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笔记】18 第四章成果展示 天气与气候 (教师版)——鲁教版(五四制)地理六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学霸笔记】18 第四章成果展示 天气与气候 (教师版)——鲁教版(五四制)地理六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9-16 14:56: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章成果展示 天气与气候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某校计划举行郊游活动,同学们查询了近期天气预报,如下表所示。据此,完成1~2题。
日期 周一 周二 周三 周四
气温 11~15 ℃ 11~14 ℃ 8~14 ℃ 10~15 ℃
天气现象
PM2.5 190 80 30 20

1.根据表中的天气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周一多云天气,空气质量较好,不需戴好口罩
B.周二气温升高,为阴雨天气,出门请带好雨具
C.周三西北风强劲,外出请远离广告牌
D.周四天气晴朗,气温日较差最大,注意增减衣物
解析:周一为阴天,空气质量较差,需戴好口罩;周二气温并未升高,为阴雨天气,出门需要带好雨具;周四天气晴朗,气温日较差不是最大。
2.从天气情况考虑,表中四天的活动安排最合适的是( D )
A.周一外出进行体育锻炼
B.周二在室外晾晒衣物
C.周三出海捕鱼
D.周四外出郊游
解析:周一空气质量较差,不适宜外出进行体育锻炼;周二为阴雨天气,不适宜在室外晾晒衣物;周三西北风强劲,不适宜出海捕鱼;周四天气晴朗,气温适宜,适合外出郊游。
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去当地气象站实地考察,看到工作人员正在释放用于观测气象数据的氦气球。下图为当日该地区不同高度的风随时间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 3~4 题。
3.当日该气象站观测场释放的氦气球,同学们观测它在1千米高度以下先向北飘,然后逐渐转向西南。释放气球的时间可能是( C )
A.7时 B.9时
C.13时 D.15时
4.若只考虑风力因素,当日适合的户外项目是( B )
A.放风筝 B.野外露营
C.冲浪 D.驾驶无动力帆船
读某地气温日变化曲线图,完成 5~6 题。
5.该地当日气温日较差大约是( A )
A.25 ℃ B.20 ℃
C.17.5 ℃ D.30 ℃
6.下列关于当日气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中午热,早晚凉
B.气温日变化很小
C.最高气温出现在14时左右
D.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下图为世界某地1月等温线图,甲、乙位于同一纬线上,虚线为陆地和海洋的分界线。读图,完成7~8题。
7.该区域反映( C )
A.北半球夏季 B.南半球夏季
C.北半球冬季 D.南半球冬季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甲处气温高于乙处
B.甲、乙两处气温相同
C.甲处为海洋,乙处为陆地
D.甲处为陆地,乙处为海洋
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完成9~11题。
9.就全球范围来看,年降水量最多的区域集中在( A )
A.赤道附近
B.南、北回归线附近
C.南、北极圈附近
D.亚欧大陆的内陆地区
10.上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年降水量最少的是( D )
A.甲 B.乙
C.丙 D.丁
11.在亚欧大陆的中纬度地带(30°N~60°N),两侧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从沿海向内陆降水量逐渐减少,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B )
A.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
C.地形因素 D.河流流向
读图,完成12~13题。
 甲地         乙地
12.图中甲地的气候类型最有可能是( C )
A.热带雨林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热带季风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
13.关于图中两地气候特征的表述,正确的是( B )
A.甲地终年高温多雨
B.乙地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C.甲地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D.乙地终年温和多雨
[新情境·生活情境]深圳小游同学利用寒假时间先后到下图中的甲、乙两地旅游。下图为世界局部气候类型图。据此,完成14~16题。
14.甲地气候是( C )
A.温带大陆性气候
B.地中海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
解析:读图可知,甲地位于北半球中纬度的大西洋沿岸,该地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该气候全年温和湿润。
15.到达乙地后,小游同学明显感觉乙地气温比甲地高。造成甲、乙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D )
A.海陆因素 B.地形因素
C.人类活动 D.纬度因素
解析: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和地形因素等。从总体上看,世界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降低,其影响因素是纬度位置。图中乙地纬度比甲地低,所以气温高。
