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9-16 11:59:32

文档简介

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
一、判断题(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每小题1.5分,共30分。)
1.(2025四上·邳州期末)人体的每个消化器官都有各自的功能,都需要我们爱护。(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口腔中的初步消化;消化器官及其作用
【解析】【分析】食物经过口腔的咀嚼,牙齿的磨碎,舌的搅拌、吞咽,胃肠肌肉的活动,将大块的食物变成碎小的,使消化液充分与食物混合,并推动食团或食糜下移,从口腔推移到肛门。人体的每个消化器官都有各自的功能,都需要我们爱护。
2.(2025四上·邳州期末)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不会影响消化,而且能节约时间。(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解析】【分析】 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长期下来就有可能会导致消化不良的。因为注意力不集中,有的时候可能会影响到消化。
3.(2025四上·邳州期末)吃得太多会增加胃的负担,但饿肚子不会影响胃的健康。 (  )
【答案】错误
【知识点】消化器官及其作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解析】【分析】 吃得太多会增加胃的负担,同样饿肚子也会影响胃的健康。
4.(2025四上·邳州期末)铁路巡逻工将耳朵紧贴钢轨,可以听到远处的火车在钢轨上行驶的声音,这说明固体的传声能力比气体的强。(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在不同的物体传播的速度不一样。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快,在空气中传播稍慢,在水中传播更慢;声音不能在真空传播。故“铁路巡逻工将耳朵紧贴钢轨,可以听到远处的火车在钢轨上行驶的声音,这说明固体的传声能力比气体的强。 ”故说法正确。
5.(2025四上·邳州期末)耳郭的作用是将声音转化为振动。(  )
【答案】错误
【知识点】耳朵的结构
【解析】【分析】耳朵由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组成。耳郭的作用是收集声音,将声音传入耳道;而将声音转化为振动的是鼓膜。故判断错误。
6.(2025四上·邳州期末)听小骨可将振动传达到内耳,并刺激听觉神经,产生信号。(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中,外耳道收集声音后,鼓膜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递到内耳,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受刺激后产生神经信号,再由听觉神经传递到大脑,最终形成听觉。故题干说法错误。
7.(2025四上·邳州期末)我们要避免长时间使用耳机听音乐。(  )
【答案】正确
【知识点】保护听力
【解析】【分析】根据对保护听力的认识,长时间使用耳机听音乐、经常挖耳朵都不利于听力健康。听到过强声音要捂住耳朵是保护耳朵的正确措施。
8.(2025四上·邳州期末)同一个人发出的声音不会改变。(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同一个人可通过改变声带振动的频率如说话声调高低、幅度如声音大小可以改变声音,例如轻声说话和大声喊话的声音不同。故题干说法错误。
9.(2025四上·邳州期末)琴弦的粗细不同,振动时发出声音的音高也不同。(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弦乐器的声音
【解析】【分析】琴弦粗细影响振动频率。细琴弦振动快,音高(音调)高;粗琴弦振动慢,音高(音调)低。故题干说法正确。
10.(2025四上·邳州期末)用敲击后的音叉轻轻触碰水面,我们能观察到水面产生波纹,并逐渐向四周扩散。(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音叉敲击后振动,触碰水面时会将振动传递给水,使水面产生波纹,体现了 “振动可以传递” 的特点。题干说法正确。
11.(2025四上·邳州期末)元元弹拨橡皮筋,要让橡皮筋发出更高一些的声音,她应该将橡皮筋拉紧点。(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
【解析】【分析】声音的高低由振动的频率决定。橡皮筋拉紧后,振动频率会加快,振动更 “快”,因此发出的声音音高更高;反之,放松橡皮筋,音高会降低。故题干说法错误。
12.(2025四上·邳州期末)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音叉,发出的声音高低相同、强弱不同。(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声音的强弱
【解析】【分析】用力大小影响振动幅度也就决定声音强弱,即响度,不影响振动频率决定声音高低,即音调。同一音叉固有频率固定,因此高低相同、强弱不同。故题干说法正确。
13.(2025四上·邳州期末)手摸正在发声的音叉感觉发麻,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手摸发声的音叉发麻,是因为音叉在振动,直接证明了 “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振动停止,声音消失。题干说法正确。
14.(2025四上·邳州期末)声音传到大脑的路径是:耳道——听小骨——耳蜗——鼓膜——听觉神经——大脑。(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声音传到大脑的正确路径是: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大脑,题干中 “听小骨” 和 “鼓膜” 的顺序颠倒。题干说法错误。
15.(2025四上·邳州期末)演奏者在演奏吉他前,都要拧紧或拧松琴弦,这样做主要是调节乐器的音高。(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弦乐器的声音
【解析】【分析】拧紧琴弦会使琴弦更紧,振动频率加快,音高升高;拧松琴弦则音高降低,因此该操作主要调节音高(音调)。题干说法正确。
16.(2025四上·邳州期末)在空中运动的飞机没有受到摩擦力的作用,所以开得那么快。(  )
