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冀教版2016年河北省实验中学八年级生物上册 全一册导学案 (26份)

文档属性

名称 新冀教版2016年河北省实验中学八年级生物上册 全一册导学案 (26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6-08-17 16:40:11

文档简介

第三节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1.重点:能举例说明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2.知道这些行为对动物的意义。
  知识点一:动物的行为
1.动物的行为
2.区别:
概念
产生时间
影响因素
意义
举例
先天性行为(本能)
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 遗传物质 所决定的行为
先天
遗传物质
动物生存和繁衍的基础
蜘蛛结网
蜜蜂采蜜
学习行为
在 遗传因素 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 生活经验和学习 而获得的行为
后天
 环境 
使动物适应多变的环境,更好地生存和繁衍
海豚顶球
蚯蚓走“T”型迷宫
  3.联系:学习行为是建立在 先天性行为 的基础上,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

知识点二:动物的学习能力与进化程度的关系
动物的学习能力与动物的进化程度有直接的关系。一般来说,动物 越进化、越高等 ,学习能力也就 越强 。
知识点三:学习行为的应用
动物的学习行为可以对人类的生活和工作提供帮助,如 导盲 犬、警犬、能传递信息的 海豚 、消灭松毛虫的 灰喜鹊 等。
  1.先天性行为对动物有什么意义
如果没有先天性行为,动物很难存活,先天性行为对动物的生存、繁衍意义重大。
2.学习行为对于动物有什么意义
学习行为有利于动物适应复杂的环境。
  3.观察下面几幅图,回答下列问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1)图中显示的几种实例,哪些是先天性行为 哪些是学习行为
袋鼠靠本能爬去吃奶是先天性行为;美国红雀喂金鱼,是因为它失去雏鸟,喂雏鸟是母性的一种本能,也是先天性行为。其他几种都是学习行为。
(2)对比这些行为,说一说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对动物生存有什么意义。
动物先天性行为往往是一些简单的、出生时就会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行为,如初生的小袋鼠发育很不完全,如果它不具备爬向母亲育儿袋的本领,就不可能生存下来。而学习行为则是动物适应多变的环境,得以更好地生存和繁衍的重要保证。
(3)先天性行为有哪些局限性
先天性行为有很大的局限性。例如,虽然美国红
( http: / / www.21cnjy.com )雀喂养金鱼的行为是出于一种本能,但对于美国红雀来说,是一种浪费,因为它喂养的金鱼对本物种的延续没有任何意义;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任何动物都不可能靠父母喂养一生,如果一种动物一生只具备先天性行为而没有学习行为,那么这种动物就会因找不到食物或不能逃避敌害等而被自然淘汰。
(4)不同动物的学习能力有差别吗 学习行为与遗传因素有关吗
不同动物的学习能力是有差别的。
动物越低
( http: / / www.21cnjy.com )等,学习能力也就越差。走迷宫的蚯蚓要经过200次以上的尝试和错误后,才能学会爬向暗室。而走复杂的迷宫,鼠就快得多。对于同种动物的不同个体或不同种的动物来说,即使学习条件相同,学习的速度也会有差异,这是因为学习行为也就受遗传因素的影响。
(5)为什么说动物的学习行为是比先天性行为更高级的行为
动物的生存环境越复杂多变,需要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习的行为也就越多。动物就是在不断适应环境的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不断地获得新的行为。所以说,动物的学习行为是比先天性行为更高级的一种行为。第二节 种子萌发的条件
  1.会运用实验法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2.重点:能说出种子萌发的内部条件和外界条件。
3.能用所学知识解释农业播种的一些做法。
  知识点一:实验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1.根据生活经验,可以提出种子萌发需要条件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假设有 种子萌发需要适量的水分 或 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 或 种子萌发需要充足的空气(氧气) 。
2.设计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变量要 唯一 ,注意设置 对照 实验。
3.如果假设是“种子萌发需要适量的水分”的实验过程正确,你推测实验结论应是 种子萌发需要适量的水分 。
4.如果实验结果与假设不符,应该怎么做
检查实验设置是否正确,然后操作是否正确、观察是否正确,然后重新作出假设,进行实验。
知识点二:种子萌发的条件
1.种子萌发条件包括种子内部条件和外界环境条件
(1)内在条件:发育 完全 、胚的结构 完整 、不在休眠期、在种子 寿限 内。
(2)外界条件:
① 适量 的水分:水分可以 软化 种皮,利于种子本身内外气体 交换 ,加快酶的活化。
② 充足 的空气:充足的氧气可以提高种子的 呼吸作用 ,以保证种子萌发所需要的能量供应。
③ 适宜 的温度:适宜的温度可以增强酶的活性,促进物质和能量的转化,利于种子吸水和气体交换。
2.三个外界条件之间的关系:
三个因素不是 孤立 的,而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 相互影响 的。水能够使种皮变软,胚容易突破;子叶和胚乳中的营养物质,在含有一定量水分的时候,才能分解为供胚利用的小分子物质;氧气是种子进行 呼吸作用 必需的;只有在 适宜的温度 下,种子才能正常的吸收水分,顺利地进行营养物质的转化。
知识点三:种子萌发条件与播种
1.外部条件与播种
2.内部条件与播种:
种子发芽率一般是指在适宜条件下,经浸种,吸足水分的种子中,萌发种子数占全部被测种子数的百分率。
发芽率= 萌发 种子数/ 全部被测 种子数×100%
种子发芽率在 90% 以上时,才能播种使用。
  1.种子萌发的内部条件和外界条件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如果种子内部条件不具备,就是外部条件再充足,种子也不能够萌发;种子内部结构就是再怎么完善,没有适宜的外界条件,也不能萌发。
2.探究种子萌发的实验中,你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根据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可以提出:种子萌发需要水分吗 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吗 种子萌发需要空气吗
根据种子萌发的内部条件,可以提出:缺少胚芽(胚轴、胚根、子叶或种皮)的种子能够萌发吗
3.北方的农民在播种冬小麦以后,经常用石碾子把播种好的地再碾压一下,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呢
因为种子萌发需要水分,播种了冬小
( http: / / www.21cnjy.com )麦的地,如果很松散,则地下的水分很难到达种子所在的地层,种子会因为缺水而不能很好地萌发,经过碾压,可使地下水上来,使种子能更好地萌发。
4.小明同学为了配合老师所讲的内容,在一个
( http: / / www.21cnjy.com )花盆中种下了几颗大豆种子,因怕大豆不发芽;一有空就提着水壶向花盆中灌水,结果两个星期过去了,也没有看见大豆芽冒出来,你估计最有可能的原因是(C)
A.大豆种子的胚被虫子咬坏了
B.室内温度低
C.水浇的太多,以至于土壤中缺少空气
D.都有可能
5.北方在春天播种后,常用塑料薄膜覆盖地面,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D)
A.提高水量
B.提高温度
C.防止虫咬
D.前三者因素都有
6.我们做种子发芽率的实验时,做了四次
( http: / / www.21cnjy.com )实验,四次实验所得的数据不同,第一次是90%,第二次是96%,第三次是95%,第四次是91%,你认为该种子的发芽率应为(C)
A.96%      B.95%      C.93%      D.90%第一节 呼



  1.重点:描述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过程和意义。
2.知道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关系。
3.能说出影响呼吸作用的条件。
4.举例说明呼吸作用在生产实际中的作用。
知识点一:呼吸作用的过程和意义
1.概念:植物体吸进 氧气 ,将有机物分解成 二氧化碳 和 水 ,并释放 能量 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2.呼吸作用的场所、原料和产物:
主要场所: 线粒体 。原料:有机物和氧气。产物:二氧化碳和 水 ,有 能量 放出。
3.呼吸作用反应式:
有机物+ 氧气  二氧化碳 +水+能量
4.意义:为植物体的各种生命活动提供 能量 。
知识点二:比较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进行条件
有 光 才能进行
 任何条件 都能进行
进行部位
主要在 叶片 上进行
植物体的任何部分都进行
原料
二氧化碳和水
 有机物 、氧气
产物
 有机物 和氧气
二氧化碳、水和能量
进行场所
 叶绿体 
 线粒体 
能量转化
 制造 有机物, 贮存 能量
 分解 有机物, 释放 能量
联系
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供 有机物 ,呼吸作用为光合作用提供 能量 ,两者 相互对立 、互相 依存 
  知识点三: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
呼吸作用的强弱主要受 温度 、 水分 、氧气及 二氧化碳浓度 等条件的影响。
知识点四:呼吸作用原理的运用
呼吸作用原理的运用
  1.进行课本中的实验1时,为什么要密封瓶口,并用黑纸包裹
密封瓶口,是防止瓶内气体与外界气体进行交换。用黑纸包裹,是为了防止新鲜树叶进行光合作用影响实验效果。
2.实验1中利用了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什么性质
利用了氧气的助燃作用,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
3.进行课本中的实验2时,为什么要利用萌发的种子与煮熟的种子做对照实验材料
萌发的种子孕育新生命时,它的呼吸作用很强,所以利用萌发的种子与煮熟的种子相比较,现象更为明显。
4.有人说,绿色植物在白天进行光合作用,晚上进行呼吸作用,这种说法是否有道理
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因为白天呼吸作用相
( http: / / www.21cnjy.com )对光合作用来说很弱,表现不出来,当然并不是白天不进行呼吸作用,所以这样说有道理。如果理解为白天只进行光合作用,晚上只进行呼吸作用,就是错误的。
5.有经验的人都知道,刚收获的玉米,堆放在一起,如果不及时处理,里面就会发热,而且越来越潮湿。请你解释这种现象的原因。
植物细胞的呼吸作用在分解有机物的同
( http: / / www.21cnjy.com )时,把有机物中贮存的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发出来。堆放在一起的玉米释放出来的热能不能及时扩散,就会在玉米堆内积蓄起来,使玉米堆内部越来越热。同时,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形成的二氧化碳和水,使堆内越来越潮湿。
6.收获的小麦、玉米、高粱,这样的农作物种子怎样才能更好地保存
种子的保存有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防止种
( http: / / www.21cnjy.com )子萌发,二是抑制种子的呼吸作用,以免种子内有机物减少。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同样这几种外界条件也是影响植物呼吸作用的因素。对此宜采取低温、晒干和减少氧气(如密封、充入二氧化碳)的方法。
7.有些植物的种子进行密封,但是密封袋上都会注明一定的保质期。这是为什么
因为盛有种子的袋子是密封的,当种
( http: / / www.21cnjy.com )子通过呼吸作用耗尽袋内的氧气时,就处在缺氧的环境中,虽然缺氧能抑制呼吸作用,但是如果长期不能呼吸,种子会因窒息而死亡。所以这样的种子是有一定保质期的。第三节 芽



