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导学案(2课时,含答案)高一数学人教A版必修第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4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导学案(2课时,含答案)高一数学人教A版必修第一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3.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A版(2019)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9-16 10:31: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4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1.4.1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1)
1. 通过对典型数学命题的梳理,理解充分条件的意义,理解判定定理与充分条件的关系.
2. 通过对典型数学命题的梳理,理解必要条件的意义,理解性质定理与必要条件的关系.
3. 通过对典型数学命题的梳理,理解充要条件的意义,理解数学定义与充要条件的关系.
活动一 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概念
一般地,我们把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叫做命题.判断为真的语句是真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是假命题.中学数学中的许多命题可以写成“若p,则q”“如果p,那么q”等形式.其中p称为命题的条件, q称为命题的结论.下面我们将进一步考察“若p,则q”形式的命题中p和q的关系,学习数学中的三个常用的逻辑用语——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
思考1
下列“若p,则q”形式的命题中,哪些是真命题?哪些是假命题?
(1) 若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则这个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2) 若两个三角形的周长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3) 若x2-4x+3=0,则x=1;
(4) 若平面内两条直线a和b均垂直于直线l,则a∥b.
命题真假 “若p,则q”是真命题 “若p,则q”是假命题
推出关系 由p可以推出q,记为:p q 由p不能推出q,记为:pD /q
条件关系 p是q的充分条件 p不是q的充分条件
q是p的必要条件 q不是p的必要条件
思考2
在思考1中,哪些命题中的p是q的充分条件?
思考3
在思考1中,哪些命题中的q是p的必要条件?
1. p q的含义
(1) “若p,则q”形式的命题为真命题.
(2) 由条件p可以得到结论q.
(3) p是q的充分条件或q的充分条件是p;q是p的必要条件或p的必要条件是q.
(4) 只要有条件p,就一定有结论q,即p对于q是充分的,q对于p的成立是必要的.
(5) 为得到结论q,具备条件p就可以推出.
显然,p是q的充分条件与q是p的必要条件表述的是同一个逻辑关系,即p q,只是说法不同而已.
2. 对充分条件概念的理解
“若p,则q”为假命题时,p推不出q,q不是p的必要条件,p也不是q的充分条件.
3. 对充分条件的理解
(1) 所谓充分,就是说条件是充分的,也就是说条件是充足的,条件是足够的,条件是足以保证的.“有之必成立,无之未必不成立”.
(2) 充分条件不是唯一的,如x>2,x>3等都是x>0的充分条件.
必要条件不是唯一的,如x>0,x>5等都是 x>9的必要条件.
例1 下列“若p,则q”形式的命题中,哪些命题中的p是q的充分条件?
(1) 若四边形的两组对角分别相等,则这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 若两个三角形的三边成比例,则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3) 若四边形是菱形,则这个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
(4) 若x2=1,则x=1;
(5) 若a=b,则ac=bc;
(6) 若x,y为无理数,则xy为无理数.
思考4
例1中命题(1)给出了“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一个充分条件,即“四边形的两组对角分别相等”.这样的充分条件唯一吗?如果不唯一,那么你能再给出几个不同的充分条件吗?
下列所给的各组p,q中,p是q的充分条件的有哪些?
(1) p:x=2,q:x2-x-2=0;
(2) p: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q:四边形是正方形;
(3) p:同位角相等,q:两条直线平行;
(4) p: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q: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例2 下列“若p,则q”形式的命题中,哪些命题中的q是p的必要条件?
(1) 若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则这个四边形的两组对角分别相等;
(2) 若两个三角形相似,则这两个三角形的三边成比例;
(3) 若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则这个四边形是菱形;
(4) 若x=1,则x2=1;
(5) 若ac=bc,则a=b;
(6) 若xy为无理数,则x,y为无理数.
思考5
例2中命题(1)给出了“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一个必要条件,即“这个四边形的两组对角分别相等” .这样的必要条件唯一吗?如果不唯一,那么你能给出“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几个其他必要条件吗?
下列所给的各组p,q中,p是q的必要条件的有哪些?
(1) p:|x|=1,q:x=1;
(2) p: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q:两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相等;
(3) p:同位角相等,q:两条直线平行;
(4) p: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q: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活动二 理解充要条件的概念 
思考6
下列“若p,则q”形式的命题中,哪些命题与它们的逆命题都是真命题?
(1) 若两个三角形的两角和其中一角所对的边分别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2) 若两个三角形全等,则这两个三角形的周长相等;
(3) 若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ac<0;
(4) 若A∪B= ,则A与B均是空集.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如果“p q”,那么称p是q的充分条件,也称q是p的必要条件.
思考7
什么情形下称p是q的充分必要条件?即称p是q的充要条件.
