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学案
课标:通过欧洲城市和大学的兴起,了解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的发展变化。
学习目标:通过了解城市的衰落和阅读教材,了解城市重新兴起的背景;
通过阅读材料,知道什么是自由城市和自治城市,并概括这些城市的权力;
结合西欧封建制度的特点,理解国王为何给城市颁发“特许状”;
阅读教材,通过完成结构示意图,知道城市居民的构成与影响;
通过阅读教材和分析材料,知道大学为何兴起,理解影响大学课程的影响因素及大学兴起作用。
重点:西欧城市和早期大学
难点:中世纪城市的典型特征和大学的自治
教学过程
【任务一 自由和自治城市】
中世纪的黑暗
材料一:教皇格里高利一世(590年一604年在位)说:“不学无术是信仰虔诚之母。”下令焚毁了罗马图书馆中相当丰富的馆藏,并捣毁了许多古罗马的雕像。“启示高于理性”、“知识服从信仰”、“哲学服从神学”成了教会推行和扩大其统治的信条和准则。
材料二:由于耕作技术的粗劣,欧洲中世纪前期农民种地收成的期望值异常低下。直到公元10世纪初期,欧洲农民种下种子和收获的粮食比例仅为1比2。公元791年,法兰克王国爆发了一次严重的饥荒,使得农民耕作的土地上几乎颗粒无收,为了维持温饱,走投无路的农民们只能靠着啃树皮和吃土块为生,商业活动基本停滞。 ——《中世纪欧洲乡村发展的停滞与饥荒》
在蛮族征战西欧之时,当年繁华的城市走向衰败。罗马就是当年盛况的一个残影。这座在古代有100万人居住的帝国都城,居民数量仅为2万人左右。 有时像座鬼城,其中的宏伟建筑已人去楼空。
——《中世纪盛期的欧洲》
根据材料,分析为何中世纪被学者称为“黑暗时代”?(6分)
二、城市之光
1、阅读教材完成填空;
从 世纪,西欧 提高, 增加,
发展, 增长,所以城市重新兴起。
从而概括,城市重新兴起的根本原因是 。
阅读43页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西欧重新兴起的城市坐落在谁的领地上?
城市归谁管理?是如何管理的?
城市居民为此想获得什么权力?
争取城市自治的方式有哪些?
自由城市是指没有取得完全自治的权利,只能称为自由城市,封建领主仍起着重要作用。市民是自由人,享有财产权,领主不得非法剥夺市民的财产,不得向市民任意征税。
自治城市是指取得完全自治的城市,市民选举产生的市议会是最高权力机构。部分城市还有权选举市长、市政官员,设立城市法庭。
取得城市自由和自治权的市民分别有何权力?
城市取得自由和自治权的形式,是从国王或领主手里取得“ ”。
西欧封建制度的特点是:
根据这一特点和阅读教材,分析国王为什么会签署城市自治的特许状?
