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沧州市任丘市任丘市麻家坞学区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期中考试科学试卷
1.(2024五上·任丘期中)燃烧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 ,对人类的发展意义 。
【答案】便利;重大
【知识点】能量的转化;光与热
【解析】【分析】燃烧在生活里有很多用处,能给我们带来极大的便利。比如,我们用燃烧的火来做饭,能把生的食物做熟;用燃烧来取暖,让寒冷的环境变得温暖。从人类发展的角度看,燃烧的发现和利用,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像古代人类利用火来加工工具、抵御野兽等,所以对人类的发展意义重大。所以第1空填便利,第2空填重大。
2.(2024五上·任丘期中)人体感官时刻接受着来自外界环境的 并做出
【答案】刺激;反应
【知识点】人体感觉器官的基本功能
【解析】【分析】我们的人体感官,像眼睛、耳朵、鼻子等,时刻都在接收外界环境传来的各种信号,这些信号就是刺激,比如眼睛看到光亮、耳朵听到声音,都是受到了刺激。然后身体会根据这些刺激做出相应的回应,也就是反应,比如看到强光会不自觉地闭眼,听到刺耳的声音会捂耳朵。所以第1空是刺激,第2空是反应。
3.(2024五上·任丘期中)1910年,德国科学家 通过观察地图上大西洋两侧的大陆海岸线轮廓,提出一个假设:大陆是 的。
【答案】魏格纳;移动
【知识点】地壳的运动;科学常识
【解析】【分析】1910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观察地图,发现大西洋两侧的大陆海岸线轮廓很相似,好像能拼在一起。于是他提出了一个假设,认为大陆是移动的,也就是说大陆不是一直固定在原来的位置,是会发生漂移的。所以第1空是魏格纳,第2空是移动。
4.(2024五上·任丘期中)地壳的 对岩层产生了非常大的 ,当岩层受到巨大的挤压力时会发生 ,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 。
【答案】运动变化;挤压力;弯曲变形;断裂
【知识点】地壳的运动
【解析】【分析】地壳不是静止不动的,它会发生运动变化(第1空)。这种运动变化会对岩层产生非常大的挤压力(第2空)。当岩层受到巨大的挤压力时,就像我们挤压一块塑料片,它会先发生弯曲变形(第3空)。而当这种弯曲变形达到一定程度,超过了岩层能承受的限度时,岩层就会断裂(第4空),这就好比用力掰筷子,到一定程度筷子就断了。
5.(2024五上·任丘期中)下列关于空气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的成分是单一的
B.空气主要由氮气和二氧化碳两种气体组成
C.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
【答案】C
【知识点】认识空气
【解析】【分析】A:空气包含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多种气体,不是单一的,所以A错误;
B:空气主要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不是氮气和二氧化碳,所以B错误;
C:空气里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多种气体,是混合物,所以C正确。
故答案为:C。
6.(2024五上·任丘期中)紫甘蓝汁遇醋会变成( ),遇小苏打会变成( )。
A.红色;紫色 B.红色;绿色 C.绿色;绿色
【答案】B
【知识点】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紫甘蓝汁是一种酸碱指示剂,能根据遇到的物质是酸性还是碱性,显示出不同的颜色。醋是酸性的,当紫甘蓝汁遇到醋时,会变成红色;小苏打溶液是碱性的,当紫甘蓝汁遇到小苏打时,会变成绿色。所以答案是B选项。
7.(2024五上·任丘期中)铁钉在__________的环境下容易生锈。
A.干燥 B.潮湿
【答案】B
【知识点】生锈
【解析】【分析】铁生锈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等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在干燥的环境里,水分很少,铁和氧气、水接触的机会少,不容易生锈;而在潮湿的环境中,有较多的水分,铁能更好地与氧气、水接触,满足生锈的条件,所以更容易生锈。因此铁钉在潮湿的环境下容易生锈,答案选B。
8.(2024五上·任丘期中)( )有助于我们身体健康。
A.早上起床晨跑 B.吃完饭后,立刻剧烈运动
C.不吃早饭 D.熬夜工作
【答案】A