  1.重点:描述芽的类型和叶芽的结构。
2.阐明芽和枝条之间的发育关系。
3.重点:举例说明植物的顶端优势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实际应用。
  知识点一:芽的分类
芽的种类
( http: / / www.21cnjy.com )
  知识点二:叶芽的结构和功能
观察叶芽结构时,对叶芽进行纵切,观察借助于 放大镜 。
芽的结构
功能
芽轴
发育成 茎 
生长点
使 芽轴 不断伸长
叶原基
发育成 幼叶 
幼叶
发育成 叶 
芽原基
发育成 侧芽 
  知识点三:顶端优势
1.顶端优势:顶芽 优先 生长, 抑制 侧芽发育的现象。
2.顶端优势原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整枝打杈。
(1)整枝打杈的目的: 促进或抑制 植物的顶端优势,调整植物的生长发育,提高果树、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及园林花卉的观赏价值。
(2)整枝打杈常用的方法:剪枝、 摘心 、除芽等。
(3)实际应用:果树修剪,通过 剪
( http: / / www.21cnjy.com )枝 ,可以调整主枝及果枝的分布;另外 花芽 过多时,有计划地剪掉一些果枝,可以避免果树大小年现象。当盆景和行道树长到一定的高度时,去掉 顶芽 , 侧芽 迅速发育,使树冠增大。对于用材植物而言,及时摘去 侧芽 ,保护 顶芽 ,可以使主干长得又高又直。棉花的处理包括摘心和除芽等等。
1.有些植物移栽的时候,会剪去主根,你认为原因是什么
要想尽快使植物成活,就要保证植物的根尽快生长,尤其是一些侧根。由于植物生长具有顶端优势的现象,剪掉主根,就可以促进侧根的生长。
2.乔木大都高大挺拔,使树木增高的结构是什么
能够使树木增高的结构是顶芽中芽轴的不断增长。
3.试描述叶芽发育为枝条的过程。
叶芽发育为枝条的步骤可以分为三步:
(1)芽轴的发育:芽轴顶端的生长点细胞的不断分裂,增加了叶芽内的细胞数目,使芽轴不断伸长,逐渐发育成茎。
(2)叶原基的发育:位于芽轴侧面的叶原基先发育成幼叶,再进一步发育成叶。
(3)芽原基的发育:位于叶腋里的芽原基发育为侧芽。
4.在校园内生长的柏树和路旁的梧桐,两组树木中,前者的树形与后者的有什么不同 请说明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
柏树有明显的顶端优势,表现为树干高大,这是利用植物的顶端优势形成的。
路旁的梧桐树为了遮阳,一般剪掉主枝,让侧枝生长,扩大树冠的面积,这是抑制了植物的顶端优势形成的。
5.试说明顶芽和侧芽的关系。
顶芽和侧芽是相互关联的。一般顶芽发育较快,往往抑制它下面侧芽的发育,甚至使侧芽处于休眠状态。摘除顶芽,侧芽就容易发育成侧枝。
6.生物小组的同学看见小明的爷爷在给苹果
( http: / / www.21cnjy.com )树剪枝,于是,他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爷爷剪去的是果树的哪一部分 侧芽的生长主要受相邻侧芽的影响,还是受顶芽的影响呢 最后,他们决定做一个实验来弄明白。
(1)根据他们的讨论,作出的假设是 侧芽的生长主要受顶芽的影响,不受相邻侧芽的影响 。
(2)实验设计:
①先在实验前测量枝条的长度,观察枝条长势。取同一植株上长势 相似 的三组枝条。
②对三组枝条进行不同处理:第一组去掉
( http: / / www.21cnjy.com ) 顶芽 ;第二组去掉部分 侧芽 ,对于两个对称生长的侧芽,去掉其中一个,保留一个;第三组 不做任何处理 。
③一段时间后,分别测量三组枝条的长度,比较它们的差异。
④得出结论。
根据经验推测,结论是 侧芽的生长主要受顶芽的影响,也会受相邻侧芽的影响 。 第二节 食



  1.重点:描述真菌(酵母菌、霉菌、蘑菇)的形态结构。
2.知道真菌的营养方式和呼吸方式。
3.列举真菌对人类的益处,说出真菌的危害及其预防措施。
  知识点一:制作孢子印
1.选取一较大的新鲜蘑菇或香菇,用解剖刀或解剖剪将菌盖从菌柄上取下来。
2.把菌褶那面朝下平放在白纸或玻璃板上,扣上培养皿或玻璃杯, 以免散落的孢子被风吹散 。
3.第二天,拿开培养皿(或玻璃杯)和菌盖,就可以看到在白纸或玻璃板上留下与菌褶排列一致的 放射状孢子印 。
知识点二:真菌的形态结构
蘑菇是常见的大型真菌。
蘑菇
知识点三:真菌的生活方式
真菌
知识点四:真菌的价值
真菌的价值
食用价值
香菇、平菇、草菇、木耳、银耳、猴头菇、牛肝菌等
药用价值
灵芝、马勃、冬虫夏草、金针菇、茯苓等
知识点五:识别毒蘑菇
一般毒蘑菇颜色 艳丽 ,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生虫蛆;菌盖顶部有 黏液 或瘤状突起,菌柄上有 菌环 ;受伤后变色,有 腥 、辣、 苦 、臭等气味。当然也有一定的例外。
  1.真菌的营养方式是什么 请举例。
真菌的营养方式为异养,包括腐生和寄生。
腐生:真菌细胞内没有叶绿体,不能合成有机物,只能依靠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将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霉菌、蘑菇等)。
寄生:通过生活在其他生物体的体内或体表并从这些生物体获得生活所必须的物质和能量(人的灰指甲、脚癣等)。
  2.蘑菇、木耳经常长在什么地方
潮湿、富含有机营养的土壤或潮湿的朽木头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
  3.右图为蘑菇结构示意图,请按要求填写。
(1)图中的①是 菌盖 ,③是 菌柄 ,④是 菌丝 。
(2)图中①②③叫做 子实体 ,它们是由 菌丝 构成的。
(3)蘑菇靠 菌丝 吸收养料和水分。
(4)蘑菇的孢子存在于 菌盖 下的 菌褶 的两侧。
(5)有些蘑菇有极强的毒性,误食后可引起 中毒 。因此,采来的 野生 蘑菇,不可随意食用。
4.收集资料,说一说怎么辨别毒蘑菇。
采食蘑菇要特别注意识别毒蘑菇。对于识别毒蘑菇和可食蘑菇有以下几种说法:
(1)毒蘑菇多有各种色泽,而且美丽;无毒蘑菇则多呈白色或茶褐色。
(2)菌盖上有肉瘤,菌柄上有菌环和菌托,有毒;反之则无毒。
(3)毒蘑菇采集后易变色,无毒蘑菇则不同,不易变色;毒蘑菇多生长在肮脏、潮湿、有机质丰富的地方,无毒蘑菇则多生长于较干净的地方。
(4)毒蘑菇大都柔软多汁;无毒蘑菇则较致密脆弱。
(5)毒蘑菇的汁液浑浊似牛奶;无毒蘑菇则清澄如水。
(6)毒蘑菇的味道多辛酸苦辣;无毒蘑菇则很鲜美。第三节 芽