例3 下列各题中,哪些p是q的充要条件?
(1) p:四边形是正方形,q: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
(2) p:两个三角形相似,q:两个三角形三边成比例;
(3) p:xy>0,q:x>0,y>0;
(4) p:x=1是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一个根,q:a+b+c=0(a≠0).
思考8
通过上面的学习,你能给出“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充要条件吗?
思考9
什么情形下称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必要不充分条件,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如果p是q的充要条件,就记作p q,称为“p与q等价”或“p等价于q”.
“ ”和“ ”都具有传递性,即如果p q,q s,那么p s;如果p q,q s,那么p s.
活动三 掌握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判断 
例4 指出下列命题中,p是q的什么条件:
(1) p:两个三角形全等,q: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2) p:三角形的三边相等,q: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 p:a2=b2,q:a=b;
(4) p:x>y,q:x2>y2.
性质定理是指某类对象具有的具体特征.例如,性质定理“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表明:“平行四边形”具有“对角线互相平分”的特征,当然还有其他的特征,如“对角相等”“对边相等”“对边平行”等.
性质定理具有“必要性”, “对角线互相平分”是“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必要条件.下图中条件1,2,3,4……都是“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必要条件.
判定定理是指对象只要具有某具体特征,就一定有该对象的所有特征.例如,判定定理“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表明,只要四边形具有“对角线互相平分”这个特征,就一定具有“平行四边形”所有特征1,2,3,4……
判定定理具有“充分性”,“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是“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充分条件.下图中条件1,2,3,4……都是“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充分条件.
我们发现,“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是“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充要条件,即“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与“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等价,这与平行四边形的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也等价.因此“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也可以作为“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同样的,下列三个命题:
(1)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 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其中的任何一个命题都可以作为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指出下列命题中,p是q的什么条件.(在“充分不必要条件”“必要不充分条件”“充要条件”和“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中选出一种)
(1) p:x2=1,q:x=1;
(2) p:a≠0,q:|a|>0;
(3) p:x=2,q:x-1=;
(4) p:三角形的三边互不相等,q: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1. (2025株洲期末)已知x∈R,则“x=1”是“(x+1)(x-1)=0”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2. 下列命题中,p是q的充分条件的是(  )
A. p:ab≠0,q:a≠0  B. p:a2+b2≥0,q:a≥0且b≥0
C. p:x2>1,q:x>1  D. p:a>b,q:>
3. (多选)(2025郑州期末)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若a>b>0,则ac2>bc2  B. 若aC. “a>2”是“<”的充要条件  D. “a>|b|”是“a2>b2”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4. (2025上海宝山月考)已知命题甲:命题乙:则甲是乙的________条件. (填“充分不必要”“必要不充分”“充要”或“既不充分也不必要”)
5. (2024临沂期末)(1) 是否存在实数m,使“2x+m<0”是“x<-1或x>3”的充分条件?
(2) 是否存在实数m,使“2x+m<0”是“x<-1或x>3”的必要条件?
1.4.2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2)
1. 进一步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充要条件的意义.
2. 掌握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充要条件的判断与证明方法.
3. 提高辩证思维的能力,体会常用逻辑用语在表述数学内容和论证数学结论中的作用,提高交流的严谨性和准确性.
活动一 巩固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充要条件的概念 
思考1
如何从概念的角度去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
例1 (1) “x=3”是“x-3=”的________条件;
(2) “x<2”是“x<0”的________条件;
(3) “0≤x≤6”是“-2≤x≤4”的________条件;
(4) “两个三角形全等”是“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的________条件.
活动二 用集合观点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
思考2
在活动一的例1中,对于(1)而言,若设A={x|x=3},B={x|x-3=},此时集合A与B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对于(2)而言,若设A={x|x<2},B={x|x<0},此时集合A与B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对于(3)而言,若设A={x|0≤x≤6},B={x|-2≤x≤4},此时集合A与B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思考3
你能从集合的角度去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吗?
一般而言,若设A={x|x满足条件p},B={x|x满足条件q},则“p q” “A B”;“q p” “B A”;“p q” “A=B”.
例2 用“充分不必要条件”“必要不充分条件”“充要条件”“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填空.
(1) “|x|=3”是“x2=9”的________________;
(2) “x=-1”是“x2=1”的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 利用充分条件、必要条件求参数的取值范围
例3 (1) 已知p:x2+x-6=0,q:mx+1=0(m≠0),且q是p的充分条件,求实数m的值;
(2) 已知M={x|a-1若“x<-2或x≥8”是“x<m”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活动四 充要条件的证明
例4 求证:“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有一正根和一负根”的充要条件是“ac<0”.