【知识点】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解析】【分析】A:早上起床晨跑,能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还能让身体得到锻炼,提高免疫力等,有助于身体健康;A正确
B:吃完饭后,立刻剧烈运动,会影响肠胃的消化,因为吃饭后肠胃需要血液来帮助消化,剧烈运动会让血液流向运动的肌肉,导致肠胃消化不好,不利于身体健康;B错误
C:不吃早饭,身体一上午没有足够的能量供应,会影响身体的新陈代谢,还可能导致血糖低等问题,不利于身体健康;C错误
D:熬夜工作,会打乱身体的正常作息,影响身体的休息和恢复,比如影响内分泌等,不利于身体健康;D错误
故答案为:A。
9.(2024五上·任丘期中)( )不是应对噪声污染的防护措施。
A.戴耳塞 B.家庭垃圾及时清理 C.远离噪声大的场所
【答案】B
【知识点】噪音
【解析】【分析】A:戴耳塞可以阻挡外界的噪声进入耳朵,是应对噪声污染的防护措施,所以A不符合题意;
B:家庭垃圾及时清理,主要是为了保持环境卫生,和应对噪声污染没有关系,所以B符合题意;
C:远离噪声大的场所,能减少我们接触噪声的机会,是应对噪声污染的防护措施,所以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0.(2024五上·任丘期中)如图地球的内部结构模型中标示的部分是( )。
A.地壳 B.地核 C.地幔
【答案】B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
【解析】【分析】地球的内部结构从外到内依次是地壳、地幔、地核。地壳是最外面的一层,比较薄;地幔在中间;地核是地球的核心部分,位于最里面。图中标示的部分在地球内部结构的最中心,所以是地核,答案选B。
11.(2024五上·任丘期中)模拟火山喷发实验中,不需要用到的是( )。
A.盐 B.小苏打 C.醋
【答案】A
【知识点】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在模拟火山喷发的实验中,通常是利用小苏打和醋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气体,从而模拟火山喷发时的现象。而盐在这个实验里,不能和其他物质发生类似的、能模拟火山喷发的反应,所以不需要用到盐。小苏打和醋是实验中用来产生反应的关键材料,答案选A。
12.(2024五上·任丘期中)( )比较硬。
A.大理石 B.花岗岩 C.石灰石
【答案】B
【知识点】岩石、 沙和黏土的特征
【解析】【分析】A:大理石质地相对较软,用硬物刻画时,比较容易留下痕迹,所以A错误;
B:花岗岩质地坚硬,硬度较大,不容易被刻画或破坏,所以B正确;
C:石灰石的硬度也比较小,不如花岗岩硬,所以C错误。
故答案为:B。
13.(2024五上·任丘期中)氧气可以助燃,所以在钢铁的冶炼和火箭的助燃上,起到很大的作用。( )
【答案】正确
【知识点】空气和我们的生活
【解析】【分析】氧气具有助燃的性质。在钢铁冶炼时,通入氧气能让燃料(比如焦炭)燃烧得更充分,释放出更多的热量,从而提高炉温,有助于提炼铁矿石。而在火箭助燃方面,火箭发动机里的燃料需要在氧气的帮助下,才能充分燃烧,产生巨大的推力,推动火箭飞行。所以氧气在钢铁的冶炼和火箭的助燃上,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句话是正确的。
14.(2024五上·任丘期中)燃烧对人类百害无一利。( )
【答案】错误
【知识点】能量的转化
【解析】【分析】在生活中,燃烧能给我们带来很多好处,比如用燃烧的火来做饭,把生的食物做熟;冬天用燃烧来取暖,让我们在寒冷的天气里感到温暖;还有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依靠燃料的燃烧来提供动力,方便我们的出行。当然燃烧如果使用不当,比如发生火灾,会带来危害,但不能说燃烧对人类只有害处,没有好处,所以“燃烧对人类百害无一利”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15.(2024五上·任丘期中)我们要保护自己的感官,必要时可使用一定的防护用具。( )
【答案】正确
【知识点】人体感觉器官的基本功能
【解析】【分析】人类具有不同的感觉器官,可以感受外界环境的不同刺激,并产生不同的感觉,感觉器官可以帮助我们感知周围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我们要保护自己的感官,必要时可使用一定的防护用具。题目说法正确。
16.(2024五上·任丘期中)氮气可以用于医疗手术。( )
【答案】正确
【知识点】认识空气
【解析】【分析】氮气的化学性质很稳定,不容易和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在医疗手术中,常常会用到液氮,液氮的温度极低。利用液氮的低温特性,可以进行冷冻治疗,比如冷冻一些病变的组织,让它们坏死脱落,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所以氮气可以用于医疗手术,这句话是正确的。