  1.重点:描述芽的类型和叶芽的结构。
2.阐明芽和枝条之间的发育关系。
3.重点:举例说明植物的顶端优势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实际应用。
  知识点一:芽的分类
芽的种类
( http: / / www.21cnjy.com )
  知识点二:叶芽的结构和功能
观察叶芽结构时,对叶芽进行纵切,观察借助于 放大镜 。
芽的结构
功能
芽轴
发育成 茎 
生长点
使 芽轴 不断伸长
叶原基
发育成 幼叶 
幼叶
发育成 叶 
芽原基
发育成 侧芽 
  知识点三:顶端优势
1.顶端优势:顶芽 优先 生长, 抑制 侧芽发育的现象。
2.顶端优势原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整枝打杈。
(1)整枝打杈的目的: 促进或抑制 植物的顶端优势,调整植物的生长发育,提高果树、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及园林花卉的观赏价值。
(2)整枝打杈常用的方法:剪枝、 摘心 、除芽等。
(3)实际应用:果树修剪,通过 剪枝 ,可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调整主枝及果枝的分布;另外 花芽 过多时,有计划地剪掉一些果枝,可以避免果树大小年现象。当盆景和行道树长到一定的高度时,去掉 顶芽 , 侧芽 迅速发育,使树冠增大。对于用材植物而言,及时摘去 侧芽 ,保护 顶芽 ,可以使主干长得又高又直。棉花的处理包括摘心和除芽等等。
1.有些植物移栽的时候,会剪去主根,你认为原因是什么
要想尽快使植物成活,就要保证植物的根尽快生长,尤其是一些侧根。由于植物生长具有顶端优势的现象,剪掉主根,就可以促进侧根的生长。
2.乔木大都高大挺拔,使树木增高的结构是什么
能够使树木增高的结构是顶芽中芽轴的不断增长。
3.试描述叶芽发育为枝条的过程。
叶芽发育为枝条的步骤可以分为三步:
(1)芽轴的发育:芽轴顶端的生长点细胞的不断分裂,增加了叶芽内的细胞数目,使芽轴不断伸长,逐渐发育成茎。
(2)叶原基的发育:位于芽轴侧面的叶原基先发育成幼叶,再进一步发育成叶。
(3)芽原基的发育:位于叶腋里的芽原基发育为侧芽。
4.在校园内生长的柏树和路旁的梧桐,两组树木中,前者的树形与后者的有什么不同 请说明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
柏树有明显的顶端优势,表现为树干高大,这是利用植物的顶端优势形成的。
路旁的梧桐树为了遮阳,一般剪掉主枝,让侧枝生长,扩大树冠的面积,这是抑制了植物的顶端优势形成的。
5.试说明顶芽和侧芽的关系。
顶芽和侧芽是相互关联的。一般顶芽发育较快,往往抑制它下面侧芽的发育,甚至使侧芽处于休眠状态。摘除顶芽,侧芽就容易发育成侧枝。
6.生物小组的同学看见小明的爷爷在给
( http: / / www.21cnjy.com )苹果树剪枝,于是,他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爷爷剪去的是果树的哪一部分 侧芽的生长主要受相邻侧芽的影响,还是受顶芽的影响呢 最后,他们决定做一个实验来弄明白。
(1)根据他们的讨论,作出的假设是 侧芽的生长主要受顶芽的影响,不受相邻侧芽的影响 。
(2)实验设计:
①先在实验前测量枝条的长度,观察枝条长势。取同一植株上长势 相似 的三组枝条。
②对三组枝条进行不同处理:第一组去掉 
( http: / / www.21cnjy.com )顶芽 ;第二组去掉部分 侧芽 ,对于两个对称生长的侧芽,去掉其中一个,保留一个;第三组 不做任何处理 。
③一段时间后,分别测量三组枝条的长度,比较它们的差异。
④得出结论。
根据经验推测,结论是 侧芽的生长主要受顶芽的影响,也会受相邻侧芽的影响 。 第二节 病  毒
  1.知道病毒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特点。
2.重点:列举病毒的危害,以及在生物防治和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知识点一:病毒的形态结构
病毒
知识点二:病毒的特点
1.病毒的生活特点
2.结构与生殖特征:个体 极其微小 , 没有 细胞结构,只有 蛋白质 外壳和核酸组成的核心;专门寄生在 活 细胞内,以复制方式增殖。
知识点三:病毒分类
病毒
知识点四: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1.细菌、真菌和病毒都是微小的生物,它们在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上有相同点也有异同点。完成下表:
结构特点
营养方式
生殖方式
细菌
 单 细胞, 无 成形细胞核
 腐生 或寄生
 分裂 生殖
真菌
 单 细胞或 多 细胞, 有 成形细胞核
腐生或寄生
 出芽 生殖、 孢子 生殖
病毒
无细胞结构
 寄生 
在 活细胞 内繁殖
2.有一种专门寄生在细菌体内的病毒叫做T4
( http: / / www.21cnjy.com )噬菌体,它的结构如图1所示。还有一种病毒专门寄生在植物细胞内,叫做HRV病毒(车前草病毒),它的结构如图2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1)根据图1和图2分析,病毒的共同结构有哪些
DNA和RNA是两种不同的核酸;所以,病毒的共同结构有蛋白质外壳和由核酸组成的核心两部分。
(2)图1、图2中的DNA和RNA都有什么作用,又都是什么物质
都是病毒的遗传物质,在病毒增殖时进行指导的核酸。
3.近几年,禽流感给人造成很大的危害。为此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们采取了很多措施,前几年在香港曾杀死家禽几十万;有些地方采取禁止养狗来预防狂犬病。这些措施有没有科学根据 为什么
这些措施是有科学根据的。因为禽流感和狂犬病都是由病毒引起的,而许多病毒可以在人类和动物之间互相传播。
4.烟草花叶病毒和车前草病毒都能感染烟草叶,但两者的致病斑不同,下面有几个实验:
编号
实验过程
结果
1
用烟草花叶病毒侵染烟草
显示烟草花叶病毒的病斑
2
用车前草病毒侵染烟草
显示车前草病毒的病斑
3
用不含核心的烟草花叶病毒外壳侵染烟草
烟草正常,无病斑
4
用烟草花叶病毒外壳加车前草病毒核心侵染烟草
显示车前草病毒的病斑
据此你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通过以上实验得出的结论是病毒的遗传和复制是依靠其核心来完成的,其蛋白质外壳没有遗传能力。第二节
根对水分的吸收
1.重点:说出根吸水的主要器官和部位。
2.重点:能说明细胞失水、吸水的原理。
3.运用根吸水、失水的原理,解释合理灌溉、烧苗等实际问题。
知识点一:植物的吸水器官和部位
1.吸水的主要器官和部位: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是

,主要部位是根尖的
成熟区

2.成熟区适于吸水的结构特点
知识点二:根毛细胞吸水、失水的条件及吸水过程
1.吸水、失水的条件:
根毛细胞能否吸水,取决于根毛细胞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细胞液浓度与周围土壤溶液的浓度差。当细胞液浓度
大于
周围土壤溶液的浓度时,根毛细胞吸水,当细胞液浓度
小于
周围土壤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失水。
2.水分由土壤溶液进入根部的途径:
(1)水分进入根毛细胞: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质到
液泡

(2)水分在细胞间的传递:吸
( http: / / www.21cnjy.com )收水分后的根毛表皮细胞,细胞液浓度降低,其周围细胞液的浓度
大于
该细胞细胞液的浓度,水分进入相邻细胞中。以此类推,水分逐渐进入到根的表皮以内的层层细胞中。
知识点三:合理灌溉
1.灌溉要
适量
。必须浇透,不是越多越好。
2.
不同
植物种类、同种植物
不同
时期,需水量不同。
3.
气候和土质
不同,农作物的灌溉量也应有所不同。
知识点四:烧苗
1.烧苗:由于施肥
过多
,使植物萎蔫甚至死亡的现象,称为“烧苗”。
2.原因:一次施肥过多,会使土壤溶液浓度
大大增加
,甚至会
大于
根毛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从而造成根毛细胞
失水

1.观察豌豆幼苗的根:
(1)观察植物幼苗的根,指出根尖吸水的主要部位——
成熟区
,判定的主要依据是
该部位有大量的根毛

(2)根据观察结果,说明成熟区是根部吸水主要部位的原因。
成熟区具有大量的根毛,大大地扩大了根部与土壤的接触面积,这有利于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在成熟区导管已经形成,有利于水分的运输。
2.活动:观察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1)萝卜在什么浓度的溶液中能够变重,在什么浓度的溶液中变轻
萝卜条在浓度小的溶液中能够变重,在高浓度的溶液中变轻。
(2)这说明了什么道理
说明植物细胞在外界浓度小的时候吸水,在外界浓度高的时候失水。
3.既然植物生长需要水,为什么有些植物会被水“淹死”
植物被淹死的原因是水太多,而使植物的根长时间浸泡在水中,得不到氧气,窒息而死。由此说明给植物灌溉要适量,不是水越多越好。
4.有经验的农民伯伯说:“浇水看苗时,施肥看苗势。”你能说出前半句蕴含的科学道理吗
一种植物在不同生长时期需水量是不一样的,所以要根据植物苗所处的时龄以及这个时期它的需水量来浇水,这样更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5.解释“烧苗”的根本原因。
植物烧苗,指的是植物根部失水,造成植物
( http: / / www.21cnjy.com )萎蔫甚至死亡的现象。根本原因是植物根系周围环境的土壤溶液浓度大于根部根毛细胞液的浓度,致使根毛细胞失水,从而使整个植物体缺水。
6.在所有新的灌溉方式中,最为节水的灌溉方式是滴灌。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植物体吸水的主要器官是植物的根,滴灌只是湿润作物根部的土壤,这样就大大减少了水分的浪费。
( http: / / www.21cnjy.com )
A
B
7.把两个细胞分别放在清水和盐水中,细胞分别呈现两种状态,如右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箭头表示的意思是
吸水或失水过程

(2)说出A、B细胞所处的状态名称及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A
是吸水状态,原因是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周围溶液的浓度
;
B
是失水状态,原因是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周围溶液的浓度

(3)分别取两株同样大小的幼苗,一株放在清
( http: / / www.21cnjy.com )水中,一株放在浓蔗糖溶液中,其结果将会是
放在清水中的幼苗吸水硬挺,放在浓蔗糖溶液中的幼苗变得萎蔫

( http: / / www.21cnjy.com )
8.右图表示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示意图,据图回答:
(1)细胞吸水或失水主要取决于
细胞液
浓度和
细胞周围溶液
浓度之间的大小。
(2)萎蔫的青菜放入清水中变得硬挺,在这一过程中细胞是吸水还是失水
吸水

(3)用盐淹萝卜丝时萝卜丝很快变软,在这一过程中细胞吸水还是失水
失水
。第二节 运动的完成
1.重点:能说出动物的运动形成的过程
2.知道动物运动的意义。
知识点一:运动的形成
1.动物的运动是由 骨骼 和 骨骼肌 的协调
( http: / / www.21cnjy.com )配合完成的,一块骨骼肌一般要跨越 一个或几个 关节。骨骼肌收缩时,牵引着骨绕着 关节 活动,从而产生躯体运动。
( http: / / www.21cnjy.com )
2.骨、关节和骨骼肌的协调配合,如图:
①是 肱二头肌 ,②是 肱三头肌 。
当① 收缩 ,② 舒张 时,引起 屈肘 动作;
当① 舒张 ,② 收缩 时,引起 伸肘 动作。
3.动物完成各种运动时,需要 神经 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需要 消化 、呼吸和 循环 系统的配合。
知识点二:动物运动的意义
动物通过各种运动,适应 复杂多变 的外界环境,维持个体的 生存 和 种群繁衍 。
  1.骨与骨之间是怎样连接的
骨与骨通过不同的骨连结方式连接在一起。
2.一块骨骼肌能附着在一块骨上吗
不能,骨骼肌的两端,分别附着在相邻的两块骨上。
3.骨能运动吗
不能,骨骼肌的收缩是骨运动的动力。
4.当人手提重物上楼时,上肢肌肉处于什么状态 手臂自然下垂时,肌肉处于什么状态
手提重物时,上肢肌肉都处于收缩状态。手臂自然下垂时,上肢肌肉都处于舒张状态。
5.下面是几种常见的动物,请你将它们与其相对应的运动器官、运动方式用线连接起来。
( http: / / www.21cnjy.com )第一节 种子萌发的过程
  1.重点:能说出种子的结构以及各部分结构的作用。
2.种子知道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知识点一:种子的结构(以菜豆种子为例)
种子
  知识点二:双子叶植物种子和单子叶植物种子结构的比较
结构
单子叶植物种子
双子叶植物种子
作用
种皮


保护种子内部结构
胚乳

 无 
为种子萌发提供营养

子叶
 一 片
 二 片
为种子萌发提供或转运营养
胚芽


发育为 幼苗的茎和叶 
胚轴


发育为连接 茎与根 的部分
胚根
 有 

发育为植物的根
  知识点三:种子的萌发——胚的发育
胚的发育形成幼苗
  知识点四:选种与播种深度
1.选种:种子在发育形成幼苗的过程中,各个部分都有一定的作用,所以选种时候,要选择发育 完全 、结构 完整 的种子。
2.播种深度:要根据种子的 体积大小 和种子萌发后 子叶 是否出土来确定。一般大型的、子叶不出土的种子要播的深些。
  
