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秋七上语文阶段测试】第一单元学业质量评价05(原卷版+答案版+ppt)(湖南等地适用)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年秋七上语文阶段测试】第一单元学业质量评价05(原卷版+答案版+ppt)(湖南等地适用)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16 10:27:59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语文学科
七上语文第一单元学业质量评价(湖南等地适用)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弘毅学校组织开展以“相约四季”为主题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四季如画】
四季流转,如诗如画。请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3题。
轻轻地打开语文课本,这里精彩纷呈,美不胜收。鸟儿将窠(kē )巢安在郁郁 ② (①茏茏 ②葱葱)的繁花嫩叶当中,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济南的冬天,蓝 ① (①汪汪 ②甸甸)的河水在绿藻上冒着热气,水藻把终年zhù (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刘湛秋笔下热烈、粗犷、奔放的夏雨与远方 ① (①嘶嘶 ②哗哗)的蝉声、近处的蛙鼓一起奏响了夏天的雨的交响曲。
走进春天,我们可以感受山光的朗润;走进夏天,我们可以聆听知了的吟唱;走进秋天,我们可以注目天空的深邃;走进冬天,我们可以欣赏白雪的圣洁。我们拥抱四季,跟着大自然一起轻歌曼舞吧!
1.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2.从语段中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叠词,将对应的序号填在横线上。(3分)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意见正确的一项是(C)(3分)
A.将“轻歌”和“曼舞”互换。 B.删掉“一起”。
C.在“我们”前面加上“让”。 D.将“拥抱”改为“迎接”。
【寻觅春意】
春光无限,踏春赏花。请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4—5题。
材料一 近期,天气回暖,长沙、郴州、湘潭等地都迎来赏花期,随心赏花、周边赏花的人群越来越多。某平台门票数据显示,3月以来赏花景区的门票日均预订量同比增长近50%。近期预订赏花一日游的订单环比增长翻倍。同时赏花也带火了旅拍,3月以来该平台上旅拍订单量环比增长超三成。
(摘编自红网)
材料二 长沙春季赏花——地铁出行版(节选)
赏花地点 赏花时间 赏花种类 交通
湖南省植物园 3月中下旬 山茶花、风信子 地铁5号线板塘冲站
湖南大学校园 3月下旬—4月上旬 白玉兰、樱花、李花、桃花 地铁4号线湖南大学站
梅溪湖 3月下旬—4月上旬 樱花、桃花 地铁2号线梅溪湖东站
烈士公园 大约4月 木绣球花、紫藤花 地铁3号线烈士公园站
  【注】由于天气、景区安排等不可预测原因,上表仅供读者参考。
(摘编自红网)
4.根据以上材料,下列理解与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3分)
A.3月以来,某平台预订赏花一日游的订单和旅拍订单量环比增长明显。
B.小湘想去湖南省植物园看风信子,她应该乘坐地铁6号线到烈士公园站下。
C.小南打算在4月上旬出游赏樱,他可以去湖南大学校园或湖南省植物园。
D.小湘想知道木绣球花的具体赏花时间段,小南告诉她大约在4月上旬。
【解析】B.她应该乘坐地铁5号线到板塘冲站下;C.他可以去湖南大学校园或梅溪湖赏花;D.木绣球花的赏花时间大约在4月,不是4月上旬。
5.学校组织同学们去湖南省植物园踏春赏花,游园结束后,班级准备发布一则游园简报。请你依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将文段空白处补充完整。(4分)
公园寻春正当时!七年级(2)班开展“我与春天有个约会——湖南省植物园一日游”活动。同学们赏春景、颂春歌、吟春诗、游春园。活动中,有人 示例:感受了春之山歌的韵律之美 ,有人 领略了传统文化的典雅之美 ,有人发现了植物园的鲜花之美。在欢声笑语中,本次活动圆满结束。
【诗文绘景】
6.畅游诗海,领略美景。请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我们可以和曹操一起东临碣石,欣赏《观沧海》中“ 树木丛生 , 百草丰茂 ”的草木茂盛的景象。
(2)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用“ 潮平两岸阔 , 风正一帆悬 ”两句描摹了诗人扬帆东下,长江下游潮涨江阔的壮观,气概豪迈。
(3)在我国古典诗歌中,诗人们常常喜欢用落日来抒写思念之烈或离别之苦,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
二、阅读(50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二十四节气在当代——让古老智慧绽放生机
林继富
①从立春到大寒,中国古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参照天象、气象和物象等自然现象,总结一年中时令、气候等方面的变化规律,形成了二十四节气的时间知识体系。二十四节气是古人对自然时间与农耕生产关系的精准把握,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农耕社会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记忆,蕴含着中国人传统的生存智慧与生命哲学。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二十四节气如何融入当代生活?花知时而开,人顺势而为,与天地唱和,与万物相谐——二十四节气体现出的“天人合一”理念,如何助益当代人的生活?
②结合节庆民俗,实现价值聚力。二十四节气不仅自身内涵丰富,而且与春节、端午、中秋等传统节庆、传统民俗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传承发展二十四节气文化,应结合重要节庆与各地民俗,拓展文化内涵,强化情感纽带。每到立秋,湖南省花垣县都会迎来盛大的赶秋节。庄稼成熟,丰收在即,人们吹笙、歌唱、舞蹈,庆丰年、祈幸福。而今,花垣赶秋活动丰富多彩,周边群众也纷纷聚集在“秋场”,观赏和参与舞龙舞狮、八人秋千、上刀梯、武术等活动。
③着眼群众需求,融入日常生活。二十四节气只有着眼群众需求,和当下生产生活有机交织,才能焕发生机。立夏之际,暑气来袭,在我国南方一些地区不仅保持着在立夏时节吃乌饭蚕豆、喝立夏茶等传统习俗,而且转化创新,进一步发挥立夏习俗在休闲娱乐、饮食养生等方面的功用。比如,举办“跑山迎夏”活动,将立夏习俗融入大运河节气和旅游发展中;传承创新“送春迎夏”仪式,对传统立夏仪式展示内容进行选择提取;建设二十四节气主题公园,对立夏习俗进行旅游资源的转化;等等。
④借力文艺形式,实现多元传播。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十四节气渗透在诗歌、绘画、音乐、舞蹈以及传统工艺中。近年来,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的文化产品日渐丰富。电视节目《二十四节气》讲述人与自然的相处智慧,把二十四节气的知识画面化、具象化;图书《黄小厨的春夏秋冬》以讲述美食与二十四节气的历史文化故事为亮点,受到人们喜爱。利用多媒体传播格局,二十四节气文化传承传播的形式、内容和渠道得以拓展,其内蕴的文化生命力也得到激活。