17.(2024五上·任丘期中)地壳主要是由岩石构成。(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地壳的组成
【解析】【分析】地壳是地球固体圈层的最外层,我们能看到的地表,像高山、平原等,大多是由各种岩石组成的。岩石是地壳的主要组成物质,所以地壳主要是由岩石构成的,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18.(2024五上·任丘期中)噪声污染会损害听觉,造成听力下降。(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噪音
【解析】【分析】我们的耳朵里有很脆弱的听觉器官,噪声是一种刺耳的声音。当长期处于噪声环境或者受到强烈噪声刺激时,耳朵里的听觉细胞等会受到损伤。所以噪声污染会损害听觉,造成听力下降,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19.(2024五上·任丘期中)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是固定的,不会改变。(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地壳的运动
【解析】【分析】地球的地壳是在不断运动的,比如板块会发生漂移、碰撞等。像喜马拉雅山脉,科学家研究发现它以前是海洋,后来由于板块运动,地壳不断挤压隆起,才变成了现在的山脉;还有一些地方,原本的陆地可能因为地壳下沉等原因,慢慢被海水淹没,变成海洋的一部分。所以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不是固定不变的,题干说法是错误的。
20.(2024五上·任丘期中)地震能引起山崩、地裂、水灾和火灾等,十分可怕。(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地震发生时,地壳会剧烈运动。这种运动可能导致山体松动,进而引发山崩;还会使地面出现裂缝,也就是地裂。另外,如果地震引发了海啸,就会带来水灾;要是地震破坏了燃气管道或者电力设施,很容易引发火灾。这些灾害都会对人类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很大的危害,所以地震能引起山崩、地裂、水灾和火灾等,十分可怕,题干说法是正确的。
21.(2024五上·任丘期中)火山岩是优质的建筑材料。(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岩石的用途
【解析】【分析】火山岩是火山喷发后形成的岩石。它质地坚硬,结构比较稳定,不容易被风化、侵蚀。而且很多火山岩孔隙多,质量轻,同时还具有很好的隔热、隔音效果。在建筑方面,用火山岩可以建造坚固耐用的建筑物,像一些墙体、地面等都能用到它,所以火山岩是优质的建筑材料,题干说法是正确的。
22.(2024五上·任丘期中)发生地震如何安全逃生?连一连。
保持镇静 剧烈晃动时先避震
惊慌失措 有利于安全逃生的做法 走楼梯
乘坐电梯 不利于安全逃生的做法 一直躲在建筑物内等救援
用坚硬物品保护头部 地震停止后撤离到室外空旷处
【答案】
【知识点】地震的成因及作用;安全常识
【解析】【分析】第一组连线分析
保持镇静:当地震发生时,保持镇静能让我们头脑清醒,从而更好地判断周围环境,采取正确的逃生行动,所以和“有利于安全逃生的做法”相连。
惊慌失措:如果惊慌失措,就会慌乱无措,不知道该做什么,很容易做出错误的行为,不利于逃生,所以和“不利于安全逃生的做法”相连。
乘坐电梯:地震时,电梯可能会因为断电或者故障而停运,把人困在里面,非常危险,所以和“不利于安全逃生的做法”相连。
用坚硬物品保护头部:用坚硬物品保护头部,可能会因为物品本身坚硬,在碰撞时对头部造成伤害,而不是保护,所以和“不利于安全逃生的做法”相连。
第二组连线分析
剧烈晃动时先避震:地震剧烈晃动时,先找安全的地方避震(比如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下面),能避免被掉落的物体砸伤,是有利于逃生的做法,所以和“有利于安全逃生的做法”相连。
走楼梯:地震时,走楼梯是相对安全的逃生通道(电梯不安全),所以和“有利于安全逃生的做法”相连。
一直躲在建筑物内等救援:如果一直躲在建筑物内等救援,当建筑物发生倒塌等更严重的情况时,会很危险,应该在地震停止后,及时撤离到室外空旷处,所以和“不利于安全逃生的做法”相连。
地震停止后撤离到室外空旷处:地震停止后,撤离到室外空旷处,能远离可能倒塌的建筑物等危险,是有利于逃生的做法,所以和“有利于安全逃生的做法”相连。
23.(2024五上·任丘期中)人体感知环境刺激,需要哪些条件?
