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五四制)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7课《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课件+教学设计+素材(15年教学能手评选济宁嘉祥县第二中学) (18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五四制)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7课《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课件+教学设计+素材(15年教学能手评选济宁嘉祥县第二中学) (18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18 20:55:41

文档简介

鲁教版六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
第17课 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
【课标要求】
1、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史实。?
2、讲述戚继光抗倭的史实,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分为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和葡萄牙殖民者骗取澳门居住权三个部分内容组成。是鲁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7课的内容。本课上承明朝的皇权高度集中,下接清朝专制统治的强化。反映的明朝对外关系的两个方面:一是友好交往,一个是战争和冲突。通过此课,可以反映出明朝时的对外交往关系,也可以反映出在中国封建社会的中后期,中国在整个世界的地位及发展趋势,激发学生的爱国责任心,所以本课在整本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的实施主体是六年级学生.
从知识能力水平上来,经过初一年级上学期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历史学科知识的一定储备:阅读简单材料,从图片、表格中获取历史信息,归纳整理等基本技能;
2、从心理特点上看,六年级的学生对历史知识学习兴趣浓厚,积极性强,有很强的探求欲望,但在思考问题时的广度和深度以及全面性还有所欠缺,所以教师要在保证学生掌握好基本知识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思考问题的能力和探究的能力。
3、从个性特点上看,六年级学生喜欢彰显自我,表现自己,因此课堂上要注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学习,对学生的积极思维给予肯定,但处于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毕竟能力有限,对很多问题的分析和理解还不到位,这就需要老师对他们作出肯定的同时还要给予适当的指导,让学生知学好学,寓学于乐。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知识:郑和下西洋的时间、目的、概况、意义;戚继光抗倭;葡萄牙骗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2.能力:采用课堂互动、想象等方式,探究郑和下西洋成功、戚继光抗倭斗争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在地图上演示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历史想象能力。
2.引导学生收集戚继光抗倭斗争的事迹,与岳飞的事迹作对比,提高学生收集历史资料的能力的语言表达能力。
3.利用视频、地图、图片等直观教具辅助教学,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
4.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促进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育学生继承和发扬我国古代人民不畏艰难、敢为人先的精神。
2.学习戚继光抗倭事迹,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3.通过展示古今中国对外交往的图片,体会中国的和平友好的外交理念以及不屈的民族抗争精神。
【教学重点】
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分析郑和、戚继光的精神品质。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西洋三宝”旅行团开团啦!
展示印尼三宝垄、三宝洞、郑和塑像,马来西亚三宝山、三宝井,索马里的郑和村。
学生观看图片,对比课本前言中提到的几处地点,思考相关的历史人物。
利用学生喜欢旅行的心理特点,介绍相关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出示学习目标:
理解掌握: 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殖民者骗取澳门居住权等史实。
合作探究: 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成功的原因;并学会从图片、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
学习感悟:郑和、戚继光的优秀品质。
介绍本课学习的四个篇章
异域扬帆显威风
倭寇荡尽海波平
狼子野心施诡计
千年帝国鸣丧钟
学习新课:
第一篇章:异域扬帆显威风
走进历史人物
出示郑和图片
2、重温历史故事
播放视频《郑和下西洋》
3、再现历史盛况
展示图一,明确“西洋”的概念和地理位置;
展示图二《郑和下西洋》,结合地图叙述郑和下西洋的经过。
出示表格《郑和下西洋》,概况基本史实。
破解历史谜团
组织学生讨论
郑和下西洋的原因;
引入课本中的“动脑筋”组织学生讨论
郑和成功实现远航的条件和原因。
评价历史人物
出示郑和与哥伦布、达.伽马远洋航行的时间和规模的对比表格,组织学生归纳得出的结论。
过渡:郑和与欧洲的早期航海家面对茫茫大海,完成远洋航行的壮举,他们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补充郑和的远洋航行目的是为了加强与海外的联系,而欧洲早期航海家是在葡萄牙、西班牙的支持下寻求海外财富,是殖民侵略和掠夺。
探究历史意义
提出问题:
郑和下西洋有什么历史意义?