⑤丰富教育形式,深化育人内涵。传承发展二十四节气文化,青少年群体是不可或缺的新生力量。“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二十四节气歌》将知识融于通俗晓畅、朗朗上口的童谣中,深受欢迎。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古典诗词、传统绘画、刺绣、编织等,也能够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在未成年群体中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帮助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⑥而今,在推进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背景下,我们应当用新的生活内容、文化表达和传播手段,进一步提炼、升华、传播和弘扬,使二十四节气蕴含的中华传统智慧绽放勃勃生机。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相关链接】近年来,国家加大对传统节日的宣传力度,采用多种举措弘扬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以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并取得很好的效果。
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3分)
A.文章围绕二十四节气如何融入当代生活以及如何助益当代人的生活而展开。
B.一到立夏,我国南方地区就会转化创新立夏习俗,使其功用进一步得到发挥。
C.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D.本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在论述过程中举例丰富,说理充分,令人叹服。
【解析】B.根据第③段“立夏之际,暑气来袭,在我国南方一些地区……等方面的功用”可知,是“我国南方一些地区”。
8.下列关于“二十四节气”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3分)
A.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人智慧的结晶,体现了“天人合一”理念。
B.诗歌、绘画、音乐、舞蹈以及传统工艺是宣传二十四时节气的唯一方式。
C.传承和发展二十四节气的优秀传统文化,只能依靠未成年群体。
D.开展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传统活动,可以激活内蕴的文化生命力。
【解析】B.根据第④段可知,现在宣传二十四时节气可以利用图书、多媒体等形式;C.根据第⑤段可知,传承发展二十四节气文化,青少年群体是不可或缺的新生力量;D.根据第④段可知,利用多媒体传播格局,二十四节气内蕴的文化生命力得到激活。
9.请结合原文和相关链接材料,对“国家采用多种举措保护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这一做法谈谈你的看法。(4分)
示例: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精髓,作为年轻人,我们有责任和义务继承并发扬光大;国家采用多种举措很好地宣传、保护了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应该支持。
(二)现代文阅读Ⅱ(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春风里的青绿
徐 楠
①江南的春,在山水间,在柳梢间,是片片的青绿;在一户户人家的灶旁、桌上和杯中,则是点点的青绿。我迫不及待地赴一场春天的青绿之约。
②第一抹新绿,是茶园里的嫩青色。春寒料峭,还在正月里,雨水节气刚过,浙江瑞安的茶农们便上山采茶了。茶园山高露重,草木葱茏,种植的是瑞安特有的茶叶品种“清明早”。它的种植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明永乐十年就被定为贡品。新茶的滋味最为清妙。茶汤又绿又亮,茶香扑鼻。在终日饱食的正月喝上一口新茶,鲜香甘美的茶水温暖胸臆,心中涌起热流,春风仿佛已经拂面,令人精神为之一爽。
③惊蛰过后,满目的青绿更加热烈起来。春光浓艳,新桃浅妆。春日里,与春菜的邂逅,历久而弥新。芥菜是最早上市的春菜之一。瑞安人的“二月二”龙抬头,是属于“芥菜饭”的。把翠绿绿、嫩生生、水灵灵的芥菜切成细条,“酱油肉”切丁,用油炒熟,倒入熟糯米饭,并加入虾米、香菇丝等佐料。拌匀猛炒后,一大盘白绿相间、色香味俱佳的芥菜饭便可以上桌了。“二月二”吃芥菜饭,既顺应天时,又足有深意。芥菜能够解毒消肿。《瑞安县志》说:“取芥菜煮饭食之,云能明目,盖取清精之义。”老一辈们总是边盛饭边说:“吃了芥菜饭,身上光生!”意思是身上不长疥疮,皮光肉滑。而瑞安人用微苦的芥菜告别甜美肥甘的春节美食,何尝不是“春节已毕,不惧吃苦,力搏一年”的深远寄寓呢?
④三月是吃青团的时节。那甜甜咸咸的草绿色小团子呵,亮丽得像明媚的春光,软糯得像人们愉悦的心情。瑞安人把青团叫“棉菜饼”。棉菜就是鼠曲草。春雨过后的田野上,油菜花开在天际,鼠曲草如地锦渐次铺满,匍匐在地面上,绵软柔韧,布满白色的绒毛,三五日便绽开了细细的鹅黄小花,饱满鲜嫩,妩媚生动。细细一闻,香味里有着沁润的甘甜。摘下一尝,唇边留下如蜜的回甘。鼠曲草茎叶入药,可以化痰止咳、祛风除湿。南北朝时期,每年“三月三”上巳节,人们把鼠曲草混合蜂蜜做饼,称之为“龙舌饼”,“以压时气”。
⑤小时候,每近清明,外婆和妈妈便忙着做起棉菜饼。把糯米粉和粳米粉加水,再放入捣碎了的棉菜嫩芽,揉成浅绿色的面团。取来最脆嫩爽口的春笋,还有本地的五香干,混上咸菜,切成碎末,包裹在小团子中,做成圆圆的小饼。又宽又厚的柚子叶洗干净后,绿得如同翡翠,垫在饼团下面。开火蒸二十分钟后掀开锅盖——啊,空气里充盈着柚子叶和棉菜的清新香味,光是沉醉在这香味中,便足以令人陶然了!蒸熟了的棉菜饼青绿里夹杂着些许灰色,圆润饱满,光亮诱人。
⑥一口咬下这团青绿,唇齿间是满满的新鲜与绵软,仿佛春天在周身漫溢开来,馨香、热烈。这口热烈,是生机勃勃的春天的歌谣,是绵绵不绝的田野的吟唱,更是生生不息的文化传承……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0.【辨读】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3分)
A.第一抹新绿是瑞安的“清明早”,种植历史可追溯到唐朝,当时被定为贡品。
B.第③段中引用了古文和俗语,说明“二月二”吃芥菜饭顺应天时,足有深意。
C.文中详写了芥菜饭和棉菜饼的做法,细节到位,语言生动,极富地方特色。
D.本文以“春风里的青绿”为线索行文,在绘景的同时介绍民俗,渗透情感。
【解析】A.根据第②段“它的种植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明永乐十年就被定为贡品”可知,“被定为贡品”应该是“明永乐十年”。
11.【赏言】散文的语言独特而有味。请你赏析文中画横线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
春日里,与春菜的邂逅,历久而弥新。
“邂逅”的意思是“不期而遇”,在文中指与春菜偶然相遇,表达了作者对春菜的喜爱之情。
12.【析题】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题中“青绿”的含义。(4分)