实验方法:三个人为一组,一人为测试者,两人为被测试者。活动前,被测试者都戴上眼罩,其中一人还要戴上耳套。测试者从距桌面20厘米高处分别扔下一张纸巾、一把钥匙,要求被测试者听到声音后举手示意。
(1)扔下纸巾,两名被测者都 举手示意。扔下钥匙,戴耳套的被测者 举手示意,不戴耳套的测试者 举手示意。(填“会”或“不会”)
(2)两名被测者都 听到纸巾掉落的声音,不戴耳套的测试者 听到钥匙掉落的声音,戴耳套的测试者 听到钥匙掉落的声音。(填“能”或“不能”)
(3)我们要听到声音,需要有接收声音的 及物体发出 ,当 刺激 时,我们就听到了声音。
【答案】(1)不会;不会;会
(2)不能;能;不能
(3)耳朵;声音;声音;耳朵
【知识点】人体感觉器官的基本功能
【解析】【分析】(1)扔下纸巾时,纸巾比较轻,掉落的声音很微弱,两名被测试者即使没戴耳套,也很难听到,所以都不会举手示意;扔下钥匙时,戴耳套的被测试者,耳套阻挡了声音进入耳朵,所以不会听到声音,也就不会举手示意;不戴耳套的被测试者能听到钥匙掉落的声音,所以会举手示意。
(2)纸巾掉落的声音很轻,两名被测试者都难以听到,所以都不能听到纸巾掉落的声音;不戴耳套的被测试者,耳朵能正常接收钥匙掉落的声音,所以能听到;戴耳套的被测试者,耳套阻碍了声音传入,所以不能听到钥匙掉落的声音。
(3)我们的耳朵是接收声音的器官,物体发出声音后,声音传播到耳朵,刺激耳朵里的听觉结构,这样我们就能听到声音了。所以要听到声音,需要有接收声音的耳朵,以及物体发出声音,当声音刺激耳朵时,我们就听到了声音。
(1)纸巾掉落时声音很轻,通常情况下无法通过听觉感知,因此两名被测者都不会举手示意。钥匙掉落时声音较大,不戴耳套的被测者能听到声音并举手示意,而戴耳套的被测者由于耳套的隔音效果,无法听到声音,因此不会举手示意。
(2)纸巾掉落的声音很轻,通常情况下无法被听到,因此两名被测者都不能听到。钥匙掉落的声音较大,不戴耳套的被测者能听到,而戴耳套的被测者由于耳套的隔音效果,不能听到
(3)耳是听觉器官,听声音得靠耳朵。人能听到声音需要三个条件:听到声音需要有接收声音的器官,即耳朵;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当声波传到耳朵并刺激耳朵时,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24.(2024五上·任丘期中)2024年春节,各类机器人纷纷“大显身手”。电动车充电“一桩难求”,移动充电机器人上岗,提供“桩找车”充电服务;快递公司人手不足,机器人穿梭在仓库、街道,实现智能分拣、自动配送……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4年春节联欢晚会辽宁沈阳分会场的演出中,8名极具硬核工业风的“舞美设计师”,随着音乐律动灵活地变换节奏,“调度”灯光,“旋转”手绢……这是来自沈阳的工业机器人“天团”。
(1)材料中提到了机器人的哪些功能?
(2)如果你是设计师,你设计的机器人是什么样的?具有什么功能?
【答案】(1)材料中提到了机器人可以提供“桩找车”充电服务,智能分拣、自动配送快递,表演精彩节目。
(2)我想设计人形机器人。它有多种功能,应用于多种场合,例如可以做饭,打扫卫生,送快递,陪人们下棋、聊天,照顾老年人,教学生学习,在工厂工作等。
【知识点】科技
【解析】【分析】(1)从材料里能看到,移动充电机器人能提供“桩找车”充电服务,解决电动车充电难的问题;快递机器人可以在仓库和街道穿梭,实现智能分拣快递以及自动配送快递;还有沈阳的工业机器人“天团”,能在春晚分会场表演节目,随着音乐灵活变换节奏,调度灯光、旋转手绢等。所以总结起来,材料中提到机器人的功能有提供“桩找车”充电服务、智能分拣和自动配送快递、表演精彩节目。
(2)对于设计机器人,从小学科学知识以及生活需求的角度来看,人形机器人是比较容易想象的。因为人形的结构更方便模仿人类的动作去做很多事。做饭方面,它可以按照设定的程序,像人类一样操作厨具,把食材做成美味的饭菜;打扫卫生时,能灵活地移动,用自带的清洁工具清理地面、擦拭家具;送快递时,凭借导航和移动能力,把快递送到指定地点;陪人们下棋、聊天,是利用程序里的棋类规则和交流话术,给人们带来陪伴;照顾老年人,能帮忙端水、提醒吃药等;教学生学习,可展示知识内容、解答简单问题;在工厂工作,能重复做一些组装、搬运等工作。这样的机器人能在很多场合发挥作用,帮助人们解决生活、工作中的各种问题。
