法,按照事件发生的顺序列式计算。
(三)案例试题
停车场有 5 辆小汽车,开来了 3 辆,又开走了 2 辆,停车场上现在有几辆小汽车?
案例分析:这道题先增加了车辆,再减少了车辆。先算 5+3=8,再算 8-2=6(辆)。综合算式:5+3-2=6。
答:停车场上现在有 6 辆小汽车。
变式试题
公交车上原来有 6 名乘客,到站后下车 2 人,又上车 3 人,现在车上有多少名乘客?
小明有 7 颗糖,送给小红 2 颗,妈妈又给他 3 颗,小明现在有多少颗糖?
树上有 8 只小鸟,飞走了 3 只,又飞来 4 只,现在树上有多少只小鸟?
六、排队问题应用题
(一)题型特点
涉及队伍中的位置、前后人数等,需要明确是否包含自己。
(二)解答方法
可以画图表示队伍,用○代表其他人,△代表自己,再数一数总人数。注意 "第几" 和 "有几个" 的区别。
(三)主要题型解题指南
1、“求一共”问题
(1)口诀
①基础型:前有几,后有几,两数相加,再加1。
公式:前+后+1=总数
②重叠型:前第几,后第几,两数相加,再减1。
公式:左数第几+右数第几-1=总数
(2)案例试题
① 小明在排队买票,小明前面有 4 个人,后面有 5 个人,一共有多少个人排队买票?
案例分析:注意关键词“前面有”、“后面有”和“一共”。根据“前有几,后有几,两数相加,再加1”的口诀可知,是4加5,再加1,即算式是:4+5+1=10。下面通过画图法让大家更好地直观理解问题的核心是什么?算式是怎么来的?
“有几”是包含“自己”的,因此,要计算“一共”有多少,一定要加上自己,即再加1 。这是此类问题的易计算错误的地方。
综上所述,案例试题要把前面的人、后面的人和小明自己加起来解答如下:
答:一共有 10 个人排队买票。
②从左往右数小明是第4个,从右往左数小明是第3个,一共有几个人?
案例分析:注意关键词“第4个”、“第3个”和“一共”。“第几”问题是将自己数了两次,因此,计算时两个部分的和后还要减去自己,即减1 。同样用画图法来进一步解决。
从左往右数小明第几时,小明数了1次。从右往左数小明第几时,小明又被数了1次,因此,小明多数了1次,就要减去多数的1次。那么算式就是4+3-1=6
答:一共有6人。
2、求之间的问题
(1)口诀:求之间,两头相减,再减1。
公式:右第几 – 左第几 – 1 = 间隔数
(2)案例试题
小明的朋友排除买东西,丽丽排第4,飞飞排第9,问她们之间有几人?
案例分析:从左往右数,丽丽排第4,飞飞排第9,根据“求之间,两头相减,再减1”的口诀可知:用大数9减去小数4,再减1,即9-4-1=4。用画图法来直观了解:
很显然,在9-4的算式中,丽丽已被减去,便飞飞没有被减去,而求之间是不包含“飞飞”再内的,因此,还要再减飞飞,这样就还需再减1。
答:她们之有4人。
3、求两头问题
(1)口诀:
公式:左数第几+右数第几-1=总数
(四)变式试题
小朋友排队做操,从前面数小红排第 3,从后面数小红排第 4,这一队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同学们排成一队,小刚前面有 2 人,后面有 3 人,这一队一共有多少人?
10 个小朋友排成一排,从左数小明排第 3,从右数小明排第几?
七、比较多少应用题
(一)题型特点
比较两个或多个数量的多少,通常有 "谁比谁多"" 谁比谁少 " 等关键词。比多少一般是用减法。
(二)解答方法
用较大的数量减去较小的数量,得到多出来的部分或少的部分。
公式:大数 – 小数 = 差
(三)案例试题
动物园里有 7 只猴子和 4 只熊猫,猴子比熊猫多几只?
案例分析:这道题要计算猴子比熊猫多的数量,用猴子的数量减去熊猫的数量。列算式:7-4=3(只)
答:猴子比熊猫多 3 只。
(四)变式试题
小红有 5 支铅笔,小明有 8 支铅笔,小红比小明少几支铅笔?
花园里有 6 朵红花和 9 朵黄花,黄花比红花多几朵?
小明家有 3 只鸡,5 只鸭,鸡比鸭少几只?
八、图文结合应用题
(一)题型特点
题目配有图片或情境图,需要从图中提取数学信息,再结合文字解答。
(二)解答方法
先仔细观察图片,数清楚图中物体的数量,再根据文字描述确定是用加法还是减法计算。
(三)主要题型解题指南
1、题型1:问号在下方,求总数,用加法
2、题型2:问号在上面,求部分,用减法
3、题型3:中间有空格,用加法;用线划掉,或用框圈掉,用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