16.下列是小游同学准备的旅游用品,到达乙地时不适用的是( D )
A.T恤 B.太阳帽 C.防晒霜 D.羽绒服
解析:读图可知,乙地位于非洲的东北部,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其特点是终年炎热干燥,故去乙地旅游,不需要带羽绒服。
读图,完成17~18题。
17.图中峨眉山与重庆市的温差约为( B )
A.12 ℃ B.17 ℃
C.20 ℃ D.28 ℃
18.峨眉山成为我国的夏季避暑胜地,是因为这里( C )
A.纬度高,气温低
B.靠近海洋,气温低
C.地势高,气温低
D.为内陆地区,气温低
[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2023年11月30日至12月12日,第28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迪拜召开。北美洲南部墨西哥塔巴斯科州的沿海小镇居民切身感受到了全球气候变暖使海平面上升带来的冲击。读图,完成19~20题。
19.因海平面上升而受到威胁的海岸( D )
A.仅分布在年均温20 ℃以上地区
B.分布在七个大洲沿海地区
C.仅分布在中、高纬度的沿海地区
D.分布在四个大洋沿岸地区
解析:由图可知,全球四大洋沿岸地区均因海平面上升而受到威胁;全球各个温度带、各纬度范围都有不同程度的因海平面上升而受到威胁的海岸;南极洲附近没有因海平面上升而受到威胁的海岸。
20.全球气候变暖的人为原因有( A )
①长期燃烧煤炭、石油 ②过度砍伐森林
③人口过多 ④火山喷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火山喷发属于全球气候变暖的自然原因。
二、综合题(共60分)
21.(18分)下图为世界竹子主要分布地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读图可知,竹子主要分布地年平均气温大致在 20 ℃以上, 据此推测竹子适合生长在暖热的环境中。图中B地的年平均气温在10~20 ℃,同纬度A地的年平均气温在 0 ℃以下。A地没有竹子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海拔高,气温低,不适宜竹子生长 。
(2)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温差较 小 ;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温差较 大 。
(3)世界上最炎热的大陆是 非洲大陆 ,最寒冷的大陆是 南极大陆 。
(4)从南、北半球来看,南半球等温线比北半球 平直 (填“平直”或“弯曲”)。原因是 南半球海洋面积广大,气温分布主要受纬度因素的影响,所以等温线比较平直(意思相同即可) 。
22.(14分)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由图可知,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少于200毫米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 西岸 、中纬度内陆地区和 两极 地区。
(2)B、C、D三地中,年降水量最少的是 C 地。
(3)判断真假:甲图中成群结队的骆驼在A地经常出现,你觉得这是真的还是假的? 假的 。依据是 A地降水多,属于热带雨林气候,不适合骆驼生存 。
23.(16分)某中学的地理课堂以“发现世界气候”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图1是世界局部气候类型分布图。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图1
图2
【发现气候分布规律】
(1)同学们发现,南、北回归线之间主要分布有① 热带雨林 气候、② 热带沙漠 气候、④ 热带草原 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它们共同的特点是 全年高温 。
【探究气候影响因素】
(2)亚欧大陆东岸为季风气候,大陆内部为⑥ 温带大陆性 气候。该地带由大陆东岸到大陆中部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是 越来越少 。由此可知,影响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气候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海陆位置 。
【对比气候特征差异】
(3)图2中能反映③气候特征的是 甲 ,其气候特征是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
24.(12分)地理课上,同学们进行了“陆地与海洋的气温日变化”实验探究。根据活动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实验名称】
陆地与海洋的气温日变化
【实验目的】
通过沙子和水的吸热、散热实验,了解陆地与海洋气温变化的特点。
【实验用品】
玻璃容器、温度计、沙子和水等。
【实验资料】
放置在露天的两个相同玻璃容器,分别盛入相同体积的沙子和水(如下图)。
认真观察早上、中午、傍晚沙子和水的温度值变化。
【实验思考】
(1)比较沙子和水,从早上到中午温度值的变化及温度变化的快慢。
答案:沙子温度升高13 ℃,水升高10 ℃,沙子升温快,水升温慢。
(2)比较沙子和水,从中午到傍晚温度值的变化及温度变化的快慢。
答案:沙子温度降低12 ℃,水降低7 ℃,沙子降温快,水降温慢。
(3)结合沙子和水的吸热、散热实验,推测陆地与海洋气温日变化的大小及其原因。
答案:陆地气温日变化大,海洋气温日变化小。原因:陆地吸热快,散热也快;海洋吸热慢,散热也慢。
1 /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