过渡:郑和的远航耗费了大量的物力财力,在当时遭到了众多非议,明朝中期以后,随着国力的衰落,这种远洋航行就被废止了,国力衰落的同时,沿海防务开始松弛,东南沿海出现了侵略者的身影。
第二篇章:倭寇荡尽海波平
出示第二篇章题目并提问:
“倭寇”指的是什么?“倭寇”怎么能够入侵到沿海的呢?又有哪些危害?明政府又是如何应对的?
知历史人物
展示戚继光图片,要求学生填写人物资料:姓名、生活朝代、民族、称谓、事迹,并要求学生动手写“戚”字。
看救国壮举
播放视频《戚继光》
利用《戚继光抗倭形势图》,梳理戚继光抗倭的史实(背景、经过、结果)。
思胜利原因
提出问题:
戚继光抗倭为什么能够取得胜利?要求学生结合课本独立思考。
提示: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效仿“岳家军”分析得出戚继光的远大志向、爱民情怀。
品民族精神
展示图片和诗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指导学生分析。
过渡:戚继光正是以这样的精神品质,赢得了人民的尊敬和爱戴,历史上也有一个这样类似的人物,今天我们就让他们穿越时空,来到我们的课堂,来一次对话。
论英雄地位
展示戚继光和岳飞的对话。提出问题:岳飞为什么不能称为民族英雄?
列出两个人物的对比表格。
过渡:只有抗击外来侵略,维护整个中华民族利益的才能称民族英雄。而从16世纪开始,随着明朝国力的衰落,更多的外来侵略势力开始把目标指向中国。让我们一同了解16世纪一个殖民者的侵略活动。
第三篇章:狼子野心施诡计
呈现《七子之歌》歌词,展现澳门的景观图片,同时播放音乐《七子之歌》,提出问题:“妈港”是哪儿?为什么会“离开”?什么时候“回来”的?
播放视频《香港回归》
提醒学生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简单总结
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骗取澳门居住权;鸦片战争后,葡萄牙趁机侵占澳门;新千年之前,收复澳门主权。
过渡:当鲜艳的五星红旗在澳门迎风飘起时,随风吹走的还有这个古老帝国的耻辱。在中国古代史的学习中,我们早已习惯了用“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来称呼她,那么,从什么时候,又是什么原因让这个“最富强”的国家开始遭受耻辱的呢?就让我们一起进入:
第四篇章:千年帝国鸣丧钟
回顾所学历史事件: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和葡萄牙骗取澳门居住权,指出对外关系分为两类:友好交往和战争冲突。
提出问题:从“友好交往”到“战争冲突”,什么原因导致的这种变化?
结论:从明朝中后期起,处于封建社会的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已经由强盛开始走向衰落。
结合图片“丝绸之路”“鉴真东渡”“玄奘西游”“郑和下西洋”“倭寇侵犯”“葡萄牙攫取澳门居住权”“闭关锁国”“《南京条约》签订”图片,讲解历史发生的变化,指出千年的文明古国敲响了丧钟。
一名学生阅读,其余学生听、看,明确今天学习的学习目标。
熟悉了解本课学习的四个篇章内容
学生结合课本,识记郑和姓名、生活朝代、民族、称谓和主要事迹。
学生观看视频,了解郑和下西洋的基本史实。
学生结合地图明白“西洋”所指的范围和地理位置;
结合地图,学生进一步熟悉郑和下西洋的出发点、路线、所经国家和地区、最远达到的地点。
结合前面的视频和地图,填写相关的历史史实并识记。
学生阅读课本和出示的材料讨论分析;
学生先评价课本中“动脑筋”小男孩和小女孩的说法是否正确,然后结合给出的材料讨论分析。
对比郑和与哥伦布、达.伽马远洋航行的时间、规模,分析得出时间早、规模大的结论。
学生对航海家们的远洋航行遭遇的困难展开想象。
学生分析航海家的精神品质以及郑和精神与其他航海家的不同,得出郑和精神——开放交流、睦邻友好、和平宽容。
学生结合课本归纳。
听并理解从郑和下西洋到倭寇侵犯的原因。
学生结合课本回答。
结合课本完成人物资料,总结归纳戚继光的抗倭事迹。
在同桌的手心上写“戚”字。
观看视频
学生结合地图把戚继光抗倭的史实形成体系。
学生结合课本独立思考,得出:1、“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2、得到广大人民的支持;3、戚继光的远大志向和军事才能。
学生理解诗句含义,分析其精神品质:淡泊名利、忧国忧民、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己任。
联想到“抗金英雄”戚继光
两位学生表演岳飞和戚继光的对话。(岳飞的表演者用山东话)
学生理解:戚继光抗倭同接下来的历史事件应同属于相同的外交关系:战争和冲突。
学生读歌词,观看图片,听《七子之歌》音乐
学生结合提出的问题观看视频。
学生有意识的识记澳门“失”和“收”的史实。
学生思考从“最富强的国家”到“开始衰落”的转折。
学生回顾本课所学的历史事件。
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课本,回顾之前知识,分析得出结论:国力。
学生对比所学历史事件理解。
学生认真听讲,感受其中的变化,感悟“千年帝国鸣丧钟”。

把本课的学习目标转化为“理解掌握”“合作探究”“学习感悟”
让学生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本课所学的知识
运用课本内容和图片配合,使学生掌握郑和的基本情况。
通过视频,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郑和下西洋的盛况,为接下来一目的学习打下基础,同时也训练了学生从视频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配合图片简单讲解,提高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通过表格归纳,培养学生的概况能力,进一步加深郑和下西洋基本史实的记忆。