1. “1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2. (2025上海徐汇期末)“<1”是“x>1”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3. (多选)(2025惠州月考)-<5x-3<12成立的一个必要条件是(  )
A. -C. -34. 函数y=x2+mx+1的图象关于直线x=1对称的充要条件是________.
5. 已知P={x|1≤x≤2},S={x|1-m≤x≤1+m}.
(1) 是否存在实数m,使x∈P是x∈S的充要条件?若存在,求出实数m的取值范围;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 是否存在实数m,使x∈P是x∈S的必要条件?若存在,求出实数m的取值范围;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4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1.4.1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1)
【活动方案】
思考1:(1)(4)是真命题,(2)(3)是假命题.
思考2:(1) 这是一条菱形的判定定理,p q,所以p是q的充分条件.
(2) 由于边长分别为3,4,5的直角三角形与边长为4的等边三角形,周长相等,但不全等,p q,所以p不是q的充分条件.
(3) 由于x=3也满足x2-4x+3=0,p q,所以p不是q的充分条件.
(4) 这是一条平面内两直线平行的判定定理,p q,所以p是q的充分条件.
思考3:(1)(4)中q是p的必要条件,(2)(3)中q不是p的必要条件.
例1 (1) 这是一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p q,所以p是q的充分条件.
(2) 这是一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p q,所以p是q的充分条件.
(3) 这是一条菱形的性质定理,p q,所以p是q的充分条件.
(4) 由于(-1)2=1,但-1≠1,p q,所以p不是q的充分条件.
(5) 由等式的性质知,p q,所以p是q的充分条件.
(6) 因为是无理数,但×=2为有理数,p q,所以p不是q的充分条件.
思考4:不唯一,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两组对边分别相等,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
跟踪训练 (1) 因为p q,所以p是q的充分条件.
(2) 因为p q,所以p不是q的充分条件.
(3) 因为p q,所以p是q的充分条件.
(4) 因为p q,所以p是q的充分条件.
例2 (1) 这是平行四边形的一条性质定理,p q,所以q是p的必要条件.
(2) 这是三角形相似的一条性质定理,p q,所以q是p的必要条件.
(3) 因为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可以不是菱形,p q,所以q不是p的必要条件.
(4) p q,所以q是p的必要条件.
(5) 因为-1×0=1×0,但-1≠1,p q,所以q不是p的必要条件.
(6) 因为1×=是无理数,但1,不全为无理数,p q,所以q不是p的必要条件.
思考5:不唯一,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两组对边分别相等,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
跟踪训练 (1) 因为q p,所以p是q的必要条件.
(2) 因为q p,所以p不是q的必要条件.
(3) 因为q p,所以p是q的必要条件.
(4) 因为q p,所以p是q的必要条件.
思考6:命题(1)(4)和其逆命题都是真命题.
命题(2)是真命题,它的逆命题是假命题.
命题(3)是假命题,它的逆命题是真命题.
思考7:如果“若p,则q”和它的逆命题“若q,则p”均是真命题,即既有p q,又有q p,就记作p q.此时p既是q的充分条件,也是q的必要条件,我们说p是q的充分必要条件,简称为p是q的充要条件.
例3 (1) 因为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的四边形不一定是正方形,所以q p,所以p不是q的充要条件.
(2) 因为“若p,则q”是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定理,“若q,则p”是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所以它们均为真命题,所以p是q的充要条件.
(3) 因为xy>0时, x>0,y>0 不一定成立,所以 p q,所以p不是q的充要条件.
(4) 因为“若p,则q”与“若q,则p”均为真命题,即p q,所以p是q的充要条件.
思考8:“四边形的两组对角分别相等”“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相等”“四边形的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既是“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充分条件,又是必要条件,所以它们都是“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充要条件.
思考9:如果p q,且q p,那么称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如果p q,且q p,那么称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如果p q,且q p,那么称p是q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例4 (1) 根据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得出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所以p q.反过来,由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不能得出三角形全等.例如,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它们对应的角相等,但对应边不相等,这两个三角形就不全等,所以q p,所以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2) 根据等边三角形的定义,可知三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所以p q.反过来,根据等边三角形的定义,可知等边三角形的三边相等,所以q p.因此,p q,即p是q的充要条件.
(3) 因为a2=b2 a2-b2=0 (a-b)(a+b)=0 a-b=0或a+b=0 a=-b或a=b,所以p q.反过来,a=b a-b=0 (a-b)(a+b)=0 a2-b2=0 a2=b2,所以 q p.因此,q p,但p q,即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4) 取x=1,y=-2,此时,x>y,但x2<y2,所以p q.反过来,取x=-2,y=-1,此时,x2>y2,但x<y,所以q / p.因此,p是q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跟踪训练 (1) 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2) p是q的充要条件.
