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成果展示 陆地和海洋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下图为东西半球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据图示信息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C )
①非洲地跨南北半球 ②纬度最高的是欧洲 ③面积最大的是非洲 ④美洲主要位于西半球 ⑤南北回归线同时穿过非洲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③④⑤
解析:读图可知,赤道穿越非洲中部,非洲地跨南北半球,①正确;纬度最高的是南极洲,②错误;面积最大的是亚洲,③错误;美洲主要位于西半球,④正确;南北回归线同时穿过非洲,非洲大部分位于热带,⑤正确。
2.下列对世界海陆分布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D )
A.东半球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
B.北半球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
C.西半球海洋面积小于陆地面积
D.任意半球海洋面积均大于陆地面积
解析:地球表面约71%是海洋,约29%是陆地。无论怎样划分半球,地球的任何两个面积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读世界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图,完成3~4题。
3.①③大洲的洲界线是( D )
A.巴拿马运河
B.白令海峡
C.土耳其海峡
D.苏伊士运河
4.下列大洲不濒临大西洋的是( C )
A.① B.②
C.③ D.④
[跨学科·语文]《八十天环游地球》是一部引人入胜的科幻小说,小说叙述了十九世纪英国人费雷亚斯·福格先生在八十天克服重重困难,完成环游地球一周的壮举。据此,完成5~7题。
5.福格先生的环游路线中没有经过的大洲有( D )
A.欧洲、亚洲
B.亚洲、大洋洲
C.北美洲、南美洲
D.南美洲、南极洲
6.福格先生的环游路线中没有经过的大洋是( D )
A.大西洋 B.太平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7.福格先生的环游路线经过( A )
A.苏伊士运河—亚洲、非洲的分界线
B.白令海峡—亚洲、北美洲的分界线
C.巴拿马运河—南、北美洲的分界线
D.土耳其海峡—亚洲、欧洲的分界线
读某大洲地形图,完成8~10题。
8.读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A.该大洲东临太平洋,西临大西洋
B.该大洲大部分位于北温带
C.a地区地形以山地为主
D.b地区地形以高原为主
解析:图示大洲为南美洲,该大洲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美洲大部分位于热带;a地区为安第斯山脉,b地区为亚马孙平原。
9.图中大陆西部的山脉是( C )
A.落基山脉 B.阿尔卑斯山脉
C.安第斯山脉 D.喜马拉雅山脉
解析:图中大陆西部的山脉是安第斯山脉;落基山脉位于北美洲;阿尔卑斯山脉位于欧洲;喜马拉雅山脉位于亚洲。
10.图中大陆东部地形的分布特征是( B )
A.呈南北三大纵列带
B.平原与高原相间分布
C.山脉与平原相间分布
D.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解析:南美洲安第斯山脉以东,平原与高原相间分布。
读海底地形示意图,完成11~12题。
11.下列示意洋中脊的是( D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由图可知,图中①是大陆架,②是海沟,③是洋盆,④是洋中脊。
12.海洋是生命的摇篮,为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提供各种资源。下列开发海洋资源的做法中,正确的是( D )
A.大面积填海造陆
B.大量捕捞近海生物资源
C.大规模开采海底矿产
D.防止海洋污染
解析:大面积填海造陆、大量捕捞近海生物资源、大规模开采海底矿产都是破坏海洋资源和生态的做法。防止海洋污染有利于保护海洋生态和海洋资源。
13.2023年5月23日12时30分,珠峰科考队员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科考队在珠峰地区发现三叠纪海洋霸主——喜马拉雅鱼龙化石。喜马拉雅鱼龙化石出现在珠峰地区的原因是( A )
A.地壳运动 B.大陆漂移
C.人类活动 D.地球自转
大千世界皆地理。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4~15题。
14.图示地理现象可以作为 的证据。( A )
A.大陆漂移说
B.海底扩张说
C.板块构造学说
D.地质力学
15.下列事例能作为海陆变迁证据的是( B )
①在湖北省郧西县西北部山区发现珊瑚化石
②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
③杭州湾两岸架起了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
④澳门总面积因沿岸填海造陆不断扩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下图是红海、地中海、喜马拉雅山脉成因示意图。读图,完成16~17题。
16.喜马拉雅山脉是由( B )
A.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
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
C.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挤压形成