【答案】错误
【知识点】摩擦力
【解析】【分析】在空中运动的飞机会受到空气摩擦力,那是阻力的作用,飞机设计成流线型是为了减小空气阻力,而非不受摩擦力。故题干说法正确。
17.(2025四上·邳州期末)碘酒滴在番薯上产生一种蓝紫色物质。(  )
【答案】正确
【知识点】淀粉的检验
【解析】【分析】番薯中含有大量淀粉,碘酒含碘与淀粉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蓝紫色物质,这是检验淀粉的常用方法。故题干说法正确。
18.(2025四上·邳州期末)因为我们看不到是谁推动地球运动的,所以地球运动不需要能量。(  )
【答案】错误
【知识点】能量的转化
【解析】【分析】任何物体工作都需要能量。地球的运动如公转、自转需要能量,能量来自宇宙形成时的初始动能等,“看不到施力物体” 不代表不需要能量,力和能量是不同的物理概念。故题干说法错误。
19.(2025四上·邳州期末)食品添加剂能改善食品的色、香、味,所以应该多加。
【答案】错误
【知识点】食品添加剂
【解析】【解答】该题干的内容是错误的。食品添加剂是为了改善食品色、香、味等品质,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合物质或者天然物质。只有科学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才能有益于人体健康。
【分析】食品添加剂是有意识的一般以少量添加于食品,以改善食品的外观、风味、组织结构或储存性质的非营养物质。
20.(2025四上·邳州期末)无论什么声音我们的耳朵都能听到。(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听觉
【解析】【分析】声音以声波形式传播,进入耳朵后引起鼓膜振动,振动经听小骨传递到内耳,再刺激听觉神经将信号传给大脑,人才会产生听觉。人耳能接收的声音频率范围固定在20赫兹到20000赫兹之间。超出这个范围的声音,即使存在,人耳也无法察觉,比如频率高于20000赫兹的超声波(像蝙蝠飞行时发出的定位声音、医院B超检查用的声音),振动速度太快,超过了听觉神经的感知上限;还有频率低于20赫兹的次声波(比如地震、火山爆发前产生的低频声音),振动速度太慢,低于听觉神经的感知下限,这些声音人都听不见。由此可见,并非所有声音都能被人耳听到,本题说法错误。
二、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小题2分,共40分。)
21.(2025四上·邳州期末)小明中餐吃了米饭、青菜和牛肉,其中主要含有蛋白质的是(  )。
A.米饭 B.青菜 C.牛肉
【答案】C
【知识点】食物中的营养
【解析】【分析】米饭主要含淀粉、糖类,青菜主要含维生素、膳食纤维,牛肉主要含蛋白质;肉类、蛋类、豆类是蛋白质的主要来源。故选C。
22.(2025四上·邳州期末)食物营养成分主要在(  )被吸收。
A.胃 B.大肠 C.小肠
【答案】C
【知识点】消化器官及其作用
【解析】【分析】A:胃主要初步消化蛋白质,仅吸收少量水、酒精,不是主要吸收场所;不符合题意。
B:大肠主要吸收食物残渣中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不吸收糖类、蛋白质、脂肪等主要营养;不符合题意。
C:小肠是主要消化吸收器官,内壁结构扩大吸收面积,且能将营养彻底分解为小分子并吸收。符合题意。
故选C。
23.(2025四上·邳州期末)下列关于膳食宝塔说法错误的是(  )。
A.我们要参照膳食宝塔的标准,丰富食物种类
B.膳食宝塔越下层的食物,食用量越多
C.我们要严格按照膳食宝塔的标准饮食,一点也不能有偏差
【答案】C
【知识点】平衡膳食
【解析】【分析】膳食宝塔是 “参考标准”,目的是指导均衡饮食、丰富食物种类,并非 “严格不能偏差”,需结合个人年龄、活动量等灵活调整。故选C。
24.(2025四上·邳州期末)下列器官不参与呼吸的是(  )。
A.肺部 B.胃 C.气管
【答案】B
【知识点】呼吸系统
【解析】【分析】人呼吸经过的器官路线是:口腔(鼻子)→气管→肺→膈肌。
25.(2025四上·邳州期末)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饮食是我们从外界获取能量的重要活动
B.蔬菜含有丰富的营养,加热后,营养就会被破坏,所以蔬菜都应该生吃
C.我们一天要吃很多不同的食物来保持身体的健康
【答案】B
【知识点】食物中的营养
【解析】【分析】部分蔬菜如菠菜、西兰花加热后更易吸收营养,且能去除农药残留或有害物质,并非 “都应该生吃”,加热会损失少量维生素,但并非所有营养都被破坏。故选B。
26.(2025四上·邳州期末)(  )是维持生命的必需气体
A.二氧化碳 B.氧气 C.氮气
【答案】B
【知识点】空气和我们的生活
【解析】【分析】我们需要呼吸,氧气是必不可少的气体。
27.(2025四上·邳州期末)阅读下图资料,下列说错误的是(  )。
A.呼出气体和吸入气体比,氮气含量基本不变。
B.人在吸气的时候也会吸入部分二氧化碳。
C.人在呼吸的时候呼出的气体都是二氧化碳。
【答案】C
【知识点】认识空气
【解析】【分析】呼出气体中仍含有大量氮气约 78%,与吸入气体基本不变;二氧化碳含量约 4%,吸入时约 0.03%,并非 “都是二氧化碳”。故选C。
28.(2025四上·邳州期末)肺活量是(  )的气体。
A.轻轻吹一口气
B.深吸一口气,用力呼出
C.轻吸一口气,慢慢呼出
【答案】B
【知识点】测量肺活量
【解析】【分析】肺活量是衡量人体呼吸功能的重要指标,肺活量是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需体现 “深吸” 和 “用力呼” 的动作。
A :“轻轻吹一口气” 仅为少量气体排出,未体现 “深吸” 和 “尽力”,不符合肺活量测量要求;
B : “深吸一口气,用力呼出” 体现了肺活量 “先尽力吸气、再尽力呼气” 的测量要求,能反映肺部一次最大的通气能力;
C: “轻吸一口气,慢慢呼出” 既未做到 “深吸”也未 “用力呼”,无法准确测量肺活量。
故选B正确。
29.(2025四上·邳州期末)人的牙齿可以分为三种,其中可以切断食物的是(  )。
A.犬齿 B.臼齿 C.门齿
【答案】C
【知识点】牙齿
【解析】【分析】牙齿是我们身体重要的消化工具。牙齿分为门齿切断食物,如啃苹果;犬齿撕裂食物,如咬肉;臼齿磨碎食物,如嚼米饭。故选C。
30.(2025四上·邳州期末)锣发声的时候,用手按住锣面,锣声就会消失,这是因为(  )。
A.手挡住了声音的传播
B.手使锣面停止了振动
C.手阻止了空气的振动
【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A:手没挡住声音在传播,已产生的声音还会短暂传播,不符合声音产生的本质。
B: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锣靠锣面振动发声。手按住锣面使其停止振动,没了振动源,锣声就消失,符合声音传播原理。