(3) 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4) p是q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检测反馈】
1. A 当x=1时,(x+1)(x-1)=0,故充分性成立;当(x+1)(x-1)=0时,x=1或x=-1,故必要性不成立,所以“x=1”是“(x+1)(x-1)=0”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2. A 对于A,由ab≠0,得故p是q的充分条件;对于B,由a2+b2≥0,得故p不是q的充分条件;对于C,由x2>1,得x>1或x<-1,故p不是q的充分条件;对于D,若b,故p不是q的充分条件.
3. BD 对于A,当c=0时,ac2=bc2,故A错误;对于B,因为ab2且a2>ab,所以a2>ab>b2,故B正确;对于C,当a>2时,<成立,当a<0时,<也成立,所以“a>2”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故C错误;对于D,当a>|b|时,a>|b|≥0,所以a2>b2;当a2>b2时,取a=-2,b=-1,则a>|b|不成立,所以“a>|b|”是“a2>b2”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故D正确. 故选BD.
4. 必要不充分 当x=1,y=7时,满足命题甲:此时命题乙不成立,即充分性不成立;反之,若命题乙:成立,则命题甲一定成立,即必要性成立,所以甲是乙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5. (1) 因为“2x+m<0”是“x<-1或x>3”的充分条件,
所以 {x|x<-1或x>3},
则-≤-1,
解得m≥2,
故存在实数m≥2,使“2x+m<0”是“x<-1或x>3”的充分条件.
(2) 因为“2x+m<0”是“x<-1或x>3”的必要条件,
所以{x|x<-1或x>3} ,
显然这是不可能的,
故不存在实数m,使“2x+m<0”是“x<-1或x>3”的必要条件.
1.4.2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2)
【活动方案】
思考1:(1) 若p q,则称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
(2) 若p q,则p是q的充要条件.
(3) 若p q,且q p,则称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4) 若p q,且q p,则称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5) 若p q,且q p,则称p是q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例1 (1) 充要 (2) 必要不充分 (3)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 (4) 充分不必要
(1) 当x=3时,x-3==0;当x-3=时,可得x=3,所以“x=3”是“x-3=”的充要条件.
(2) 取x=1,满足x<2,但不满足x<0,若x<0,则必有x<2,所以“x<2”是“x<0”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3) 由0≤x≤6,推不出-2≤x≤4,由-2≤x≤4也推不出0≤x≤6,所以“0≤x≤6”是“-2≤x≤4”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4) 根据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得出两个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反过来,由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不能得出两个三角形全等.例如,如图,直角三角形ABC与等腰三角形A′BC同底等高,这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但这两个三角形不全等,所以“两个三角形全等”是“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思考2:(1) A=B
(2) B?A
(3) A B,B A
思考3:设集合A={x|x满足条件p},B={x|x满足条件q}.
(1) 若A B,则p是q的充分条件.
(2) 若B A,则p是q的必要条件.
(3) 若A=B,则p是q的充要条件.
(4) 若A B且B A,即A?B,则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5) 若B A且A B,即B?A,则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6) 若A B且B A,则p是q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例2 (1) 充要条件 (2)充分不必要条件
例3 (1) 由x2+x-6=0,得x=2或x=-3.
由mx+1=0,m≠0,得x=-.
令A={2,-3},B=,
因为q是p的充分条件,所以B A.
当-=2时,m=-;当-=-3时,m=.
所以m=-或m=.
(2) 因为x∈N是x∈M的必要条件,所以M N,
所以解得-2≤a≤7.
故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2≤a≤7.
跟踪训练 m≤-2 由题意知{x|x例4 必要性:因为方程ax2+bx+c=0有一正根和一负根,所以Δ=b2-4ac>0,<0,所以ac<0.
充分性:由ac<0可推得Δ=b2-4ac>0及<0,所以方程ax2+bx+c=0有两个相异实根,且两根异号,即方程ax2+bx+c=0有一正根和一负根.
综上所述,“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有一正根和一负根”的充要条件是“ac<0”.
【检测反馈】
1. A 设A={x|12. B 由<1,得>0,即x(x-1)>0,解得x<0或x>1,所以充分性不成立;由“x>1”能得到“<1”,即必要性成立,所以“<1”是“x>1”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3. AD 由-<5x-3<12,解得-4. m=-2 函数y=x2+mx+1的图象关于直线x=1对称,则-=1,即m=-2;反之,若m=-2,则y=x2-2x+1的图象关于直线x=1对称.
5. (1) 若x∈P是x∈S的充要条件,则P=S,
即无解,
故实数m不存在.
(2) 若x∈P是x∈S的必要条件,则S P,
当S≠ 时,有解得m=0;
当S= 时,有1-m>1+m,解得m<0.
综上,实数m的取值范围为{m|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