通过合作探究”破解历史谜团”,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组织学生讨论,锻炼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锻炼学生从史料中提炼和归纳有效信息的能力,通过分析得出郑和是“伟大航海家”。
自然过渡。
补充史料,便于学生分析郑和精神与其他航海家精神的不同。
锻炼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能分辨出“地位”和“意义”。
使学生认识到在明朝对外关系从“友好交往”到“战争冲突”的变化中,“国力”的变化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通过问题了解戚继光抗倭的背景,引出“戚继光”。
锻炼学生的归纳能力;提醒学生“戚”字的写法。
通过视频让学生更形象生动的了解戚继光抗倭的事迹。
视频和地图结合,使学生熟悉戚继光抗倭的史实,感受中国人民勇于反抗侵略的精神。
锻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并能得出战争的性质是战争胜负的关键的结论。
通过戚继光诗句使学生深入理解戚继光的精神品质,培养学生向戚继光学习,为国做贡献的情感。
与视频相呼应,引入“岳飞”。
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比较岳飞和戚继光的事迹,通过对比加深对“民族英雄”含义的理解。
通过“民族英雄”概念,自然引入葡萄牙殖民者的入侵。
运用图片和歌曲的结合,使学生简单了解歌曲中相关的历史知识。
可以提高学生观看视频的注意力,锻炼学生提炼历史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从视频中提炼历史信息的能力。
引导学生对中国古代史时期中国有一个整体的印象:最富强的国家,为从富强到衰落的进程有一个思想铺垫。
把课堂小结以分类的形式呈现,让学生对明朝对外关系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利用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变化,培养学生从中分析历史变化的关键因素。
为点题做铺垫。
加深学生对”千年帝国鸣丧钟”的理解。
课堂巩固:
见幻灯片的巩固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
检测学生学习情况,
达到对知识的及时巩固。
结束语:
今天,我们追随着大海的风帆,了解了明朝的对外关系,可以看出中国这艘巨轮,承载着荣耀、遇到过危机,也经历过耻辱。中华民族历来主张和平、爱好和平,从秦汉时期的“丝绸之路”,隋唐时期的“唐风洋溢奈良城”,到宋元时期的“四大发明”广传欧洲,明初的郑和下西洋,世界与中国一同发展;如今我国又提出贯穿亚欧非的“一带一路”战略,创办由中国主导的“亚投行”,其宗旨还是为了促进地区间的合作交流,推动世界经济的积极发展。然而,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想要和平、想要发展还必须要有强盛的国力做保证。现在,我们正向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目标大步迈进,我们每一位同学都要学习郑和“不畏险阻”“勇于开拓”的品质,继承戚继光“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己任”的爱国主义精神,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利用以往所学知识,结合本课所学和当前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和“亚投行”,联系自身,达到情感共鸣。
课件43张PPT。“西洋三宝”旅行团
开团啦印尼港口城市三宝垄马来西亚三宝山三宝井在首都摩加迪沙矗立着一座纪念郑和的清真寺,据史料记载,索马里属地在历史上曾是郑和下西洋时途径地,并且号称“香料之国”,郑和船队也曾从此地带回许多珍奇物产。而某此突遇风暴,郑和船队的几艘船在近海触礁沉没,船员逃上岸后便在此地定居下来。至今,索国仍人尽皆知“郑和村”。
第17课嘉祥县第二中学 孙守祥 学习目标 理解掌握:
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殖民者骗取澳门居住权等史实。
合作探究:
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成功的原因;
并学会从图片、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
学习感悟:
郑和、戚继光的优秀品质。
一、异域扬帆显威风二、倭寇荡尽海波平三、狼子野心施诡计四、千年帝国鸣丧钟
第一篇章
异域扬帆显威风姓名:
生活朝代:
民族:
称谓:
主要事迹:
一、走近历史人物云南昆阳人郑和,本姓马,小名三保明朝回族航海家1405—1433年,七次下西洋。 二、重温历史故事西洋:指现在文莱以西的东南亚、
印度洋及沿岸一带。文莱三、再现历史盛况刘家港刘家港占
城榜葛剌红
海郑和下西洋的盛况 1405~1433年先后7次每次航行大小船只200多艘,最大的海船44丈(151.8米),宽18丈(61.6米)。每次出海2.7~2.8万人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再现历史盛况合作探究一郑和为什么要七下西洋?