1.区别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种子的依据是什么
果皮与外皮是否密不可分,有无胚乳,子叶的数目。
2.大豆种子萌发形成幼苗过程中,哪些结构不能形成幼苗的器官 它们的用途是什么
种皮对种子内部起到保护作用;子叶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种子萌发过程中,为胚其他部分的发育提供营养,直到营养消耗殆尽,子叶就脱落了。所以说大豆种子萌发形成幼苗的过程中,种皮和子叶不能形成幼苗的器官。
3.植物种子休眠对种子的萌发具有什么作用
植物种子的休眠是对植物种子的一种保护措施,休眠是指植物生长极为缓慢或暂时停顿的一种现象,是植物抵抗和适应不良环境的一种保护性的生物学特性。
4.课本中讲到,种子播种的深度,与种子的体积大小和萌发后子叶是否出土有关,你认为还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种子萌发还应该与土质有一定的关系,比如砂性大一些的土壤,应该播种深一些,而黏性较大的土壤,播种应浅一些。
5.在观察菜豆种子的过程中,你观察的顺序是怎样的
观察时应从种皮看起,其次依次是子叶、胚芽、胚轴、胚根。主要顺序是从外到内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
6.观察右面大豆种子的部分结构示意图,看看下列有关叙述中有无错误,若有请把错误的一项找出来(D)
A.大豆种子萌发时,④主要起提供营养物质作用
B.豆芽菜可供食用部分主要由图中①发育而来
C.⑥所示部分既是大豆种子的主要部分,又是新植物体的幼体
D.玉米种子中没有结构③
7.将浸泡的玉米种子纵切,在切面上滴一滴碘液,看到的现象是(B)
A.整个切面变蓝
B.胚乳部分变蓝
C.整个切面没有变化
D.胚部分变蓝
8.在种子的结构中,胚是种子结构的主要部分,原因是(C)
A.种子只有两部分结构,缺少了胚,种子就不存在
B.胚中的子叶是贮存营养物质的结构
C.胚是种子形成幼苗的结构
D.上面的说法都不正确第三节 光合作用的场所
  1.重点:能说出叶片的结构及其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特点。
2.重点:能说出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方法。
3.知道立体农业的种类。
知识点一:叶片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1.叶片的结构:
叶片
2.叶片是光合作用理想的场所:
①表皮: 透光 、透气,角质层
( http: / / www.21cnjy.com )能保持水分 不过多 散失;②叶肉:含有较多叶绿体(光合作用在叶绿体中进行)的 栅栏组织 接近上表皮;③叶脉:导管可为叶片输送光合作用的原料 水 ,筛管可把叶片制造的 有机物 输送到其他器官。所以 叶片 是进行光合作用最理想的场所。
知识点二:光合作用的过程
1.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就是绿色植物的叶绿体利用 光能 ,把 二氧化碳 和水转变成贮存能量的 有机物 (主要是淀粉),并释放 氧气 的过程。
2.光合作用反应式:
二氧化碳+水淀粉(贮存能量)+氧气
3.光合作用的实质:
光合作用完成了两个方面的转化:一是物质转化,
( http: / / www.21cnjy.com )把简单的 无机物 制造成复杂的 有机物 ,并释放氧气;二是能量转化,把 光能 转变为贮存在有机物中的 化学能 。
知识点三:光合作用的原理的应用
1.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
“枝繁叶茂”是作物丰产的前提,可以增大 单位空间 内叶的总面积,使植物 最大限度 地接受太阳光的照射。
2.立体农业:
(1)复种:复种是一块地一年内种几茬。
(2) 间作 :利用作物植株的高低不同、生长发育阶段不同,把作物进行间作。
(3)混、套种:混、套种是利用作物生长的“时间差”、“空间差”和“植物光合作用差”等条件,一季 双收或三收 ,一地 二收或三收 。
  1.用刀片切割叶片时,应注意什么
(1)用手捏紧并排的刀片,切割速度一定要快。
(2)多切几次,选最薄的。切片勿用手拿,要用毛笔蘸。
(3)在切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安全。
2.通过观察叶片的形态结构,说出叶片结构与光合作用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1)叶片形态适合光合作用的特点是什么
叶片一般都是呈扁平状,形状可使叶片最大限度地接受光照。
(2)请说明表皮的结构适于进行光合作用的特点。
①表皮细胞无色透明;②表皮外面有一层
( http: / / www.21cnjy.com )透明的角质层;③表皮上面分布着一些由两个保卫细胞构成的气孔,既适于光线透入,又能防止水分过多散失,气孔是气体进出叶片的门户。
(3)叶肉部分有哪些适于光合作用的结构特点
①靠近上表皮的栅栏组织细胞呈圆柱形,排列比较整齐,细胞内含有较多的叶绿体;
②靠近下表皮的海绵组织细
( http: / / www.21cnjy.com )胞形状不规则,排列比较疏松,细胞里含有的叶绿体比较少。上表皮接受光照效果较好,含叶绿体较多的栅栏组织接近上表皮,使光合作用效果更好。
(4)简述叶脉适于进行光合作用的结构特点。
叶脉里有导管和筛管。①导
( http: / / www.21cnjy.com )管将水和无机盐输送给叶肉,其中一部分作为光合作用的原料;②筛管能够把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运送到其他器官。因此,叶脉可使光合作用的原料得到供应,又能使叶片制造的有机物得到运送。
综上所述,叶片是光合作用理想的场所。
3.怎样正确理解光合作用的两方面的转化
首先是物质的转变:光合作用利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得到的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物质发生了转变。
其次是能量的转化:光合作用的必需条件是光照,光合作用的过程中,吸收的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完成了能量的转化。第三节
无机盐与植物的生长
1.重点: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说明氮、磷、钾等无机盐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2.分析不同肥料的特点及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3.重点:说明合理施肥和无土栽培原理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知识点一: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
( http: / / www.21cnjy.com )
1.活动:两株大小相同的健壮幼苗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株培养在蒸馏水中,一株培养在含有适量氮肥的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出现了右图所示的现象。其中图

是放在蒸馏水中的幼苗,图

是放在含氮的溶液中的幼苗。这个实验现象说明了
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

2.植物的生活需要无机盐:植物生活中需要多种多样的无机盐,需要最多的是含





的无机盐。
3.含氮、磷、钾的无机盐在植物生活中的作用:
无机盐种类
在植物生活中的作用
缺乏时的表现
含氮无机盐
促进细胞的 分裂和生长 ,
使枝叶长得繁茂
植株 矮小 ,新叶 淡绿 ,
老叶黄色枯焦
含磷无机盐
促进幼苗的发育和花的 开放 ,
使果实、种子的成熟提早
植株 矮小 ;茎叶 暗绿
或呈紫红色
含钾无机盐
使茎秆 健壮 ,促进淀粉的
形成和运输
茎秆细弱,易 倒伏 ;叶色 黄 ,
老叶焦枯并蜷缩
4.其他无机盐的作用:
在植物生活中,需要很多种
( http: / / www.21cnjy.com )无机盐。除需要量大的含氮、磷、钾的无机盐外,还需要钙、镁、硫、铁、

、锰、铜、

、钼等多种无机盐。有些无机盐,植物需要量虽然
微少
,但是它们对植物生活的影响,却是
很大
的。
知识点二:合理施肥
1.肥料的类别:农家肥和化学肥料(化肥)。
农家肥的特点宜做
基肥
化肥的特点宜做
追肥
,少量使用
2.合理施肥
知识点三:无土栽培
1.无土栽培:人们根据植物生活所需要的无机盐的
种类和数量
,按照
一定的比例
配成营养液,在
无土的基质
中培养植物的方法。
2.无土栽培的优点
1.活动: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
(1)将土壤浸出液和蒸馏水分别滴在载玻片
( http: / / www.21cnjy.com )上,放在三角架的石棉网上,用火烘干,观察现象。结果滴土壤浸出液的载玻片上出现白色物质,滴蒸馏水的载玻片上没有白色物质。这种白色物质是什么 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
这种白色物质是无机盐。该现象说明土壤浸出液的成分与蒸馏水的成分最大区别就在于是否含有无机盐。
(2)在土壤浸出液中的幼苗,生长很旺盛;在蒸馏水中生长的幼苗矮小、发黄。这一现象说明什么
由于土壤浸出液与蒸馏水相比,在成分上含有无机盐,所以这种现象说明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
2.在农业生产中常用的化肥:(1
( http: / / www.21cnjy.com ))碳酸氢铵、尿素、硝酸铵等,都是以氮元素为主要营养成分的化肥;(2)过磷酸钙、钙镁磷肥等,都是以磷元素为主要营养成分的化肥;(3)氯化钾、硫酸钾、硝酸钾等,都是以钾元素为主要营养成分的化肥。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吗
植物的生活需要无机盐,而含氮、含
( http: / / www.21cnjy.com )磷、含钾的无机盐是植物需要最多的。虽然土壤中含有丰富的无机盐,但是对于这些需要量大的元素,土壤中的无机盐难以满足植物体的需要,所以需要通过施肥加以补充。
3.说明无土栽培的原理。
植物生长在土壤中,土壤对
( http: / / www.21cnjy.com )植物所起的作用有两个:一是固着植物体;二是给植物提供水和无机盐。无土栽培技术,在解决了植物体固着的问题后,通过配置营养均衡的营养液来培植植物,保证了植物的营养供给。
4.说明提倡使用农家肥的道理。
农家肥中主要含有的是一些有机肥
( http: / / www.21cnjy.com ),通过微生物分解为各种无机盐供植物吸收利用,所以农家肥的营养成分比较丰富;化学肥料一般都是碱性或酸性的,经常使用会破坏土壤的性质,并且化学肥料的营养成分一般都很单一。
5.植物的生活需要无机盐,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李军同学家中种植的水稻只长叶(俗称“疯长”),最可能的原因是施含

的无机盐太多。
(2)小明家中的小麦还没有成熟就倒伏了,原因可能是含

的无机盐太少了。大豆开花后应施含

的无机盐,以促进果实和种子的成熟。
(3)王大爷以种菜为生,今年种植了番茄、菠菜,为了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在施肥时应该
多施含氮、含磷的无机盐

