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课时分层训练(二)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教师版)初中历史统编版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02 课时分层训练(二)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教师版)初中历史统编版七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9.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9-16 14:14: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时分层训练(二)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
知识点一 农业的起源与定居生活
1.下列关于我国原始农业发展的说法,错误的是( C )
A.目前已知世界上最早的栽培水稻、粟和黍均发现于我国
B.原始农业最初主要是“刀耕火种”
C.打制石器的出现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D.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磨制石器的出现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知识点二 河姆渡人与稻作农业的繁荣
2.考古发现,河姆渡遗址中有大量稻谷、谷壳、稻秆和稻叶堆积,稻谷外形完整,颗粒大小接近现代的栽培稻。这可以证明河姆渡人( B )
A.懂得人工取火 B.人工栽培水稻
C.饲养多种家畜 D.使用铁制农具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河姆渡遗址中发现大量稻谷,说明河姆渡人已经掌握人工栽培水稻的技术,B项正确。人工取火、家畜饲养与水稻种植无关,排除A、C两项;铁制农具最早使用是在春秋时期,排除D项。
3.某校举办“百件文物”展览活动,如图是对文物“双鸟朝阳纹象牙雕刻器”的介绍。据此推测( D )
【名称】双鸟朝阳纹象牙雕刻器
【简介】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第四文化层出土。此艺术品正面用阴线雕刻出一组图案,中心为一组大小不等的同心圆,外沿刻有炽烈火焰,象征太阳。两侧刻有昂首相望的双鸟,面向太阳振翅起飞,成对称形。四周钻有六个小圆孔,上四下二,背面制作较粗糙
①该文物出土于长江中下游地区
②河姆渡人已开始了家畜饲养
③河姆渡人已经普遍种植水稻
④河姆渡人已经懂得用象牙雕刻艺术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④
知识点三 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
4.我国远古先民已经培育出粟(俗称谷子,去壳后称小米)。考古学家在黄河流域发现了距今约6 000年,种植粟的农耕文化遗存。它是( D )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距今约6 000年的半坡遗址是我国黄河流域农耕时代的代表,半坡人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是粟,D符合题意。
5.西安半坡博物馆举办的“史前工场”青少年互动体验活动,让孩子们回到了约6 000年前的氏族社会,在史前工场里体验了一次原始生活。下列生产活动符合史实的是( C )
A.建造木结构水井 B.制作猪纹陶钵
C.制作乐器陶埙 D.制作象牙雕刻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半坡人生活在距今约6 000年,半坡人会制造乐器,如陶埙。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都属于河姆渡人的有关内容,不符合题意,排除。
6.半坡彩陶,“彩陶形制美,画纹亦多殊。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十分出色,红底黑彩,花纹简洁朴素。这可印证半坡人( C )
A.会建造半地穴式房屋
B.广泛使用青铜工具
C.手工业水平较为先进
D.初步出现物品交换
解析:材料从形制、画纹、色彩等方面显示了半坡彩陶的艺术特点,体现出半坡人手工业水平较为先进,C项正确。
7.考古发现是后人解读远古历史的密码。在大汶口晚期的墓葬中,有的随葬百余件成套的器物,其中不乏精美的玉器,有的却一无所有。这表明当时( A )
A.出现了贫富分化 B.国家产生
C.手工业发达 D.饲养家畜
8.山东淄博赵家徐姚遗址入选“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在该遗址内发现了大量的红烧土,即用火烧烤过的黏土,常用于建造房屋。这可印证该遗址先民( C )
A.能够饲养家畜 B.广泛使用石器
C.过着定居生活 D.从事农业生产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的“在该遗址内发现了大量的红烧土,即用火烧烤过的黏土,常用于建造房屋”可知,山东淄博赵家徐姚遗址先民已经懂得烧制黏土、建造房屋,这说明该遗址先民已经开始过定居生活,C项正确。
9.原始人类经历了从群居到聚族而居,从采集到种植,从狩猎到饲养家畜的演进过程。推动上述演进的主要因素是( D )
A.建筑技术的进步 B.生活方式的转变
C.饲养水平的提高 D.生产工具的改进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推动人类文明演进的主要因素是生产力的发展,具体表现为生产工具的改进。生产工具不断改进,劳动能力不断提高,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故D项正确。
10.河姆渡人与半坡人在栽培粮食和住房建筑结构方面存在着许多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B )
A.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差别
B.自然条件的差别
C.地域和民族性格不同
D.生活的时代不同
11.中国是世界上农业的发祥地之一,原始农耕经济最早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形成规模。围绕着“原始农耕生活”这个主题,同学们进行了探究性学习。请你参与其中并完成任务。
任务一 【建筑·解读房屋特色】
 
(1)从自然环境和气候状况出发,分析河姆渡人与半坡人分别建造上图所示房屋的原因。
[答案] 图一是干栏式建筑,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势低洼,气候温暖潮湿,干栏式建筑利于通风、防潮、防虫蛇。图二是半地穴式房屋,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这里干旱、风沙大,气候比较寒冷,半地穴式房屋既可以抵挡风沙,又可以取暖,冬暖夏凉。
任务二 【词汇·阐释原始农业】
(2)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请以“工具·作物·文明”为主题,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小短文。(提示:可从上述关键词中任选三个)
[答案] 题目:工具 作物 文明
论述:一万多年前,中华大地进入新石器时代。在漫长的岁月中,我国先民对各类可食用植物的认识逐渐加深。他们用骨耜、石斧、石镰等简单的劳动工具从事原始农业。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先民开始栽培水稻,黄河流域的先民开始栽培粟和黍。这些农作物的栽培,为人类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标志着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
4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