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1.5声音的强与弱
教学内容 (四年级) 课时安排 第 课时 (共 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学生能通过实验观察,理解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幅度之间的关系,知道振幅越大声音越强,振幅越小声音越弱。 学生能举例说明生活中声音强弱与振动幅度相关的现象(如拨动琴弦、敲鼓等)。 科学思维 学生能通过对比实验(轻拨与重拨钢尺、橡皮筋等),分析振动幅度与声音强弱的规律性联系。 学生能基于实验记录,用简单的语言归纳结论,培养初步的因果推理能力。 探究实践 学生能独立或合作完成拨动钢尺、橡皮筋和敲击鼓面的实验,规范操作并准确观察记录振动幅度和声音变化。 学生能通过“研讨”环节交流发现,用事实证据支持自己的观点。 态度责任 学生在实验中养成认真观察、如实记录的科学态度,增强探究声音现象的兴趣。 学生能意识到声音强弱在生活中的应用(如乐器演奏),尊重实验中的安全规则。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幅度的关系 教学难点 准确观察并描述振动幅度的变化(振动幅度是肉眼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需引导学生通过对比现象推断规律)。 从具体实验现象抽象出科学结论(四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弱,需通过记录分析和研讨逐步引导)。
教具学具 教师:多媒体课件、钢尺 小组:音叉、线、小鼓、铁架台、鼓槌、钢尺
教 学 过 程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过 程 (一)聚焦:击鼓情境导入(5分钟) 1.视频导入(2分钟) 播放震撼的击鼓表演视频(对应教材图片),引导学生观察:"鼓手们用力击鼓时,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尘土飞扬、鼓声震天) 提问::"为什么用力击鼓时声音那么强?轻轻击鼓时声音又那么弱?" 2.创设探索情境 (3分钟) "今天,我们将化身小小科学家,成立'声音探索小队',通过三个有趣的实验来揭开声音强弱的奥秘!" 出示探索任务卡:"每个小队需要完成钢尺、橡皮筋、小鼓三个实验挑战" (设计意图:通过击鼓表演视频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引出声音强弱问题,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以“声音探索小队”身份参与实验,培养探究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二)探索:三重实验挑战(20分钟) 情境创设:"现在我们要进入实验室,完成三个声音探索挑战!" 1.挑战一:钢尺振动实验 出示教材钢尺实验图示:"请看第一个挑战!" 学生操作:轻拨→观察→记录;重拨→观察→记录 引导观察:"注意看钢尺振动时摆动的范围大小!" 2.挑战二:橡皮筋振动实验 出示教材橡皮筋实验要求:"第二个挑战来了!" 学生操作:用不同力度拨动橡皮筋,观察振动幅度变化 关键提问:"橡皮筋振动时,你看到什么在变化?" 3.最有趣的情境:"最后一个挑战——让我们当一回小鼓手!" 在鼓面撒面粉:"面粉会成为我们的小助手,帮我们看到看不见的振动" 学生操作:轻敲→观察面粉跳动;重敲→观察面粉跳动 提问:"注意:面粉跳得高说明什么?" 教师指导要点: 巡回指导时用情境化语言:"科学家们,你们发现了什么秘密?" 提醒规范操作:"真正的科学家都注重实验安全哦!"
(设计意图:通过三个实验挑战,引导学生观察钢尺、橡皮筋和鼓面振动幅度与声音强弱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声音强弱的原理,激发学习兴趣。) (三)研讨:科学发现交流会(10分钟) 情境创设:"现在请各探索小队来到科学研讨会场,分享你们的重大发现!" 数据分享 1.出示教材研讨问题1:"分析记录,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各组用实验记录单汇报,教师板书关键词: "重拨钢尺→振动幅度大→声音强" "轻拨橡皮筋→振动幅度小→声音弱" "用力敲鼓→面粉跳得高→声音强" 2.出示教材结论部分:"看!我们的发现和科学家的一样!" 齐读结论:"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联系击鼓情境:"现在谁能解释,为什么击鼓表演中用力击鼓时声音那么强?" (预设:用力击鼓,鼓面振动幅度大,声音强)
(设计意图:通过科学发现交流会,引导学生分享实验数据,总结规律,验证结论,培养分析、表达和总结能力,联系实际情境,加深对声音强弱原理的理解,巩固知识。) (四)拓展:音叉验证与生活应用(5分钟) 1.音叉实验演示 出示教材音叉图片:"科学家还用音叉来研究声音呢!" 演示:轻敲音叉→小球微微晃动;重敲音叉→小球大幅弹开 "看!小球的弹开幅度告诉我们振动的大小!" 生活应用 出示各种乐器图片:"现在你们能解释这些现象吗?" 为什么吉他手用力拨弦时声音更响? 为什么轻轻敲门和用力敲门声音不同? 3.课堂总结:"今天我们用科学的方法解开了声音强弱的秘密,原来一切都与振动幅度有关!" 4.延伸思考:"回家后,还能发现哪些声音强弱的现象呢?"
(设计意图:通过音叉实验验证声音强弱与振动幅度的关系,拓展到生活中的乐器和敲门等现象,帮助学生将科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加深理解,同时激发学生继续探索生活中声音现象的兴趣,培养科学思维和探究精神。) 板书设计: 1.6声音的强与弱 力小,振动幅度小,声音弱,音量小 力大,振动幅度大,声音强,音量大
教 学 反 思 在本次教学中,学生表现出极高的参与热情和探索精神。击鼓视频导入环节,学生被吸引,积极回答问题。实验挑战环节,学生以小组形式积极参与,合作默契,认真观察记录。研讨环节,学生能清晰总结声音强弱与振动幅度的关系,表现良好。拓展环节,学生将知识与生活联系,积极回答。但部分学生实验操作规范性需加强,今后教学中应注重细节指导,培养严谨科学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