1 / 1河北省沧州市任丘市任丘市麻家坞学区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期中考试科学试卷
1.(2024五上·任丘期中)燃烧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 ,对人类的发展意义 。
2.(2024五上·任丘期中)人体感官时刻接受着来自外界环境的 并做出
3.(2024五上·任丘期中)1910年,德国科学家 通过观察地图上大西洋两侧的大陆海岸线轮廓,提出一个假设:大陆是 的。
4.(2024五上·任丘期中)地壳的 对岩层产生了非常大的 ,当岩层受到巨大的挤压力时会发生 ,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 。
5.(2024五上·任丘期中)下列关于空气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的成分是单一的
B.空气主要由氮气和二氧化碳两种气体组成
C.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
6.(2024五上·任丘期中)紫甘蓝汁遇醋会变成( ),遇小苏打会变成( )。
A.红色;紫色 B.红色;绿色 C.绿色;绿色
7.(2024五上·任丘期中)铁钉在__________的环境下容易生锈。
A.干燥 B.潮湿
8.(2024五上·任丘期中)( )有助于我们身体健康。
A.早上起床晨跑 B.吃完饭后,立刻剧烈运动
C.不吃早饭 D.熬夜工作
9.(2024五上·任丘期中)( )不是应对噪声污染的防护措施。
A.戴耳塞 B.家庭垃圾及时清理 C.远离噪声大的场所
10.(2024五上·任丘期中)如图地球的内部结构模型中标示的部分是( )。
A.地壳 B.地核 C.地幔
11.(2024五上·任丘期中)模拟火山喷发实验中,不需要用到的是( )。
A.盐 B.小苏打 C.醋
12.(2024五上·任丘期中)( )比较硬。
A.大理石 B.花岗岩 C.石灰石
13.(2024五上·任丘期中)氧气可以助燃,所以在钢铁的冶炼和火箭的助燃上,起到很大的作用。( )
14.(2024五上·任丘期中)燃烧对人类百害无一利。( )
15.(2024五上·任丘期中)我们要保护自己的感官,必要时可使用一定的防护用具。( )
16.(2024五上·任丘期中)氮气可以用于医疗手术。( )
17.(2024五上·任丘期中)地壳主要是由岩石构成。( )
18.(2024五上·任丘期中)噪声污染会损害听觉,造成听力下降。( )
19.(2024五上·任丘期中)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是固定的,不会改变。( )
20.(2024五上·任丘期中)地震能引起山崩、地裂、水灾和火灾等,十分可怕。( )
21.(2024五上·任丘期中)火山岩是优质的建筑材料。( )
22.(2024五上·任丘期中)发生地震如何安全逃生?连一连。
保持镇静 剧烈晃动时先避震
惊慌失措 有利于安全逃生的做法 走楼梯
乘坐电梯 不利于安全逃生的做法 一直躲在建筑物内等救援
用坚硬物品保护头部 地震停止后撤离到室外空旷处
23.(2024五上·任丘期中)人体感知环境刺激,需要哪些条件?
实验方法:三个人为一组,一人为测试者,两人为被测试者。活动前,被测试者都戴上眼罩,其中一人还要戴上耳套。测试者从距桌面20厘米高处分别扔下一张纸巾、一把钥匙,要求被测试者听到声音后举手示意。
(1)扔下纸巾,两名被测者都 举手示意。扔下钥匙,戴耳套的被测者 举手示意,不戴耳套的测试者 举手示意。(填“会”或“不会”)
(2)两名被测者都 听到纸巾掉落的声音,不戴耳套的测试者 听到钥匙掉落的声音,戴耳套的测试者 听到钥匙掉落的声音。(填“能”或“不能”)
(3)我们要听到声音,需要有接收声音的 及物体发出 ,当 刺激 时,我们就听到了声音。
24.(2024五上·任丘期中)2024年春节,各类机器人纷纷“大显身手”。电动车充电“一桩难求”,移动充电机器人上岗,提供“桩找车”充电服务;快递公司人手不足,机器人穿梭在仓库、街道,实现智能分拣、自动配送……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4年春节联欢晚会辽宁沈阳分会场的演出中,8名极具硬核工业风的“舞美设计师”,随着音乐律动灵活地变换节奏,“调度”灯光,“旋转”手绢……这是来自沈阳的工业机器人“天团”。
(1)材料中提到了机器人的哪些功能?