四、破解历史谜团阅读教材和下列材料,讨论: 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明史·郑和传》宣扬明朝的国威
加强与海外的联系
寻找失踪的建文帝
合作探究二郑和的远航为什
么能成功实现?
破解历史谜团郑和成功远航的条件:材料一:史书记载洪武末年时,“仓廪充积,天下太平”。建文帝时期,“家给人足,外门不阖”。到永乐年间,明王朝统治已极盛。
材料二:宋元以来,海船制造技术与航海水平大为提高,如罗盘针的发明,气象测量的进步,航路的勘探等,海外地理知识也日见丰富。物质前提:明朝前期经济发展,国力强盛。技术条件:造船技术和航海水平高超;指南针的应用;地理知识的进步等。个人因素:郑和具备丰富的地理和航海知识、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英勇无畏的气概、团结合作的精神及组织能力。五、评价历史人物郑和通过中西远洋航行的对比,你得出什么结论? 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伟大航海家 郑和与欧洲航海家具有什么精神呢?郑和精神是什么呢?百折不挠、勇于开拓、不畏艰难的探险精神。开放交流、睦邻友好、和平宽容
畅所欲言郑和下西洋有什么历史意义? 1、 郑和下西洋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且规模大,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
2、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 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友好关系 。六、探究历史意义
第二篇章
倭寇荡尽海波平姓名:
生活朝代:
民族:
称谓:
主要事迹:
一、知英雄人物今山东蓬莱人戚继光明朝汉族抗倭将领组建“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后进入福建、广东作战,平息东南倭患。二、看救国壮举抗倭形势图台州九捷经过背景福建、广东三、思胜利原因思考
抗倭战争胜利的原因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戚继光有远大志向,爱民的情怀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指挥策略。是正义的,符合人民的利益
封侯非我意
但愿海波平 淡泊名利,忧国忧民,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己任的的爱国主义精神。四、品民族精神戚继光纪念馆五、论英雄地位岳飞墓我是明朝抗倭将领我是南宋抗金名将我率领“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荡平东南沿海倭寇。我领导的“岳家军”取得郾城大捷,大败金军主力。我领导的抗倭斗争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受到世人的尊敬。我从事的抗金斗争保得中原和江南一方平安,深受人民爱戴。“民族英雄”?同学们,我能算是吗?我将以民族英雄的称号永载史册!外来侵略势力国内女真族统治者中华民族 中原和
江南人民抗金英雄民族英雄论英雄地位
第三篇章
狼子野心施诡计《七子之歌》
闻一多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____ 鸦片战争后,葡萄牙殖民者趁火打劫侵占澳门。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收回了澳门主权。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骗取了我国澳门的居住权。
第四篇章
千年帝国鸣丧钟 郑和下西洋 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澳门居住权 当时处于封建社会的中国,在世界范围内
已经由强盛开始走向衰落。友好
交 往战争
冲 突强盛衰落国力 明朝倭寇侵犯我国东南沿海葡萄牙取得澳门居住权 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落后就要挨打
只有国家强盛才能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基础闯关 1、郑和的船队最远到达的是( )
? A 占城 
B 古里和锡兰  
? C 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D 苏门答腊岛和满刺加
?、骗取我国澳门居住权的殖民者
是( )
A 日本 B 西班牙
C 荷兰 D 葡萄牙CD 能力提升
3. 中外交往的史实中,哪一项与其它三 项不属于同一类性质( )
A.玄奘西游? ? B.戚继光抗击倭寇
C. 郑和下西洋?? D. 鉴真东渡
4.明朝之所以能出现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主要原因是( )
A.明朝前期国力强盛
B.?造船技术高超??