C:空气是声音的传播介质,不是发声体。手按锣面不会阻止空气振动,而是停止了锣面这个振动源,混淆了发声体和传播介质。
故选B正确。
31.(2025四上·邳州期末)关于声音的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
B.声音能在固体、液体中传播,不能在气体中传播
C.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不能在液体、气体中传播
【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气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一样,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气体中传播稍慢,在水中传播最慢。故选A。
32.(2025四上·邳州期末)为了听得更清楚,我们可以将手放在耳后,并朝着声音发出的方向,这是为了增强耳朵中(  ) 的作用。
A.耳郭 B.鼓膜 C.听小骨
【答案】A
【知识点】耳朵的结构
【解析】【分析】耳廓具有收集声音的作用,当想听的声音很远很微弱时,把手放在耳后,手可以帮助耳郭收集声波,声音就听得比较清楚了。
33.(2025四上·邳州期末)一般情况下,成年男性的声带长而宽,成年女性的声带短而狭。据此,我们可以推测(  )。
A.女性发出的声音高
B.男性发出的声音高
C.男性和女性发出的声音基本相同
【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
【解析】【分析】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调来描述,音调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声带振动频率决定音高 ;短而窄的声带振动更快,频率高,音高更高;长而宽的声带振动频率低,音高更低。因此女性声带短窄,声音更高。故选A。
34.(2025四上·邳州期末)用相同的力按下钢琴的三个键,钢琴发出了“1”“4”“5”三个声音,这三个声音(  )。
A.音量不同 B.音高不同 C.完全相同
【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
【解析】【分析】A选项错误,音量是指声音的强弱,它与发声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音量越大;振动幅度越小,音量越小。用相同的力按下钢琴的三个键,意味着钢琴内部的弦振动幅度是相同的,所以这三个声音的音量是相同的。
B选项正确,音高是指声音的高低,它由发声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振动频率越快,音高越高;振动频率越慢,音高越低。钢琴上不同的键对应着不同长度和粗细的琴弦,按下不同的键时,琴弦振动的频率不同。“1”“4”“5”三个键对应的琴弦不同,振动频率也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音高不同。
C选项错误,因为这三个声音音高不同,所以它们不是完全相同的声音。
综上所述,应选B选项。
35.(2025四上·邳州期末)小华自制了一个小乐器排箫(如下图),如果从短管向长管方向依次吹奏,发出的声音(  )。
A.没有变化 B.由高到低 C.由低到高
【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
【解析】【分析】声音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相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排箫的发声原理是管内空气柱振动。短管内的空气柱长度较短,振动时频率更高,发出的声音音调高;长管内的空气柱长度较长,振动时频率更低,发出的声音音调低。因此从短管向长管依次吹奏,空气柱逐渐变长,振动频率逐渐降低,声音音调会由高到低。故选B。
36.(2025四上·邳州期末)小科利用音叉做了如图所示实验,实验记录如下表。重重敲击,碎纸屑跳动明显,说明气球皮的(  )。
敲击音叉 音叉与气球皮的远近不变
轻轻敲击 重重敲击
碎纸屑跳动情况 跳动不明显 跳动明显
A.振动幅度大 B.振动速度快 C.振动幅度小
【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碎纸屑跳动情况反映振动幅度,跳动越明显,幅度越大;重重敲击音叉时,振动幅度大,传递给气球皮的振动也更明显,因此碎纸屑跳动明显。故选A。
37.(2025四上·邳州期末)在设计和制作小车的过程中,小组成员应该(  ) 。
A.小组讨论,统一意见,并分工合作
B.独自设计和制作,讨论交流太浪费时间
C.组长设计并制作,其他人围观
【答案】A
【知识点】设计小车
【解析】【分析】在设计和制作小车的过程中,小组成员应该小组讨论,统一意见,并分工合作,有利于成功的设计和制作小车,A是正确的选项;BC都不利于成功的设计和制作小车。
38.(2025四上·邳州期末)小科在科学课上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笔袋,下列操作不规范的是(  )。
A.测量前,检查指针是否在“0”位置
B.视线与测力计平视
C.笔袋的重力超出测力计的最大数字
【答案】C
【知识点】弹簧测力计
【解析】【分析】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时应注意:(1)拿起测力计,先检查指针是不是指在“0”位置;(2)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3)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刻度标出的最大数量。AB选项正确,C选项错误应选择更大量程的测力计。故选C。
39.(2025四上·邳州期末)以下需要适当增大摩擦力的是(  )。
A.自行车轴承
B.在冰面上行驶的汽车
C.锈蚀的锁孔和钥匙
【答案】B
【知识点】摩擦力
【解析】【分析】A:自行车轴承需减小摩擦力加润滑油。
B:冰面光滑,摩擦力小,汽车易打滑,需增大摩擦力,如换防滑胎。
C:锈蚀锁孔需减小摩擦力加铅笔芯粉末。
故选B。
40.(2025四上·邳州期末)玩具赛车的车身是流线型的,这种设计的最主要目的是(  )。
A.增大空气阻力 B.减少空气阻力 C.减少地面摩擦
【答案】B
【知识点】设计小车
【解析】【分析】流线型设计的作用是 “让空气更顺畅地流过车身”,从而减小空气对车身的阻力,提高行驶速度或节省能量,与 “地面摩擦” 无关。故选B。
三、综合题(12分+5分+13分,共30分。)
41.(2025四上·邳州期末)下图是肺吸气和呼气时的示意图。
(1)请在括号中标注“吸气”或“呼气”。
(2)当吸气时,由胸骨和肋骨等围成的胸腔容积   ;呼气时,胸腔容积   。
