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课时分层训练(四) 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教师版)初中历史统编版九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04 课时分层训练(四) 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教师版)初中历史统编版九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50.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9-16 14:24: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时分层训练(四) 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
知识点一 希腊城邦
1.如图是希腊早期文明的发展历程示意图。图中序号①代表的是( A )
A.爱琴文明 B.克里特文明
C.荷马时代 D.迈锡尼文明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希腊最早的文明产生于爱琴海地区。爱琴文明包括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迈锡尼各国后来被攻占,迈锡尼文明中断,希腊进入相对落后的荷马时代。
2.下图是一位同学绘制的思维导图,其中①②处应填( D )
A.人民主权 大河文明
B.人民主权 海洋文明
C.小国寡民 大河文明
D.小国寡民 海洋文明
3.在《利维坦》中,霍布斯谈道:“古希腊罗马人经常推崇的自由,不是个人的自由,而是国家的自由。”据此可知,古希腊崇尚( B )
A.人人平等 B.城邦利益
C.法律至上 D.个人自由
解析:根据题干“古希腊罗马人经常推崇的自由,不是个人的自由,而是国家的自由”和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强调城邦至上,崇尚城邦利益。
知识点二 雅典的民主政治
4.如图人物被称为开辟雅典黄金时代的“传奇统帅”。这主要是因为在他统治时的雅典( D )
A.采用陶片放逐法投票
B.商品经济高度繁荣
C.对外战争取得全胜
D.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解析:图片人物是伯里克利。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达到全盛,奴隶制民主政治也随之发展到高峰。
5.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开始向人民法庭审理官支付报酬。起初,金额为一欧宝,看似很少,但对一位贫穷的雅典人来说已经相当丰厚。后来,又涨到三欧宝。材料反映的是雅典的( C )
A.城邦制度 B.公民大会制度
C.津贴制度 D.陶片放逐法
解析:根据题干“起初,金额为一欧宝,看似很少,但对一位贫穷的雅典人来说已经相当丰厚。后来,又涨到三欧宝”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雅典的津贴制度。伯里克利为鼓励公民积极参政,向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为贫苦公民参加政权管理提供了一定的物质保证。
6.伯里克利主政时期,根据雅典民主制度,下列四位人物中有资格参加公民大会的是( A )
A.性别:男 年龄:30岁 身份:公民
B.性别:女 年龄:25岁 身份:自由民
C.性别:男 年龄:55岁 身份:奴隶
D.性别:男 年龄:12岁 身份:外邦人
解析:雅典民主制度的民主范围非常有限,而且维护的是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地位和利益。成年男性公民才有参政议政的权利,广大的奴隶、外邦人和妇女没有任何政治权利。
7.在雅典城邦,每一名公民不论职业和地位,在公民大会上都有平等发言权,但外邦人被要求“要像奴隶那样闭紧嘴巴”。材料反映雅典( B )
A.公民在权利面前人人平等
B.民主政治存在严重局限性
C.直接民主具有无比优越性
D.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公民大会召开期间,雅典的公民积极发言,自身权益得到很好维护。但是外邦人却被禁止发言,这说明古代雅典民主政治不是全民的民主,占雅典人口绝大多数的外邦人、奴隶、妇女没有任何政治权利,雅典的民主政治存在严重局限性。
知识点三 亚历山大帝国
8.关于如图中人物的表述,正确的是( D )
A.设立了四百人议事会
B.创立了陶片放逐法
C.带领斯巴达战士东征
D.率军灭亡了波斯帝国
9.亚历山大的东征使希腊文明与东方古文明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冲撞与交融,但东征也给东方社会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很大的损失。材料主要说明了亚历山大东征的( B )
A.原因 B.影响
C.过程 D.背景
10.古希腊早期喜剧作家阿里斯托芬在喜剧作品《公民大会妇女》中虚构了一个故事:雅典的妇女偷穿丈夫的服装,戴上假胡须,女扮男装出席公民大会,通过投票和法律夺取了政权,把男性从城邦中驱逐出去。作者虚构的故事意在揭示( D )
A.民主政治推动戏剧艺术发展
B.民主沦为人们争权夺利的工具
C.民主氛围浓厚公民意志自由
D.雅典民主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但是,占雅典人口绝大多数的外邦人、奴隶、妇女没有任何政治权利。材料体现了雅典民主具有一定的局限性,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材料未涉及。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伯里克利虽然出身贵族,却是一个热心诚挚的民主主义者。他将权力转移到由全体男性公民组成的公民大会的手中。公民大会是处理雅典事务的最高权力机构……伯里克利还规定大部分公职实行津贴制度,使贫民有可能担任公职。另外,他还建立了许多由陪审团作最后决定的民众法庭,陪审员由抽签产生,所有公民都可担任。因而,伯里克利完全有理由在他的演说中自豪地宣称“雅典是全希腊的学校”。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在雅典,除了将军和司库官之外,所有官吏均从年满30岁的公民中抽签选出。同时还规定,除雅典十将军外,所有军政官吏,任期都是一年,不得连选连任。如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五百人议事会,即由30岁以上的全体公民抽签选出;由6 000名陪审员组成的民众法庭的选举办法也是抽签。
——摘编自陈德正《古雅典民主政治特点浅析》
材料三 苏格拉底认为:“(雅典民主政体的根本缺陷)在于它把权力交给所有的公民,不需要国家管理者具有专长,不要求他们具有真知灼见。一个国家应当由既有专业知识又有道德的人去治理,统治者不是有王笏的人,不是偶然选中的人,不是攫取财富的人,不是使用强大骗术的人,而是有统治知识的人。”
(1)根据材料一,概括伯里克利改革的主要措施。(答出三点即可)
答案:措施:赋予公民大会实权;实行津贴制度;建立了许多民众法庭。
(2)根据材料二,概括古代雅典官吏任用的特点和影响。
答案:特点:抽签产生、轮流执政;影响:有利于调动公民的参政热情,最大程度地维护民主制度,但不利于公职人员的专业化和政策的稳定。
(3)根据材料三,概括苏格拉底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从范围、方式两方面分析雅典民主制度的局限性。
答案:主张:国家应当由既有专业知识又有道德的人去治理。局限性:范围上,仅仅是城邦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占雅典人口绝大多数的外邦人、奴隶、妇女没有任何政治权利;方式上,抽签产生和轮番执政容易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5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