(4)王雪家中的油菜只开花没有结果,原因是
缺少含硼的无机盐

(5)植物在生活过程中需要最多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小红认为,不管什么植物,只要多施含氮、磷、钾的无机盐,植物就会长得很好。你认为小红的说法是否正确
不正确
。原因是
不同的植物对各种无机盐的需求量是不同的
。第二节 动物行为的类型
  1.重点:举例说出动物的各种行为类型。
2.知道各种行为类型对动物的生存和生殖的意义。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类型
1.复杂多样的动物行为,对于生物的生存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动物对生活环境的一种适应。请完成下表。
动物行为的类型
概念
特点
意义
举例
觅食行为
获取生存所需食物
捕食
维持个体生存
猫捉老鼠
攻击行为
同种生物相互攻击
很少致死
有利于维持个体生存和种族延续
两只狗争夺骨头
防御行为
保护自己,防御敌害
躲避敌害
有利于维持个体生存和种族延续
蜥蜴断尾
繁殖行为
繁殖后代的行为
越高等的动物,繁殖行为越复杂
有利于种族的繁盛
母鸡抱窝
节律行为
随地球、日、月的周期变化形成的有周期、节律的行为
周期性
动物适应环境节律的结果
鱼的洄游
社群行为
同种生物维系群体共同生存的行为
分工合作、共同维系
有利于种族的生存和延续
蜂群
  2.分析下列现象分别属于哪种行为
(1)新西兰有种原始晰蜴,一年中有半年冬眠。
(E)
(2)孔雀开屏。
(B)
(3)两只黄鼬为争夺一只鸡而争斗。
(C)
(4)黄鼬遇到敌害,肛门旁的臭腺释放臭气。
(D)
(5)老猴发现猛兽后,高声吼叫并带领猴群逃跑。
(A)
A.社群行为 B.繁殖行为 C.攻击行为 D.防御行为 E.节律行为
  1.辨析防御行为与攻击行为。
行为类型
争斗双方
目的
特点
防御行为
不同种动物
捕食
你死我活的斗争
攻击行为
同种动物不同个体
争夺领域、食物和配偶
不以伤害对方为目的
  2.一只老鹰在天空盘旋,
( http: / / www.21cnjy.com )当发现草地上有野兔时,立即俯身冲下捕捉野兔,野兔发现老鹰就飞快地奔向洞穴躲藏起来。想一想,老鹰和野兔的行为各是什么行为及这些行为的意义是什么。
老鹰捕捉野兔是捕食行为,野兔飞快地奔向洞穴躲藏起来属于防御行为。它们的行为都有利于自身的生存和种族的繁衍。
3.观察蚂蚁搬运食物的图片。
(1)蚂蚁搬运食物是一种什么行为
蚂蚁共同搬运食物,是一种共同合作的行为,属于社群行为。
(2)还有什么动物具有这种行为
蜜蜂、大猩猩、狮子、狒狒、猴子等。
(3)在社群行为中处于首领地位的动物,是怎样得到“领导”地位的 它在群体中享有哪些特权
首领地位,是通过攻击行为而获得的。在攻击行为中总占优势的动物个体,就获得了这个群体的“领导”地位。它有对食物、配偶等选择的优先权。
4.下列行为是攻击行为的是
(A)
A.两只雄海豹为了争夺一只雌海豹而斗争
B.一条蛇在追击一只青蛙
C.一只鹰捕食一只飞行的小鸟
D.螃蟹举起蟹钳反击天敌的进攻第一节 种子萌发的过程
  1.重点:能说出种子的结构以及各部分结构的作用。
2.种子知道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知识点一:种子的结构(以菜豆种子为例)
种子
  知识点二:双子叶植物种子和单子叶植物种子结构的比较
结构
单子叶植物种子
双子叶植物种子
作用
种皮


保护种子内部结构
胚乳

 无 
为种子萌发提供营养

子叶
 一 片
 二 片
为种子萌发提供或转运营养
胚芽


发育为 幼苗的茎和叶 
胚轴


发育为连接 茎与根 的部分
胚根
 有 

发育为植物的根
  知识点三:种子的萌发——胚的发育
胚的发育形成幼苗
  知识点四:选种与播种深度
1.选种:种子在发育形成幼苗的过程中,各个部分都有一定的作用,所以选种时候,要选择发育 完全 、结构 完整 的种子。
2.播种深度:要根据种子的 体积大小 和种子萌发后 子叶 是否出土来确定。一般大型的、子叶不出土的种子要播的深些。
  
1.区别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种子的依据是什么
果皮与外皮是否密不可分,有无胚乳,子叶的数目。
2.大豆种子萌发形成幼苗过程中,哪些结构不能形成幼苗的器官 它们的用途是什么
种皮对种子内部起到保护作用;子叶在种子萌
( http: / / www.21cnjy.com )发过程中,为胚其他部分的发育提供营养,直到营养消耗殆尽,子叶就脱落了。所以说大豆种子萌发形成幼苗的过程中,种皮和子叶不能形成幼苗的器官。
3.植物种子休眠对种子的萌发具有什么作用
植物种子的休眠是对植物种子的一种保护措施,休眠是指植物生长极为缓慢或暂时停顿的一种现象,是植物抵抗和适应不良环境的一种保护性的生物学特性。
4.课本中讲到,种子播种的深度,与种子的体积大小和萌发后子叶是否出土有关,你认为还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种子萌发还应该与土质有一定的关系,比如砂性大一些的土壤,应该播种深一些,而黏性较大的土壤,播种应浅一些。
5.在观察菜豆种子的过程中,你观察的顺序是怎样的
观察时应从种皮看起,其次依次是子叶、胚芽、胚轴、胚根。主要顺序是从外到内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
6.观察右面大豆种子的部分结构示意图,看看下列有关叙述中有无错误,若有请把错误的一项找出来(D)
A.大豆种子萌发时,④主要起提供营养物质作用
B.豆芽菜可供食用部分主要由图中①发育而来
C.⑥所示部分既是大豆种子的主要部分,又是新植物体的幼体
D.玉米种子中没有结构③
7.将浸泡的玉米种子纵切,在切面上滴一滴碘液,看到的现象是(B)
A.整个切面变蓝
B.胚乳部分变蓝
C.整个切面没有变化
D.胚部分变蓝
8.在种子的结构中,胚是种子结构的主要部分,原因是(C)
A.种子只有两部分结构,缺少了胚,种子就不存在
B.胚中的子叶是贮存营养物质的结构
C.胚是种子形成幼苗的结构
D.上面的说法都不正确第一节
光合作用的产物
1.重点:能说出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和氧气的过程。
2.知道绿色植物为所有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
3.知道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和对环境的意义。
知识点一:光合作用产物的探究
1.对实验材料的处理:
(1)实验前对实验材料的暗处理是为了
消耗材料内的有机物

(2)对材料一部分遮光,一部分不遮光的目的是为了形成
对照实验

(3)实验后,叶片进行脱色处理,是为了
防止叶片原有的颜色干扰观察的效果

2.实验的原理:
(1)叶片滴加碘液:淀粉遇碘变

,据此可以判断是否有
淀粉

(2)快要熄灭的火柴复燃:氧气具有
助燃
作用,据此判断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3)对放入酒精的叶片进行水浴加热:酒精易

,对酒精直接加热会有危险。
知识点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和氧气
1.产物:光合作用的产物包括
淀粉
(其他有机物)和
氧气

2.能量转化: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在
有机物
中。
3.光合作用产物的探究:
(1)通过见光部分叶片遇碘变蓝,可知
( http: / / www.21cnjy.com )光合作用的产物中有
淀粉(有机物)
;释放的气体可使要熄灭的火柴重新燃烧,可知光合作用的产物中有
氧气

(2)叶片见光部分进行光合作用,不见光部分不进行光合作用,说明光合作用的条件是
光照

知识点三:光合作用的意义
光合作用
的意义
知识点四: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应用
1.活动:探究光合作用的产物。
(1)在实验过程中,将处理过的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容器内进行水浴加热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除掉叶片内的叶绿素,以便更好地观察叶片颜色的变化。
(2)为什么不对盛有酒精的容器直接加热,而是通过水浴加热
因为酒精属于易燃物,加热沸腾后,如果溅出,容易发生危险。
(3)水浴加热后,叶片颜色有什么变化 酒精颜色有什么变化 为什么
叶片变为黄白色,酒精变为绿色。因为经过加热,叶肉细胞的细胞膜被破坏,从而导致细胞内叶绿素溢出,溶解在酒精中所致。
(4)叶片脱色、清水漂洗、用清水洗掉叶片上的碘液等,要进行这一系列处理的原因是什么
都是为了除掉叶片上的一些可能影响观察效果的颜色,使观察更准确。
2.本节知识表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具有什么意义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够产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淀粉,并可进一步合成其他有机物,可以为动物和人提供食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是人和动物呼吸所需氧气的来源;光合作用还能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这些能量是植物、动物和人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来源。古代的蕨类植物经过亿万年的变化,把贮存的太阳能转化成了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物质。
3.观察下面普利斯特利的实验
( http: / / www.21cnjy.com )
(1)他把一支点燃的蜡烛和一只小白鼠分别放到密闭的玻璃罩里,发现蜡烛不久就熄灭了,小白鼠很快也死去了。
(2)他把一盆植物和一支点燃的蜡烛一同放到一个密闭的玻璃罩里,发现植物能够长时间地活着,蜡烛也没有熄灭。
(3)他又把一盆植物和一只小白鼠一同放到一个密闭的玻璃罩里,发现植物和小白鼠都能够正常地活着。
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发生的现象。
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排出的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而光合作用产生的氧,除了满足植物自己呼吸的需要外,还供给动物呼吸、蜡烛燃烧。第二节
光合作用的原料
1.重点:说明光合作用的原料。
2.概述农业生产上增加二氧化碳的措施。
3.说明光合作用与碳-氧平衡。
知识点一:光合作用的原料
1.实验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1)首先把实验装置放在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
消耗叶片中原有的淀粉

(2)两个实验装置中的变量是
有无二氧化碳

(3)该实验的结论是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2.同位素标记光合作用的实验过程:
(1)20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用氧的同位素分别标记水和二氧化碳,称为含有标记氧的水和二氧化碳,然后进行两组光合作用实验。
(2)第一组,向绿色植物提供普通二氧化碳,浇灌被标记过的水。
(3)第二组,向同种绿色植物提供被标记过的二氧化碳,浇灌普通水。
(4)在相同条件下,他们对两组光合作用实验释放出的氧进行了分析。
【实验结果】实验结果表明,第一组释放的氧全部是
被标记过
的,第二组释放的氧全部是
未被标记过
的。
【实验结论】光合作用放出的氧来自于参与光合作用的