(3)当吸气时,膈肌   ;呼气时,膈肌   。(填“收缩”或“舒张”)
【答案】(1)吸气;呼气
(2)变大;变小
(3)收缩;舒张
【知识点】呼吸的形成
【解析】【分析】(1)左图是吸气时胸腔容积扩大、肺扩张;右图是呼气时胸腔容积缩小、肺收缩。
(2)从示意图看出;吸气时,胸廓扩张带动胸腔容积变大,肺随之扩张;呼气时胸廓收缩,胸腔容积变小,肺也随之收缩。
(3)吸气时,膈肌收缩向下运动,进一步扩大胸腔容积;呼气时,膈肌舒张恢复原位,胸腔容积随之缩小。
(1)呼气,此时胸腔收缩,腹部放松。吸气,此时胸腔扩张,腹部收缩。图一是吸气,图二是呼气。
(2)当吸气时,胸部和肋骨外向下运动;当呼气时,胸部和肋骨内向上运动。也就是说,当吸气时,由胸骨和肋骨等围成的胸腔容积变大,呼气时,胸腔容积变小。
(3)膈肌是帮助呼吸的肌肉,吸气时收缩,呼气时舒张。
42.(2025四上·邳州期末)连线题。
口腔 把食物运输到胃里
胃 把食物变成食糜,消化食物
食道 使食物破碎,并初步消化食物
大肠 吸收养分最主要的地方
小肠 吸收食物残渣中的水分
【答案】
【知识点】消化器官及其作用
【解析】【分析】口腔通过牙齿咀嚼使食物破碎, 唾液酶分解淀粉并初步消化;食道仅负责把食物运输到胃里只是通过蠕动,无消化作用;胃蠕动搅拌成食糜,胃酸和胃蛋白酶初步消化蛋白质;大肠吸收食物残渣中的水分还能形成、储存粪便,不主要吸收养分;小肠吸收养分最主要的地方,小肠绒毛可高效吸收糖类、蛋白质等产物。
43.(2025四上·邳州期末)科学兴趣小组在研究运动与摩擦力时得到以下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
运动方式 使纸盒开始运动的垫圈数(个) 我选择的数据
纸盒在木板上滑动 35 35 24 ①
纸盒与木板之间垫上铅笔 12 13 11 ②
纸盒装上轮子在木板上滚动 4 3 3 ③
(1)选择合适的数据填入表格中:①   ②   ③   
(2)每种运动方式的实验做3次的目的是   。
(3)表格中有一次实验数据是错误的,请你在表格中圈出来,并分析错误的原因。
   。
(4)从实验数据中我们能得出的结论是:   。
(5)小明又用装了轮子的纸盒进行了一次实验,这次只用了一个垫圈就让纸盒运动起来。同组的小红在观察后,发现小明对实验做了一点点改动,他有可能改变了什么?(  )。(可多选)
A.增加了纸盒里的“重物” B.减少了纸盒里的“重物”
C.将纸盒放到光滑桌面运动 D.把垫圈换成了小垫圈
【答案】(1)35;12;3
(2)减少实验的偶然性,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3)圈出数据24。记录错误,纸盒里的重物掉出来了。(合理即可)
(4)同一个物体滑动摩擦力大、滚动摩擦力小。
(5)B;C
【知识点】摩擦力
【解析】【分析】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比如在粗糙的水泥地上推箱子比在光滑瓷砖地面上更费力; 还和物体间的压力大小有关,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像在同一地面上,拉载满货物的车比拉空车更费劲。
(1)①分析“纸盒在木板上滑动”的数据:三次实验数据为35、35、24。前两次数据均为35,而24与这两个数据差异明显。在实验中,当多次实验数据出现少数偏差较大的情况时,通常认为偏差大的数据可能是实验误差或错误导致,所以选取更具一致性的35,故①填35。
②分析“纸盒与木板之间垫上铅笔”的数据:三次数据12、13、11,这三个数据较为接近,12处于中间且更能代表该实验条件下的普遍情况,所以②填12。
③分析“纸盒装上轮子在木板上滚动”的数据:三次数据4、3、3,3出现的次数更多,更能体现该运动方式下使纸盒开始运动所需垫圈数的常规情况,所以③填3。
(2)在实验里,单次实验结果可能会受到各种偶然因素的影响,比如实验操作时的微小失误、环境的瞬间变化等。每种运动方式做3次实验,就是为了通过多次实验,排除这些偶然因素的干扰,让实验结果更接近真实情况,从而减少实验的偶然性,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3)观察“纸盒在木板上滑动”的三次数据,35、35、24,其中24与另外两个35相比,差距非常大。同一物体在相同的接触面(木板)上滑动时,物体的重力等因素不变,使它开始运动所需的拉力(由垫圈重力提供)应该相对稳定。所以推测24这个数据是错误的,可能是在实验过程中,纸盒里的重物掉出来了,导致纸盒的总重力减小,进而使需要的拉力(垫圈数)变小,所以圈出数据24。
(4)从实验数据来看,纸盒在木板上滑动时,使纸盒开始运动需要35个垫圈;纸盒与木板之间垫上铅笔(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需要12个垫圈;纸盒装上轮子在木板上滚动,只需要3个垫圈。垫圈的数量越多,说明拉动纸盒所需的力越大,也就是摩擦力越大。所以可以得出结论:同一个物体,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大,滚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小。
(5)A选项,如果增加纸盒里的重物,纸盒对接触面的压力会增大。根据摩擦力的影响因素,压力增大,摩擦力也会增大,那么拉动纸盒就需要更多的垫圈,而不是只用1个垫圈就能让纸盒运动,所以A选项错误。
B选项,减少纸盒里的重物,纸盒对接触面的压力减小。压力减小,摩擦力也会减小,这样就可能只需要1个垫圈的拉力就能让纸盒运动起来,所以B选项正确。
C选项,将纸盒放到光滑桌面运动,接触面的粗糙程度降低。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所以也可能只用1个垫圈就能拉动纸盒,所以C选项正确。
D选项,把垫圈换成小垫圈,每个小垫圈的重力更小,相同数量的小垫圈提供的拉力更小,会更难拉动纸盒,而不是更容易让纸盒用1个垫圈就运动,所以D选项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选B选项和C选项。
(1)根据题干可知,我们选择的数据应该是三个数据中的相同数据或者处于中间的数据,所以从上到下依次是35、12、3;
(2)一般实验我们都会进行两到三次,这样是为了让实验结果更加科学,避免偶然性;
(3)纸盒在木板上滑动的第三次试验数据错误,明显与前两次相差太大,摩擦力减小可能是因为重物掉了;
(4)摩擦力分为滑动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两种,同一个物体滚动摩擦要比滑动摩擦要省力。
(5)根据题干可知,纸盒装上轮子在木板上滚动需要3个垫圈才能运动;这次只用了一个垫圈就让纸盒运动起来,肯定是摩擦力减小;想要摩擦力减小,可以减少了纸盒里的“重物”和将纸盒放到光滑桌面运动。
1 / 1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
