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通过一个学期的系统历史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具有了初步的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他们活泼好动、富有激情,对历史课有着比较浓厚的学习兴趣。但是,六年级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主,还没有具备完善的理性思维能力,对事物的认识还大多停留在表象的层面。因此,学生对八股取士、机构革新等事物的全面认识和深刻理解难度较大。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更多的借助形象的图示、具体的故事、已有的知识,通过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和表现欲来开展教学,逐步达成学习目标。
效果分析
从学生课堂教学过程的表现来看:
学生课堂教学参与面较广,参与积极性较高,绝大多数学生能够跟随教师的教学思路,参与课堂教学。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大部分小组合作参与度较高,但成果展示的参与主动性较差。
从课堂评测来看:
基础检测部分效果良好,说明学生完成了本课的基本教学目标。在能力提升和学以致用环节,有部分学生在第2小题上出现了不同答案,说明这部分学生分析、运用具体材料解题的能力还有待提升。
从知识整合来看:
学生基本能够归纳出明朝加强君权的各项措施,说明学生整体把握教材的目标基本达成。
中国历史(鲁教版)六年级(四年制)下册
第16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教学设计
单 位:济宁高新区杨村煤矿中学
执教者: 贺敬锋
时 间: 2015年4月
课题
明朝君权的加强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明朝的建立及明初的历史沿革。培养学生识别和使用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
2.掌握明朝废行省、设三司,废丞相、权分六部,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实行八股取士,迁都北京以及实行削藩等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培养学生从视频资料、文字材料和课本内容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拓展学生知识视野,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和心灵体验。
2.通过历史地图和图示,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3.通过小组合作、课堂交流,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和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辩证分析、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4.借助课堂首尾呼应的两首诗歌、丰富多彩的历史图片和教师的激情演讲,陶冶学生的情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明朝不断加强君权的措施及其影响,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
2.借助课堂首尾呼应的两首诗歌,使学生认识到民主、平等、自由、和谐是国家长盛不衰的不竭动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难点:正确评价八股取士
教学方法
板块教学、情境教学、史料教学
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的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堂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创
设
情
境
、
导
入
新
课
提出问题:大家认为做皇帝好不好呢?
出示《皇帝歌》
提出问题:从《皇帝歌》中可以看到,皇帝有哪些烦恼呢?
过渡:看来威风八面的皇帝烦心事也不少。但这么多的问题,明朝皇帝却都一一解决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近明朝,共同学习第16课,明朝君权的加强。
学生可能说好,也可能说不好,但要说明原因。
学生齐读。
学生举手回答
从学生熟知却又感兴趣的问题入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共鸣,让学生自然而然地 “走近”历史。
师
生
合
作
、
学
习
新
课
师
生
合
作
、
学
习
新
课
师
生
合
作
、
学
习
新
课
为了便于同学们的学习,我把本课的内容进行了重新整合,划分了四大板块。展示板块标题。
过渡:朱元璋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传奇皇帝:他做过放牛娃、当过和尚、参加过农民起义军,最后又当上了皇帝。他是怎样建立明朝的呢?
第一篇章:帝国的兴起
提问:学习朝代的建立需要注意掌握哪些基本的要素?
强调“璋”字的写法
明朝建立后,很快攻占大都,元朝统治者逃往北方。大家看:元朝灭亡了吗?
展示地图和图示,引导学生学习朱元璋分封藩王和靖难之役的大致过程。
出示《明时期全图》,提出问题:明成祖为什么要迁都北京呢?
过渡:这说明明成祖是一个有勇气、励精图治的皇帝,所以明成祖时期,明朝实力空前加强。其实,早在明太祖朱元璋时期,明朝就已经着手加强君权了,我们先从机构的革新学起。
第二篇章:机构的革新
出示《元朝疆域图》,引导得出元朝实行行省制度。明朝沿用元朝的官制。
出示有关胡惟庸位高权重的一段史料。提出问题:朱元璋又有了什么烦恼?为此他是怎么做的?