,

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原料:光合作用的原料是
二氧化碳



知识点二: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根据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在农业生产上,采取增加二氧化碳的方式,可使光合作用显著增强,农作物产量增高。
增加二氧化碳的措施
知识点三:光合作用与碳-氧平衡
绿色植物通过
光合作用
,不断消耗大气中的
二氧化碳
,同时不断把
氧气
释放到大气中,从而维持大气中碳-氧平衡。
( http: / / www.21cnjy.com )
1.阅读“探究光合作用原料”的实验,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实验利用了哪些原理
光合作用能够产生淀粉;淀粉遇碘变蓝。
(2)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中,氢氧化钠溶液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两个实验装置中所不同的因素是什么
氢氧化钠溶液是一种强碱性物质,能够吸收周围环
( http: / / www.21cnjy.com )境中的二氧化碳。由于氢氧化钠吸收了二氧化碳,因此两片叶子所处的环境的不同之处是一个缺少二氧化碳,一个含有二氧化碳。
(3)该实验的结论是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2.把放在暗处一昼夜的植株上的一片叶片进行对折,折断中间的主叶脉,放在光下4小时后,在叶片折断的两部分滴加碘液。
(1)叶片会出现什么现象
叶片近叶柄处变蓝,远离叶柄处不变蓝。
(2)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远离叶柄处没有淀粉。说明远离叶柄处没有进行光合作用。
(3)这一实验的结论是什么
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3.地球上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能吸收大量的二氧
( http: / / www.21cnjy.com )化碳,大气中二氧化碳的量仍在不断增加,导致地球上出现了“温室效应”现象。你认为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来源有哪些
大气中二氧化碳主要是由燃烧、动植物呼吸、汽车尾气、工厂废气等产生的。
4.根据本节所学知识,说明光合作用具有什么意义 对此我们应该怎么做
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能释放氧气,所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光合作用能维持大气中碳——氧平衡。为此我们要保护绿色植物,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一切破坏绿色植被的行为,充分发挥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调节功能。
5.把植物的叶浸在水中,放在阳
( http: / / www.21cnjy.com )光下照射,叶会放出气泡。将微燃的小木片伸入收集的气体中,小木片会迅速地燃烧起来,这是因为光合作用放出了氧气。当把叶片放在凉开水中,于阳光下照射,叶片不会放出气泡,原因是
缺少二氧化碳,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如果把二氧化碳通入水中,在阳光下,叶片会产生气泡,通入二氧化碳越多,产生的气泡越多。你得出的结论是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6.核潜艇在海水中长期航行需要大量的氧气供应,科学家设想在潜艇中建立一个小球藻空气净化器来解决这一问题,请完成下列题目:
(1)这一设想的依据是
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释放氧气,吸收二氧化碳

(2)空气净化器必须提供的原料是
二氧化碳



(3)这种空气净化器需要什么条件
光照
。第一节 根



  1.重点:区别根尖的四部分结构,举例说明各部分的作用。
2.分析根的生长主要靠哪部分结构。
3.重点:说出根的生长与水肥管理的关系。
知识点一:根尖的结构以及各部分作用
1.根尖指从根的尖端到生有 根毛 的一段,它是根的主要部位。
2.根尖的结构与各部分功能:
根尖的结构
3.根尖各部分细胞具有的特点,如下表:
根冠
分生区
伸长区
成熟区
细胞大小
细胞较 大 
细胞较 小 
细胞较 大 
细胞大
细胞形状
不规则
近似 正方体 
较长
长且有 根毛 
排列状况
不整齐
紧密
较疏松
疏松
  知识点二:根的生长
1.根的生长区域:根的生长主要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由于分生区和伸长区的变化引起的。分生区细胞 数量的增加 和伸长区细胞 体积的增大 ,使根不断向地下生长延伸。
2.根的生长特性: 向地性 、向水性和 向肥性 。
3.根具有向性的原因:
根受到地心引力(重力)的刺激引起 向地 生长;植物周围土壤中的水分或肥料分布不均匀时,根系总是朝着 水肥较多 的地方生长。
知识点三:根的生长与水肥管理
1.带土移栽:保护 根尖 ,移栽后,根很快恢复生长,利于植物成活。
2.蹲苗和烤田:促进根的纵向生长。
3.施肥范围:促进根的 横向 生长。
4.根生长的深度:植物根入土深度,一般都 大于 地上部分的主茎高度。
1.观察根毛,辨认根尖,区分根尖的各个部分。
(1)从小麦幼苗上剪取一段 幼根 ,在 光线充足 的地方,用肉眼对着光线观察,找到着生在幼根上的 白色 “绒毛”,这就是根毛。
(2)用低倍镜观察根尖外形,从根尖的最前端向上依次为 根冠 、分生区、 伸长区 和成熟区四个部分。
(3)怎样区别根尖各部分结构
根冠细胞较大,形状不规则,排列不整齐;分生区细胞体积小,近似正方体,排列紧密,细胞壁薄,细胞核大;伸长区细胞较长;成熟区具有突起的根毛。
2.根尖四个部分的结构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伸长区细胞来源于分生区,成熟区又来自伸长区;在成熟区,细胞出现了分化,形成了导管和根毛;根冠对于根尖具有保护作用。
3.蹲苗和烤田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植物根的生长具有向地性和向水性的特性。首先蹲苗和烤田造成了植物幼苗的缺水现象,它们的根将努力向下延伸,以便从土壤深处获得水分。
4.农民伯伯给农作物施肥,总是讲究深层施肥。如果不这样做,会造成什么样的结果
因为根的生长具有向肥性,如果施肥过浅
( http: / / www.21cnjy.com ),植物的根系将不能向土壤深层延伸,造成根难以从土壤深层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等,而且对植物体的牢固性也有一定的影响。
5.观察下面几幅图,这是同一种树木根的生长情况。根据根不同的生长状况,分析树所在地区水分分布的情况。
( http: / / www.21cnjy.com )
根据根的向水性,A图显示的状况,根向
( http: / / www.21cnjy.com )下生长,说明地表应该比较缺水,这个地方较为干旱;B图中根向一侧生长,说明水分分布不均匀,在树木左侧分布较多;C图中根在地表分布,说明在地表分布较多的水分,这个地方应该湿度较大。第四章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重点:能说出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重要作用。
2.举例说出微生物与其他生物之间的关系。
  知识点一:微生物与物质循环
( http: / / www.21cnjy.com )
知识点二: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微生物
1.想一想:秋季,瑟瑟秋风吹落了大量树叶,使校园的卫生清扫工作加大,为此有些人就将落叶点燃以减少垃圾量。
(1)你认为这么做合理吗 为什么
点燃落叶处理垃圾的方式是不合理的。因为这么做不仅会污染环境,而且对落叶中所含的有机物和能量,也是一种极大的浪费。
(2)如果我们将这些落叶进行有效的处理,从而作为植物的肥料。这些肥料能被植物吸收吗 为什么
如果将树叶作为植物的肥料,是可以被植物吸收的。因为土壤中生活着大量的微生物,可以把树叶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植物可以吸收利用的无机盐。
2.为探究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影响,某活动小
( http: / / www.21cnjy.com )组的同学们提出了三种实验方案。三种方案的共同点是将同一种树的落叶分成甲、乙两组;实验过程中滴加蒸馏水,使树叶保持潮湿。
方案一:将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放在自然条件下(暴露在空气中)。
方案二:将甲组灭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放在自然条件下。
方案三:将甲、乙两组都进行灭菌处理,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接种细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请回答问题。
(1)甲、乙两组为什么要用相同的树叶
因为这个实验的目的是研究细菌的分解作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所以在设置对照组时,要控制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条件,即除了有无细菌的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
(2)为什么要使树叶保持潮湿
因为细菌适宜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
(3)以上哪个实验方案更能说明问题 请说出理由。
方案三更能说明问题。因为实验前对照组和实验
( http: / / www.21cnjy.com )组所处的条件完全相同(都进行灭菌处理);而实验中,除单一变量(接种与不接种)外,对照组和实验组又处于相同的条件下(无菌的条件)。可见只有方案三排除了所有影响实验的干扰。因此,与方案一和方案二比较,方案三的实验结果更有说服力。
3.下图是真菌、腐生细菌等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1)图中腐生细菌的生殖方式是 分裂生殖 。
(2)绿色植物利用 光能 ,把吸收来的水和二氧化碳转变成贮存能量的 有机物 ,促进植物生长。
(3)生物遗体被 真菌、腐生细
( http: / / www.21cnjy.com )菌 等分解成水、二氧化碳和无机盐,这些无机物又成为植物制造有机物的原料。可见,细菌和真菌对于自然界的物质循环起着重要作用。
4.关于微生物对环境的净化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C)
A.微生物可分解各种有机污染物
B.净化污水的微生物为多种厌氧型生物
C.微生物把污水中的有机物分解成CO2和H2O及含有N、P的无机盐
D.纤维素比人畜粪尿更易于被微生物分解第五章 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重点:能举例说明绿色植物为所有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
2.知道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以及水循环中的作用。
知识点一:绿色植物为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
1.动物和人的食物来源: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为生物圈中的人和动物提供 食物 来源。
2.能量来源:
绿色植物利用光合作用,把 光能 转化为贮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这些能量是动植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 能量 来源。
3.维持碳-氧平衡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 二氧化碳 、释放 氧气 ,可以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与氧气的平衡。
可以说,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作用最大的一类生物,它对生物圈的 存在 和 发展 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知识点二: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所起的作用
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促进了 水循环 ,为涵养水分、防止 水土流失 、调节气候产生了巨大的作用。
知识点三:植物对环境的保护作用
在 防风固沙 、美化环境、挡风吸尘、 消毒杀菌 、消除噪音等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说明什么是碳-氧平衡
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是指大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2.观察下图,说明生物圈中的碳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在生物和非生物中循环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
观察图可知,大气中的碳是通过植物的光
( http: / / www.21cnjy.com )合作用进入生物环境的,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的是二氧化碳。生物环境中的碳主要是通过呼吸作用进入大气的,生物体的呼吸作用把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碳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入大气。所以说碳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在生物和非生物中循环的。
  3.观察下图,为什么在森林分布较多的地区,雨水较多 这一现象说明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具有什么作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
观图可知,植物体通过蒸腾作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使地下水以水蒸气的形式进入大气,大气中水分的含量达到一定量的时候,就形成云,然后以雨水的形式落回地面,所以森林周围的雨水会增多;另外回落到地面上的水,一部分蒸发掉,还有一部分渗入地下,完成水在生物圈中的循环。所以说绿色植物可以促进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4.本节中简述了植物体的几种生命活动。请据此回答下面的几个问题:
(1)都描述了哪几种生命活动
吸收作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
(2)试阐述各种生命活动之间的关系。
①吸收作用与蒸腾作用、光合作用:
吸收作用吸收的水分,其中有99%用于植物的蒸腾作用,另外很少的一部分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植物的蒸腾作用同时又促进了植物的吸收作用。
②运输作用与吸收作用、光合作用、蒸腾作用:
植物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通过运输作用,输送
( http: / / www.21cnjy.com )到植物体的每一个部位;光合作用形成的淀粉,通过植物的输送作用,输送到植物体的每一个部位;蒸腾作用散失掉的水分,也是通过运输作用运输到叶上的。
③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供原料(有机物和氧气),呼吸作用也可以为光合作用提供原料(二氧化碳)和能量。它们是相对的,又是相互依存的。
④呼吸作用与所有的生命活动:
呼吸作用可以为所有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第一节 酵母菌和霉菌
  1.重点:能说出酵母菌的主要特点,并识别青霉和曲霉。
2.知道酵母菌和霉菌的作用以及真菌的主要特征。
  知识点一:酵母菌
1.酵母菌的特点: 单 细胞生物, 
( http: / / www.21cnjy.com )卵 形;由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质 和 成形的细胞核 组成;细胞质内有明显的 液泡 。在适宜的环境中,可通过 出芽 生殖的方式进行繁殖。
2.酵母菌的生活方式:属于 腐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 生活。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把葡萄糖彻底分解为 二氧化和水 ,并释放出 较多 的能量;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把葡萄糖分解为 二氧化碳和酒精 ,释放出 较少 的能量。
知识点二:霉菌
1.据图识别青霉和曲霉
( http: / / www.21cnjy.com )
根据直立菌丝顶端孢子的着生结构不同判断,呈 扫帚状 的是青霉,呈 球状 的是曲霉。
2.酵母菌和霉菌:
细胞构成
生殖方式
营养方式
与人类的关系
酵母菌
 单  细胞
 出芽  生殖
 腐生 
益处
酿酒、制作食品
害处
霉菌
 多  细胞
 孢子  生殖
 腐生或 寄生
益处
青霉素,制酱、酱油、腐乳
害处
食物霉变,引起病害,致癌
知识点三:真菌
1.真菌的主要特征:具有 细胞壁 、 细胞膜 、 细胞质 和成形的细胞核;不含 叶绿素 , 异养 生活;多为 孢子 生殖。
2.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1) 酵母菌 可用于蒸馒头、制面包以及酒精发酵。
(2) 青霉素 是从青霉中提炼出来的抗生素,可以治疗肺炎、脑膜炎等疾病。
(3)发霉食物上的黄曲霉,能产生 黄曲霉毒素 ,可以导致癌症。
(4) 寄生 性霉菌,会导致动植物和人患病。
  1.真菌在结构上和细菌最主要的区别是什么
真菌具有真正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细菌没有真正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
2.你能总结出真菌的主要特点吗
(1)细胞内具有真正的细胞核。
(2)能产生孢子,利用孢子繁殖。
(3)细胞内没有叶绿素,营异养生活。
3.有一天,小明和小李在一块
( http: / / www.21cnjy.com )丢弃的橘子皮上发现了一块霉菌。围绕橘子皮上的霉菌是青霉还是曲霉的问题,两人发生争执。你认为区别它们的可靠方法是观察
(D)
A.营养方式             B.有无孢子
C.有无细胞核
D.长有孢子的菌丝的形态
4.青霉和曲霉所呈现的颜色,是下列哪种结构的颜色
(A)
A.孢子      B.菌盖      C.菌丝      D.菌柄
5.一粒“尘埃”悄悄地落在一只蟋蟀的背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细长而闪亮的丝线从“尘埃”中伸出来,开始进入蟋蟀湿润的身体。丝线在生长的过程中还会释放出一些化合物,这些化合物会慢慢地溶解蟋蟀体内的组织。丝线进一步深入蟋蟀的体内。数日后,这只蟋蟀就成为一只塞满致命丝线的空壳。然后这些丝线开始向这只死蟋蟀的体外延伸。它们长出柄,并且柄顶端生有结状物。一旦一个结状物裂开,就会有数千粒尘埃般的微粒散发出来,风将带着它们再次去“犯罪”。
(1)你认为使蟋蟀致死的是哪种生物  真菌 (填“细菌”、“真菌”或“病毒”)。
(2)文中所说的“尘埃”指的是 孢子 ,“丝线”指的是 菌丝 。
(3)这种神秘的“尘埃”以及它内部长出的“丝线”,与蟋蟀是什么关系  寄生关系 。
(4)文中的“风将带着它们再次去‘犯罪’”的含义是什么
孢子随风飘散,当落到适宜的地方时,可以重新去感染其他生物(蟋蟀)。第二节 蒸



