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分层训练(十七)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知识点一 西晋的建立与统一
1.下图是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的一部分,①处应该填的是( A )
A.西晋 B.东晋
C.前秦 D.后秦
2.《晋书》记载:晋武帝时期,天下安定,人乐其业,“牛马被野,余粮委亩,故于时有‘天下无穷人’之谚”。而当时的京城,更是天下财富最集中的地方。当时的京城是( C )
A.咸阳 B.长安
C.洛阳 D.开封
解析:公元266年,司马炎称帝,改国号为晋,以洛阳为都,史称西晋。司马炎就是晋武帝。
知识点二 八王之乱与西晋灭亡
3.晋武帝大封同姓诸王,并且使他们掌握兵权和民事,最终导致了八王之乱的爆发。下列关于八王之乱的影响,表述正确的有( A )
①对当时社会造成巨大灾害
②使西晋王朝从此衰落
③形成第一次人口迁徙高潮
④为晋武帝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八王之乱给北方社会造成巨大灾害,使中原人口大量死亡,为躲避灾祸,数以十万计的中原人民逃往南方,出现了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①②③符合题意,A项正确。
4.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发生在( D )
A.东汉初年 B.东汉末年
C.西晋初年 D.西晋末年
解析:西晋末年发生了八王之乱,导致中原人口大量死亡,幸存者纷纷逃离,出现了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
知识点三 北方各族的内迁
5.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内迁的少数民族有( A )
A.匈奴、鲜卑、羯、氐、羌
B.匈奴、鲜卑、羯、氐、契丹
C.鲜卑、羯、氐、羌、白
D.匈奴、鲜卑、白、氐、羌
6.西晋结束了三国鼎立局面,完成了全国统一,但它也是中国历史上短命的王朝之一。下列对西晋短命而亡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①晋惠帝昏庸无能,统治阶级生活极为腐化
②大贵族、大地主在治国方略上缺乏雄才大略
③地方上的八王之乱推翻了西晋政权
④内迁各族反抗西晋的暴政
⑤受封诸王权力过大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八王之乱使西晋王朝从此走向衰落,并未推翻西晋政权,③不符合题意,排除A、B、D三项。
7.以下示意图反映出( D )
A.东汉末年军阀割据
B.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C.魏晋时期政权并立
D.统一趋势不断加强
解析:根据示意图信息可以看出天下由分裂到统一的趋势,故D项符合题意。
8.据史料记载,东汉、魏、晋时期从北方迁入内地的少数民族中,鲜卑族说自己是黄帝的后代;匈奴的铁弗部认为自己是大禹的后代。这些历史现象说明( B )
A.北方地区出现了民族大交融
B.内迁各族对中原文化产生认同
C.鲜卑族、匈奴族完全融入汉族
D.内迁各族受到西晋的残暴统治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这种现象说明内迁各族主动认同中原地区的历史和文化,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内迁各族对中原文化的认同,并没有体现民族间的交融,排除A项;题干现象不能说明鲜卑族、匈奴族完全融入汉族,内迁各族受到西晋的残暴统治,排除C、D两项。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汉末年的农民起义和军阀割据,结束了两汉大一统的局面。魏、蜀、吴三国鼎立,使分裂的中国走向局部的统一。
(1)最终是谁于哪一年结束了三国的分裂局面,完成统一?
[答案] 西晋司马炎于280年灭吴,统一全国。
材料二 据《晋书》记载,晋武帝分封诸王,“以郡为国,邑二万户为大国,置上中下三军,兵五千人;邑万户为次国,置上军下军,兵三千人;邑五千户为小国,置一军,兵千五百人”。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晋武帝这样做的原因。
[答案] 晋武帝认为,魏国削弱所封诸王的势力,导致孤立而亡,于是大封同姓诸王。
材料三 擅长骑射的匈奴人,逐步由游牧转入农耕生活,发展了冶铁和制陶等手工业。山西南部的羯人,大部分从事农耕,善于织布,喜欢穿青绛色的衣服。内迁各族领袖,大都仰慕中原文化。内迁各族的文化习俗,也影响了汉族。西晋时,洛阳贵族官僚,争用胡床、方凳等西北各族的家具。各族杂居地区的汉人,也学习经营畜牧业。
(3)从什么时候起,北方各族开始迁往中原?举出迁入中原的三个民族的名称。
[答案] 东汉、魏、晋时期。匈奴族、鲜卑族、羯族、氐族、羌族。(任答三个即可)
(4)你认为人口迁徙有利还是有弊?试举例说明。
[答案] 有利也有弊,但利大于弊。
利:促进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调整地区人口的密度,增加就业机会;有利于民族交融;优势互补等。弊:造成部分地区人口过多,增加户籍人口管理工作的复杂性;资源紧张;社会不安定因素增多等。
4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