展示有关朱元璋政务繁忙的具体数据。提出问题:朱元璋又有了什么新烦恼?引出设立殿阁大学士。
明成祖时期,继续执行削藩政策,从而彻底解除了地方的威胁。
师生交流:丞相制度开始于何时?从下列图示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丞相制度何时退出了历史舞台?
过渡:丞相被废除了,这下朱元璋放心了吧?答案是没有,他设立了特务机构锦衣卫,开始了臣民的噩梦。
第三篇章:臣民的噩梦
大屏幕展示有关宋濂的一则历史故事,提出问题:朱元璋是怎么知道宋濂请客的?宋濂为什么如此害怕?
明成祖时又设了什么特务机构?由什么人统领?
过渡:厂卫简直就成了臣民的噩梦。这下皇帝满意了吧?还没有。为了选拔听话的官吏,早在明太祖时,他就改革了科举制度,实行八股取士。我们来看文人的悲哀。
第四篇章:文人的悲哀
播放视频《考生七态图》
提出问题:你如何看待八股取士?
点拨:评价历史事件不能简单的说好或者说不好。好的事物可能也有不好的成分,不好的事物可能也有合理的地方,我们要学会辩证的分析问题,多角度的去看问题。
在课堂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梳理。
学生齐读。
学生大声朗读课本90页第一段,把这些基本要素标画在课本上。
学生伸出手比划“璋”字的写法。
学生观看地图,得出“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的结论。
观看地图和图示
学生看图得出结论:为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或者为了防御北方的少数民族。
观看废行省、设三司图示,说说这样做的好处。
观看废丞相、权分六部图示,说说这样做的好处。
学生看图
学生借助问题,归纳总结丞相制度的发展历程。
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学生进一步思考问题:锦衣卫的职责是什么?它有何特权?
翻到课本93页,查找答案。
大声朗读课文91页最后一段,回答大屏幕上的问题。
学生各抒己见。但预计只能答出八股取士的危害。
结合老师提示的观点,小组合作:我们应如何评价明朝开始的八股取士呢?
进行课堂交流。
完成知识贯通环节:总结学过的控制人们思想的统治措施。
便于学生整体感知本课的内容。
落实生僻字。
强调元朝没有被明朝灭亡。
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通过浅显的史料、直观的数据和形象的图示,环环相扣,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一带而过,详略有别。
通过联通无限这一环节,培养学生前后联系所学知识的意识和能力。
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使记忆学习向思维学习转变。落实教学目标。
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同时,也加强培养学生辩证分析、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练
测
评
估
基础检测
能力提升
学以致用
完成练测评估部分的题目。
通过三个层次的习题设计,分别评测学生的基本知识点掌握、归纳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课
堂
小
结
知识整合:再次出示《皇帝歌》
引导得出专制的危害
展示《时代颂歌》
使学生认识到民主、平等、自由、和谐是当今的主题。图配乐升华主题
小组合作:针对皇帝的烦恼,归纳总结明朝采取的措施。
学生齐读,体会
通过知识整合,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通过展示《时代颂歌》和教师的激情演讲,升华主题。
板
书
设
计
效果评测方法
从学生课堂教学过程的表现、课堂评测和知识整合三方面分析教学效果。
教材分析
1、地位作用:
《明朝君权的加强》是鲁教版初中历史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的第一课,它主要叙述了明朝的建立以及明朝加强君主权力的措施。在整个教材课程体系中,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的时期,而本课明朝君权的加强是我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是明清时期的开端,对于学生更好地把握明清经济、文化的衰落和清朝君主集权的空前加强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教材整合: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打破了教材顺序,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重新整合,把机构的革新、特务机构的建立与加强、科举制度的变革单独划分板块,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与掌握。同时,以明太祖朱元璋的措施为主导,穿插明成祖的相关措施,提高了教学效率。
3、教材重难点: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新课标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学情,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
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难点:正确评价八股取士。
评测练习
本评测练习本着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知识,采用基础检测、能力提升和学以致用的不同呈现形式出现,根据易、中、难把试题划分为A、B、C三个层次,让所有学生达到预期的效果,体现了新课标中所规定的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试题如下:
一、基础检测:
1.明朝的建立时间在( )
A.1368年 B.1399年
C.1421年 D.1402年
2.“八股文”最早出现在( )
A.隋文帝时 B.唐太宗时
C.明太祖时 D.明成祖时
能力提升:
1.人们常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来形容丞相(宰相)的地位,我国古代设立和废除丞相(宰相)制度的朝代分别是( )
A.秦朝和唐朝 B.西汉和唐朝
C.秦朝和明朝 D.西汉和明朝
2.六年级学生王明对同学说:“明朝的官员没有隐私权,太可怕了!”他评述了明朝哪项措施造成的后果? ( )
A.焚书坑儒 B.设置厂卫特务机构
C.八股取士 D.大兴文字狱
学以致用:
材料一: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英国大百科全书》
材料二: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顾炎武
请回答:
(1)材料一提到的“中国采用的选举制度”是指我国的什么制度?