城市居民:阅读教材43-44页,完成下表,了解城市居民的身份。
【任务二 大学的兴起】
一、大学兴起背景
材料:13世纪,许多西欧城市通过和平或暴力的方式挣脱了领主与教会的束缚。城市的复兴和手工业、商业的繁荣为西欧文化教育事业注入了活力,活跃的社交生活和相对宽松的环境则为人们自由思考提供了条件,增加了人们对知识的需求。一些追求知识的市民聚集到一起,兴办教育,大学应运而生,而大学的兴起极大地促进了欧洲社会的发展,为近代大学提供了经验。
根据材料,归纳西欧大学兴起的原因及其作用。(6分)
大学的发展发展历程及特点:
影响大学课程设置的因素。
材料:巴黎大学部分年份的各科教师人数表
年份 艺学 神学 法学 医学
1283 183人
1348 514人 32人 18人 46人
1362 441人 25人 11人 25人
巩固联系
1、“农业、采矿业、渔业和林业产量的提高,相应地促进了商业和城市的发展……城市作为地方贸易和地方行政的中心,开始慢慢地出现。”材料反映欧洲城市兴起的主要原因是( )
A.大学的兴起 B.市民阶层发展壮大
C.庄园的出现 D.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1170年《英王亨利二世给予林肯城的特许状》提到“将林肯城人民在英王爱德华、威廉与亨利时代所享有之自由、习惯于法律赐予彼等”改材料反映的是( )
A.雅典的民主政治 B.封君封臣制度 C.城市的自由与自治 D.大学的自治地位
3、13世纪的西欧城市里出现了这样的现象:市民享有财产权,领主不得非法剥夺市民财产,不得向市民任意征税;逃亡到城市的农奴,只要在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就可以获得自由人身份。下列表述与这些现象相符的是( )
A.“我的附庸的附府不是我的附庸” B.“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C.西欧庄园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 D.大学是“中世纪最美好的花朵”
4、“在经济上,城市是手工业和商业相对集中的地区,……在文化上,城市成为世俗文化的摇篮,各种大学纷纷在城市建立,反映市民心态的城市文学也逐渐产生,这样就不断积累着对西欧天主教宗教文化的反动,为文艺复兴的出现打下了基础。”上述材料意在说明( )
A.西欧城市兴起的原因 B.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形成
C.西欧城市兴起的意义 D.基督教的兴起
5、中世纪的鼎盛时期,经济的繁荣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保障。被认为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的是( )
A.西欧城市的复苏 B.阿拉伯数字的传播 C.中国印刷术的普遍推广 D.大学的兴起
6、欧洲中世纪后期在封建神学的笼罩下产生了大学的世俗教育。出现这一状况的根本原因是( )
A. 教会势力的减弱 B. 城市经济的复兴 C. 传统教育的崛起 D. 更好地传播神学
7、1200年,法国国王腓力二世颁布法令规定,巴黎学生的人身不可受到市民的伤害,普通的法官不能逮捕任何学生,如遇紧急情况,必须马上把案件交到教会法官手中,学生只能由宗教法庭审判。这说明大学获得了( )
A.免赋税特权 B.受教育自主权 C.司法特权 D.信仰自由
8、中世纪的一位教皇把他的母校巴黎大学称作“为整个世界烤制面包的烤炉”。这一比喻的含义是希望母校( )
A.开展世俗教育 B.成为传播神学的中心 C.自由讨论真理 D.多种学术的研究成果
9、(2022·内蒙古包头·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2世纪,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活跃,中世纪大学问世。大学创办之初,不受外来干涉而具有自我管理的权限。学生在完成文法、修辞、逻辑等七门基础课后学习法律、医学等专业课。大学的世俗教育性质为师生创造了自由探索与独立思考的空间,激发了他们对学术研究的兴趣。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摘编自统编教材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
材料二:19世纪的欧美大学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源头,为西方工业化提供了不竭动力。众多科学家在大学实验室中刻苦研究,反复实践,在电磁学、化学和热力学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这些科研成果在生产实践中被不断转化为生产技术。新的技术、新的发明层出不穷,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
——摘编自元鹏《大学与第二次工业革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世纪大学的“美好”之处。(4分)
(2)根据以上材料,说明大学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4分)(共28张PPT)
公元476年
西罗马帝国灭亡
中世纪
公元1500年左右
秦汉
公元220年
三国两晋南北朝
公元581年
公元907年-960年
隋唐
宋元
公元1368年
公元1644年
明
古代欧洲
五代十国
时空坐标
古代中国
“黑暗时代”
“黑暗时代”的一丝亮光
——第9课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
学习目标
1.知道中世纪城市的兴起和争取自由、自治的过程;
2.了解市民阶级的形成过程和作用;
3.了解欧洲大学的兴起、大学自治。
2022年版课标要求:通过封君封臣制、庄园生活、基督教的传播,以及欧洲城市和大学的兴起,了解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的发展变化。
一、中世纪的黑暗
问题1:为何中世纪被学者称为“黑暗时代”?
