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4张PPT)
第2章 解直角三角形
2.5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
第1课时 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1)
情 境 导 入
2.5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
第1课时 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1)
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为世界第一高峰,位于喜马拉雅山中段之中尼边界上.峰顶终年积雪,一派圣洁景象.珠峰地区拥有4座8000米以上、38座7000米以上的山峰,被誉为地球第三极.
情 境 导 入
珠穆朗玛峰那么高,它的高度是怎样测出来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一些与直角三角形有关的实际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可以用所学的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来加以解决.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情境导入
新课探究
课堂小结
课前准备
新 课 探 究
2.5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
第1课时 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1)
加油站:
铅垂线
水平线
仰角
俯角
在实际测量中的角——仰角和俯角
视线
视线
从高处观测低处的目标时,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锐角叫做俯角.
从低处观测高处的目标时,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锐角叫做仰角;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1.如图,在直升机的镜头下,观测马拉松景观大道A处的俯角为30°,B处的俯角为45°.如果此时直升机镜头C 处的高度CD为200米,点A、D、B在同一直线上,则AB两点的距离是 米。
1
2
∠1= 30° ∠2 = 45° CD=200,求AB的长。
200
200
AB=200+200
200+200
200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2. 如图, 在上海黄埔江东岸,矗立着亚洲第六高塔——“东方明珠”.某校学生在黄埔江西岸B处,测得塔尖D的仰角为45°,后退400m到A点测得塔尖D的仰角为30°,设塔底C与A、B在同一直线上,试求该塔的高度.
A
C
B
D
30°
45°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解:
设塔高CD=x m
在Rt△BCD中,
∵∠DBC=45°
∴BC=x
∴CA=400+x
在Rt△ACD中,
∵∠DAC=30°
∴AC=xtan60°=400+x
∴塔高CD 为 m.
A
C
B
D
30°
45°
∴x=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1)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画出平面图形,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
(2)根据条件的特点,适当选用锐角三角函数等去解直角三角形;
(3)得到数学问题的答案;
(4)得到实际问题的答案.
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过程是: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热气球的探测器显示,从热气球看一栋高楼顶部的仰角为30 ,看这栋高楼底部的俯角为60 ,热气球与高楼的水平距离为120m,这栋高楼有多高
(结果精确到0.1m)
当堂检测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解析】我们知道,在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角中视线在水平线上方的是仰角,视线在水平线下方的是俯角,因此,在图中,α=30 ,β=60 .
Rt△ABC中, α =30 ,AD=120,所以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求出BD;类似地可以求出CD,进而求出BC.
仰角
水平线
俯角
α
β
D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解:如图, α = 30 ,β= 60 , AD=120.
∴CD=AD
=120,
CD=AD=120×=40
答:这栋楼高约为277.1m
α
β
D
∴BC=BD+CD=40
课 堂 小 结
2.5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
第1课时 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1)
1.弄清俯角、仰角意义,明确各术语与示意图中的什么元素对应,只有明确这些概念,才能恰当地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2.认真分析题意、画图并找出要求的直角三角形;
3.选择合适三角函数值,使计算尽可能简单;
4.根据题目中的对精确度的要求保留,并注明单位。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