①表层含义:文章标题中的“青绿”指的是春天里大自然呈现出的一种青翠欲滴、生机盎然的绿色。②深层含义:文中的“青绿”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活力,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13.【观文】通读全文,分析文章最后一段在结构和内容方面的作用。(4分)
①结构上:总结全文,呼应标题和开头。②内容上:揭示文章主旨,表达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对家乡习俗的怀念,以及对传统文化的赞美之情。
(三)古诗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第14题。
春夜闻笛
李 益
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14.小湘将“洞庭一夜无穷雁”中的“雁”误写成了“燕”。请你根据诗歌内容及教材链接中的诗句,帮她分析不能这样误写的原因。(4分)
【教材链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雁”多用来表达游子思乡之情,寄托对故乡的思念;而“燕”多表现春光的美好,传达喜春、惜春之情等。本诗中诗人借急切北飞的大雁,表达迁客欲归不得的惆怅,应写作“雁”。
(长沙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8题。
陆绩,三国时吴人也。官至太守,精于天文、历法。绩年六岁,其父康,曾为庐江太守,与袁术①交好。于九江见袁术。术令人出橘食之。绩怀②三枚,临行拜辞术,而橘坠地。术笑曰:“陆郎作客而怀橘,何为耶?”绩跪对曰:“是橘甘,欲怀而遗③母。”术曰:“陆郎幼而知孝,大必成才。”术奇之。
(选自《三国志》,有删改)
【注释】①袁术:人名,当时的大豪强。 ②怀:揣着。③遗(wèi):送给。
1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C)(3分)
A.“至”在《古代汉语词典》中有“到”“极、最”“至于”之意,本文中“官至太守”中的“至”应理解为“到”。
B.“与袁术交好”一句中的“与”是“同、和”的意思。
C.“而”字在文言文中经常作为连词,可以表示相连词语的顺承、并列、转折等关系,本文中“陆郎幼而知孝”的“而”是表示顺承关系。
D.“之”字是重要的文言虚词,本文中“术奇之”的“之”是代词。
【解析】C.“陆郎幼而知孝”中的“而”表示转折关系。
16.借助下面的知识卡片,将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是:①正确;②指示代词,此(这);③直,正;④任何,凡
欲:①欲望,欲念;②喜欢,爱好;③想要,希望;④需要,应该
陆绩跪在地上,回答道:“这橘子很甜,我想要揣在怀里送给母亲吃。”
17.结合文章内容,说说陆绩是一个怎样的人,并谈谈你从本文中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4分)
示例:从陆绩在外做客还把橘子偷偷带回去给母亲品尝,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很孝顺的人。
启示:我们也应该从小培养良好的品德,孝敬自己的父母、长辈。
18.宾客散后,袁术就此事发了一则推文,请你替他想想,可以写下哪些想法。(4分)
示例:陆绩真孝顺,小小年纪就懂得把好的东西留给父母,与父母一起分享,实在难得。不过他年幼不知礼仪,虽然带橘子是出于一片孝心,但怎么能不和主人说一声呢?(言之有理即可)
【参考译文】
陆绩是三国时期吴国人。他的官职做到了太守,对天文和历法很精通。陆绩六岁时,他的父亲陆康曾经担任庐江太守,并与袁术往来密切。(他们)在九江拜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款待他们。(陆绩)把三个橘子放在了怀中,等到回去的时候,陆绩向袁术拜别,怀里的橘子掉在了地上。袁术笑着说:“陆郎,你来做客,为什么还在怀里藏了橘子?”陆绩跪在地上,回答道:“这橘子很甜,我想要揣在怀里送给母亲吃。”袁术说:“陆郎(虽然)小但是知道孝顺,长大一定成才。”袁术对此大为惊奇。
(四)名著阅读(8分)
19.《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一本回忆性散文集,原名《 旧事重提 》。 其中一篇,他忆及在日本认识的一位朋友,当时彼此都没什么好感,但回国偶遇之后,交往甚密,这位朋友是 范爱农 。《五猖会》一文记叙了儿时的鲁迅热切盼望着五猖会,父亲却要他在出发前背《 鉴略 》,让小鲁迅感到痛苦一事,表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含蓄地批判了封建教育制度的不合理。(3分)
20.在整本书阅读时我们常利用思维导图对作品进行梳理,下面是常用的几种思维导图样式,请为《朝花夕拾》选择一种适合的思维导图样式,并结合名著内容简述理由。(5分)
A.树状图式 B.时间线式 C.抛物线式
示例一:我选择样式A用“树状图式”梳理《朝花夕拾》中的篇目。将《朝花夕拾》的10篇散文分别放在各个分支处,然后将每个分支处的散文,按照内容概述、主旨揭示两个方面进行梳理。这样可以整体直观地呈现10篇散文的内容和主旨,给人简洁凝练、一目了然的感觉。
示例二:我选择样式C用“抛物线式”梳理鲁迅的人生经历。童年时读绘图的《山海经》,在百草园游玩,在三味书屋读书、玩耍,总体上是快乐的;少年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目睹父亲去世,家道中落,人生陷入低谷……起伏的曲折折射出鲁迅的人生经历,便于我们更好地把握鲁迅的形象。(言之有理即可)
三、写作(5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50分)
世界上有许多迷人的风景,也许是朱自清笔下的灿烂春景,也许是老舍眼中的秀气小山,也许是家人团聚的温馨一幕,也许是校园课间的快乐一瞬,也许只是一个眼神、一声问候……只要你是个懂得赏景的人,那么生活处处都有最美的风景。
以上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作文。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44张PPT)
人教新版 七上 语文
同步课件
统编版七上语文 阶段性检测讲解课件
七上语文第1单元质量评价05
范围:第1单元
满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
湖南等地适用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弘毅学校组织开展以“相约四季”为主题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四季如画】
四季流转,如诗如画。请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3题。
轻轻地打开语文课本,这里精彩纷呈,美不胜收。鸟儿将窠( )巢安在郁郁______(①茏茏 ②葱葱)的繁花嫩叶当中,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济南的冬天,蓝______(①汪汪 ②甸甸)的河水在绿藻上冒着热气,水藻把终年zhù ( )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刘湛秋笔下热烈、粗犷、奔放的夏雨与远方______(①嘶嘶 ②哗哗)的蝉声、近处的蛙鼓一起奏响了夏天的雨的交响曲。
走进春天,我们可以感受山光的朗润;走进夏天,我们可以聆听知了的吟唱;走进秋天,我们可以注目天空的深邃;走进冬天,我们可以欣赏白雪的圣洁。我们拥抱四季,跟着大自然一起轻歌曼舞吧!





