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三角函数的概念
5.2.1 三角函数的概念(1)
1. 借助单位圆理解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
2. 掌握三角函数的定义域,会求给定角的三角函数值.
活动一 三角函数的定义(单位圆法)
如图,单位圆⊙O上的点P以A为起点做逆时针方向旋转,建立一个数学模型,刻画点P的位置变化情况.
思考1
什么是单位圆?
根据研究函数的经验,我们利用直角坐标系来研究上述问题.
如图,以单位圆的圆心O为原点,以射线OA为x轴的非负半轴,建立直角坐标系,点A的坐标为(1,0),点P的坐标为(x,y) .射线OA从x轴的非负半轴开始,绕点O按逆时针方向旋转角α,终止位置为OP.
思考2
当α=时,点P的坐标是什么? 当α=或 α=时,点P的坐标又是什么?它们是唯一确定的吗?
思考3
一般地,任意给定一个角α,它的终边OP与单位圆交点P的坐标能唯一确定吗?
设α是一个任意角,α∈R,它的终边OP与单位圆交于点P(x,y).
(1) 把点P的纵坐标y叫做α的正弦函数,记作sin α,即y=sin α;
(2) 把点P的横坐标x叫做α的余弦函数,记作cos α,即x=cos α;
(3) 把点P的纵坐标与横坐标的比值叫做α的正切,记作tan α,即=tan α(x≠0) .
=tan α(x≠0)是以角为自变量,以单位圆上点的纵坐标与横坐标的比值为函数值的函数,称为正切函数.
我们将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统称为三角函数,通常将它们记为:
正弦函数 y=sin x,x∈R;
余弦函数 y=cos x,x∈R;
正切函数 y=tan x,x∈{x|x≠+kπ(k∈Z)}.
例1 (1) 当α=时,求sin α,cos α,tan α的值;
(2) 当α=时,求sin α,cos α,tan α的值.
(1)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x轴的非负半轴为角的始边,如果角α,β的终边分别与单位圆交于点和,那么sin αcos β的值为( )
A. - B. -
C. D.
(2) 已知角α的终边经过点(-,-),则sin α= ,cos α= ,tan α= .
单位圆法求三角函数的值,先利用直线与单位圆相交,求出交点坐标,然后再利用三角函数的定义求出相应的三角函数值.
活动二 坐标法求三角函数值
思考4
初中所学的“锐角的正弦、余弦、正切”是放在什么三角形中定义的?它与x,y,r,α之间有什么联系?
思考5
对于确定的锐角α,上述三个比值是否会随点P在角α终边上的位置改变而改变?
思考6
对任意角α,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设α的终边上异于原点的任意一点P的坐标为(x,y),它与原点的距离r怎样用x,y来表示?比值,,是否会随点P在角α终边上的位置改变而改变?
思考7
设角α的终边上异于原点的任意一点P的坐标为(x,y),如何求角α的各个三角函数值?
1. 根据相似三角形的知识,只要点P不与原点重合,三角函数值不会随点P在终边上的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2. 要明确sin α是一个整体,不是sin 与α的乘积,它是“正弦函数”的一个记号,就如f(x)表示自变量为x的函数一样,离开自变量的“sin ”“cos ”“tan ”都是没有意义的.
例2 如图,已知角α的终边经过点P(2,-3),求α的正弦、余弦、正切值.
已知角α的终边过点P(x,3),且sin α=,求x的值.
由于sin α,cos α,tan α的值与α的终边上的点的位置无关,为了方便,可以选择α终边上的特殊点来计算sin α,cos α,tan α的值,例如选择α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
1. (2025杭州期末)若角α的终边经过点P(1,2),则2sin α+cos α的值为( )
A. B. C. D.
2. (2024泉州期末)已知角α终边上有一点P(-,1),则tan α的值为( )
A. B. - C. D. -
3. (多选)(2024丽江月考)若角α的终边经过点Pm,,sin α=,则实数m的值可能为( )
A. B. - C. D. -
4. (2024扬州月考)已知角α的终边经过点P(-x,-6),且cos α=-,则x的值为 .
5. (1) 已知角α的终边经过点P(4,-3),求2sin α+cos α的值;
(2) 已知角α终边上一点P到x轴的距离与到y轴的距离之比为3∶4,求2sin α+cos α的值.
5.2.1 三角函数的概念(2)
1. 借助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定义理解并掌握任意角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在各象限的符号.