一、判断题(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每小题1.5分,共30分。)
1.(2025四上·邳州期末)人体的每个消化器官都有各自的功能,都需要我们爱护。(  )
2.(2025四上·邳州期末)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不会影响消化,而且能节约时间。(  )
3.(2025四上·邳州期末)吃得太多会增加胃的负担,但饿肚子不会影响胃的健康。 (  )
4.(2025四上·邳州期末)铁路巡逻工将耳朵紧贴钢轨,可以听到远处的火车在钢轨上行驶的声音,这说明固体的传声能力比气体的强。(  )
5.(2025四上·邳州期末)耳郭的作用是将声音转化为振动。(  )
6.(2025四上·邳州期末)听小骨可将振动传达到内耳,并刺激听觉神经,产生信号。(  )
7.(2025四上·邳州期末)我们要避免长时间使用耳机听音乐。(  )
8.(2025四上·邳州期末)同一个人发出的声音不会改变。(  )
9.(2025四上·邳州期末)琴弦的粗细不同,振动时发出声音的音高也不同。(  )
10.(2025四上·邳州期末)用敲击后的音叉轻轻触碰水面,我们能观察到水面产生波纹,并逐渐向四周扩散。(  )
11.(2025四上·邳州期末)元元弹拨橡皮筋,要让橡皮筋发出更高一些的声音,她应该将橡皮筋拉紧点。(  )
12.(2025四上·邳州期末)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音叉,发出的声音高低相同、强弱不同。(  )
13.(2025四上·邳州期末)手摸正在发声的音叉感觉发麻,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
14.(2025四上·邳州期末)声音传到大脑的路径是:耳道——听小骨——耳蜗——鼓膜——听觉神经——大脑。(  )
15.(2025四上·邳州期末)演奏者在演奏吉他前,都要拧紧或拧松琴弦,这样做主要是调节乐器的音高。(  )
16.(2025四上·邳州期末)在空中运动的飞机没有受到摩擦力的作用,所以开得那么快。(  )
17.(2025四上·邳州期末)碘酒滴在番薯上产生一种蓝紫色物质。(  )
18.(2025四上·邳州期末)因为我们看不到是谁推动地球运动的,所以地球运动不需要能量。(  )
19.(2025四上·邳州期末)食品添加剂能改善食品的色、香、味,所以应该多加。
20.(2025四上·邳州期末)无论什么声音我们的耳朵都能听到。(  )
二、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小题2分,共40分。)
21.(2025四上·邳州期末)小明中餐吃了米饭、青菜和牛肉,其中主要含有蛋白质的是(  )。
A.米饭 B.青菜 C.牛肉
22.(2025四上·邳州期末)食物营养成分主要在(  )被吸收。
A.胃 B.大肠 C.小肠
23.(2025四上·邳州期末)下列关于膳食宝塔说法错误的是(  )。
A.我们要参照膳食宝塔的标准,丰富食物种类
B.膳食宝塔越下层的食物,食用量越多
C.我们要严格按照膳食宝塔的标准饮食,一点也不能有偏差
24.(2025四上·邳州期末)下列器官不参与呼吸的是(  )。
A.肺部 B.胃 C.气管
25.(2025四上·邳州期末)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饮食是我们从外界获取能量的重要活动
B.蔬菜含有丰富的营养,加热后,营养就会被破坏,所以蔬菜都应该生吃
C.我们一天要吃很多不同的食物来保持身体的健康
26.(2025四上·邳州期末)(  )是维持生命的必需气体
A.二氧化碳 B.氧气 C.氮气
27.(2025四上·邳州期末)阅读下图资料,下列说错误的是(  )。
A.呼出气体和吸入气体比,氮气含量基本不变。
B.人在吸气的时候也会吸入部分二氧化碳。
C.人在呼吸的时候呼出的气体都是二氧化碳。
28.(2025四上·邳州期末)肺活量是(  )的气体。
A.轻轻吹一口气
B.深吸一口气,用力呼出
C.轻吸一口气,慢慢呼出
29.(2025四上·邳州期末)人的牙齿可以分为三种,其中可以切断食物的是(  )。
A.犬齿 B.臼齿 C.门齿
30.(2025四上·邳州期末)锣发声的时候,用手按住锣面,锣声就会消失,这是因为(  )。
A.手挡住了声音的传播
B.手使锣面停止了振动
C.手阻止了空气的振动
31.(2025四上·邳州期末)关于声音的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
B.声音能在固体、液体中传播,不能在气体中传播
C.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不能在液体、气体中传播
32.(2025四上·邳州期末)为了听得更清楚,我们可以将手放在耳后,并朝着声音发出的方向,这是为了增强耳朵中(  ) 的作用。
A.耳郭 B.鼓膜 C.听小骨
33.(2025四上·邳州期末)一般情况下,成年男性的声带长而宽,成年女性的声带短而狭。据此,我们可以推测(  )。
A.女性发出的声音高
B.男性发出的声音高
C.男性和女性发出的声音基本相同
34.(2025四上·邳州期末)用相同的力按下钢琴的三个键,钢琴发出了“1”“4”“5”三个声音,这三个声音(  )。
A.音量不同 B.音高不同 C.完全相同
35.(2025四上·邳州期末)小华自制了一个小乐器排箫(如下图),如果从短管向长管方向依次吹奏,发出的声音(  )。
A.没有变化 B.由高到低 C.由低到高
36.(2025四上·邳州期末)小科利用音叉做了如图所示实验,实验记录如下表。重重敲击,碎纸屑跳动明显,说明气球皮的(  )。
敲击音叉 音叉与气球皮的远近不变
轻轻敲击 重重敲击
碎纸屑跳动情况 跳动不明显 跳动明显
A.振动幅度大 B.振动速度快 C.振动幅度小
37.(2025四上·邳州期末)在设计和制作小车的过程中,小组成员应该(  ) 。
A.小组讨论,统一意见,并分工合作
B.独自设计和制作,讨论交流太浪费时间
C.组长设计并制作,其他人围观
38.(2025四上·邳州期末)小科在科学课上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笔袋,下列操作不规范的是(  )。
A.测量前,检查指针是否在“0”位置
B.视线与测力计平视
C.笔袋的重力超出测力计的最大数字
39.(2025四上·邳州期末)以下需要适当增大摩擦力的是(  )。
A.自行车轴承
B.在冰面上行驶的汽车
C.锈蚀的锁孔和钥匙
40.(2025四上·邳州期末)玩具赛车的车身是流线型的,这种设计的最主要目的是(  )。
A.增大空气阻力 B.减少空气阻力 C.减少地面摩擦
三、综合题(12分+5分+13分,共30分。)
41.(2025四上·邳州期末)下图是肺吸气和呼气时的示意图。
(1)请在括号中标注“吸气”或“呼气”。
(2)当吸气时,由胸骨和肋骨等围成的胸腔容积   ;呼气时,胸腔容积   。