(2)这种制度创立于何时?完善这种制度的皇帝有哪些。
(3)材料二把八股取士和历史上的哪一事件相比?
(4)明朝时这一制度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呢?
课后反思
本课的成功之处在于有效地将板块教学与史料教学、情境教学、图示教学、问题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大胆调整教学顺序,重组教学资源,便利了学生的理解和认识。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熟知的内容入手,借助生动的故事、直观的数据、形象的图示,环环相扣,逐步引导学生达成学习目标。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加课堂容量,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增强历史教学的趣味性与有效性。同时,以《皇帝歌》为主线,采取措施,逐步解决皇帝的烦恼,最后从明朝百姓饱受专制之苦的视角出发,引出《时代颂歌》,让学生感受当今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幸福,升华了情感,顺利达成了历史课的育人目标。
课后反思本课,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过分强调了教师的预设,虽然感觉引导学生探究问题还比较成功,但对学生放得不够,学生的发散思维并没有真正被调动起来。二是在时间控制上有些前紧后松。
课标分析
新课标对《明朝君权的加强》一课的总体要求是:“知道明朝的建立。通过皇权的强化和‘八股取士’,初步理解皇帝专权的弊端。”通过本课的教学,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强化皇权更使得皇帝独断专行,又造成各级官吏唯命是从,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从而造成因循守旧、不思进取,阻碍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因此,反思历史、以史为鉴,可以使学生认识到,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民主、平等、自由、和谐是国家长盛不衰的不竭动力,从而实现历史学科的价值体现。
课件31张PPT。 第三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济宁高新区杨村煤矿中学 贺敬锋 皇帝歌
人人说做皇帝好,
其实皇帝也烦恼;
丞相权大睡不好,
又怕地方造反了;
万里边疆要守好,
选才选官更难搞;
忠奸百态辨不了,
身家性命也难保。 第16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整体感知帝国的兴起机构的革新文人的悲哀臣民的噩梦明朝君权的加强 第一篇章帝国的兴起应天(改称京师)1368年朱元璋学习朝代的建立需要注意掌握哪些基本的要素?明太祖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大都朱元璋建文帝朱 棣 明成祖南京1421
北京请思考:
明成祖为
什么要迁
都北京呢?明朝君权的加强 第二篇章机构的革新行省制度皇帝丞相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中央地方地方皇帝丞相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宰相胡惟庸,开国老臣,位高权重,故门生故吏遍于朝野,形成一个势力集团。因是百官之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常与朱元璋发生“口角”。
朱元璋又有了什么烦恼?为此他是怎么做的?中央皇帝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朱元璋的烦心事