赋税沉重
材料一:教皇格里高利一世(590年一604年在位)说:“不学无术是信仰虔诚之母。”下令焚毁了罗马图书馆中相当丰富的馆藏,并捣毁了许多古罗马的雕像。“启示高于理性”、“知识服从信仰”、“哲学服从神学”成了教会推行和扩大其统治的信条和准则。
宗教对思想的严重束缚
材料二:由于耕作技术的粗劣,欧洲中世纪前期农民种地收成的期望值异常低下。直到公元10世纪初期,欧洲农民种下种子和收获的粮食比例仅为1比2。公元791年,法兰克王国爆发了一次严重的饥荒,使得农民耕作的土地上几乎颗粒无收,为了维持温饱,走投无路的农民们只能靠着啃树皮和吃土块为生,商业活动基本停滞。
——《中世纪欧洲乡村发展的停滞与饥荒》
西欧农业、工商业普遍衰落
城市衰败
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很多城市变成了废墟。
罗马帝国的分裂
东罗马帝国
西罗马帝国
10%人口居住在城市
90%人口生活在庄园
一、中世纪的黑暗
材料三:在蛮族征战西欧之时……罗马……这座在古代有100万人居住的帝国都城,居民数量仅为2万人左右。有时像座鬼城,其中的宏伟建筑已人去楼空。
——《中世纪盛期的欧洲》
生产力的发展
二、城市之光
1、阅读教材完成填空;
从 世纪,西欧 提高, 增加,
发展, 增长,所以城市重新兴起。
从而概括,城市重新兴起的根本原因是 。
农业技术
10
农业剩余产品
商业贸易
人口
中世纪罗马狭窄街道
从10世纪起,旧的城市开始复苏,新的城市不断产生。那些以手工业和商业为中心的城市发展更快。
二、城市之光
问题1:观察图片,结合课文P42“相关史事”,回答西欧兴起城市的特点?
城市的特点:
①交通便利;
②规模很小;
③人口少。
温故
知新
西欧重新兴起的城市坐落在谁的领地上?
新兴城市一般坐落在封建领主(国王或教会)的领地上
城市归谁管理?是如何管理的?
封建领主;任意征税且要求居民像佃户一样履行义务
争取城市自治的方式有哪些?
城市居民为此想获得什么权力?
城市的自由和自治的权力
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
金钱赎买
取得城市自治权的市民有何权力?
自由:人身自由权,依法享有财产权,依法征税权;
自治:有权选举管理者,城市法庭。
自由城市
是指没有取得完全自治的权利,只能称为自由城市,封建领主仍起着重要作用。市民是自由人,享有财产权,领主不得非法剥夺市民的财产,不得向市民任意征税。
自治城市
是指取得完全自治的城市,市民选举产生的市议会是最高权力机构。部分城市还有权选举市长、市政官员,设立城市法庭。
注意:自治城市一定是自由城市,自由城市不一定是自治城市。
材料: 意大利北部威尼斯、热那亚、佛罗伦萨等城建立起独立的城市共和国。那些取得完全自治权的城市,只向国王或领主缴纳定额赋税。另外一些城市,如法国的巴黎、奥尔良、里昂和英国的林肯、牛津等,只享有不完全的自治权,由国王与城市代表共同管理城市。
武力斗争
通过武力斗争取得自治权的典型是哪里?
琅城是法兰西东北部的一个城市,主教也是这里的领主,控制着城市。琅城居民募集金钱,赎买了自治权,并建立了自治机构。但主教挥霍了赎金后,背信弃义,擅自取消了琅城的自治权。1112年,愤怒的市民举行起义,杀死主教,此后又坚持斗争多年,1128年终于取得了自治地位。
2、城市取得自由和自治权的形式,是从国王或领主手里取得“ ”。
西欧封建制度的特点是:
国王为什么会签署城市自治的特许状?