  1.重点:描述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及其对植物生长发育的意义。
2.举例说明蒸腾作用对自然界的作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知识点一:植物的蒸腾作用
1.概念:植物体的水分以 气体状态 从 气孔 散发出去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
2.蒸腾作用的场所:主要是 叶片 ,嫩枝和嫩茎也能进行蒸腾作用。
3.
蒸腾作用的途径:
土壤中的水分→根毛→根、茎、叶中的 导管 →叶肉细胞→ 气孔 →大气
4.气孔是水分散失的门户
(1)气孔:气孔是由两个半月形的 保卫细胞 组成的。
(2)蒸腾作用的调节与气孔的调节
植物通过保卫细胞来控制 气孔的开闭 以调节蒸腾作用。
保卫细胞
知识点二:蒸腾作用的意义
1.促进根吸收 水分 。

2.促进植物体内 水分和无机盐 的运输。

3. 降低 植物体叶片表面的温度,避免灼伤。
4.增加大气湿度,增加降雨量,减轻干旱,调节气候。
知识点三:蒸腾作用原理的应用
1.植物缺水时,要及时 灌溉 。
2.移栽植物时, 遮阴 ,剪掉一些 枝叶 。
3.植树造林、养花种草可调节 气候 ,减轻 干旱 。
1.在探究叶的蒸腾作用实验中,为什么要将其中一根枝条上的所有叶片两面都涂上凡士林
因为完成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片,而叶片散失
( http: / / www.21cnjy.com )水分的通道是叶片上的气孔,涂上凡士林,就可以把这些气孔全部堵上,这样与未涂凡士林的枝条就形成了对照。
2.有人说,蒸腾作用把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的99%都散失到了大气中,真是一种极大的浪费。你认为这种说法正确吗 说明理由。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植物的蒸腾作用对植物
( http: / / www.21cnjy.com )体本身具有重要的意义。炎热的夏天,烈日照射到叶片上,蒸腾作用可使叶片表面的水分在散失过程中,带走叶片表面的一些热量,防止叶肉细胞被灼伤;蒸腾作用使水分源源不断地散失到大气中,促进了根部吸收水分,也给水与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带来了动力条件。
3.取四株大小相同且叶数相同的嫩枝,在有光照的正常条件下,依照下图所示的方法进行处理:
( http: / / www.21cnjy.com )
实验开始时,先将各个装置的重量调整至80
g,其后每隔4
h记录各个装置的重量变化。实验结果如下面的曲线图所示:
( http: / / www.21cnjy.com )
(1)曲线Ⅰ代表哪两组装置的重量变化 说明理由。
  代表C、D两组装置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重量变化。因为C装置中叶片上、下表面涂上凡士林,水分不能散失,重量没有变化;D装置中除去所有叶片,且切口上也涂上凡士林,水分同样不会散失,重量也没有变化。
(2)曲线Ⅱ和Ⅲ分别代表哪两组实验装置的实验结果
  Ⅱ代表B装置的实验结果,Ⅲ代表A装置的实验结果。
(3)比较分析上述实验结果,对叶片上、下表面气孔的相对数量作出推断。
  下表皮气孔的数量多于上表皮气孔的数量。第一节 动物行为的特点
  1.知道动物行为的概念。
2.重点:描述动物行为的特点。
3.举例说明动物行为的表现方式。
  知识点一:动物行为的概念及方式
1.概念:动物行为泛指动物的 动作 或 活动 ,即从外部可察觉到的有 适应意义 的活动。
2.行为表现:包括动物的 爬行 
( http: / / www.21cnjy.com )、游泳、奔跑、飞翔以及其他的运动方式;还包括动物的取食、繁殖、攻击、防御等;甚至还有睡眠、发声、静止不动、 体色改变 等。
知识点二:动物行为的特点
动物行为
的特点
知识点三:研究动物行为的意义
人类研究动物行为的目的在于认识动物活动的规律,利用 对人类有益的动物 ,控制 对人类有害的动物 ,使人和动物在生物圈和谐地发展。
  1.一只小狗趴在那静止不动,听到声音立刻竖起耳朵,这些是动物的行为吗
动物竖起耳朵、发出声音、改变体色、静止不动、注目凝视等都是动物行为的一部分。
2.请回答有关猫头鹰的捕食行为的问题:
(1)猫头鹰没发现鼠的时候,表现出的行为是什么
不时转动自己的脖子,或轻轻地挪动着脚步在黑暗中寻找,并耐心等待。
  (2)当看到野鼠时,表现出的行为又是怎样的
一旦发现野鼠,它就猛扑过程,用利爪把猎物牢牢地抓住。
(3)当看到野鼠,猫头鹰就能够迅速作出反应,这说明什么道理 请分析。
①道理:当看到野鼠,猫头鹰迅速去
( http: / / www.21cnjy.com )捕捉,说明动物的行为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能够通过神经系统以及运动器官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这有利于动物逃避敌害,捕捉食物,以及动物个体的生存。
②原因:动物的行为是在神经系统支配下,通过感觉器官、运动器官完成的。
3.利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有人说睡眠是一种休息,不属于某种行为。你认为这样的说法对吗 为什么
不对。行为泛指动物的动作和活动,睡眠是动物活动的一种形式,它是受人体的生理需要而产生的。
(2)人体内血液循环是否属于行为 为什么
不属于。这是人体的一种生命活动,只要生命不停止,它就会进行,与人体所受到的内外刺激没有关系。
(3)在草丛中吃草的兔子,突然感到
( http: / / www.21cnjy.com )周围空气有些异样,它或伏于草丛深处不动,或是以极快的速度跑开,离开自己感觉危险的范围;空中的老鹰,发现了兔子,利用俯冲来捕捉兔子,俯冲时老鹰的翅膀是不扇动的。请你解释这些现象。并说明它们各自的行为对它们生活的意义。
兔子吃草,是为了自身的生存;感到周围空气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些异样,它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是为了保护自己,也是为了自身的生存,只有当兔子的个体很好的生存下来的时候,它们才能进行种族的延续。老鹰捕食时用俯冲的方式,兔子不容易觉察到,更利于捕食,有利于老鹰的生存和种族的延续。第二节 食品保存技术
  1.重点:能说出食品保存的原理和常用方法。
2.尝试对食品进行保存,探究食品保鲜的方法。
  知识点一:食品保存的原理
1.食品腐败的原因是 微生物的大量繁殖 。
2.探究实验:
(1)将一个装有蔬菜的塑料袋放入水中的目的是 借用水的重力,排出塑料袋中的空气 。
(2)比较放入水中扎紧口的塑料袋与直接扎紧口的塑料袋中的蔬菜,你预测的结果是 放入水中扎紧口的塑料袋内的蔬菜的保存时间较长 。
(3)说明你的理由: 放入水中扎紧口的塑料袋中,缺少氧气,其中的微生物繁殖较慢,蔬菜能保存较长的时间 。
3.食品保存的原理: 抑制微生物的繁殖 。
知识点二:食品保鲜的方法
1.常用的方法有加热、 干燥 、腌制、 冷藏 、添加 食品防腐剂 和真空包装等。
2.注意:冷藏温度不是越低越好
( http: / / www.21cnjy.com ),根据蔬菜、水果的 低温忍耐度 来设置;添加食品 防腐剂 时,添加量要在国家要求的范围内, 超量 是有害的。
3.请把下列食品与相应的保存方法用线连接起来。
( http: / / www.21cnjy.com )
  1.微生物生活的适宜条件是什么
温暖、湿润的环境,充足的氧气。(可结合实例说明,合理即可)
  2.冷藏、真空、脱水三种方法保存食物的原理是相同的,请你解释一下。
一般的微生物生活需要的环
( http: / / www.21cnjy.com )境条件为温暖、潮湿、充足的氧气,三种方法分别从这三个条件入手,破坏微生物生活的环境条件,从而达到抑制微生物繁殖的目的。
3.回答有关食品保存的问题
(1)食品不宜存放过久的原因是什么
做好的食物最好尽快吃掉,在室温下存放时间长会滋生细菌;冰箱也不是保险箱,直接入口的食物也不宜过久的存放在冰箱内。
(2)加工食物要烧熟煮透的原因是什么
制作食物时要烧熟煮透,加温至少要到70摄氏度以上,以杀灭病菌。
(3)为什么贮存过的食物要加热后再食用