(3)当吸气时,膈肌   ;呼气时,膈肌   。(填“收缩”或“舒张”)
42.(2025四上·邳州期末)连线题。
口腔 把食物运输到胃里
胃 把食物变成食糜,消化食物
食道 使食物破碎,并初步消化食物
大肠 吸收养分最主要的地方
小肠 吸收食物残渣中的水分
43.(2025四上·邳州期末)科学兴趣小组在研究运动与摩擦力时得到以下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
运动方式 使纸盒开始运动的垫圈数(个) 我选择的数据
纸盒在木板上滑动 35 35 24 ①
纸盒与木板之间垫上铅笔 12 13 11 ②
纸盒装上轮子在木板上滚动 4 3 3 ③
(1)选择合适的数据填入表格中:①   ②   ③   
(2)每种运动方式的实验做3次的目的是   。
(3)表格中有一次实验数据是错误的,请你在表格中圈出来,并分析错误的原因。
   。
(4)从实验数据中我们能得出的结论是:   。
(5)小明又用装了轮子的纸盒进行了一次实验,这次只用了一个垫圈就让纸盒运动起来。同组的小红在观察后,发现小明对实验做了一点点改动,他有可能改变了什么?(  )。(可多选)
A.增加了纸盒里的“重物” B.减少了纸盒里的“重物”
C.将纸盒放到光滑桌面运动 D.把垫圈换成了小垫圈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正确
【知识点】口腔中的初步消化;消化器官及其作用
【解析】【分析】食物经过口腔的咀嚼,牙齿的磨碎,舌的搅拌、吞咽,胃肠肌肉的活动,将大块的食物变成碎小的,使消化液充分与食物混合,并推动食团或食糜下移,从口腔推移到肛门。人体的每个消化器官都有各自的功能,都需要我们爱护。
2.【答案】错误
【知识点】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解析】【分析】 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长期下来就有可能会导致消化不良的。因为注意力不集中,有的时候可能会影响到消化。
3.【答案】错误
【知识点】消化器官及其作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解析】【分析】 吃得太多会增加胃的负担,同样饿肚子也会影响胃的健康。
4.【答案】正确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在不同的物体传播的速度不一样。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快,在空气中传播稍慢,在水中传播更慢;声音不能在真空传播。故“铁路巡逻工将耳朵紧贴钢轨,可以听到远处的火车在钢轨上行驶的声音,这说明固体的传声能力比气体的强。 ”故说法正确。
5.【答案】错误
【知识点】耳朵的结构
【解析】【分析】耳朵由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组成。耳郭的作用是收集声音,将声音传入耳道;而将声音转化为振动的是鼓膜。故判断错误。
6.【答案】错误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中,外耳道收集声音后,鼓膜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递到内耳,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受刺激后产生神经信号,再由听觉神经传递到大脑,最终形成听觉。故题干说法错误。
7.【答案】正确
【知识点】保护听力
【解析】【分析】根据对保护听力的认识,长时间使用耳机听音乐、经常挖耳朵都不利于听力健康。听到过强声音要捂住耳朵是保护耳朵的正确措施。
8.【答案】错误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同一个人可通过改变声带振动的频率如说话声调高低、幅度如声音大小可以改变声音,例如轻声说话和大声喊话的声音不同。故题干说法错误。
9.【答案】正确
【知识点】弦乐器的声音
【解析】【分析】琴弦粗细影响振动频率。细琴弦振动快,音高(音调)高;粗琴弦振动慢,音高(音调)低。故题干说法正确。
10.【答案】正确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音叉敲击后振动,触碰水面时会将振动传递给水,使水面产生波纹,体现了 “振动可以传递” 的特点。题干说法正确。
11.【答案】正确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
【解析】【分析】声音的高低由振动的频率决定。橡皮筋拉紧后,振动频率会加快,振动更 “快”,因此发出的声音音高更高;反之,放松橡皮筋,音高会降低。故题干说法错误。
12.【答案】正确
【知识点】声音的强弱
【解析】【分析】用力大小影响振动幅度也就决定声音强弱,即响度,不影响振动频率决定声音高低,即音调。同一音叉固有频率固定,因此高低相同、强弱不同。故题干说法正确。
13.【答案】正确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手摸发声的音叉发麻,是因为音叉在振动,直接证明了 “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振动停止,声音消失。题干说法正确。
14.【答案】错误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声音传到大脑的正确路径是: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大脑,题干中 “听小骨” 和 “鼓膜” 的顺序颠倒。题干说法错误。
15.【答案】正确
【知识点】弦乐器的声音
【解析】【分析】拧紧琴弦会使琴弦更紧,振动频率加快,音高升高;拧松琴弦则音高降低,因此该操作主要调节音高(音调)。题干说法正确。
16.【答案】错误
【知识点】摩擦力
【解析】【分析】在空中运动的飞机会受到空气摩擦力,那是阻力的作用,飞机设计成流线型是为了减小空气阻力,而非不受摩擦力。故题干说法正确。
17.【答案】正确
【知识点】淀粉的检验
【解析】【分析】番薯中含有大量淀粉,碘酒含碘与淀粉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蓝紫色物质,这是检验淀粉的常用方法。故题干说法正确。
18.【答案】错误
【知识点】能量的转化
【解析】【分析】任何物体工作都需要能量。地球的运动如公转、自转需要能量,能量来自宇宙形成时的初始动能等,“看不到施力物体” 不代表不需要能量,力和能量是不同的物理概念。故题干说法错误。
19.【答案】错误
【知识点】食品添加剂
【解析】【解答】该题干的内容是错误的。食品添加剂是为了改善食品色、香、味等品质,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合物质或者天然物质。只有科学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才能有益于人体健康。