(2)如果你是设计师,你设计的机器人是什么样的?具有什么功能?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便利;重大
【知识点】能量的转化;光与热
【解析】【分析】燃烧在生活里有很多用处,能给我们带来极大的便利。比如,我们用燃烧的火来做饭,能把生的食物做熟;用燃烧来取暖,让寒冷的环境变得温暖。从人类发展的角度看,燃烧的发现和利用,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像古代人类利用火来加工工具、抵御野兽等,所以对人类的发展意义重大。所以第1空填便利,第2空填重大。
2.【答案】刺激;反应
【知识点】人体感觉器官的基本功能
【解析】【分析】我们的人体感官,像眼睛、耳朵、鼻子等,时刻都在接收外界环境传来的各种信号,这些信号就是刺激,比如眼睛看到光亮、耳朵听到声音,都是受到了刺激。然后身体会根据这些刺激做出相应的回应,也就是反应,比如看到强光会不自觉地闭眼,听到刺耳的声音会捂耳朵。所以第1空是刺激,第2空是反应。
3.【答案】魏格纳;移动
【知识点】地壳的运动;科学常识
【解析】【分析】1910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观察地图,发现大西洋两侧的大陆海岸线轮廓很相似,好像能拼在一起。于是他提出了一个假设,认为大陆是移动的,也就是说大陆不是一直固定在原来的位置,是会发生漂移的。所以第1空是魏格纳,第2空是移动。
4.【答案】运动变化;挤压力;弯曲变形;断裂
【知识点】地壳的运动
【解析】【分析】地壳不是静止不动的,它会发生运动变化(第1空)。这种运动变化会对岩层产生非常大的挤压力(第2空)。当岩层受到巨大的挤压力时,就像我们挤压一块塑料片,它会先发生弯曲变形(第3空)。而当这种弯曲变形达到一定程度,超过了岩层能承受的限度时,岩层就会断裂(第4空),这就好比用力掰筷子,到一定程度筷子就断了。
5.【答案】C
【知识点】认识空气
【解析】【分析】A:空气包含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多种气体,不是单一的,所以A错误;
B:空气主要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不是氮气和二氧化碳,所以B错误;
C:空气里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多种气体,是混合物,所以C正确。
故答案为:C。
6.【答案】B
【知识点】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紫甘蓝汁是一种酸碱指示剂,能根据遇到的物质是酸性还是碱性,显示出不同的颜色。醋是酸性的,当紫甘蓝汁遇到醋时,会变成红色;小苏打溶液是碱性的,当紫甘蓝汁遇到小苏打时,会变成绿色。所以答案是B选项。
7.【答案】B
【知识点】生锈
【解析】【分析】铁生锈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等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在干燥的环境里,水分很少,铁和氧气、水接触的机会少,不容易生锈;而在潮湿的环境中,有较多的水分,铁能更好地与氧气、水接触,满足生锈的条件,所以更容易生锈。因此铁钉在潮湿的环境下容易生锈,答案选B。
8.【答案】A
【知识点】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解析】【分析】A:早上起床晨跑,能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还能让身体得到锻炼,提高免疫力等,有助于身体健康;A正确
B:吃完饭后,立刻剧烈运动,会影响肠胃的消化,因为吃饭后肠胃需要血液来帮助消化,剧烈运动会让血液流向运动的肌肉,导致肠胃消化不好,不利于身体健康;B错误
C:不吃早饭,身体一上午没有足够的能量供应,会影响身体的新陈代谢,还可能导致血糖低等问题,不利于身体健康;C错误
D:熬夜工作,会打乱身体的正常作息,影响身体的休息和恢复,比如影响内分泌等,不利于身体健康;D错误
故答案为:A。
9.【答案】B
【知识点】噪音
【解析】【分析】A:戴耳塞可以阻挡外界的噪声进入耳朵,是应对噪声污染的防护措施,所以A不符合题意;
B:家庭垃圾及时清理,主要是为了保持环境卫生,和应对噪声污染没有关系,所以B符合题意;
C:远离噪声大的场所,能减少我们接触噪声的机会,是应对噪声污染的防护措施,所以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0.【答案】B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
【解析】【分析】地球的内部结构从外到内依次是地壳、地幔、地核。地壳是最外面的一层,比较薄;地幔在中间;地核是地球的核心部分,位于最里面。图中标示的部分在地球内部结构的最中心,所以是地核,答案选B。