存放了一定时间的食物,即使是保存在冰箱内的食物,如熟肉制品,也一定要加热后再食用。
(4)为什么生熟食品要分开
生熟食品在一起容易发生交叉污染,接触生食品后再接触熟食,必须要洗手,加工食品的刀具、案板、容器等也要注意生熟分开。第一节 运动的基础
1.知道动物运动的结构基础,能说明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
2.重点:能说出肌肉、关节与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知识点一:运动系统
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是由 骨 、 骨连接 和 骨骼肌 组成的。
知识点二:骨
1.骨的构成包括 骨膜 、 骨质 和 骨髓 三部分。
2.完成下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
3.长骨的结构使骨 坚而不重 ;骨中无机物和有机物的比例适当,使骨具有 硬而不脆 的特性,这些使骨适于动物身体的 支撑 和 运动 。
知识点三:关节
( http: / / www.21cnjy.com )
1.关节的结构:
① 关节头 ;② 关节软骨 ;③ 关节窝 ;④ 关节囊 ;⑤ 关节腔 。
2.关节的特征是 灵活而牢固 。
知识点四:骨骼肌
1.骨骼肌是由 肌腹 和 肌腱 组成的,它有受刺激而 收缩 的特征。
2.骨骼肌肉有丰富的 血管 和 神经 。
3.骨骼肌的 收缩力 是运动的动力。
  1.骨骼肌有哪些特点
①肌腱绕过关节连在不同的骨上。
②骨骼肌有受刺激产生收缩的特性。
③骨骼肌附于不同的骨上。
④骨骼肌只能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
2.关节为什么既具有牢固性又具有灵活性
关节面覆盖着既光滑又有弹性的关节软骨,关节囊
( http: / / www.21cnjy.com )内壁能分泌滑液,所以关节十分灵活。同时,关节囊非常坚韧,把相邻的两根骨牢牢地连在一起,加之关节头和关节窝一凸一凹相互吻合,所以关节又十分牢固。
3.什么是脱臼
脱臼是指关节头由关节窝内滑出,致使关节不能活动的现象。
4.下图表示人骨中某种物质在各种年龄段含量的变化,结合骨的成分,思考下面内容:
( http: / / www.21cnjy.com )
(1)这类物质是 有机物 。
(2)当骨受到外力冲击时,最容易发生骨折的是C
阶段,原因是这个时期 有机物含量小于1/3,骨硬度大、弹性小 。
(3)骨的柔韧性、弹性较强的时期是图中的 A 阶段,此时的骨容易变形,所以要注意 坐、立、行的姿势 。 第一节 发酵食品的制作
  1.重点:练习制作酸奶,能说出发酵食品的制作原理和步骤。
2.知道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知识点一:练习制作酸奶
1.酸奶制作的过程:
(1)将容器洗干净,加入牛奶和糖并 煮沸 
( http: / / www.21cnjy.com ),煮开冷却到 42
℃ 左右,加入一定量的 酸奶 ,然后将瓶口密封,放在 30
℃ 的地方发酵,8小时后可食用。
(2)下图是酸奶制作的过程,正确顺序为 ⑤②①③④ 。
( http: / / www.21cnjy.com )
(3)常用菌种有 乳酸杆菌 和 双歧杆菌 。
(4)制作酸奶等发酵食品一般包括 灭菌、接种、密封、发酵 等步骤。
2.发酵原理:
利用乳酸菌或酵母菌进行 无氧 呼吸,使之大量繁殖,分解 有机物 。其过程可用一个简单的式子表示:有机物酒精或乳酸。在有氧的条件下,乳酸菌和酵母菌进行 有氧 呼吸,不产生 乳酸和酒精 。所以一定要保证是无氧环境。
知识点二:发酵原理的应用
1.蒸馒头、做面包利用的是 酵母菌 发酵,
( http: / / www.21cnjy.com )制作泡菜与酸奶利用了 乳酸杆菌 的发酵,醋是 醋酸杆菌 发酵形成的,某些 曲霉 发酵可以制作腐乳、面酱、酱油等。
2. 发酵食品 比普通食品营养成分更丰富,更容易被人体吸收,所以该类食品的制作发展非常快,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1.为什么要将牛奶煮开
将牛奶煮开的目的是杀死容器和原材料中存在的微生物,以避免酸奶变质。
2.加入酸奶的目的是什么
酸奶中含有乳酸杆菌,加入酸奶的过程就是接种。
3.为什么要在牛奶冷却后加入酸奶
在煮开的鲜奶冷却后再加入酸奶的目的是防止高温杀死酸奶中含有的乳酸杆菌。
4.给牛奶加糖的目的是什么
为乳酸杆菌的发酵提供原料。
5.最后密封的原因是什么
乳酸杆菌发酵需要的环境是无氧环境,最后密封是为乳酸杆菌提供无氧环境。
6.为什么把装置放在30
℃的地方发酵
温暖、湿润的环境,最适宜细菌的生长,在30
℃的环境中,乳酸杆菌繁殖快、发酵快。第一节 细  菌
  1.知道细菌的形态结构。
2.重点:举例说明细菌的生活特点,如营养方式和呼吸类型等。
3.重点:列举细菌对人类的益处,说出细菌的危害及其预防措施。
  知识点一:细菌的形态结构
1.细菌的形态
2.细菌的结构
知识点二:细菌的生活特点
绝大多数细菌不含有 叶绿素 ,营 异养 生活,靠获取环境中现成的有机物生活。
细菌的生活方式
细菌的生活条件
知识点三:细菌的特征与分布
1.特征: 单 细胞,结构简单,细胞内 没有 成形的细胞核,有 拟 核;有些细菌具有 鞭毛、荚膜、芽孢 等特殊结构; 分裂 生殖。
2.分布:分布很广, 有生命 的地方都有细菌的存在。
3.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与人类的关系
所占比例
应用
人类的态度
有害细菌
少数
会使动植物和人患病
控制
有利细菌
多数
工业
制酸菜、泡菜等;制味精
利用
农业
甲烷固氮菌、青贮饲料
  1.多数人都有一个这样的心理“谈菌色变”,也就是说,说起细菌就害怕,认为细菌总是对人体有害的。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细菌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确实有一部分会使人患病,比如细菌性痢疾、霍乱、鼠疫等等,它们都是由相应的一些细菌引起的,但是大多数的细菌是对人类有益的,乳酸菌是我们制作泡菜、酸奶离不开的细菌,双歧杆菌能够为婴幼儿的肠道健康提供独特的保护作用,有效地减少婴幼儿肠道感染的发病率。
2.细菌为什么称为原核生物
原核生物是指生物体细胞内没有细胞核的生物。细
( http: / / www.21cnjy.com )菌在结构上和植物细胞有相同之处,如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但是细菌细胞内没有真正的细胞核,只有一个遗传物质聚集的区域,称为拟核。
3.某些细菌具有芽孢,请说明芽孢的作用是什么。
芽孢是细菌的一种特殊休眠状态,可以让细菌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下来,到环境条件适宜的时候,形成新的细菌个体。
( http: / / www.21cnjy.com )
4.右图为某细菌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与动物细胞相比较,该细菌没有的结构是 成形的细胞核 。
(2)所有细菌都具有的结构:
[C] 细胞壁 ;[B] 细胞膜 ;[E] 细胞质 ;[A] 未成形的细胞核 。
(3)其中对于该细菌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的是[D] 荚膜 。
(4)该细菌的运动器官是[F] 鞭毛 ,它是从[B] 细胞膜 上的一个基点向外发出的丝状物。
5.为证明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某小组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
他们的方案:将同一种树的树叶分成甲、乙
( http: / / www.21cnjy.com )两组,实验中滴加蒸馏水,让树叶保持潮湿。将甲、乙两组都进行灭菌处理,甲组放在无菌环境中,乙组接种细菌后放在无菌环境中。请分析:
(1)这个方案的实验组是 乙 ,对照组是 甲 。
(2)实验过程中为什么要滴加蒸馏水,让树叶保持潮湿
因为细菌的生活需要水分。
(3)如果甲、乙两组所用的树叶种类不同,行不行 为什么
不行。因为除了单一变量(接种与不接种)外,甲、乙两组的其他条件都必须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