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分层训练(十一) 确定圆的条件
知识点一 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1.已知⊙O的直径等于8,圆心O到点P的距离为5,那么点P与⊙O的位置关系是( B )
A.点P在⊙O上 B.点P在⊙O外
C.点P在⊙O内 D.无法确定
2.如图,已知矩形ABCD的边AB=6,BC=8,现以点A为圆心作圆,如果B,C,D至少有一点在圆内,且至少有一点在圆外,那么⊙A的半径r的取值范围是 6<r<10 .
知识点二 确定圆的条件
3.小明不慎把家里的圆形镜子打碎了,其中四块碎片如图所示,为了配到与原来大小一样的圆形镜子,小明带到商店去的碎片应该是( A )
A.① B.②
C.③ D.④
4.如图,方格纸上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个单位长度,点O,A,B,C均在格点(两条网格线的交点叫格点)上,以点O为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则过A,B,C三点的圆的圆心坐标为( C )
A.(-1,-1) B.(-2,-1)
C.(-1,-2) D.(-2,-2)
知识点三 三角形的外接圆与外心
5.对于三角形的外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它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B.它是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
C.它是三角形三条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D.它一定在三角形的外部
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B,C的坐标分别为(1,4),(5,4),(1,-2),则△ABC外接圆的圆心坐标是( D )
A.(2,3) B.(3,2)
C.(1,3) D.(3,1)
7.如图,在△ABC中,O是它的外心,BC=24 cm,O到BC的距离是5 cm,则△ABC的外接圆的半径是 13 cm.
知识点四 反证法
8.用反证法证明“在△ABC中,若∠A>∠B>∠C,则∠A>60°”时,应先假设( D )
A.∠A=60° B.∠A<60°
C.∠A≠60° D.∠A≤60°
9.用反证法证明命题“在直角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锐角不大于45°”时,第一步应假设在直角三角形中, 每个锐角都大于45° .
10.如图,⊙O是△ABC的外接圆.若∠C=25°,则∠BAO=( D )
A.25° B.50°
C.60° D.65°
11.如图,在△ABC中,AB=AC,AD是∠BAC的平分线,EF是AC的垂直平分线,交AD于点O.若OA=5,则△ABC外接圆的面积为 25π .
12.已知△ABC的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1,3),B(-1,-3),C(3,-3),则△ABC外接圆半径的长度为 .
13.如图,点O是△ABC的外心,OD⊥AB,OE⊥AC,垂足分别为点D,E,点M,N分别是OD,OE的中点,连接MN.若MN=1,则BC= 4 .
14.如图,BD,CE是△ABC的高,求证:E,B,C,D四点在同一个圆上.
证明:如图,取BC的中点F,连接DF,EF.
∵BD,CE是△ABC的高,
∴△BCD和△BCE都是直角三角形.
∴DF,EF分别为Rt△BCD和Rt△BCE 斜边上的中线.
∴DF=EF=BF=CF.
∴E,B,C,D四点在以点F为圆心,BC长为半径的圆上.
1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一圆弧经过A,B,C三点,且点A,B,C的坐标分别为A(0,4),B(-4,4),C(-6,2).
(1)该圆弧所在圆的圆心M的坐标为 (-2,0) ;
(2)求⊙M的半径;
(3)点D(-5,-2)在⊙M 内 ;(填“内”“外”或“上”)
(4)点O到⊙M上最近点的距离为 2-2 .
解:(2)⊙M的半径长为=2.
【创新运用】
16.如图,△ABC是⊙O的内接三角形,直径HF交AC于点D,HF,BC的延长线交于点E.
(1)若HF⊥AB,求证:∠OAD=∠E.
(2)若点A是下半圆上一动点,当点A运动到什么位置时,△CDE的外心在△CDE的一边上?请简述理由.
(1)证明:如图,连接OB.
∵HF⊥AB,∴=.
∴∠AOH=∠ACB=∠AOB.
∵∠AOD+∠AOH=180°,∠ECD+∠ACB=180°,
∴∠AOD=∠ECD.
∵∠ODA=∠CDE,∴∠OAD=∠E.
(2)解:当AB是直径或AC⊥HF时,△CDE的外心在△CDE的一边上.理由如下:
①当AB是直径时,△CDE的外心在△CDE的一边上.
∵AB是直径,
∴∠ACB=90°.
∴∠DCE=90°,
即△CDE是直角三角形.
∴△CDE的外心在△CDE的边DE上.
②当点A运动到使AC⊥HF时,△CDE是直角三角形.
此时△CDE的外心在△CDE的边CE上.
综上所述,当AB是直径或AC⊥HF时,△CDE的外心在△CDE的一边上.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