【分析】食品添加剂是有意识的一般以少量添加于食品,以改善食品的外观、风味、组织结构或储存性质的非营养物质。
20.【答案】错误
【知识点】听觉
【解析】【分析】声音以声波形式传播,进入耳朵后引起鼓膜振动,振动经听小骨传递到内耳,再刺激听觉神经将信号传给大脑,人才会产生听觉。人耳能接收的声音频率范围固定在20赫兹到20000赫兹之间。超出这个范围的声音,即使存在,人耳也无法察觉,比如频率高于20000赫兹的超声波(像蝙蝠飞行时发出的定位声音、医院B超检查用的声音),振动速度太快,超过了听觉神经的感知上限;还有频率低于20赫兹的次声波(比如地震、火山爆发前产生的低频声音),振动速度太慢,低于听觉神经的感知下限,这些声音人都听不见。由此可见,并非所有声音都能被人耳听到,本题说法错误。
21.【答案】C
【知识点】食物中的营养
【解析】【分析】米饭主要含淀粉、糖类,青菜主要含维生素、膳食纤维,牛肉主要含蛋白质;肉类、蛋类、豆类是蛋白质的主要来源。故选C。
22.【答案】C
【知识点】消化器官及其作用
【解析】【分析】A:胃主要初步消化蛋白质,仅吸收少量水、酒精,不是主要吸收场所;不符合题意。
B:大肠主要吸收食物残渣中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不吸收糖类、蛋白质、脂肪等主要营养;不符合题意。
C:小肠是主要消化吸收器官,内壁结构扩大吸收面积,且能将营养彻底分解为小分子并吸收。符合题意。
故选C。
23.【答案】C
【知识点】平衡膳食
【解析】【分析】膳食宝塔是 “参考标准”,目的是指导均衡饮食、丰富食物种类,并非 “严格不能偏差”,需结合个人年龄、活动量等灵活调整。故选C。
24.【答案】B
【知识点】呼吸系统
【解析】【分析】人呼吸经过的器官路线是:口腔(鼻子)→气管→肺→膈肌。
25.【答案】B
【知识点】食物中的营养
【解析】【分析】部分蔬菜如菠菜、西兰花加热后更易吸收营养,且能去除农药残留或有害物质,并非 “都应该生吃”,加热会损失少量维生素,但并非所有营养都被破坏。故选B。
26.【答案】B
【知识点】空气和我们的生活
【解析】【分析】我们需要呼吸,氧气是必不可少的气体。
27.【答案】C
【知识点】认识空气
【解析】【分析】呼出气体中仍含有大量氮气约 78%,与吸入气体基本不变;二氧化碳含量约 4%,吸入时约 0.03%,并非 “都是二氧化碳”。故选C。
28.【答案】B
【知识点】测量肺活量
【解析】【分析】肺活量是衡量人体呼吸功能的重要指标,肺活量是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需体现 “深吸” 和 “用力呼” 的动作。
A :“轻轻吹一口气” 仅为少量气体排出,未体现 “深吸” 和 “尽力”,不符合肺活量测量要求;
B : “深吸一口气,用力呼出” 体现了肺活量 “先尽力吸气、再尽力呼气” 的测量要求,能反映肺部一次最大的通气能力;
C: “轻吸一口气,慢慢呼出” 既未做到 “深吸”也未 “用力呼”,无法准确测量肺活量。
故选B正确。
29.【答案】C
【知识点】牙齿
【解析】【分析】牙齿是我们身体重要的消化工具。牙齿分为门齿切断食物,如啃苹果;犬齿撕裂食物,如咬肉;臼齿磨碎食物,如嚼米饭。故选C。
30.【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A:手没挡住声音在传播,已产生的声音还会短暂传播,不符合声音产生的本质。
B: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锣靠锣面振动发声。手按住锣面使其停止振动,没了振动源,锣声就消失,符合声音传播原理。
C:空气是声音的传播介质,不是发声体。手按锣面不会阻止空气振动,而是停止了锣面这个振动源,混淆了发声体和传播介质。
故选B正确。
31.【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气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一样,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气体中传播稍慢,在水中传播最慢。故选A。
32.【答案】A
【知识点】耳朵的结构
【解析】【分析】耳廓具有收集声音的作用,当想听的声音很远很微弱时,把手放在耳后,手可以帮助耳郭收集声波,声音就听得比较清楚了。
33.【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
【解析】【分析】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调来描述,音调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声带振动频率决定音高 ;短而窄的声带振动更快,频率高,音高更高;长而宽的声带振动频率低,音高更低。因此女性声带短窄,声音更高。故选A。
34.【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
【解析】【分析】A选项错误,音量是指声音的强弱,它与发声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音量越大;振动幅度越小,音量越小。用相同的力按下钢琴的三个键,意味着钢琴内部的弦振动幅度是相同的,所以这三个声音的音量是相同的。
B选项正确,音高是指声音的高低,它由发声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振动频率越快,音高越高;振动频率越慢,音高越低。钢琴上不同的键对应着不同长度和粗细的琴弦,按下不同的键时,琴弦振动的频率不同。“1”“4”“5”三个键对应的琴弦不同,振动频率也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音高不同。
C选项错误,因为这三个声音音高不同,所以它们不是完全相同的声音。
综上所述,应选B选项。
35.【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
【解析】【分析】声音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相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排箫的发声原理是管内空气柱振动。短管内的空气柱长度较短,振动时频率更高,发出的声音音调高;长管内的空气柱长度较长,振动时频率更低,发出的声音音调低。因此从短管向长管依次吹奏,空气柱逐渐变长,振动频率逐渐降低,声音音调会由高到低。故选B。
36.【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碎纸屑跳动情况反映振动幅度,跳动越明显,幅度越大;重重敲击音叉时,振动幅度大,传递给气球皮的振动也更明显,因此碎纸屑跳动明显。故选A。