D.太平洋板块与非洲板块张裂形成
解析:据图可知,喜马拉雅山脉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是由两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17.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可推测( B )
A.地中海在扩大
B.喜马拉雅山脉在长“高”
C.红海在缩小
D.板块的内部容易发生地震
解析:据图可知,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挤压处,面积将不断缩小;喜马拉雅山脉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处,海拔将不断升高;红海位于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张裂处,面积将不断扩大;板块内部比较稳定,不易发生地震。
地震是对人类危害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下图是过去10次大地震的相关信息及所在位置图。读图,完成18~20题。
18.比较10次大地震,可以发现( B )
A.震级越大,受灾程度越大
B.我国地震灾害严重
C.印度尼西亚地震受灾程度最大
D.近20年地震次数减少
19.10次大地震主要发生在( D )
A.太平洋板块 B.板块内部
C.岛屿国家 D.板块交界处
20.下列关于防震减灾的做法,不正确的是( D )
A.加强地震监测和预报
B.进行防震演练
C.设置紧急避难场所
D.听到地震传言,立即在网上传播
二、综合题(共60分)
21.(18分)中国国家海洋调查船队拥有“雪龙号”“大洋一号”等科学考察船。读“大洋一号”“雪龙号”科学考察路线图,完成下列问题。
(1)“大洋一号”依次穿越的大洋是太平洋、印度洋、 大西 洋、太平洋。
(2)“大洋一号”途经的开普敦港位于 非 洲;由萨尔瓦多港到厄瓜多尔的航程中,经过南美洲和北美洲两大洲的分界线 巴拿马运河 。
(3)2012年,在中国第5次北极科学考察中,“雪龙号”首次穿越北极航道,该路线依次经过太平洋、 白令 海峡,在北极地区穿越 北冰 洋,缩短了亚洲到欧洲的航程。
(4)两条科考路线中,没有穿越赤道的是 “雪龙号” 科考路线。
(5)据图可知,跨经度最广、纬度最高的大洋是 北冰 洋,其沿岸有世界上最大的岛屿A 格陵兰 岛。
(6)图中B 苏伊士运河 是亚洲和非洲分界线,也是印度洋到北大西洋的捷径。
22.(16分)下图是竖版世界海陆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南北半球看,陆地主要分布在 北 半球;从南北极点看, 北 极点附近是一片海洋。
(2)甲是 亚 洲,乙是 非 洲,丙是 北美 洲,甲、乙两洲共同濒临 印度 洋,乙、丙两洲隔 大西 洋相望。
(3)世界上面积最小的大洲是 大洋 洲。
23.(10分)以下是小月同学在学习《海陆的变迁》时,阅读科普书籍所做的摘抄。读不同时期的大陆分布示意图,把她的笔记补充完整。
摘抄:中国神话有“精卫填海”的故事。《山海经》中记载:“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东晋诗人陶渊明写过一首诗,诗中说:“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1)请你运用相关知识,解释“精卫填海”蕴含的地理道理。
答案:人类活动可以导致局部海陆的变迁。
(2)上面三幅图中,表示2亿年前海陆分布状况的是 ① (填数码),表示现在海陆分布状况的是 ③ (填数码)。
(3)今天大洲、大洋的分布是固定不变的吗? 不是 。
(4)研究表明,造成地球上大陆漂移的主要原因是 板块运动 。
24.(16分)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提出的,以极其简洁的形式,深刻地解释了地震和火山分布、大洋中脊的形成等重大问题。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大西洋洋中脊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 大西洋中部有一条弯曲延伸的、长长的山链,从北冰洋一直到非洲南端附近,长约17 000千米,我们称其为大西洋洋中脊。大西洋洋中脊从洋底开始测量,其平均高度为2 000多米,巍峨壮观。在一些地方,洋中脊的峰顶甚至钻出海面,形成了大西洋上串珠般的群岛,冰岛就是这样形成的。
(1)以下关于洋中脊的说法,正确的两项是 ④⑥ 。(填数码)
①是海洋底部最深的地方 ②是大陆架向外倾斜的陡坡 ③全部位于海面以下
④大洋中新海底诞生的地方 ⑤是陆地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部分 ⑥火山活动比较强烈
(2)“走向”,即岩层、山脉等延伸的方向。读上图可知,大西洋洋中脊的大致走向为 南北走向 。
材料三 地热能是一种来自地球内部的能量资源。因为这种能量来自地球内部的熔岩,所以地壳活跃的地区更容易开发利用。
材料四 下图为板块分布示意图。
(3)冰岛是世界上地热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请阅读材料,结合“板块构造学说”的相关内容,解释冰岛地热资源丰富的原因。
答案:冰岛位于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多地热资源。
(4)科学家观测到,大西洋正在扩张,这是因为大西洋所在位置的板块运动方式为 张裂 。
(5)甲地是否经常发生地震?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
答案:是。甲地位于环太平洋地带,地处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多地震。
10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