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笔记】17 课时分层训练(十三) 世界的气候 (教师版)——鲁教版(五四制)地理六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学霸笔记】17 课时分层训练(十三) 世界的气候 (教师版)——鲁教版(五四制)地理六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49.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9-16 14:56: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时分层训练(十三) 世界的气候
知识点一 气候的地区差异
古代的诗词中有许多都在描写大自然的风雪雨露。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对天气与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天气是长时间的大气状况
B.天气是多变的
C.气候是短时间的天气平均状况
D.气候是一成不变的
解析:天气指一个地区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是多变的;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是长时间的、相对稳定的,但不是一成不变的。
2.[跨学科·语文]以下诗句中,描述气候的是( B )
A.东边日出西边雨
B.黄梅时节家家雨
C.雨打梨花深闭门
D.小雨纤纤风细细
解析:结合题目可知,“黄梅时节家家雨”指的是每年梅子成熟时,长时间持续的下雨天气,是长时间的、稳定的,是描写气候的诗句。其余三句描述的是天气。
下图是①②③④四地的气候资料统计图。读图,完成3~5 题。
 
 
3.以上四地中降水季节变化最大的是( B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解析:读图可知,四地中降水季节变化最大的是②地。
4.以上四地中气温年较差最大的是( C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5.以上四地中位于热带的是( A )
A.①地、②地 B.②地、③地
C.③地、④地 D.①地、④地
解析:热带最冷月的平均气温在15 ℃以上。读图可知,四地中位于热带的是①地、②地。
知识点二 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
世界各地冷热、干湿不同,各具特色,形成了不同的气候。结合世界局部海陆分布图,完成6~7题。
6.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气候类型相同的两地是( C )
A.甲、乙两地 B.乙、丙两地
C.丙、丁两地 D.甲、丁两地
解析:读图可知,甲地属于热带草原气候;乙地属于热带沙漠气候;丙地、丁地都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7.图中乙地的气候类型在世界上的分布规律是( A )
A.回归线附近大陆的西部和内部
B.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
C.北极圈附近大陆的东部和北部
D.地势高峻的高原和高山地区
8.“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描述的是哪种气候类型的特征?( B )
A.温带大陆性气候
B.高原山地气候
C.寒带气候
D.地中海气候
知识点三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9.“五原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诗歌中描述的现象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
D.冬季风
10.据图分析,导致赤道地区和南极地区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
 
A.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
C.地形因素 D.洋流因素
读下图,完成11~12题。
11.下列关于①②两地降水情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B )
A.①②两地处于同一纬度,降水相同
B.①地降水比②地多
C.①地降水比②地少
D.无法判断两地降水多少
解析:图中①地位于沿海地区,受海洋水汽影响较大,因而降水较多;②地深居内陆地区,海洋水汽难以到达,所以降水较少。
12.造成①②两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D )
A.纬度位置 B.季节因素
C.地形因素 D.海陆位置
知识点四 气候与人类活动
读漫画,完成13~14题。
13.漫画揭示的环境问题是( A )
A.全球气候变暖 B.水污染
C.水土流失 D.酸雨
14.产生该问题的人为原因有( D )
①大面积砍伐森林 
②过度开采地下水
③大量排放生产、生活污水 
④向大气中排放大量二氧化碳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下图为沿某经线附近部分地区1月、7月的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完成15~16题。
15.下列对该图的表述,正确的是( D )
A.甲地降水量季节变化比乙地小
B.甲地气温年较差比乙地大
C.1月降水量南多北少
D.7月气温自北向南递减
解析:读图可知,甲地1月降水多,7月降水少,降水量季节变化大,而乙地1月和7月降水量都不多,因此甲地降水量季节变化比乙地大。甲地1月气温约为30 ℃,7月气温约为22 ℃,气温年较差约为30 ℃-22 ℃=8 ℃;乙地1月气温约为25 ℃,7月气温约为12 ℃,气温年较差约为25 ℃-12 ℃=13 ℃,甲地气温年较差比乙地小。图示地区1月气温高于7月气温,该地区位于南半球,并结合图可知1月降水量大致北多南少。
16.据图判断甲、乙两地的气候类型分别为( B )
A.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湿润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地中海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地中海气候
D.热带雨林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解析:甲地1月气温高于7月气温,位于南半球,南半球无热带季风气候分布;甲地全年高温,降水分明显的干、湿两季,气候类型为热带草原气候。乙地位于35°S附近,且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
【创新运用】
17.[核心素养·地理实践力]气候是自然环境中最活跃的因素之一。石家庄某中学以“探究气候”为主题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图1
图2
【小组1】探究气候分布规律
(1)以北半球为例,世界气候类型从低纬度到高纬度的分布规律是 ②①④③ (填数码)。
①亚热带气候 ②热带气候 ③寒带气候
④温带气候
(2)以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为例,降水情况从沿海到内陆的变化规律是 大致逐渐减少 。
【小组2】探究气候与农业的关系
水稻是常见的粮食作物,水稻喜高温、湿润的环境,是一种短日照作物,生长期间要提供充足的光照,不耐寒。
(3)图2所示两种气候类型中,适宜种植水稻的是 甲 (填“甲”或“乙”),该气候类型位于图1中的 B (填字母)地。
(4)C、D两地均地处赤道附近,C地的植被类型大多为稀疏的树木和草地,D地的植被类型大多为高大的雨林,造成C、D两地植被类型分布差异的原因是 C地位于高原,海拔高,没有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
1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