据史料记载,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的八天内,内外诸司送到皇宫的奏章共1160件。这些奏章有讲一件事的,也有讲两三件事的,共计有3291件事,皇帝平均一天要处理411件事。中央地方殿阁大学士明成祖 丞相制度开始于何时?从下列图示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丞相制度何时退出了历史舞台?汉明宋联通无限明朝君权的加强 第三篇章臣民的噩梦历史故事:有一天,大学士宋濂在家请客喝酒。第二天上朝时,朱元璋问他昨天在家请了什么客?吃了什么菜?喝了什么酒?宋濂一一回答。朱元璋高兴的说:“你没有骗我!”然后,拿出锦衣卫绘制的宋濂家宴图,上面画着宋濂请客的座次位置。宋濂看后目瞪口呆,被吓出一身冷汗。历史资料:据明史记载,锦衣卫常用的刑具有18套,什么夹棍、脑箍、拦马棍、钉指等等都包括其内。在几大酷刑中,刷洗、油煎、灌毒药、站重枷能把人折磨得死去活来,生不如死。 锦衣卫的职责是什么?它有何特权?朱元璋是怎么知道宋濂请客的?宋濂为什么如此害怕?明成祖时又设了什么特务机构?由什么人统领?东厂宦官臣民的噩梦明朝君权的加强 第四篇章文人的悲哀读课文,思考问题只能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题。只能分为八个部分。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破题] 圣人行藏之宜,俟能者而始微示之也。[承题] 盖圣人之行藏,正不易规,自颜子几之,而始可与之言矣。[起讲] 故特谓之曰:毕生阅历,……[入手] 回乎,人有积生平之得力,终不自明,……[起股] 回乎,尝试与尔仰参天时,…… 汲于行者蹶,需于行者滞,…… 一于藏者缓,果于藏者殆,……[中股] 则尝试拟而求之,意必诗书之内有其人焉。…… 则又尝身为试之,今者辙环之际有微擅焉,……[后股] 而吾因念夫我也,念夫我之与尔也。[束股] 惟我与尔揽事物之归,…… 惟我与尔参神明之变,…… 有是夫,惟我与尔也夫,…… 例文破解读课文,思考问题命题范围:答题观点:文体特点:只能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题。只能分为八个部分。八股取士的目的是什么呢?为了做官,读书人会怎么做呢?看视频,思考问题:你如何看待八股取士?观点一:八股文的毁灭文化,等于秦始皇的焚书!八股文的败坏人才,却比秦始皇在咸阳郊外坑儒还厉害!
——顾炎武小组合作,课堂交流观点二:明清的科举考试标准化、规范性,是一种选拔人才的好办法。 我们应如何评价明朝开始的八股取士呢?弊利>像八股取士这样控制人们思想的统治措施,我们还学过哪些?知识贯通基础检测 1.明朝的建立时间在( )
A. 1368年 B.1399年
C.1421年 D.1402年2.“八股文”最早出现在( )
A.隋文帝时 B.唐太宗时
C.明太祖时 D.明成祖时Ac能力提升 1.人们常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来形容丞相(宰相)的地位,我国古代设立和废除丞相(宰相)制度的朝代分别是( )
A.秦朝和唐朝 B.西汉和唐朝
C.秦朝和明朝 D.西汉和明朝2.六年级学生王明对同学说:“明朝的官员没有隐私权,太可怕了!”他评述了明朝哪项措施造成的后果? ( )
A.梵书坑儒 B.设置厂卫特务机构
C.八股取士 D.大兴文字狱cB学以致用材料一: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英国大百科全书》材料二: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顾炎武
请回答:
(1)材料一提到的“中国采用的选举制度”是指我国的什么制度?
(2)这种制度创立于何时?完善这种制度的皇帝有哪些。
(3)材料二把八股取士和历史上的哪一事件相比?知识整合 皇帝歌
人人说做皇帝好,
其实皇帝也烦恼;
丞相权大睡不好,
又怕地方造反了;
万里边疆要守好,
选才选官更难搞;
忠奸百态辨不了,
身家性命也难保。废丞相,权分六部废行省,设三司削藩迁都北京八股取士厂卫特务机构明朝君权的加强采取措施专制恐怖暗无天日 时代颂歌
古人说做皇帝好, 各族人民遭殃了。 如今生在新社会, 有了党的好领导。 以人为本讲民主,
广开言路有渠道。
践行核心价值观, 当家作主地位高!
民主和谐平等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