2. 通过对三角函数定义的理解,掌握公式一并会应用.
活动一 三角函数的符号
思考1
正弦、余弦、正切函数在弧度制下的定义域是什么?
思考2
由三角函数的定义,以及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你能得到各三角函数在各象限内的符号吗?(将符号标在各个象限内)
例1 求证:角θ为第三象限角的充要条件是
例2 确定下列正弦、余弦、正切值的符号:
(1) sin ;
(2) cos (-465°);
(3) tan .
确定下列三角函数值的符号:
(1) cos 250°;
(2) sin ;
(3) tan (-672°);
(4) tan .
三角函数值在各象限内的符号规律:
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知:
(1) 正弦值的符号取决于纵坐标y的符号;
(2) 余弦值的符号取决于横坐标x的符号;
(3) 正切值当x,y同号时为正,异号时为负.
由此,三角函数值在各象限内的符号规律可用口诀表示为“一全正,二正弦,三正切,四余弦”,即第一象限内各三角函数值均为正,第二象限内只有正弦值为正,第三象限内只有正切值为正,第四象限内只有余弦值为正.
活动二 公式一的应用
思考3
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值有何关系?
1. 公式一:
sin (α+k·2π)=sin α,
cos (α+k·2π)=cos α,
tan (α+k·2π)=tan α,
其中k∈Z.
2. 公式一的作用:
利用公式一可以把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化为0~2π(或0°~360°)范围内与其终边相同的角的三角函数值.方法是先在0~2π(或0°~360°)的范围内找出与所给角终边相同的角,再把它写成公式一的形式,最后得出结果.
例3 求下列各式的值:
(1) cos +tan ;
(2) sin 810°+tan 1 125°+cos 420°.
化简下列各式:
(1) a2sin (-1 350°)+b2tan 405°-2ab·cos(-990°);
(2) sin +cos ·tan 4π.
利用公式一进行化简求值的步骤:
(1) 定形:将已知的任意角写成2kπ+α的形式,其中α∈[0,2π),k∈Z.
(2) 转化:根据诱导公式,转化为求角α的某个三角函数值.
(3) 求值:若角为特殊角,可直接求出该角的三角函数值.
1. (2024衡水中学月考)若π<θ<,则点M(cos θ,tan θ)位于(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2. 设α∈,则下列函数值一定是正值的是( )
A. tan α B. sin α C. cos α D. cos 2α
3. (多选)(2024榆林府谷中学月考)若tan α>0,则+α可能是( )
A. 第一象限角 B. 第二象限角
C. 第三象限角 D. 第四象限角
4. (2024南开日新学校月考)设θ∈(0,2π),点P(sin θ,cos θ)在第二象限,则角θ的取值范围是 .
5. 确定下列三角函数值的符号:
(1) sin 186°;
(2) tan 505°;
(3) sin 7.6π;
(4) tan ;
(5) cos 940°;
(6) cos .
5.2.1 三角函数的概念(1)
【活动方案】
思考1:单位圆是指圆心在原点,半径为单位长度的圆.
思考2:利用勾股定理可以发现,当α=时,点P的坐标是;当α=或α=时,点P的坐标分别是(0,1)和.它们都是唯一确定的.
思考3:一般地,任意给定一个角α∈R,它的终边OP与单位圆交点P的坐标,无论是横坐标x还是纵坐标y,都是唯一确定的,所以点P的横坐标x,纵坐标y都是角α的函数.
例1 (1) 当α=时,设α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P的坐标为(x,y)(x>0,y>0).
根据直角三角形中锐角的对边是斜边的一半,可知y=.
又由勾股定理得x2+=1,解得x=,
所以点P的坐标为.
故sin =,cos =,tan ==.
(2) 当α=时,设α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为P′,
根据点P′与(1)中的点P关于y轴对称可知,
点P′的坐标为.
故sin =,cos =-,tan ==-.
跟踪训练 (1) B (2) - -
(1) 因为角α,β的终边分别与单位圆交于点和,所以由定义可知sin α=,cos β=-,所以sin αcos β=×=-.
(2) 因为+=1,所以点(-,-)在单位圆上,由三角函数的定义知sin α=-,cos α=-,tan α=.
思考4:放在直角三角形中定义的,sin α=,cos α=,tan α=(x≠0).
思考5:根据相似三角形的知识可知,比值,,与角α终边上的点P的位置无关.
