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八 简单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PDF版,含答案)--高中化学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安徽省专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主题八 简单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PDF版,含答案)--高中化学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安徽省专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9-17 09:29:40

文档简介

主题八简单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
一、选择题
6.下列表示物质结构的化学用语或模型正确
1.下列物质中,属于烷烃的是
(
的是
A.CsH1
B.CH,CH,OH
A.丙烯的结构简式:CH,CHCH
CH
B.甲烷分子的空间充填模型:
C.CH3—C—CH
D.CH2 =CH2

CH
C.羟基的电子式::O:H

2.下列物质互为同系物的是
D.葡萄糖的最简式:CsH12O。
F
F
7.通常用乙烯的产量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
A.H—CCI与H-C一H
化工发展水平,你认为其理由是
()
H
CI
A.乙烯在自然界中大量存在,是一种廉价
B.CH,CH3与CH3CH—CH
易得的化工原料
B.通过石油加工可获得乙烯,由乙烯可以
CH
合成许多化工产品
C.CHCH2CI与CH2-CH
p
C.乙烯易燃烧,释放出的热量用于化工

CI CI
能源
D.CH3CH2CH3与CHCH2CI
D.乙烯性质活泼,易发生取代反应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8.下列关于官能团的判断中说法错误的是
A.糖类、油脂、蛋白质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
B.糖类、油脂、蛋白质都是由C、H、O三种
A.醇的官能团是羟基(一OH)
元素组成的
B.羧酸的官能团是羟基(一OH)
C.糖类、油脂、蛋白质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0

D.油脂有油和脂肪之分,但都属于酯
4.取代反应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学反应。下
C.酯的官能团是酯基(一C一O一R)
列反应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
D.烯烃的官能团是碳碳双键(C一C,
A.C,H.OH++CH,COOH
浓硫酸
9.2021年,我国科学家首次实现了二氧化碳
CH,COOC,H:+H,O
到淀粉的从头合成。下列关于淀粉的说法
B.2CH,CH,OH+O,催化2CH,CH0+
不正确的是

2H,O
A.淀粉属于糖类

一定条件
B.淀粉中含有C、H、O三种元素
C.CH,CH,+HBr
C.淀粉不能发生水解
CH,CH,Br
D.nCH2-CH,-
化剂,ECH,-CH,
D.淀粉溶液遇碘单质显蓝色
10.①②是两种常见烃的球棍模型,则下列叙
5.下列有关甲烷和乙烯的说法正确的是(
述正确的是
A.两者分子中所有原子均共平面
B.两者互为同系物
C.两者都能发生氧化反应
D.两者都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
19.
A.都能在空气中燃烧
(2)乙烯通人溴的CC14溶液中观察到的现
B.都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象是
C.都能发生加成反应
,乙烯发生了
反应,化
D.等质量的①②完全燃烧时,产生CO2的
学方程式为
量相同
(3)为了安全,点燃乙烯前应
11.下列对乙烯和聚乙烯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烯燃烧时的现象是
,化学方程式为
A.乙烯是纯净物,聚乙烯是混合物
B.乙烯的性质与聚乙烯相同
16.甲烷、乙烯和苯都是常见的烃类,请回答下
C.常温下,乙烯是气体,聚乙烯是固体
列问题
D.乙烯可使溴水褪色,而聚乙烯则不能
(1)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取代反应的是
12.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
的是
(
(2)能使酸性KMnO,溶液褪色的物质是
A.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蚕丝和人造
纤维
(3)乙烯在催化剂作用下能得到一种塑料,
B.食用油反复加热会产生稠环芳香烃等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有害物质
,反应类型为
C.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蛋白质受
热变性
17.“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劝君更尽一杯酒,
D.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95%
西出阳关无故人”“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等
13.下列关于乙酸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有关酒的中国古诗词比比皆是,在历史长
A.官能团为一COOH
河中酒不再是一种具体的物质,而成了一
B.能与铜反应
种文化的象征。酒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常见
C.能与NaHCO3溶液反应
的有机物乙醇。
D.能与乙醇反应
(1)乙醇是无色有特殊香味的液体,密度比
14.有一种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简式为R一CH=