37.【答案】A
【知识点】设计小车
【解析】【分析】在设计和制作小车的过程中,小组成员应该小组讨论,统一意见,并分工合作,有利于成功的设计和制作小车,A是正确的选项;BC都不利于成功的设计和制作小车。
38.【答案】C
【知识点】弹簧测力计
【解析】【分析】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时应注意:(1)拿起测力计,先检查指针是不是指在“0”位置;(2)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3)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刻度标出的最大数量。AB选项正确,C选项错误应选择更大量程的测力计。故选C。
39.【答案】B
【知识点】摩擦力
【解析】【分析】A:自行车轴承需减小摩擦力加润滑油。
B:冰面光滑,摩擦力小,汽车易打滑,需增大摩擦力,如换防滑胎。
C:锈蚀锁孔需减小摩擦力加铅笔芯粉末。
故选B。
40.【答案】B
【知识点】设计小车
【解析】【分析】流线型设计的作用是 “让空气更顺畅地流过车身”,从而减小空气对车身的阻力,提高行驶速度或节省能量,与 “地面摩擦” 无关。故选B。
41.【答案】(1)吸气;呼气
(2)变大;变小
(3)收缩;舒张
【知识点】呼吸的形成
【解析】【分析】(1)左图是吸气时胸腔容积扩大、肺扩张;右图是呼气时胸腔容积缩小、肺收缩。
(2)从示意图看出;吸气时,胸廓扩张带动胸腔容积变大,肺随之扩张;呼气时胸廓收缩,胸腔容积变小,肺也随之收缩。
(3)吸气时,膈肌收缩向下运动,进一步扩大胸腔容积;呼气时,膈肌舒张恢复原位,胸腔容积随之缩小。
(1)呼气,此时胸腔收缩,腹部放松。吸气,此时胸腔扩张,腹部收缩。图一是吸气,图二是呼气。
(2)当吸气时,胸部和肋骨外向下运动;当呼气时,胸部和肋骨内向上运动。也就是说,当吸气时,由胸骨和肋骨等围成的胸腔容积变大,呼气时,胸腔容积变小。
(3)膈肌是帮助呼吸的肌肉,吸气时收缩,呼气时舒张。
42.【答案】
【知识点】消化器官及其作用
【解析】【分析】口腔通过牙齿咀嚼使食物破碎, 唾液酶分解淀粉并初步消化;食道仅负责把食物运输到胃里只是通过蠕动,无消化作用;胃蠕动搅拌成食糜,胃酸和胃蛋白酶初步消化蛋白质;大肠吸收食物残渣中的水分还能形成、储存粪便,不主要吸收养分;小肠吸收养分最主要的地方,小肠绒毛可高效吸收糖类、蛋白质等产物。
43.【答案】(1)35;12;3
(2)减少实验的偶然性,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3)圈出数据24。记录错误,纸盒里的重物掉出来了。(合理即可)
(4)同一个物体滑动摩擦力大、滚动摩擦力小。
(5)B;C
【知识点】摩擦力
【解析】【分析】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比如在粗糙的水泥地上推箱子比在光滑瓷砖地面上更费力; 还和物体间的压力大小有关,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像在同一地面上,拉载满货物的车比拉空车更费劲。
(1)①分析“纸盒在木板上滑动”的数据:三次实验数据为35、35、24。前两次数据均为35,而24与这两个数据差异明显。在实验中,当多次实验数据出现少数偏差较大的情况时,通常认为偏差大的数据可能是实验误差或错误导致,所以选取更具一致性的35,故①填35。
②分析“纸盒与木板之间垫上铅笔”的数据:三次数据12、13、11,这三个数据较为接近,12处于中间且更能代表该实验条件下的普遍情况,所以②填12。
③分析“纸盒装上轮子在木板上滚动”的数据:三次数据4、3、3,3出现的次数更多,更能体现该运动方式下使纸盒开始运动所需垫圈数的常规情况,所以③填3。
(2)在实验里,单次实验结果可能会受到各种偶然因素的影响,比如实验操作时的微小失误、环境的瞬间变化等。每种运动方式做3次实验,就是为了通过多次实验,排除这些偶然因素的干扰,让实验结果更接近真实情况,从而减少实验的偶然性,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3)观察“纸盒在木板上滑动”的三次数据,35、35、24,其中24与另外两个35相比,差距非常大。同一物体在相同的接触面(木板)上滑动时,物体的重力等因素不变,使它开始运动所需的拉力(由垫圈重力提供)应该相对稳定。所以推测24这个数据是错误的,可能是在实验过程中,纸盒里的重物掉出来了,导致纸盒的总重力减小,进而使需要的拉力(垫圈数)变小,所以圈出数据24。
(4)从实验数据来看,纸盒在木板上滑动时,使纸盒开始运动需要35个垫圈;纸盒与木板之间垫上铅笔(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需要12个垫圈;纸盒装上轮子在木板上滚动,只需要3个垫圈。垫圈的数量越多,说明拉动纸盒所需的力越大,也就是摩擦力越大。所以可以得出结论:同一个物体,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大,滚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小。
(5)A选项,如果增加纸盒里的重物,纸盒对接触面的压力会增大。根据摩擦力的影响因素,压力增大,摩擦力也会增大,那么拉动纸盒就需要更多的垫圈,而不是只用1个垫圈就能让纸盒运动,所以A选项错误。
B选项,减少纸盒里的重物,纸盒对接触面的压力减小。压力减小,摩擦力也会减小,这样就可能只需要1个垫圈的拉力就能让纸盒运动起来,所以B选项正确。
C选项,将纸盒放到光滑桌面运动,接触面的粗糙程度降低。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所以也可能只用1个垫圈就能拉动纸盒,所以C选项正确。
D选项,把垫圈换成小垫圈,每个小垫圈的重力更小,相同数量的小垫圈提供的拉力更小,会更难拉动纸盒,而不是更容易让纸盒用1个垫圈就运动,所以D选项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选B选项和C选项。
(1)根据题干可知,我们选择的数据应该是三个数据中的相同数据或者处于中间的数据,所以从上到下依次是35、12、3;
(2)一般实验我们都会进行两到三次,这样是为了让实验结果更加科学,避免偶然性;
(3)纸盒在木板上滑动的第三次试验数据错误,明显与前两次相差太大,摩擦力减小可能是因为重物掉了;
(4)摩擦力分为滑动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两种,同一个物体滚动摩擦要比滑动摩擦要省力。
(5)根据题干可知,纸盒装上轮子在木板上滚动需要3个垫圈才能运动;这次只用了一个垫圈就让纸盒运动起来,肯定是摩擦力减小;想要摩擦力减小,可以减少了纸盒里的“重物”和将纸盒放到光滑桌面运动。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