C.指南针用于航海??
D.?海上交通发达
BA 材料分析
“自永乐三年奉使西洋,迄今七次,所历……三十余国,涉沧瞑十万余里,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视诸夷城,迥割于烟霞缥缈之间。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彼狂澜,若履通衙………”
请回答:1.上述材料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2.说出该事件的起止时间。
3.这一历史事件有何意义? 郑和下西洋1405—1433年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
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图说历史(1)说出图中的人物是谁。
生活在哪个朝代。
(2)请结合史实来评价图中人物戚继光 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后进入福建广东抗击倭寇,平息了东南沿海倭患,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明朝
今天,我们追随着大海的风帆,了解了明朝的对外关系,可以看出中国这艘巨轮,承载着荣耀、遇到过危机,也经历过耻辱。中华民族历来主张和平、爱好和平,从秦汉时期的“丝绸之路”,隋唐时期的“唐风洋溢奈良城”,到宋元时期的“四大发明”广传欧洲,明初的郑和下西洋,世界与中国一同发展;如今我国又提出贯穿亚欧非的“一带一路”战略,创办由中国主导的“亚投行”,其宗旨还是为了促进地区间的合作交流,推动世界经济的积极发展。然而,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想要和平、想要发展还必须要有强盛的国力做保证。现在,我们正向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目标大步迈进,我们每一位同学都要学习郑和“不畏险阻”“勇于开拓”的品质,继承戚继光“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己任”的爱国主义精神,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再见课后反思
经历三天四夜的反复“折磨”之后,2015年4月16日,在我和济宁学院附中高新校区初一四班的孩子们学习《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的课堂上得到了“释放”,课后又有颇多感慨:
历史课堂应是一个充满兴趣的课堂,这不但是一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也是关乎到学生今后历史学习的重要因素。这堂课,我用“西洋三宝”旅行团导入新课,马上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结合课本前言中提到的几个地点的图片,让学生有了一种马上进入课堂,了解学习更多相关历史知识的冲动;引用视频《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澳门回归》,让学生能更直观的了解历史,而有意识的结合视频的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观看视频时注意力更加集中,也锻炼了学生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让戚继光和岳飞穿越时空来到课堂上进行一场对话,更让学生兴趣盎然,不觉中比较了历史人物的异同,更清楚了“民族英雄”的概念。
历史课堂也应是一个培养信心的课堂,在一个人物、一个事件的学习中,一点一滴的积累起来信心。对于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两个教学重点,我通过视频、地图、表格、人物对比、合作探究等多种方式,反复冲击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对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的史事有了充分的认识,既掌握住了重点,也为破解本课的学习难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丰富了自己的学习方法,增添了学习的信心。
历史课堂还应是一个情感升华的课堂,没有情感教育的历史课就像是一潭死水,丧失了历史课堂的本质。本课我让学生合作探究“郑和成功远航的原因”,让学生明白“国力”是国家对外交往中最重要的因素,探究“戚继光抗倭胜利的原因”,让学生明白“人民的支持”是战争胜负的关键,同时重点分析了“郑和”和“戚继光”的个人因素,引导学生学习郑和不怕困难、百折不饶、和平宽容的精神、学习戚继光淡泊名利、忧国忧民、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己任的品质,在课堂小结中,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国兴则荣,国衰则耻”的结论,培养学生努力学习、为国奉献的精神品质。
历史课堂更应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课堂。从毕业到现在,从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到“五步教学法”,再到“洋思模式”、“学案导学”“杜郎口模式”,再到“板块教学模式”,历史备课就再不是看看课本和教参、准备个预习提纲就能轻松“搞定”了,单是一个“板块名称”,就会让人“煞费苦心”、“饱受折磨”,再有结合板块组织史料、设计拓展延伸、考虑自然巧妙过渡,熟悉整个教学流程,反复揣摩,直至“作品”完整呈现,成功上完一堂课,再回头,发现学生也会对“板块名称”特别向往,还会仔细揣摩,发现学生通过史料提升了分析归纳能力,收获了信心,发现学生通过渗透的情感教育而“意气风发”、“昂扬向上”,我就会义无返顾的投入到下一轮的“折磨”中去。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
课堂当然也不乏遗憾。这节课,我在课前多次模拟上课,缺少“实战”,真正到了课堂上,就显得准备的还不够充分,课堂没有设计的那么“浑然一体”、自然流畅;对“郑和下西洋”的意义处理稍显肤浅,应补充史料让学生去分析总结;设计的“穿越时空—戚继光对话岳飞”,课堂上少了些机智,“戚继光”的“山东话”效果没得到体现;课堂时间分配没把握太好,第三第四板块的处理显的仓促了一些。
总之,让堂课我受益良多,提升了自己,这场还“折磨”还是幸福的!