11.【答案】A
【知识点】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在模拟火山喷发的实验中,通常是利用小苏打和醋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气体,从而模拟火山喷发时的现象。而盐在这个实验里,不能和其他物质发生类似的、能模拟火山喷发的反应,所以不需要用到盐。小苏打和醋是实验中用来产生反应的关键材料,答案选A。
12.【答案】B
【知识点】岩石、 沙和黏土的特征
【解析】【分析】A:大理石质地相对较软,用硬物刻画时,比较容易留下痕迹,所以A错误;
B:花岗岩质地坚硬,硬度较大,不容易被刻画或破坏,所以B正确;
C:石灰石的硬度也比较小,不如花岗岩硬,所以C错误。
故答案为:B。
13.【答案】正确
【知识点】空气和我们的生活
【解析】【分析】氧气具有助燃的性质。在钢铁冶炼时,通入氧气能让燃料(比如焦炭)燃烧得更充分,释放出更多的热量,从而提高炉温,有助于提炼铁矿石。而在火箭助燃方面,火箭发动机里的燃料需要在氧气的帮助下,才能充分燃烧,产生巨大的推力,推动火箭飞行。所以氧气在钢铁的冶炼和火箭的助燃上,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句话是正确的。
14.【答案】错误
【知识点】能量的转化
【解析】【分析】在生活中,燃烧能给我们带来很多好处,比如用燃烧的火来做饭,把生的食物做熟;冬天用燃烧来取暖,让我们在寒冷的天气里感到温暖;还有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依靠燃料的燃烧来提供动力,方便我们的出行。当然燃烧如果使用不当,比如发生火灾,会带来危害,但不能说燃烧对人类只有害处,没有好处,所以“燃烧对人类百害无一利”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15.【答案】正确
【知识点】人体感觉器官的基本功能
【解析】【分析】人类具有不同的感觉器官,可以感受外界环境的不同刺激,并产生不同的感觉,感觉器官可以帮助我们感知周围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我们要保护自己的感官,必要时可使用一定的防护用具。题目说法正确。
16.【答案】正确
【知识点】认识空气
【解析】【分析】氮气的化学性质很稳定,不容易和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在医疗手术中,常常会用到液氮,液氮的温度极低。利用液氮的低温特性,可以进行冷冻治疗,比如冷冻一些病变的组织,让它们坏死脱落,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所以氮气可以用于医疗手术,这句话是正确的。
17.【答案】正确
【知识点】地壳的组成
【解析】【分析】地壳是地球固体圈层的最外层,我们能看到的地表,像高山、平原等,大多是由各种岩石组成的。岩石是地壳的主要组成物质,所以地壳主要是由岩石构成的,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18.【答案】正确
【知识点】噪音
【解析】【分析】我们的耳朵里有很脆弱的听觉器官,噪声是一种刺耳的声音。当长期处于噪声环境或者受到强烈噪声刺激时,耳朵里的听觉细胞等会受到损伤。所以噪声污染会损害听觉,造成听力下降,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19.【答案】错误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地壳的运动
【解析】【分析】地球的地壳是在不断运动的,比如板块会发生漂移、碰撞等。像喜马拉雅山脉,科学家研究发现它以前是海洋,后来由于板块运动,地壳不断挤压隆起,才变成了现在的山脉;还有一些地方,原本的陆地可能因为地壳下沉等原因,慢慢被海水淹没,变成海洋的一部分。所以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不是固定不变的,题干说法是错误的。
20.【答案】正确
【知识点】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地震发生时,地壳会剧烈运动。这种运动可能导致山体松动,进而引发山崩;还会使地面出现裂缝,也就是地裂。另外,如果地震引发了海啸,就会带来水灾;要是地震破坏了燃气管道或者电力设施,很容易引发火灾。这些灾害都会对人类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很大的危害,所以地震能引起山崩、地裂、水灾和火灾等,十分可怕,题干说法是正确的。
21.【答案】正确
【知识点】岩石的用途