1.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2.从语段中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叠词,将对应的序号填在横线上。(3分)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意见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将“轻歌”和“曼舞”互换。 B.删掉“一起”。
C.在“我们”前面加上“让”。 D.将“拥抱”改为“迎接”。
C
【寻觅春意】
春光无限,踏春赏花。请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4—5题。
材料一 近期,天气回暖,长沙、郴州、湘潭等地都迎来赏花期,随心赏花、周边赏花的人群越来越多。某平台门票数据显示,3月以来赏花景区的门票日均预订量同比增长近50%。近期预订赏花一日游的订单环比增长翻倍。同时赏花也带火了旅拍,3月以来该平台上旅拍订单量环比增长超三成。
(摘编自红网)
材料二 长沙春季赏花——地铁出行版(节选)
【注】由于天气、景区安排等不可预测原因,上表仅供读者参考。
(摘编自红网)
赏花地点 赏花时间 赏花种类 交通
湖南省植物园 3月中下旬 山茶花、风信子 地铁5号线板塘冲站
湖南大学校园 3月下旬—4月上旬 白玉兰、樱花、李花、桃花 地铁4号线湖南大学站
梅溪湖 3月下旬—4月上旬 樱花、桃花 地铁2号线梅溪湖东站
烈士公园 大约4月 木绣球花、紫藤花 地铁3号线烈士公园站
4.根据以上材料,下列理解与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3月以来,某平台预订赏花一日游的订单和旅拍订单量环比增长明显。
B.小湘想去湖南省植物园看风信子,她应该乘坐地铁6号线到烈士公园站下。
C.小南打算在4月上旬出游赏樱,他可以去湖南大学校园或湖南省植物园。
D.小湘想知道木绣球花的具体赏花时间段,小南告诉她大约在4月上旬。
A
【解析】B.她应该乘坐地铁5号线到板塘冲站下;C.他可以去湖南大学校园或梅溪湖赏花;D.木绣球花的赏花时间大约在4月,不是4月上旬。
5.学校组织同学们去湖南省植物园踏春赏花,游园结束后,班级准备发布一则游园简报。请你依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将文段空白处补充完整。(4分)
公园寻春正当时!七年级(2)班开展“我与春天有个约会——湖南省植物园一日游”活动。同学们赏春景、颂春歌、吟春诗、游春园。活动中,有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人发现了植物园的鲜花之美。在欢声笑语中,本次活动圆满结束。
示例:感受了春之山歌的韵律之美
领略了传统文化的典雅之美
【诗文绘景】
6.畅游诗海,领略美景。请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我们可以和曹操一起东临碣石,欣赏《观沧海》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草木茂盛的景象。
(2)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摹了诗人扬帆东下,长江下游潮涨江阔的壮观,气概豪迈。
(3)在我国古典诗歌中,诗人们常常喜欢用落日来抒写思念之烈或离别之苦,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__”。
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断肠人在天涯
二、阅读(50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二十四节气在当代——让古老智慧绽放生机
林继富
①从立春到大寒,中国古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参照天象、气象和物象等自然现象,总结一年中时令、气候等方面的变化规律,形成了二十四节气的时间知识体系。二十四节气是古人对自然时间与农耕生产关系的精准把握,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农耕社会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记忆,
蕴含着中国人传统的生存智慧与生命哲学。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二十四节气如何融入当代生活?花知时而开,人顺势而为,与天地唱和,与万物相谐——二十四节气体现出的“天人合一”理念,如何助益当代人的生活?
②结合节庆民俗,实现价值聚力。二十四节气不仅自身内涵丰富,而且与春节、端午、中秋等传统节庆、传统民俗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传承发展二十四节气文化,应结合重要节庆与各地民俗,拓展文化内涵,强化情感纽带。每到立秋,湖南省花垣县都会迎来盛大的赶秋节。庄稼成熟,丰收在即,人们吹笙、歌唱、舞蹈,庆丰年、祈幸福。而今,花垣赶秋活动丰富多彩,周边群众也纷纷聚集在“秋场”,观赏和参与舞龙舞狮、八人秋千、上刀梯、武术等活动。
③着眼群众需求,融入日常生活。二十四节气只有着眼群众需求,和当下生产生活有机交织,才能焕发生机。立夏之际,暑气来袭,在我国南方一些地区不仅保持着在立夏时节吃乌饭蚕豆、喝立夏茶等传统习俗,而且转化创新,进一步发挥立夏习俗在休闲娱乐、饮食养生等方面的功用。比如,举办“跑山迎夏”活动,将立夏习俗融入大运河节气和旅游发展中;传承创新“送春迎夏”仪式,对传统立夏仪式展示内容进行选择提取;建设二十四节气主题公园,对立夏习俗进行旅游资源的转化;等等。
④借力文艺形式,实现多元传播。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十四节气渗透在诗歌、绘画、音乐、舞蹈以及传统工艺中。近年来,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的文化产品日渐丰富。电视节目《二十四节气》讲述人与自然的相处智慧,把二十四节气的知识画面化、具象化;图书《黄小厨的春夏秋冬》以讲述美食与二十四节气的历史文化故事为亮点,受到人们喜爱。利用多媒体传播格局,二十四节气文化传承传播的形式、内容和渠道得以拓展,其内蕴的文化生命力也得到激活。
⑤丰富教育形式,深化育人内涵。传承发展二十四节气文化,青少年群体是不可或缺的新生力量。“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二十四节气歌》将知识融于通俗晓畅、朗朗上口的童谣中,深受欢迎。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古典诗词、传统绘画、刺绣、编织等,也能够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在未成年群体中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帮助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⑥而今,在推进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背景下,我们应当用新的生活内容、文化表达和传播手段,进一步提炼、升华、传播和弘扬,使二十四节气蕴含的中华传统智慧绽放勃勃生机。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相关链接】
近年来,国家加大对传统节日的宣传力度,采用多种举措弘扬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以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并取得很好的效果。
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围绕二十四节气如何融入当代生活以及如何助益当代人的生活而展开。
B.一到立夏,我国南方地区就会转化创新立夏习俗,使其功用进一步得到发挥。
C.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D.本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在论述过程中举例丰富,说理充分,令人叹服。
【解析】B.根据第③段“立夏之际,暑气来袭,在我国南方一些地区……等方面的功用”可知,是“我国南方一些地区”。
B
8.下列关于“二十四节气”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人智慧的结晶,体现了“天人合一”理念。
B.诗歌、绘画、音乐、舞蹈以及传统工艺是宣传二十四时节气的唯一方式。
C.传承和发展二十四节气的优秀传统文化,只能依靠未成年群体。
D.开展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传统活动,可以激活内蕴的文化生命力。
【解析】B.根据第④段可知,现在宣传二十四时节气可以利用图书、多媒体等形式;C.根据第⑤段可知,传承发展二十四节气文化,青少年群体是不可或缺的新生力量;D.根据第④段可知,利用多媒体传播格局,二十四节气内蕴的文化生命力得到激活。
A
9.请结合原文和相关链接材料,对“国家采用多种举措保护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这一做法谈谈你的看法。(4分)
示例: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精髓,作为年轻人,我们有责任和义务继承并发扬光大;国家采用多种举措很好地宣传、保护了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应该支持。
(二)现代文阅读Ⅱ(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春风里的青绿
徐 楠
①江南的春,在山水间,在柳梢间,是片片的青绿;在一户户人家的灶旁、桌上和杯中,则是点点的青绿。我迫不及待地赴一场春天的青绿之约。
②第一抹新绿,是茶园里的嫩青色。春寒料峭,还在正月里,雨水节气刚过,浙江瑞安的茶农们便上山采茶了。茶园山高露重,草木葱茏,种植的是瑞安特有的茶叶品种“清明早”。它的种植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明永乐十年就被定为贡品。新茶的滋味最为清妙。茶汤又绿又亮,茶香扑鼻。在终日饱食的正月喝上一口新茶,鲜香甘美的茶水温暖胸臆,心中涌起热流,春风仿佛已经拂面,令人精神为之一爽。
③惊蛰过后,满目的青绿更加热烈起来。春光浓艳,新桃浅妆。春日里,与春菜的邂逅,历久而弥新。芥菜是最早上市的春菜之一。瑞安人的“二月二”龙抬头,是属于“芥菜饭”的。把翠绿绿、嫩生生、水灵灵的芥菜切成细条,“酱油肉”切丁,用油炒熟,倒入熟糯米饭,并加入虾米、香菇丝等佐料。拌匀猛炒后,一大盘白绿相间、色香味俱佳的芥菜饭便可以上桌了。“二月二”吃芥菜饭,既顺应天时,又足有深意。芥菜能够解毒消肿。《瑞安县志》说:“取芥菜煮饭食之,云能明目,盖取清精之义。”老一辈们总是边盛饭边说:“吃了芥菜饭,身上光生!”意思是身上不长疥疮,皮光肉滑。而瑞安人用微苦的芥菜告别甜美肥甘的春节美食,何尝不是“春节已毕,不惧吃苦,力搏一年”的深远寄寓呢?