2015年济宁市教学能手评选孙守祥老师观评记录
孙守祥老师执教的是鲁教版初一上册第17课《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 本课共分三个方面的内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骗取澳门居住权。从课题就可以看出本课的重点是前两个内容。孙老师在这节课运用了板块式教学模式,将本课分为了四个板块:一、异域扬帆显威风;二、倭寇荡尽海波平;三、狼子野心施诡计;四、千年帝国鸣丧钟;使课堂内容条理清晰,便于学生掌握和理解。
孙老师在导入新课时结合课本的前言部分出示了相关的一组图片:印尼的三宝垄、三宝洞,马来西亚的三宝山、三宝井,还有索马里的郑和村等,利用学生喜欢旅游的心理特点,设计“西洋三宝旅行团”,成功地吸引住了学生的眼球,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开展;随后出示“理解掌握”“合作探究”“学习感悟”三维学习目标,层次清晰,目标明确。
课文第一目郑和下西洋,孙老师共用了18分钟的时间,实现了重点突出,其中视频和图表相结合设计是亮点,让学生从视觉、听觉等各种感官深刻感受郑和下西洋的盛况,也锻炼了学生从大量信息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和归纳总结的能力;更难得的是知识点的突破,其中郑和下西洋的原因没有拘泥于教材,实现大胆突破,通过补充历史材料,提到宣扬国威和寻找建文帝,拓展了历史教学的厚度和广度。后面的戚继光抗倭运用了类似的教法和学法指导,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本节课孙老师教学方法的运用灵活多变,对于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如郑和、戚继光的人物信息),组织学生自学;对于需结合课本和材料深入探究的问题(如郑和下西洋的原因、郑和成功远航的原因、戚继光抗倭胜利是原因等),组织学生合作讨论;特别是组织学生开展的“戚继光和岳飞的穿越对话”,让学生在幽默风趣的“穿越”中,掌握了人物对比的历史学习方法。
这堂课,我感觉有几点还可以做的更好:1、学生互评环节还不够,很多学生的精彩回答,得到了教师的肯定,一些值得商榷的答案,可以让学生去评价补充;2、“葡萄牙骗取澳门居住权”一目由于时间关系处理略显粗糙;3、课堂小结谈收获环节,作为收尾之笔,可以更精彩些。
嘉祥县教研室
马丽丽

课标分析
对于本节课,课程标准要求如下:
一、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史实。?
二、讲述戚继光抗倭的史实,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
对于第一个内容“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史实”要求学生掌握:
郑和下西洋的原因。
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最主要原因);
宣扬国威(结合材料分析得出,要求学生理解);
寻找建文帝(结合材料分析得出,学生知道就可以)。
郑和下西洋的起止时间:1405—1433年(要求识记)。
郑和下西洋的规模,包括次数(要求识记)、船只数量和航行人数(了解就可以)、范围(结合地图了解),需得出结论:规模大。
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的地区: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要求学生既要识记又能指出在地图上的位置)。
郑和下西洋的地位: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学生分析后得出结论)。
郑和下西洋的意义: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要求理解并识记 )。
对于第二个内容,要求学生掌握:
知道倭寇的概念、倭寇能够入侵的原因和倭寇的危害。
戚继光抗倭的史实:组建“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荡平浙江的倭寇,接着又率部进入福建、广东,剿灭那里的倭寇,平息了东南沿海的倭患。
戚继光抗倭胜利的原因:
“戚家军”纪律严明,英勇善战;(学生从课本上总结识记)
是正义的,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要求学生分析得出)
戚继光有远大志向、爱民情怀、杰出的军事才能。(要求学生能结合课本材料分析得出结论)
4、戚继光的精神品质:淡泊名利、忧国忧民、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己任的爱国主义精神。(要求学生结合诗句分析得出)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分为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和葡萄牙殖民者骗取澳门居住权三个部分内容组成。是鲁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7课的内容。本课上承明朝的皇权高度集中,下接清朝专制统治的强化。反映的明朝对外关系的两个方面:一是友好交往,一个是战争和冲突。通过此课,可以反映出明朝时的对外交往关系,也可以反映出在中国封建社会的中后期,中国在整个世界的地位及发展趋势,激发学生的爱国责任心,所以本课在整本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的实施主体是六年级学生.