【解析】【分析】火山岩是火山喷发后形成的岩石。它质地坚硬,结构比较稳定,不容易被风化、侵蚀。而且很多火山岩孔隙多,质量轻,同时还具有很好的隔热、隔音效果。在建筑方面,用火山岩可以建造坚固耐用的建筑物,像一些墙体、地面等都能用到它,所以火山岩是优质的建筑材料,题干说法是正确的。
22.【答案】
【知识点】地震的成因及作用;安全常识
【解析】【分析】第一组连线分析
保持镇静:当地震发生时,保持镇静能让我们头脑清醒,从而更好地判断周围环境,采取正确的逃生行动,所以和“有利于安全逃生的做法”相连。
惊慌失措:如果惊慌失措,就会慌乱无措,不知道该做什么,很容易做出错误的行为,不利于逃生,所以和“不利于安全逃生的做法”相连。
乘坐电梯:地震时,电梯可能会因为断电或者故障而停运,把人困在里面,非常危险,所以和“不利于安全逃生的做法”相连。
用坚硬物品保护头部:用坚硬物品保护头部,可能会因为物品本身坚硬,在碰撞时对头部造成伤害,而不是保护,所以和“不利于安全逃生的做法”相连。
第二组连线分析
剧烈晃动时先避震:地震剧烈晃动时,先找安全的地方避震(比如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下面),能避免被掉落的物体砸伤,是有利于逃生的做法,所以和“有利于安全逃生的做法”相连。
走楼梯:地震时,走楼梯是相对安全的逃生通道(电梯不安全),所以和“有利于安全逃生的做法”相连。
一直躲在建筑物内等救援:如果一直躲在建筑物内等救援,当建筑物发生倒塌等更严重的情况时,会很危险,应该在地震停止后,及时撤离到室外空旷处,所以和“不利于安全逃生的做法”相连。
地震停止后撤离到室外空旷处:地震停止后,撤离到室外空旷处,能远离可能倒塌的建筑物等危险,是有利于逃生的做法,所以和“有利于安全逃生的做法”相连。
23.【答案】(1)不会;不会;会
(2)不能;能;不能
(3)耳朵;声音;声音;耳朵
【知识点】人体感觉器官的基本功能
【解析】【分析】(1)扔下纸巾时,纸巾比较轻,掉落的声音很微弱,两名被测试者即使没戴耳套,也很难听到,所以都不会举手示意;扔下钥匙时,戴耳套的被测试者,耳套阻挡了声音进入耳朵,所以不会听到声音,也就不会举手示意;不戴耳套的被测试者能听到钥匙掉落的声音,所以会举手示意。
(2)纸巾掉落的声音很轻,两名被测试者都难以听到,所以都不能听到纸巾掉落的声音;不戴耳套的被测试者,耳朵能正常接收钥匙掉落的声音,所以能听到;戴耳套的被测试者,耳套阻碍了声音传入,所以不能听到钥匙掉落的声音。
(3)我们的耳朵是接收声音的器官,物体发出声音后,声音传播到耳朵,刺激耳朵里的听觉结构,这样我们就能听到声音了。所以要听到声音,需要有接收声音的耳朵,以及物体发出声音,当声音刺激耳朵时,我们就听到了声音。
(1)纸巾掉落时声音很轻,通常情况下无法通过听觉感知,因此两名被测者都不会举手示意。钥匙掉落时声音较大,不戴耳套的被测者能听到声音并举手示意,而戴耳套的被测者由于耳套的隔音效果,无法听到声音,因此不会举手示意。
(2)纸巾掉落的声音很轻,通常情况下无法被听到,因此两名被测者都不能听到。钥匙掉落的声音较大,不戴耳套的被测者能听到,而戴耳套的被测者由于耳套的隔音效果,不能听到
(3)耳是听觉器官,听声音得靠耳朵。人能听到声音需要三个条件:听到声音需要有接收声音的器官,即耳朵;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当声波传到耳朵并刺激耳朵时,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24.【答案】(1)材料中提到了机器人可以提供“桩找车”充电服务,智能分拣、自动配送快递,表演精彩节目。
(2)我想设计人形机器人。它有多种功能,应用于多种场合,例如可以做饭,打扫卫生,送快递,陪人们下棋、聊天,照顾老年人,教学生学习,在工厂工作等。
【知识点】科技
【解析】【分析】(1)从材料里能看到,移动充电机器人能提供“桩找车”充电服务,解决电动车充电难的问题;快递机器人可以在仓库和街道穿梭,实现智能分拣快递以及自动配送快递;还有沈阳的工业机器人“天团”,能在春晚分会场表演节目,随着音乐灵活变换节奏,调度灯光、旋转手绢等。所以总结起来,材料中提到机器人的功能有提供“桩找车”充电服务、智能分拣和自动配送快递、表演精彩节目。
(2)对于设计机器人,从小学科学知识以及生活需求的角度来看,人形机器人是比较容易想象的。因为人形的结构更方便模仿人类的动作去做很多事。做饭方面,它可以按照设定的程序,像人类一样操作厨具,把食材做成美味的饭菜;打扫卫生时,能灵活地移动,用自带的清洁工具清理地面、擦拭家具;送快递时,凭借导航和移动能力,把快递送到指定地点;陪人们下棋、聊天,是利用程序里的棋类规则和交流话术,给人们带来陪伴;照顾老年人,能帮忙端水、提醒吃药等;教学生学习,可展示知识内容、解答简单问题;在工厂工作,能重复做一些组装、搬运等工作。这样的机器人能在很多场合发挥作用,帮助人们解决生活、工作中的各种问题。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