④三月是吃青团的时节。那甜甜咸咸的草绿色小团子呵,亮丽得像明媚的春光,软糯得像人们愉悦的心情。瑞安人把青团叫“棉菜饼”。棉菜就是鼠曲草。春雨过后的田野上,油菜花开在天际,鼠曲草如地锦渐次铺满,匍匐在地面上,绵软柔韧,布满白色的绒毛,三五日便绽开了细细的鹅黄小花,饱满鲜嫩,妩媚生动。细细一闻,香味里有着沁润的甘甜。摘下一尝,唇边留下如蜜的回甘。鼠曲草茎叶入药,可以化痰止咳、祛风除湿。南北朝时期,每年“三月三”上巳节,人们把鼠曲草混合蜂蜜做饼,称之为“龙舌饼”,“以压时气”。
⑤小时候,每近清明,外婆和妈妈便忙着做起棉菜饼。把糯米粉和粳米粉加水,再放入捣碎了的棉菜嫩芽,揉成浅绿色的面团。取来最脆嫩爽口的春笋,还有本地的五香干,混上咸菜,切成碎末,包裹在小团子中,做成圆圆的小饼。又宽又厚的柚子叶洗干净后,绿得如同翡翠,垫在饼团下面。开火蒸二十分钟后掀开锅盖——啊,空气里充盈着柚子叶和棉菜的清新香味,光是沉醉在这香味中,便足以令人陶然了!蒸熟了的棉菜饼青绿里夹杂着些许灰色,圆润饱满,光亮诱人。
⑥一口咬下这团青绿,唇齿间是满满的新鲜与绵软,仿佛春天在周身漫溢开来,馨香、热烈。这口热烈,是生机勃勃的春天的歌谣,是绵绵不绝的田野的吟唱,更是生生不息的文化传承……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0.【辨读】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一抹新绿是瑞安的“清明早”,种植历史可追溯到唐朝,当时被定为贡品。
B.第③段中引用了古文和俗语,说明“二月二”吃芥菜饭顺应天时,足有深意。
C.文中详写了芥菜饭和棉菜饼的做法,细节到位,语言生动,极富地方特色。
D.本文以“春风里的青绿”为线索行文,在绘景的同时介绍民俗,渗透情感。
A
【解析】A.根据第②段“它的种植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明永乐十年就被定为贡品”可知,“被定为贡品”应该是“明永乐十年”。
11.【赏言】散文的语言独特而有味。请你赏析文中画横线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
春日里,与春菜的邂逅,历久而弥新。
“邂逅”的意思是“不期而遇”,在文中指与春菜偶然相遇,表达了作者对春菜的喜爱之情。
12.【析题】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题中“青绿”的含义。(4分)
①表层含义:文章标题中的“青绿”指的是春天里大自然呈现出的一种青翠欲滴、生机盎然的绿色。②深层含义:文中的“青绿”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活力,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13.【观文】通读全文,分析文章最后一段在结构和内容方面的作用。(4分)
①结构上:总结全文,呼应标题和开头。②内容上:揭示文章主旨,表达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对家乡习俗的怀念,以及对传统文化的赞美之情。
(三)古诗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第14题。
春夜闻笛
李 益
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14.小湘将“洞庭一夜无穷雁”中的“雁”误写成了“燕”。请你根据诗歌内容及教材链接中的诗句,帮她分析不能这样误写的原因。(4分)
【教材链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雁”多用来表达游子思乡之情,寄托对故乡的思念;而“燕”多表现春光的美好,传达喜春、惜春之情等。本诗中诗人借急切北飞的大雁,表达迁客欲归不得的惆怅,应写作“雁”。
(长沙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8题。
陆绩,三国时吴人也。官至太守,精于天文、历法。绩年六岁,其父康,曾为庐江太守,与袁术①交好。于九江见袁术。术令人出橘食之。绩怀②三枚,临行拜辞术,而橘坠地。术笑曰:“陆郎作客而怀橘,何为耶?”绩跪对曰:“是橘甘,欲怀而遗③母。”术曰:“陆郎幼而知孝,大必成才。”术奇之。
(选自《三国志》,有删改)
【注释】①袁术:人名,当时的大豪强。 ②怀:揣着。③遗(wèi):
送给。
1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至”在《古代汉语词典》中有“到”“极、最”“至于”之意,本文中“官至太守”中的“至”应理解为“到”。
B.“与袁术交好”一句中的“与”是“同、和”的意思。
C.“而”字在文言文中经常作为连词,可以表示相连词语的顺承、并列、转折等关系,本文中“陆郎幼而知孝”的“而”是表示顺承关系。
D.“之”字是重要的文言虚词,本文中“术奇之”的“之”是代词。
C
【解析】C.“陆郎幼而知孝”中的“而”表示转折关系。
16.借助下面的知识卡片,将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是:①正确;②指示代词,此(这);③直,正;④任何,凡
欲:①欲望,欲念;②喜欢,爱好;③想要,希望;④需要,应该
陆绩跪在地上,回答道:“这橘子很甜,我想要揣在怀里送给母亲吃。”
17.结合文章内容,说说陆绩是一个怎样的人,并谈谈你从本文中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4分)
示例:从陆绩在外做客还把橘子偷偷带回去给母亲品尝,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很孝顺的人。
启示:我们也应该从小培养良好的品德,孝敬自己的父母、长辈。
18.宾客散后,袁术就此事发了一则推文,请你替他想想,可以写下哪些想法。(4分)
示例:陆绩真孝顺,小小年纪就懂得把好的东西留给父母,与父母一起分
享,实在难得。不过他年幼不知礼仪,虽然带橘子是出于一片孝心,但怎么能不和主人说一声呢?(言之有理即可)
【参考译文】
陆绩是三国时期吴国人。他的官职做到了太守,对天文和历法很精通。陆绩六岁时,他的父亲陆康曾经担任庐江太守,并与袁术往来密切。(他们)在九江拜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款待他们。(陆绩)把三个橘子放在了怀中,等到回去的时候,陆绩向袁术拜别,怀里的橘子掉在了地上。袁术笑着说:“陆郎,你来做客,为什么还在怀里藏了橘子?”陆绩跪在地上,回答道:“这橘子很甜,我想要揣在怀里送给母亲吃。”袁术说:“陆郎(虽然)小但是知道孝顺,长大一定成才。”袁术对此大为惊奇。
(四)名著阅读(8分)
19.《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一本回忆性散文集,原名《____________》。 其中一篇,他忆及在日本认识的一位朋友,当时彼此都没什么好感,但回国偶遇之后,交往甚密,这位朋友是__________。《五猖会》一文记叙了儿时的鲁迅热切盼望着五猖会,父亲却要他在出发前背《________》,让小鲁迅感到痛苦一事,表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含蓄地批判了封建教育制度的不合理。(3分)
旧事重提
范爱农
鉴略
