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美版(2024)八上 第二单元第1课《图像的魅力》课件(35页)

文档属性

名称 湘美版(2024)八上 第二单元第1课《图像的魅力》课件(35页)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5.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5-09-16 20:54: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2.1 图像的魅力
湘美版(2024)八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第1 课
交通标志
表情包
包装图标
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些图像,它们有什么作用呢?和文字相比,图像在表达信息方面有什么不同?
思考:
图像的传情达意往往一目了然。远古人类通过刻划、绘制、结绳记事等方式记录、交流,而今天,图像化的交流依然不可替代。公共场所的标识、梳理工作的图表、书籍设计的图形、无不展现出化繁为简、直抵本质的沟通力。图像的表达总能让内容与美感相依而生 ,跨越语种的天堑,贯通世界 。
一、
记录与交流方式的演变
在纸还没有发明以前,人们想出许多办法来记录和交流。记录与交流方式在人类发展中不断演变,也推动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 。
贺兰山岩画 宁夏回族自治区 银川市贺兰县贺兰山东麓
岩画是远古初民遗留下来的图象,不仅是文字的母体,而且还蕴含着古人的思想与文化,具有深厚的艺术与历史价值。
类最早的符号是记录事物的,岩画的出现,正是古 以图画形式的 式记录 个个事物, 桩桩事件,这种 式可以说“画图记事”。
古印第安人岩画 约600—1300年雕刻美国犹他州九英里峡谷
岩画
结绳记事
原始社会时期,当时没有成熟的文字系统,人们为了记录生产生活中的事务(如计数、记事、传递信息等)而发明。特点:通过在绳子上打结的方式记录信息,结的大小、数量、位置等不同,代表的含义也不同,是一种原始的辅助记忆工具,无法直接表达复杂抽象的概念。 主要用于记录数量(如猎物数量、物品交换数量)、重要事件(如祭祀、战争)等简单信息,帮助人们记忆和传递生活中的关键内容。
问题:绳子的结有什么不同?大小、数量、位置会代表什么?
结的形态对应不同事件(如猎获数量、祭祀步骤),是“看得见的记忆”
人不停地找记事情的新方法
殷墟甲骨文(商朝-约前1675-约前1029)
产生于商朝晚期(约公元前1300年—公元前1046年),当时人们迷信鬼神,凡事都要占卜吉凶,甲骨文便是占卜后记录的结果,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
特点: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中国已发现的最早成熟文字,字体古朴,多为象形、会意字,内容以占卜记录为主。
这些文字像什么?和画画有什么关系?
“甲骨文中最萌字”
“龟”
“猱(náo)”
“鼎”
“屎”
甲骨文是“象形文字”,源于对事物的描摹,是图像向文字的过渡
利簋簋腹内底铸铭文4行33字
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阑师,赐有(右)事(史)利金,用作檀公宝尊彝。
青铜器(夏商周时期)
武王伐纣(西周开国历史)
“宅兹中国”(大意为我要住在天下的中央地区)为“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
青铜铭文——刻在青铜器上的历史书
《何尊》 西周
纸—古埃及莎草纸
古埃及莎草纸是人类最早发明的纸
在人类造纸术极其落后的古代,埃及纸莎草纸有干燥的环境下可以千年不腐的特点,一度使其成为法老时期重要的出口商品,远销至古希腊。古罗马等欧洲国家,历时3000年而不衰。
记录与交流方式的演变
岩石
结绳记事
甲骨文
青铜器

数码影像
在人类发展史上 , 出现了非常丰富的记录与交流方式。除了本课提到的方式,你还知道哪些
思考.练习
(楔形文字)泥板
(竹简)竹子
彩陶
羊皮纸(兽皮)
二、
图形化的记录与交流方式
相对于文字而言,用图像来记录与交流是没有语言障碍的。不同国家、不同年龄的人都可以读懂图像所表达的含义,它的穿透力很强。
仔细看这些机场的标识,你能全部看懂吗?不用翻译,外国人看得懂吗?
图标是“标准化视觉符号”,简化形态、明确功能,突破语言障碍
1955年-),出生于重庆,祖籍浙江温岭,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著名版画家、独立艺术家。
徐冰于1990年接受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的邀请,作为荣誉艺术家移居美国。他的代表作有 《天书》《地书》《凤凰》 等。
《地书》是徐冰一本用收集整理世界各地的标识符号,写成的一本“普天同文”的书,是一本在任何地方出版都不用翻译的读物。讲述了主人公小黒(一个标准白领)一天24小时忙碌风趣的生活。这套标识系统,是超越现有知识等级和地域文化的。它不对位于任何已有的文本知识,而直接对位于真实的生活逻辑和事务本身。不管是什么文化背景,讲何种语言,只要有当代生活的经验,就可以读懂这本书。文盲可以和知识人一样,享受阅读的快感。
《地书》——现代图像的穿透力
徐冰用什么画画?这些符号你认识吗?
公共标识(如WiFi、购物车)创作,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符号
思考练习:猜猜这是个什么故事?
思考 · 练习
尝试借鉴徐冰的图像语言,手绘一条视觉语言信息,并与同学分小组讨论,看能否读懂别人手绘的视觉语言信息。
拓展——《天书》
《天书》是徐冰1990年前后创作的无意义的“伪文字”,打破传统文字与意义的关联,读不出任何内容;
《英文方块字》是徐冰1993年后,将英文单词/字母转化为汉字的方块结构,与《天书》的“伪文字”不同,“英文方块字”是可阅读的“真文字”,它将中国的书法艺术和英文的字母书写交织,衍生出新的文字语言概念;
徐冰的汉字艺术是“表里不一”的文字,总是藏着很多秘密,表面太像真实的汉字,难免让观者把它们混淆成一个东西
思维导图是一种视觉化的记录方式,通过文字、图像来展示信息内容,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思维形象化应用于记忆、学习、思考的方法。
“共读一本书”
(思维导图)
思维脉络——善用想象——想法呈现
思维导图和文字笔记有什么不同?
“图像+分支结构”展示逻辑,更直观、更有创意
中心图:突出主题(如书的封面)
分支:按逻辑分类(人物、情节、感悟)
关键词+小图标:辅助理解(如“勇敢”配宝剑图标)
思考:思维导图中心图、分支、关键词怎么搭配?
学习活动
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以“共读一本书”为主题,尝试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向老师和同学们简要介绍 一 本书。
学生作品赏析
课堂总结:
从结绳到思维导图,图像始终是‘超越语言的交流者’:古代记录文明,现代连接世界,未来还会进化(如AI绘图)!”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量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