①削弱了割据势力,获得城市的拥护;
②取得自治的城市并不能完全摆脱国王和领主的控制;
③城市贵族一般也都是国王的支持者。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特许状
问题2:市民阶层如何产生的?后来发生了怎样的分化?市民阶级形成有何作用?
基本居民
手工工匠
商人
自由
农民
农奴
离开庄园
在城市住满
一年零一天
市民阶层的形成
大手工业作坊主
商人和银行家
早期的资产阶级
“城市的空气使人
自由”
材料:城市商业发展,促使新的极具先进性的市民阶级出现……市民阶级要求结束格局分裂局面,以更大范围参加商业活动……新生市民阶级发展经济、关心政治、充满活力,成为一支富有朝气的政治力量,不仅成为监督统治者和政府行为的一支重要力量,也为日后资产阶级革命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摘编自刘浩《中世纪城市的兴起及意义分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中世纪西欧城市兴起产生的影响。(4分)
影响:①促使市民阶级产生,改变城市政治格局;
②孕育了近代西方政治文明;
③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群众基础
材料:13世纪,许多西欧城市通过和平或暴力的方式挣脱了领主与教会的束缚。城市的复兴和手工业、商业的繁荣为西欧文化教育事业注入了活力,活跃的社交生活和相对宽松的环境则为人们自由思考提供了条件,增加了人们对知识的需求。一些追求知识的市民聚集到一起,兴办教育,大学应运而生,而大学的兴起极大地促进了欧洲社会的发展,为近代大学提供了经验。
根据材料三,归纳西欧大学兴起的原因及其作用。(6分)
原因:①城市挣脱了领主与教会的束缚;②经济的发展;③宽松的社会环境为人们自由思考提供了条件;④人们对知识的需求。(任答两点即可,4分)
三、大学的兴起——“最美好的花朵”
12世纪
13世纪
教会学校
教师 创办学校
. .
许可证
教师 .
维权
教会
国王
大学取得
权利
支持
大学的发展发展历程及特点:
兴起
发展
大学自治:
特权
特权
自主权
12世纪
13世纪
教会学校
教师私人创办学校
教
会
许可证
教师行会
维权
教会
国王
大学取得自治权利
支持
自治性
宗教性
大学的发展发展历程及特点:
兴起
发展
大学自治:免赋税特权司法特权
教育自主权
课程设置
文法
修辞
音乐
逻辑
算术
几何
天文
基础课程
专业课程
西欧“七艺”
法学、医学、神学
年份 艺学 神学 法学 医学
1283 183人
1348 514人 32人 18人 46人
1362 441人 25人 11人 25人
材料:巴黎大学部分年份的各科教师人数表
——爱弥儿·涂尔干《教育思想的演进》
思考:影响课程设置的因素有哪些?
基督教会;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职业性
塔楼
博洛尼亚大学(意大利)
巴黎大学(法国)
牛津大学(英国)
萨拉曼卡大学(西班牙)
欧洲四大名校
博洛尼亚大学是西方最古老的大学,被誉为欧洲“大学之母”,是世界范围内广泛公认的,拥有完整大学体系并发展至今的第一所大学,始建立于1088年,至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
材料:13世纪,许多西欧城市通过和平或暴力的方式挣脱了领主与教会的束缚。城市的复兴和手工业、商业的繁荣为西欧文化教育事业注入了活力,活跃的社交生活和相对宽松的环境则为人们自由思考提供了条件,增加了人们对知识的需求。一些追求知识的市民聚集到一起,兴办教育,大学应运而生,而大学的兴起极大地促进了欧洲社会的发展,为近代大学提供了经验。
根据材料三,归纳西欧大学兴起的原因及其作用。(6分)
原因:①城市挣脱了领主与教会的束缚;②经济的发展;③宽松的社会环境为人们自由思考提供了条件;④人们对知识的需求。(任答两点即可,4分)
三、大学的兴起——“最美好的花朵”
作用:极大地促进了欧洲社会的发展,为近代大学的发展提供了经验。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城市的兴起
大学的兴起
方式:
类型:
标志:
兴起:
10世纪(生产力发展)
金钱赎买和武装斗争
自由城市、自治城市
取得“特许状”
城市的居民
居民:
手工工匠、商人
影响:
早期资产阶级形成
特权:
时间:
12世纪
免赋税特权、司法特权、教育自主权
“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最美好的花朵”
课堂笔记
据材料结合所学,比较中国古代城市和欧洲城市的不同?
