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分层训练(十四) 文艺复兴运动
知识点一 文艺复兴
1.“文艺复兴最先在________兴起,随后扩展到西欧各国,于16世纪达到顶峰,揭开了近代欧洲历史的序幕,被认为是中古时代和近代的分界。”“________”应该是( C )
A.英国 B.法兰西
C.意大利 D.德意志
2.文艺复兴是14—16世纪欧洲资产阶级发动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采取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实则是“旧瓶装新酒”。“新酒”主要是指( B )
A.建立资产阶级政权
B.肯定人的价值,提倡人文主义
C.主张无产阶级革命
D.弘扬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
解析:文艺复兴运动发源于14世纪的意大利,15—16世纪扩展到欧洲其他地方。新兴的资产阶级要求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世生活中的幸福。文艺复兴通过弘扬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反对教会宣扬的陈腐说教,发起了一场崭新的、促使人们思想解放的文化运动,其实质是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兴起。
3.文艺复兴的强大冲击力使欧洲的封建制度、封建精神和教会的政策不能再钳制广大民众的思想和行为。这说明文艺复兴促进了( C )
A.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B.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C.人们思想的大解放
D.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繁荣
解析:根据题干“文艺复兴的强大冲击力使欧洲的封建制度、封建精神和教会的政策不能再钳制广大民众的思想和行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是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冲破了中世纪教会的禁锢,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大解放。
知识点二 文艺复兴的代表
4.文艺复兴时期,诗人但丁在其长篇诗作《神曲》中为当时的教皇在地狱火窟里预留了一个位置。这反映了但丁( B )
A.改编宗教故事
B.反对封建教会
C.逃避现实生活
D.弘扬古希腊文化
5.如图为达·芬奇的《圣母子与圣安妮》,整个画面洋溢着家族天伦之乐的欢快氛围。这一作品见证了达·芬奇( A )
A.深受人文思想的影响
B.虔诚信仰基督教
C.擅长宗教画题材创作
D.把科学探索引入绘画
6.14—16世纪,欧洲发生了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涌现出了许多文学家、思想家和艺术家。下列人物和作品搭配正确的是( D )
A.但丁——《罗密欧与朱丽叶》
B.莎士比亚——《神曲》
C.拉斐尔——《最后的晚餐》
D.达·芬奇——《蒙娜丽莎》
7.表中信息表明( C )
国家 代表人物 代表作品
法国 拉伯雷 《巨人传》
英国 莎士比亚 《李尔王》
西班牙 塞万提斯 《堂吉诃德》
A.文艺复兴的发源地是意大利
B.传播人文主义的主要方式是戏剧
C.文艺复兴扩展到欧洲许多地方
D.文艺复兴以法国为中心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运动起源于意大利,它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随后扩展到欧洲许多地区,法国拉伯雷的《巨人传》、英国莎士比亚的《李尔王》和西班牙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等都体现了文艺复兴所倡导的人文主义精神。
8.文艺复兴的巨人们通过人权对神权的挑战,再次确认了“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原则,发现了人的伟大,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创造力,从而为现代意义上的个人诞生提供前提。这主要表述了文艺复兴的( A )
A.重要影响 B.发展历程
C.典型特点 D.历史背景
解析:根据“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创造力,从而为现代意义上的个人诞生提供前提”可知,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为现代意义上的个人诞生提供了前提,材料主要表述了文艺复兴的重要影响。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文学作品的灿烂】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成就(部分)
作者 代表作品 作品部分内容
但丁 A 抨击了教会的贪婪,把许多教皇和僧侣安排在地狱
B 《哈姆雷特》 人的理想多么崇高,能力多么无限……宇宙的精华,万物的主宰
(1)根据所学知识,写出表格中A、B处的内容。
答案:A:《神曲》;B:莎士比亚。
【自画像的演变】
材料二
(2)在中世纪欧洲,画家的形象鲜少出现在画作中,到了文艺复兴时期,自画像大量出现。根据图一、图二的图文信息,指出文艺复兴时期自画像风格的变化,并分析该变化的原因。
答案:变化:自画像从隐藏在宗教题材绘画中变为独立自画像;人物表情从呆滞、麻木到丰富;原因: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广泛传播;画家自我意识提升,自画像从宗教题材中逐渐独立出来。
【思想观念的巨变】
材料三 在眼光向天的中世纪,资产阶级虽然拥有“财权”,但却没有与他们的经济地位相适应的“人权”。因此他们用“人道”反对“神道”,用“人权”反对“神权”。他们号召把“人”的思想、感情和智慧从神学束缚中解放出来,从而为资产阶级的政治解放大造舆论。
——摘编自吴稚平《“文艺复兴”的
历史意义及其局限性》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文艺复兴“为资产阶级的政治解放大造舆论”的理解。
答案:理解:文艺复兴的实质是由资产阶级发动的一场新文化运动,使人们从宗教的桎梏中挣脱出来,大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有利于摆脱宗教对世俗世界的控制,为资产阶级政治解放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4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