从知识能力水平上来,经过初一年级上学期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历史学科知识的一定储备:阅读简单材料,从图片、表格中获取历史信息,归纳整理等基本技能;
2、从心理特点上看,六年级的学生对历史知识学习兴趣浓厚,积极性强,有很强的探求欲望,但在思考问题时的广度和深度以及全面性还有所欠缺,所以教师要在保证学生掌握好基本知识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思考问题的能力和探究的能力。
3、从个性特点上看,六年级学生喜欢彰显自我,表现自己,因此课堂上要注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学习,对学生的积极思维给予肯定,但处于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毕竟能力有限,对很多问题的分析和理解还不到位,这就需要老师对他们作出肯定的同时还要给予适当的指导,让学生知学好学,寓学于乐。
基础闯关
1、郑和的船队最远到达的是( )
? A 占城 
B 古里和锡兰  
? C 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D 苏门答腊岛和满刺加
2、骗取我国澳门居住权的殖民者
是( )
A 日本 B 西班牙
C 荷兰 D 葡萄牙
能力提升
3. 中外交往的史实中,哪一项与其它三 项不属于同一类性质( )
A.玄奘西游? ? B.戚继光抗击倭寇
C. 郑和下西洋?? D. 鉴真东渡
4.明朝之所以能出现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主要原因是( )
A.明朝前期国力强盛
B.?造船技术高超??
C.指南针用于航海??
D.?海上交通发达
材料分析
“自永乐三年奉使西洋,迄今七次,所历……三十余国,涉沧瞑十万余里,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视诸夷城,迥割于烟霞缥缈之间。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彼狂澜,若履通衙………”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2.说出该事件的起止时间。
3.这一历史事件有何意义?
图说历史
(1)说出图中的人物是谁。 生活在哪个朝代。
(2)请结合史实来评价图中人物
效果分析
在执教完《第17课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这一课后,回顾本课的课堂教学教学效果,简要总结如下:
1、从基础知识落实上来看,本节课要求学生掌握郑和下西洋的基本史实(郑和下西洋的原因、时间、规模、到达地区和范围、意义)和戚继光抗倭的基本史实(倭寇的由来、戚继光抗倭的主要事迹),还要了解葡萄牙殖民者骗取澳门居住权的基本史实(骗取时间、骗取的是居住权),在教学过程中,我采取视频、图片、表格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全面去学习,全班学生基本掌握这些基本的历史史实,效果良好。
2、从能力培养上来看,在本课教学设计上,我让学生结合视频、表格、文字材料总结归纳郑和下西洋基本史实、戚继光抗倭事迹,讨论分析郑和下西洋的原因、成功远航的原因,对比分析郑和与欧洲早期航海家、戚继光和岳飞人物的异同,探讨郑和精神、戚继光的民族精神等,锻炼提高了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从材料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增强了历史学习的信心。
3、从情感升华上来看,本节课利用郑和和戚继光两个任务,通过学习他们的历史事迹,让学生感受他们的优秀精神品质,树立戚继光一样的远大志向,像郑和一样具有百折不挠、开拓进取的探险精神;利用课堂小结得出国兴衰而国荣辱的结论,培养了学生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情感。
除以上几点以外,还有几个效果不理想的地方:课堂氛围还不够活跃,没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去学习;学生的能力锻炼范围还不够广,在总结归纳、材料分析和合作探究方面没能给每个学生明确的任务,部分学生没参与进来;最后的情感升华还不够深刻,缺少触发学生心灵的一些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