思考6:r=,此时,P是角α的终边与半径为r的圆的交点(如图所示).根据相似三角形的知识可知,比值,,与角α终边上的点P的位置无关.
思考7:根据勾股定理,得点P到原点的距离r=,则sin α=,cos α=,tan α=(x≠0).
例2 因为x=2,y=-3,
所以r==,
所以sin α===-,cos α===,tan α==-.
跟踪训练 因为r=,sin α==,所以x=±2.
【检测反馈】
1. C 由角α的终边经过点P(1,2),得sin α==,cos α==,所以2sin α+cos α=2×+=.
2. B 由题意,得角α终边上有一点P(-,1),故tan α==-.
3. AB 由题意,得sin α==,解得m=±.故选AB.
4. 因为角α的终边经过点P(-x,-6),所以cos α==-,所以解得x=.
5. (1) 因为角α的终边经过点P(4,-3),
所以OP==5,
所以sin α=,cos α=,
所以2sin α+cos α=-.
(2) 因为角α终边上一点P到x轴的距离与y轴的距离之比为3∶4,
所以P(±4a,±3a)(a≠0),
当角α的终边在第一象限时,cos α=,sin α=,
此时2sin α+cos α=2;
当角α的终边在第二象限时,cos α=-,sin α=,
此时2sin α+cos α=;
当角α的终边在第三象限时,cos α=-,sin α=-,
此时2sin α+cos α=-2;
当角α的终边在第四象限时,cos α=,sin α=-,
此时2sin α+cos α=-.
综上,2sin α+cos α的值为±2或±.
5.2.1 三角函数的概念(2)
思考1:
三角函数 定义域
sin α R
cos α R
tan α
思考2:
例1 先证充分性,即如果①②式都成立,那么θ为第三象限角.
因为①式sin θ<0成立,所以θ角的终边可能位于第三或第四象限,也可能与y轴的负半轴重合.
又因为②式tan θ>0成立,所以θ角的终边可能位于第一或第三象限.
因为①②式都成立,所以θ角的终边只能位于第三象限,所以角θ为第三象限角.
再证必要性,即如果角θ为第三象限角,那么①②式都成立.
因为角θ为第三象限角,所以角θ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的横坐标x与纵坐标y都是负数,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知,y=sin θ<0,=tan θ>0,所以①②式都成立.
综上,角θ为第三象限角的充要条件是
例2 (1) 因为是第二象限角,所以sin >0.
(2) 因为-465°=-2×360°+255°,即-465°是第三象限角,所以cos (-465°)<0.
(3) 因为=2π+,即是第四象限角,
所以tan <0.
跟踪训练 (1) 负 (2) 负 (3) 正 (4) 负
思考3:终边相同的角,其同名三角函数的值相等.
例3 (1) 原式=cos +tan =cos +tan =+1=.
(2) 原式=sin (2×360°+90°)+tan (3×360°+45°)+cos (360°+60°)=sin 90°+tan 45°+cos 60°=1+1+=.
跟踪训练 (1) 原式=a2sin (-4×360°+90°)+b2tan (360°+45°)-2ab cos (-3×360°+90°)=a2sin 90°+b2tan 45°-2ab cos 90°=a2+b2.
(2) 原式=sin (-2π+)+cos ·tan 0=sin +0=.
【检测反馈】
1. B 因为π<θ<,则cos θ<0,tan θ>0,所以点M(cos θ,tan θ)位于第二象限.
2. C 由α∈,得当α∈时,tan α,sin α为负;当α∈时,cos α恒正;由2α∈(-π,π),得cos 2α∈(-1,1].
3. BD 因为tan α>0,所以α是第一或第三象限角,即α∈(0,)∪(π,),所以+α∈(,π)∪(π,2π),即α是第二或第四象限角.故选BD.
4. 因为点P(sin θ,cos θ)在第二象限,所以则角θ在第四象限. 又θ∈(0,2π),所以θ∈,即角θ的取值范围是.
5. (1) 因为186°为第三象限角,所以sin 186°<0.
(2) 因为505°为第二象限角,所以tan 505°<0.
(3) 因为7.6π=6π+1.6π为第四象限角,所以sin 7.6π<0.
(4) 因为-=-6π+为第一象限角,所以tan >0.
(5) 因为940°=720°+220°为第三象限角,所以cos 940°<0.
(6) 因为-=-4π+为第二象限角,所以co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