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五四制)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6课《明朝君权的加强》课件+教学设计+素材(15年教学能手评选济宁微山县夏镇一中西校) (14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五四制)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6课《明朝君权的加强》课件+教学设计+素材(15年教学能手评选济宁微山县夏镇一中西校) (14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18 20:25:50

文档简介

16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微山县夏镇一中西校 赵辉
课后反思
通过备课、授课及课后经过与听课教师的交流,在自我取得进步的同时,也有一些体会和反思:
一、集体备课,打破个人思想的局限性,集思广义,充分体现本节课的实效性。
备课过程中特别注意充分利用历史课程资源,因为我明白教科书是学生学习最重要的一种资源,但决不是惟一的资源,历史教师和学生就是重要的人力课程资源。
二、本课教学的亮点:
1、互动课堂教学模式。
始终遵循“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实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很高,这充分发挥了老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2、给学生提供充分发挥的时空,关注学生能力的发展。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力求体现新课程教学理念,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参与、讨论和交流的机会,鼓励学生相互合作,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用联系的观点综合分析对比史实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板块教学
通过本节课的三个板块的教学,是学生对于本节课的知识既有感性上的认识,又有理性上的思考,很好的处理了教材不同内容之间的联系,提高了课堂效率和课堂效果。
4、重视对学生的评价。
在课堂上,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对学生回答给予及时肯定,学生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也增强了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三、本课教学的不足之处:
当然,教学永远都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这个过程中,我虽然成长了不少,但是也暴露出一些遗憾和不足。
1、对于传统缺乏创新,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课堂学习的欲望,把课堂上话语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2、对于课堂教学设计,更加注重创新性的巧妙设计,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历史事件和历史背后的故事。
3、第三板块的题目不能够完整的反映知识的整体,应该改为“一场大火开启的永乐盛世”更好一些。
《明朝君权的加强》评课指导
微山县教学研究室 李建军
今天听了赵辉老师的历史课——《明朝君权的加强》。这堂课在教学中体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是一节比较成功的课。
一、评教学目标
本课能够以课标为指导,符合了学生的年龄实际和认知规律,难易适度。也体现了历史学科的特点。不仅知识目标很好地达成,而且在思想上对学生进行了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二、评教学过程
教学思路有一定的独创性,能给学生以新鲜感受。本节课中课堂利用《明朝的那些事儿》导入,既切合课题又能引起学生兴趣和感情共鸣,很快进入学习佳境。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三个板块的设计,在引起学生兴趣的同时紧紧围绕教学内容,提高了课堂效率。课堂主要通过三个活动来完成。课堂中融入了2011年高考作文和《百家讲坛》等新的元素,增加了课堂的丰富性。
三、评教法学法
本课以“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方法为主,采用小组教学。通过活动创设宽松、民主、自然、和谐的课堂气氛,是整堂课的特色。
不足之处:建议教师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可以更多一些师生互动,教师也参与课堂讨论,给学生一些建议或评价,课堂可能会更和谐,小组讨论也会更有效。
16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微山县夏镇一中西校 赵辉
课标分析
1、知识与能力:
⑴知识目标:引导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废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废丞相和中书省,权分六部,设置锦衣卫,以八股取士,明成祖迁都北京、实行削藩、增设东厂等基本史实,以及加强君权的作用。
⑵能力目标:联系以往学过的知识,对比概括明朝加强君权的特点,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综合分析、对比史实的能力;通过对科举制度的评价,提高学生运用辩证的两点论的方法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⑴制作本课的多媒体课件,增加课堂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
⑵通过设疑讨论、辩论会等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⑶通过查阅资料等活动,培养学生运用辩证的方法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要求学生认识:明朝君权的加强,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它又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的原因。
16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微山县夏镇一中西校 赵辉
教材分析
《明朝君权的加强》在本册中上承元朝,下接清朝,在本册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的时期,而明朝君权的加强是明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
这一课在明清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课程标准要求了解并掌握明朝加强君主专制的主要措施,基于教材的重要地位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我确定了本节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6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微山县夏镇一中西校 赵辉
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年龄较小,生理心理处于青春期的初期,还没有完全摆脱儿童时期的活泼好动、好奇心强这些特点。另外,他们的理性思维还未完全具备,学习和理解一些事物应从直观形象入手,这样他们才能更易于理解和掌握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内容。应力求做到深入浅出,或从他们已有知识积累或生活实际入手,使他们能够有话可说,有事可做,充分调动自身的积极性。
16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微山县夏镇一中西校 赵辉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介绍当前读书热潮,从《明朝那些事儿》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历史殿堂,学习16课《明朝君权的加强》,说一说明朝那些事。
一、第一篇:一条预言引出的大明王朝(明王出世,普度众生)
1、明朝的建立
在课本上找到明朝建立的三要素。(时间、人物、都城)
2、思考:在我国历史上,像朱元璋这样参加过农民起义的开国皇帝还有谁?