20.在整本书阅读时我们常利用思维导图对作品进行梳理,下面是常用的几种思维导图样式,请为《朝花夕拾》选择一种适合的思维导图样式,并结合名著内容简述理由。(5分)
A.树状图式 B.时间线式 C.抛物线式
示例一:我选择样式A用“树状图式”梳理《朝花夕拾》中的篇目。将《朝花夕拾》的10篇散文分别放在各个分支处,然后将每个分支处的散文,按照内容概述、主旨揭示两个方面进行梳理。这样可以整体直观地呈现10篇散文的内容和主旨,给人简洁凝练、一目了然的感觉。
示例二:我选择样式C用“抛物线式”梳理鲁迅的人生经历。童年时读绘图的《山海经》,在百草园游玩,在三味书屋读书、玩耍,总体上是快乐的;少年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目睹父亲去世,家道中落,人生陷入低谷……起伏的曲折折射出鲁迅的人生经历,便于我们更好地把握鲁迅的形象。(言之有理即可)
三、写作(5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50分)
世界上有许多迷人的风景,也许是朱自清笔下的灿烂春景,也许是老舍眼中的秀气小山,也许是家人团聚的温馨一幕,也许是校园课间的快乐一瞬,也许只是一个眼神、一声问候……只要你是个懂得赏景的人,那么生活处处都有最美的风景。
以上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作文。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Thanks!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语文学科
七上语文第一单元学业质量评价(湖南等地适用)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弘毅学校组织开展以“相约四季”为主题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四季如画】
四季流转,如诗如画。请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3题。
轻轻地打开语文课本,这里精彩纷呈,美不胜收。鸟儿将窠(kē )巢安在郁郁 ② (①茏茏 ②葱葱)的繁花嫩叶当中,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济南的冬天,蓝 ① (①汪汪 ②甸甸)的河水在绿藻上冒着热气,水藻把终年zhù (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刘湛秋笔下热烈、粗犷、奔放的夏雨与远方 ① (①嘶嘶 ②哗哗)的蝉声、近处的蛙鼓一起奏响了夏天的雨的交响曲。
走进春天,我们可以感受山光的朗润;走进夏天,我们可以聆听知了的吟唱;走进秋天,我们可以注目天空的深邃;走进冬天,我们可以欣赏白雪的圣洁。我们拥抱四季,跟着大自然一起轻歌曼舞吧!
1.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2.从语段中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叠词,将对应的序号填在横线上。(3分)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意见正确的一项是(C)(3分)
A.将“轻歌”和“曼舞”互换。 B.删掉“一起”。
C.在“我们”前面加上“让”。 D.将“拥抱”改为“迎接”。
【寻觅春意】
春光无限,踏春赏花。请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4—5题。
材料一 近期,天气回暖,长沙、郴州、湘潭等地都迎来赏花期,随心赏花、周边赏花的人群越来越多。某平台门票数据显示,3月以来赏花景区的门票日均预订量同比增长近50%。近期预订赏花一日游的订单环比增长翻倍。同时赏花也带火了旅拍,3月以来该平台上旅拍订单量环比增长超三成。
(摘编自红网)
材料二 长沙春季赏花——地铁出行版(节选)
赏花地点 赏花时间 赏花种类 交通
湖南省植物园 3月中下旬 山茶花、风信子 地铁5号线板塘冲站
湖南大学校园 3月下旬—4月上旬 白玉兰、樱花、李花、桃花 地铁4号线湖南大学站
梅溪湖 3月下旬—4月上旬 樱花、桃花 地铁2号线梅溪湖东站
烈士公园 大约4月 木绣球花、紫藤花 地铁3号线烈士公园站
  【注】由于天气、景区安排等不可预测原因,上表仅供读者参考。
(摘编自红网)
4.根据以上材料,下列理解与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3分)
A.3月以来,某平台预订赏花一日游的订单和旅拍订单量环比增长明显。
B.小湘想去湖南省植物园看风信子,她应该乘坐地铁6号线到烈士公园站下。
C.小南打算在4月上旬出游赏樱,他可以去湖南大学校园或湖南省植物园。
D.小湘想知道木绣球花的具体赏花时间段,小南告诉她大约在4月上旬。
【解析】B.她应该乘坐地铁5号线到板塘冲站下;C.他可以去湖南大学校园或梅溪湖赏花;D.木绣球花的赏花时间大约在4月,不是4月上旬。
5.学校组织同学们去湖南省植物园踏春赏花,游园结束后,班级准备发布一则游园简报。请你依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将文段空白处补充完整。(4分)
公园寻春正当时!七年级(2)班开展“我与春天有个约会——湖南省植物园一日游”活动。同学们赏春景、颂春歌、吟春诗、游春园。活动中,有人 示例:感受了春之山歌的韵律之美 ,有人 领略了传统文化的典雅之美 ,有人发现了植物园的鲜花之美。在欢声笑语中,本次活动圆满结束。
【诗文绘景】
6.畅游诗海,领略美景。请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我们可以和曹操一起东临碣石,欣赏《观沧海》中“ 树木丛生 , 百草丰茂 ”的草木茂盛的景象。
(2)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用“ 潮平两岸阔 , 风正一帆悬 ”两句描摹了诗人扬帆东下,长江下游潮涨江阔的壮观,气概豪迈。
(3)在我国古典诗歌中,诗人们常常喜欢用落日来抒写思念之烈或离别之苦,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
二、阅读(50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二十四节气在当代——让古老智慧绽放生机
林继富
①从立春到大寒,中国古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参照天象、气象和物象等自然现象,总结一年中时令、气候等方面的变化规律,形成了二十四节气的时间知识体系。二十四节气是古人对自然时间与农耕生产关系的精准把握,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农耕社会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记忆,蕴含着中国人传统的生存智慧与生命哲学。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二十四节气如何融入当代生活?花知时而开,人顺势而为,与天地唱和,与万物相谐——二十四节气体现出的“天人合一”理念,如何助益当代人的生活?