思考探究
材料1: 西欧中世纪城市最先是作为经济中心主要是工商业中心发展起来的。
城市规模较小。13世纪时,英格兰最大的城市伦敦只有4万人左右,像法兰西
的巴黎,意大利的米兰、威尼斯等拥有超过5万人口的城市屈指可数。
材料2: 从中国城市发展阶段看:以宫殿城池阶段为城市主体的秦汉时期,以坊市制度为标志的隋唐时期,以坊市合一、临街设店为特征的宋以后时期。从城市功能看,主要是专制王朝的政治中心。从城市规模看:以隋唐两宋时期为界限,中国传统城市规模达到顶峰,大城市人口达到一二百万。
比较项目 西欧中世纪城市 中国古代城市
城市职能
规模人口布局
权力
经济中心
政治中心(后发展为商业中心)
规模小、人口少、布局凌乱
规模大、人口众多、布局整齐
市民有一定自治权
专制统治,没有自治权
9、(2022·内蒙古包头·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2世纪,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活跃,中世纪大学问世。大学创办之初,不受外来干涉而具有自我管理的权限。学生在完成文法、修辞、逻辑等七门基础课后学习法律、医学等专业课。大学的世俗教育性质为师生创造了自由探索与独立思考的空间,激发了他们对学术研究的兴趣。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摘编自统编教材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世纪大学的“美好”之处。(4分)
美好之处:拥有自治权;多样的学科设置;基础课和专业课并重;世俗教育学术研究自由;学术氛围浓厚。(4 分)
材料二:19世纪的欧美大学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源头,为西方工业化提供了不竭动力。众多科学家在大学实验室中刻苦研究,反复实践,在电磁学、化学和热力学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这些科研成果在生产实践中被不断转化为生产技术。新的技术、新的发明层出不穷,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
——摘编自元鹏《大学与第二次工业革命》
(2)根据以上材料,说明大学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4分)
关系:大学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大学推动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推动大学的发展。(2 分)
小结:西欧城市和大学兴起的意义
政治上:市民阶级不断发展壮大,发展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
为资本主义兴起准备了条件;
经济上:城市商品经济对封建制度起到瓦解作用;
思想上:大学的产生,为后来文艺复兴的兴起奠定基础。
课外延伸:中外城市兴起时间对照:
庄园
城市
9世纪
11世纪
10世纪
12~13世纪
出现
遍布
陆续出现
达到高潮
大唐(618~907)
宋元(960~1368)
五代十国(907~960)
中国
1、有学者在描述中世纪时说:“城市兴起的过程中,我们第一次在欧洲历史上写了‘平民的传记’,一个新社会集团出现了。”这个“新社会集团”指的是( )
A.农民阶级 B.封建贵族阶层
C.市民阶层 D.工业无产阶级
2、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古代欧洲的城市在战火中化为一片废墟。而中古西欧城市重新兴起是在( )
A.10世纪 B.11世纪 C.12世纪 D.13世纪
C
A
随堂练习:
3、被誉为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是( )
A.行会 B.教会 C.庄园 D.大学
D
4.11-13世纪,西欧城市兴起,西欧的城市如法兰克福、伦敦、威尼斯、热那亚、巴黎、佛罗伦萨等都是这一时期兴起的。西欧城市兴起最伟大的意义是( )
A.彻底瓦解了西欧的封建制度
B.城市自治得以普遍实现
C.基督教会和等级制度日趋完善
D.为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