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朱元璋出身寒门,没有太多的文化知识,他将怎样这个庞大的帝国呢?我们从他的三道圣旨解读他的治国方略。
1、
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互不管辖,直属中央。
在中央,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思考】:朱元璋为什么要废除沿袭1500多年的丞相制度?
相权威胁君权。
【过渡】:但生性多疑的朱元璋还是对他的臣民放心不下,所以由他的侍卫亲军组成特务机构锦衣卫。
3、
设立厂卫特务机构——锦衣卫
【思考】:明朝锦衣卫的职责是什么?
视频资料:《锦衣卫》分析:
锦衣卫的职责:
兼管对臣民的监视,侦查.
大家知道关于锦衣卫的历史故事吗?谁能为大家讲一讲?
【总结】: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有哪些?
【过渡】:明朝加强君权除了在政治上外,还体现在思想文化方面,现在进入第二篇,一篇文章掀起的科举改革。
二、第二篇 一篇文章掀起的科举改革
播放视频《八股文》
八股文的特点:
八股文
命题范围
答题观点
文体形式
2、八股文的危害是什么
读书人只知埋头读书,不讲求实际学问,考中做官后,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
采用材料,2011年湖南省高考作文《早》分析八股文带来的恶劣影响。
4、引用顾炎武的评价说明八股取士的危害
①朱元璋实行八股取士目的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②顾炎武的评价及八股取士的危害
【小结】由此可见,八股取士确实起到了加强君权的作用,但客观上对读书人是一种戕害,僵化了科举制度。
【过渡】:秦始皇一把火烧掉了先秦几百年的文明,明朝皇宫也有一场大火,个诗人留下了千古之谜,火火中明朝的第二任皇帝建文帝不知所终,明朝建文年间的政局到底发生怎样的动荡呢?接下来我们就进入
三、第三篇 一场大火背后开启的永乐盛世
为加强君权,明成祖朱棣又采取了哪些措施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93页,完成自学导航。
1、1421年,迁都北京(观看视频资料)
2、继续推行削藩政策
3、增设特务机构东厂
增设东厂。东厂是明朝的又一个特务机构。
所以说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表现。
整理与巩固
我来总结
百家讲坛走进课堂讲述:明朝前期是如何加强君权的?
【以史为鉴】:
以史明鉴:当今中国应创建什么样的社会环境更有利于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民主 文明 公正 法治
结束语:今天,我们学习的这段历史,只是揭开了大明王朝近三百年兴衰历史的冰山一角,明朝还有很多很多的事儿,有待我们去探寻、学习,谢谢大家!下课。
16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微山县夏镇一中西校 赵辉
评测练习
1.在全国结束元朝统治并在应天(今南京)称帝的历史人物是
A.努尔哈赤 B.朱元璋 C.皇太极 D.李世民
2.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根本目的是
A.削弱地方官员的权力 B.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
C.抵抗外来势力的入侵 D.完善君主专制政体
3.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三司的皇帝是
A.元世祖 B.建文帝 C.明成祖 D.明太祖
4、明朝时期,专制统治不断加强,下列属于右图人物为加强君权而采取的措施是①废行省,设三司②废丞相,权分六部③迁都北京④设立锦衣卫⑤设立东厂⑥实行八股取士
A、①③④ B、 ①②④⑥
C、 ③④⑤ D、 ①③⑤⑥
5、八股取士的科举考试形式首先开始于
A、隋朝 B、 唐朝
C、明朝 D、 清朝
6、如果你是右图中一位榜上有名的考生,你不可能
A.熟读四书五经???
B.会写作规范的八股文?????? ?
C.在考试卷中发挥自己对朝政的见解?????
D.成为听命于皇帝的官吏
7.明成祖迁都北京的主要目的是
A.加强中央集权 B.加强对北方的控制
C.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D.解决藩王问题
拓展练习
8、下面是封建统治者为加强君权而采取的措施,请按人物归类:
①废行省,设三司 ②焚书坑儒 ③废丞相,权分六部
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⑤迁都北京 ⑥设立锦衣卫
⑦设立东厂 ⑧设立丞相
请回答(只填序号):
秦始皇: ( )
汉武帝: ( )
明太祖: ( )
明成祖: ( )
9、简述明朝前期加强君权的主要措施?
16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微山县夏镇一中西校 赵辉
效果分析
1.学生的学习状态
状态
效果
备注
参与状态
全员参与
交往状态
学习氛围很好
思维状态
良好
敢于提问
情绪状态
热情、饱满
生成状态
学有所得
2.接受知识的形态
基本知识接受很快,对于生成性的知识需要一个过程。
3.教师的教学行为
教师具有驾驭课堂活动的能力,能够从自己的思想或教案转移到全班学生的思维上去。
教师能够敏捷快速地捕捉教学过程中各种信息并果断地采取有效措施,推动教学发展的进程。
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能够充分地尊重与信任学生,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表现出应有的热情与宽容,能保护和鼓励学生的好奇心,对学生表现 出来的独特性与创造性能给予应有的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