②结合节庆民俗,实现价值聚力。二十四节气不仅自身内涵丰富,而且与春节、端午、中秋等传统节庆、传统民俗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传承发展二十四节气文化,应结合重要节庆与各地民俗,拓展文化内涵,强化情感纽带。每到立秋,湖南省花垣县都会迎来盛大的赶秋节。庄稼成熟,丰收在即,人们吹笙、歌唱、舞蹈,庆丰年、祈幸福。而今,花垣赶秋活动丰富多彩,周边群众也纷纷聚集在“秋场”,观赏和参与舞龙舞狮、八人秋千、上刀梯、武术等活动。
③着眼群众需求,融入日常生活。二十四节气只有着眼群众需求,和当下生产生活有机交织,才能焕发生机。立夏之际,暑气来袭,在我国南方一些地区不仅保持着在立夏时节吃乌饭蚕豆、喝立夏茶等传统习俗,而且转化创新,进一步发挥立夏习俗在休闲娱乐、饮食养生等方面的功用。比如,举办“跑山迎夏”活动,将立夏习俗融入大运河节气和旅游发展中;传承创新“送春迎夏”仪式,对传统立夏仪式展示内容进行选择提取;建设二十四节气主题公园,对立夏习俗进行旅游资源的转化;等等。
④借力文艺形式,实现多元传播。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十四节气渗透在诗歌、绘画、音乐、舞蹈以及传统工艺中。近年来,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的文化产品日渐丰富。电视节目《二十四节气》讲述人与自然的相处智慧,把二十四节气的知识画面化、具象化;图书《黄小厨的春夏秋冬》以讲述美食与二十四节气的历史文化故事为亮点,受到人们喜爱。利用多媒体传播格局,二十四节气文化传承传播的形式、内容和渠道得以拓展,其内蕴的文化生命力也得到激活。
⑤丰富教育形式,深化育人内涵。传承发展二十四节气文化,青少年群体是不可或缺的新生力量。“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二十四节气歌》将知识融于通俗晓畅、朗朗上口的童谣中,深受欢迎。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古典诗词、传统绘画、刺绣、编织等,也能够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在未成年群体中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帮助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⑥而今,在推进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背景下,我们应当用新的生活内容、文化表达和传播手段,进一步提炼、升华、传播和弘扬,使二十四节气蕴含的中华传统智慧绽放勃勃生机。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相关链接】近年来,国家加大对传统节日的宣传力度,采用多种举措弘扬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以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并取得很好的效果。
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3分)
A.文章围绕二十四节气如何融入当代生活以及如何助益当代人的生活而展开。
B.一到立夏,我国南方地区就会转化创新立夏习俗,使其功用进一步得到发挥。
C.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D.本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在论述过程中举例丰富,说理充分,令人叹服。
【解析】B.根据第③段“立夏之际,暑气来袭,在我国南方一些地区……等方面的功用”可知,是“我国南方一些地区”。
8.下列关于“二十四节气”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3分)
A.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人智慧的结晶,体现了“天人合一”理念。
B.诗歌、绘画、音乐、舞蹈以及传统工艺是宣传二十四时节气的唯一方式。
C.传承和发展二十四节气的优秀传统文化,只能依靠未成年群体。
D.开展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传统活动,可以激活内蕴的文化生命力。
【解析】B.根据第④段可知,现在宣传二十四时节气可以利用图书、多媒体等形式;C.根据第⑤段可知,传承发展二十四节气文化,青少年群体是不可或缺的新生力量;D.根据第④段可知,利用多媒体传播格局,二十四节气内蕴的文化生命力得到激活。
9.请结合原文和相关链接材料,对“国家采用多种举措保护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这一做法谈谈你的看法。(4分)
示例: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精髓,作为年轻人,我们有责任和义务继承并发扬光大;国家采用多种举措很好地宣传、保护了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应该支持。
(二)现代文阅读Ⅱ(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春风里的青绿
徐 楠
①江南的春,在山水间,在柳梢间,是片片的青绿;在一户户人家的灶旁、桌上和杯中,则是点点的青绿。我迫不及待地赴一场春天的青绿之约。
②第一抹新绿,是茶园里的嫩青色。春寒料峭,还在正月里,雨水节气刚过,浙江瑞安的茶农们便上山采茶了。茶园山高露重,草木葱茏,种植的是瑞安特有的茶叶品种“清明早”。它的种植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明永乐十年就被定为贡品。新茶的滋味最为清妙。茶汤又绿又亮,茶香扑鼻。在终日饱食的正月喝上一口新茶,鲜香甘美的茶水温暖胸臆,心中涌起热流,春风仿佛已经拂面,令人精神为之一爽。
③惊蛰过后,满目的青绿更加热烈起来。春光浓艳,新桃浅妆。春日里,与春菜的邂逅,历久而弥新。芥菜是最早上市的春菜之一。瑞安人的“二月二”龙抬头,是属于“芥菜饭”的。把翠绿绿、嫩生生、水灵灵的芥菜切成细条,“酱油肉”切丁,用油炒熟,倒入熟糯米饭,并加入虾米、香菇丝等佐料。拌匀猛炒后,一大盘白绿相间、色香味俱佳的芥菜饭便可以上桌了。“二月二”吃芥菜饭,既顺应天时,又足有深意。芥菜能够解毒消肿。《瑞安县志》说:“取芥菜煮饭食之,云能明目,盖取清精之义。”老一辈们总是边盛饭边说:“吃了芥菜饭,身上光生!”意思是身上不长疥疮,皮光肉滑。而瑞安人用微苦的芥菜告别甜美肥甘的春节美食,何尝不是“春节已毕,不惧吃苦,力搏一年”的深远寄寓呢?