CH一COOH,式中的R为烷基,下列关于这
(2)工业上用乙烯与水反应可制得乙醇,该
种有机化合物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不写
A.若能溶于水,其水溶液与镁反应能放出
反应条件)。
氢气
(3)属于乙醇的同分异构体的是
B.可以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填编号)。
C.不能发生加成反应
H
D.可以与乙醇在一定条件下发生酯化
反应
二、非选择题
B
CH,OH
15.根据乙烯的性质填空。
(1)乙烯通人酸性KMnO,溶液中观察到
C.甲醇
的现象是
,乙烯发
D.CH,-O-CH,
生了
反应。
E.HO-CH,CH,-OH
·20·马微扫扫
5灯
配套答案
参芳答案
号点总结
巴技巧放送
高擦厨
冲刺好源
第一部分合格考主题考点卷
12.CB、D项中的物质在该状态下不能电离,故不含自
由移动的离子;A项中KC1O3的电离方程式为
主题一物质及其变化
KC1O3K++C1O3;C项电离方程式为KC1
1.BA、C、D涉及的都是交又分类法。
K++CI-。
2.C臭氧(O3)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单质,属于纯净物。:
13.B氮元素的化合价由十5价降低到0价,被还原;碳
3.D铜是单质,不是化合物,A错误;二氧化碳与水反
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升高到十4价,被氧化:硫元素
应生成的碳酸能导电,二氧化碳本身不能导电,B错
的化合价由0价降低到一2价,被还原。
误:浓硫酸是混合物,C错误:熔融氯化钠可以导电,
:14.D大理石成分是CaC3,CaCO3难溶于水,不能拆
D正确。
写成离子,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CCO3十2H+一
4.D酸是指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Ca2+十CO2◆十H2O,故A错误;反应前后电荷不守
碱是指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恒,正确的是Cu十2Ag+Cu2++2Ag,故B错误:
盐是指由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
HCO为弱酸,书写离子方程式时不能拆写成离子,
的化合物,据此判断。A.醋酸、纯碱(碳酸钠)、氯化钠
正确的是C12十H2O一H++CI+HC1O,故C错
分别属于酸、盐和盐,A不选;B硝酸、生石灰(氧化
误;硫酸和Ba(OH)2发生2H++SO+Ba2+十
钙)、硫酸钡分别属于酸、碱性氧化物、盐,B不选;
C.盐酸、熟石灰(氢氧化钙)、石英(二氧化硅)分别属
2OH-—BaSO4¥+2H2O,故D正确。
于混合物、碱和酸性氧化物,C不选;D.硫酸、烧碱、碳
15.【解析】(1)NaCIO是次氣酸盐,其他物质是盐酸
酸氢钠分别属于酸、碱、盐,D选;答案选D。
盐。(2)C12是单质,其他物质是化合物。(3)HC1为
5.BA项,KMnO,由酸根阴离子和金属阳离子组成,
无氧酸,其他物质是含氧酸(其余合理的分类也正
属于盐,正确:B项,冰水共存物属于纯净物,不是分散
确,如H2SiO3难溶于水)。(4)水为纯净物,其他物
系,错误:C项,烧碱是氢氧化纳,属于碱,正确:D项,
质为混合物。(5)空气为混合物,其他物质为纯净
胆矾(CuSO4·5H2O)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
物。(6)钠属于活泼金属,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
正确。
H的前面,其他物质为不活泼金属,排在H的后面。
6.D“烟”属于分散系,A项错误;“云”是云雾,属于分
也可以根据金属在通常情况下状态不同分类,汞通
散系,B项错误;“酒”为乙醇溶液,属于分散系,C项错
常情况下是液态金属。
误:“冰”是凝结的水形成的冰柱,是纯净物,不属于分
【答案】(1)NaCIO(2)Cl2(3)HCI(或H2SiO3)
散系,D项正确。
(4)水(5)空气(6)钠(或汞)(答案合理即可)
7,A一氧化碳不是酸性氧化物,也不是碱性氧化物:
16.【解析】由题千“无色溶液”排除Cu2+(蓝色)的存
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
在:由实验①知有OH一,无Mg2+:由实验②知无
8.B从电解质导电、金属导电的实质分析、判断。
CO号;由实验③知有C1一。根据电荷守恒,溶液中
A、C、D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离子作定向移动而
有Na十。整个实验过程中,NO3不影响实验的现
导电;B项中汞是单质,没有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
象,故不能确定NO3是否存在。
它的导电是靠自由电子定向移动而导电。
【答案】(1)OH-,Na+、CIMg2+、Cu2+,CO
9.C NaHSO4中的HSO4在水溶液中能完全电离成
NOg(2)Ag++C1-AgCI¥
H+与SO,故B项正确;C项中应写为MgC12一:
17.【解析】(1)反应中氯元素的化合价由一1价升高到
Mg2++2C1-,C项错误。
0价,被氧化;K2Cr2O,中Cr元素的化合价由+6价
10.CCa2+与CO发生离子反应生成白色沉淀,A项
降低到十3价,被还原,K2Cr2O,作氧化剂。
错误:H十与OH发生离子反应生成雄电离的水,
(2)HC1→C12,氯元素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
B项错误:Na+、Fe3+、CI-、SO之间不反应,能大
C12为氧化产物。
量共存,C项正确:H+与CO一发生离子反应生成
(3)14个HCI分子参加反应,有6个HC1分子被氧
H2O和CO2,D项错误。
化,生成3个C12分子,另外8个HC1分子起酸性作
11.DA、C项中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B项中HCI被
用,所以起还原剂(被氧化)作用的HC】与起酸性作
Fe还原:D项正确。
用的HC1的质量比为6:8=3:4。
·65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