④三月是吃青团的时节。那甜甜咸咸的草绿色小团子呵,亮丽得像明媚的春光,软糯得像人们愉悦的心情。瑞安人把青团叫“棉菜饼”。棉菜就是鼠曲草。春雨过后的田野上,油菜花开在天际,鼠曲草如地锦渐次铺满,匍匐在地面上,绵软柔韧,布满白色的绒毛,三五日便绽开了细细的鹅黄小花,饱满鲜嫩,妩媚生动。细细一闻,香味里有着沁润的甘甜。摘下一尝,唇边留下如蜜的回甘。鼠曲草茎叶入药,可以化痰止咳、祛风除湿。南北朝时期,每年“三月三”上巳节,人们把鼠曲草混合蜂蜜做饼,称之为“龙舌饼”,“以压时气”。
⑤小时候,每近清明,外婆和妈妈便忙着做起棉菜饼。把糯米粉和粳米粉加水,再放入捣碎了的棉菜嫩芽,揉成浅绿色的面团。取来最脆嫩爽口的春笋,还有本地的五香干,混上咸菜,切成碎末,包裹在小团子中,做成圆圆的小饼。又宽又厚的柚子叶洗干净后,绿得如同翡翠,垫在饼团下面。开火蒸二十分钟后掀开锅盖——啊,空气里充盈着柚子叶和棉菜的清新香味,光是沉醉在这香味中,便足以令人陶然了!蒸熟了的棉菜饼青绿里夹杂着些许灰色,圆润饱满,光亮诱人。
⑥一口咬下这团青绿,唇齿间是满满的新鲜与绵软,仿佛春天在周身漫溢开来,馨香、热烈。这口热烈,是生机勃勃的春天的歌谣,是绵绵不绝的田野的吟唱,更是生生不息的文化传承……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0.【辨读】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3分)
A.第一抹新绿是瑞安的“清明早”,种植历史可追溯到唐朝,当时被定为贡品。
B.第③段中引用了古文和俗语,说明“二月二”吃芥菜饭顺应天时,足有深意。
C.文中详写了芥菜饭和棉菜饼的做法,细节到位,语言生动,极富地方特色。
D.本文以“春风里的青绿”为线索行文,在绘景的同时介绍民俗,渗透情感。
【解析】A.根据第②段“它的种植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明永乐十年就被定为贡品”可知,“被定为贡品”应该是“明永乐十年”。
11.【赏言】散文的语言独特而有味。请你赏析文中画横线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
春日里,与春菜的邂逅,历久而弥新。
“邂逅”的意思是“不期而遇”,在文中指与春菜偶然相遇,表达了作者对春菜的喜爱之情。
12.【析题】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题中“青绿”的含义。(4分)
①表层含义:文章标题中的“青绿”指的是春天里大自然呈现出的一种青翠欲滴、生机盎然的绿色。②深层含义:文中的“青绿”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活力,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13.【观文】通读全文,分析文章最后一段在结构和内容方面的作用。(4分)
①结构上:总结全文,呼应标题和开头。②内容上:揭示文章主旨,表达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对家乡习俗的怀念,以及对传统文化的赞美之情。
(三)古诗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第14题。
春夜闻笛
李 益
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14.小湘将“洞庭一夜无穷雁”中的“雁”误写成了“燕”。请你根据诗歌内容及教材链接中的诗句,帮她分析不能这样误写的原因。(4分)
【教材链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雁”多用来表达游子思乡之情,寄托对故乡的思念;而“燕”多表现春光的美好,传达喜春、惜春之情等。本诗中诗人借急切北飞的大雁,表达迁客欲归不得的惆怅,应写作“雁”。
(长沙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8题。
陆绩,三国时吴人也。官至太守,精于天文、历法。绩年六岁,其父康,曾为庐江太守,与袁术①交好。于九江见袁术。术令人出橘食之。绩怀②三枚,临行拜辞术,而橘坠地。术笑曰:“陆郎作客而怀橘,何为耶?”绩跪对曰:“是橘甘,欲怀而遗③母。”术曰:“陆郎幼而知孝,大必成才。”术奇之。
(选自《三国志》,有删改)
【注释】①袁术:人名,当时的大豪强。 ②怀:揣着。③遗(wèi):送给。
1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C)(3分)
A.“至”在《古代汉语词典》中有“到”“极、最”“至于”之意,本文中“官至太守”中的“至”应理解为“到”。
B.“与袁术交好”一句中的“与”是“同、和”的意思。
C.“而”字在文言文中经常作为连词,可以表示相连词语的顺承、并列、转折等关系,本文中“陆郎幼而知孝”的“而”是表示顺承关系。
D.“之”字是重要的文言虚词,本文中“术奇之”的“之”是代词。
【解析】C.“陆郎幼而知孝”中的“而”表示转折关系。
16.借助下面的知识卡片,将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是:①正确;②指示代词,此(这);③直,正;④任何,凡
欲:①欲望,欲念;②喜欢,爱好;③想要,希望;④需要,应该
陆绩跪在地上,回答道:“这橘子很甜,我想要揣在怀里送给母亲吃。”
17.结合文章内容,说说陆绩是一个怎样的人,并谈谈你从本文中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4分)
示例:从陆绩在外做客还把橘子偷偷带回去给母亲品尝,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很孝顺的人。
启示:我们也应该从小培养良好的品德,孝敬自己的父母、长辈。
18.宾客散后,袁术就此事发了一则推文,请你替他想想,可以写下哪些想法。(4分)
示例:陆绩真孝顺,小小年纪就懂得把好的东西留给父母,与父母一起分享,实在难得。不过他年幼不知礼仪,虽然带橘子是出于一片孝心,但怎么能不和主人说一声呢?(言之有理即可)
【参考译文】
陆绩是三国时期吴国人。他的官职做到了太守,对天文和历法很精通。陆绩六岁时,他的父亲陆康曾经担任庐江太守,并与袁术往来密切。(他们)在九江拜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款待他们。(陆绩)把三个橘子放在了怀中,等到回去的时候,陆绩向袁术拜别,怀里的橘子掉在了地上。袁术笑着说:“陆郎,你来做客,为什么还在怀里藏了橘子?”陆绩跪在地上,回答道:“这橘子很甜,我想要揣在怀里送给母亲吃。”袁术说:“陆郎(虽然)小但是知道孝顺,长大一定成才。”袁术对此大为惊奇。
(四)名著阅读(8分)
19.《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一本回忆性散文集,原名《 旧事重提 》。 其中一篇,他忆及在日本认识的一位朋友,当时彼此都没什么好感,但回国偶遇之后,交往甚密,这位朋友是 范爱农 。《五猖会》一文记叙了儿时的鲁迅热切盼望着五猖会,父亲却要他在出发前背《 鉴略 》,让小鲁迅感到痛苦一事,表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含蓄地批判了封建教育制度的不合理。(3分)
20.在整本书阅读时我们常利用思维导图对作品进行梳理,下面是常用的几种思维导图样式,请为《朝花夕拾》选择一种适合的思维导图样式,并结合名著内容简述理由。(5分)
A.树状图式 B.时间线式 C.抛物线式
示例一:我选择样式A用“树状图式”梳理《朝花夕拾》中的篇目。将《朝花夕拾》的10篇散文分别放在各个分支处,然后将每个分支处的散文,按照内容概述、主旨揭示两个方面进行梳理。这样可以整体直观地呈现10篇散文的内容和主旨,给人简洁凝练、一目了然的感觉。
示例二:我选择样式C用“抛物线式”梳理鲁迅的人生经历。童年时读绘图的《山海经》,在百草园游玩,在三味书屋读书、玩耍,总体上是快乐的;少年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目睹父亲去世,家道中落,人生陷入低谷……起伏的曲折折射出鲁迅的人生经历,便于我们更好地把握鲁迅的形象。(言之有理即可)
三、写作(5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50分)
世界上有许多迷人的风景,也许是朱自清笔下的灿烂春景,也许是老舍眼中的秀气小山,也许是家人团聚的温馨一幕,也许是校园课间的快乐一瞬,也许只是一个眼神、一声问候……只要你是个懂得赏景的人,那么生活处处都有最美的风景。
以上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作文。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