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笔记】26 专项突破提升(三) 风云地球——气候篇 (教师版)——鲁教版(五四制)地理六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学霸笔记】26 专项突破提升(三) 风云地球——气候篇 (教师版)——鲁教版(五四制)地理六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9-16 14:56: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项突破提升(三) 风云地球——气候篇
(时间:45分钟 满分:70分)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小明对气温的变化与分布进行自主探究。读图,完成1~2题。
  
三次气温观测的结果图
1.(2分)三次气温观测的结果中,正确的是( B )
A.第一次 B.第二次
C.第三次 D.三次都正确
2.(2分)根据小明查找某区域资料手绘的等温线图,可推断( D )
A.等温线大致沿南北方向延伸
B.等温线都是开放的,有相交
C.等温线稀疏的地区,气温差异大
D.①是低温中心
解析:等温线大致沿东西方向延伸;等温线不相交;等温线稀疏的地区,气温差异小,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异大;由图和所学知识可知,①地等温线闭合,中心气温低于周围气温,是低温中心。
下图为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据此,完成3~5题。
3.(2分)年平均气温最高的大洲是( D )
A.南极洲 B.大洋洲
C.欧洲 D.非洲
4.(2分)世界年平均气温高于20 ℃的纬度范围大致相当于五带中的( A )
A.热带 B.南温带
C.北寒带 D.南寒带
5.(2分)从等温线的疏密程度看,叙述正确的是( C )
A.南半球的等温线比北半球等温线密集,且弯曲程度较大
B.南半球的等温线比北半球等温线密集,且弯曲程度较小
C.北半球的等温线比南半球等温线密集,且弯曲程度较大
D.北半球的等温线比南半球等温线密集,且弯曲程度较小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读不同纬度地区年降水量统计图,完成6~7题。
6.(2分)下列地区中,年降水量最少的是( A )
A.极地地区 B.北回归线附近
C.南回归线附近 D.赤道附近
7.(2分)图中反映的是世界年降水量随( B )
A.海拔变化的情况
B.纬度变化的情况
C.时间变化的情况
D.经度变化的情况
“一片白线万丈高,可惜布机织不了。剪刀裁它不会断,只有风吹能折腰。”小时候面对降雨,我们常常遐想,为何有的地方暴雨成灾,有的地方却干旱少雨?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完成8~10题。
8.(2分)图中字母代表的地区降水量最丰富的是( A )
A.a地 B.b地
C.c地 D.d地
解析:读图可知,a、 b、c、 d四地中,a地位于赤道附近,年降水量在2 000毫米以上,因而降水量最丰富。
9.(2分)从b到e再到c,年降水量的分布趋势是( B )
A.逐渐减少 B.先减少再增加
C.逐渐增加 D.先增加再减少
解析:由图可知,b、e、c三地位于中纬度地区,且b地和c地位于沿海地区,e地位于内陆地区。在中纬度地带,由于海陆位置的影响,沿海地区距海较近,海洋上的湿润气流容易到达,降水较多;内陆地区距海较远,海洋上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降水较少。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从b到e再到c,年降水量的分布趋势是先减少再增加。
10.(2分)图中甲地年降水量丰富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C )
A.纬度因素 B.人类活动
C.地形因素 D.经度因素
11.(8分)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观察图1中北半球气温分布,判断气温纬度分布规律是:从低纬向高纬 递减(降低) 。
(2)图1中A处气温数值可能 小于 (填“大于”或“小于”)0 ℃,其影响因素是 地形(地势) 。
(3)观察图1中南半球降水分布,南回归线附近,大陆 东 岸降水多, 西 岸和内陆降水少。
(4)图2表示的气候类型最可能位于图1①②③④四地中的 ① 地。这种气候的名称是 地中海气候 ,该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 西 岸。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征
小艺同学通过查阅资料,绘制了世界部分沙漠分布简图。读图,完成12~13题。
12.(2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
A.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
B.深居内陆的亚洲中部无沙漠区分布
C.阿塔卡马沙漠是世界的“干极”
D.图中所绘的沙漠均分布于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
13.(2分)下列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中,表示热带沙漠气候的是( D )
A. B.
C. D.
读某地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表,完成14~16题。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气温/℃ 23 16 14 9 8 7 5 10 15 19 21 22
降水量/ 毫米 4 7 35 69 89 71 110 71 53 21 11 8
14.(2分)该地气温年较差是( C )
A.15 ℃ B.16 ℃
C.18 ℃ D.20 ℃
解析:气温年较差指的是一年内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从表中可知,最高月平均气温是23 ℃,最低月平均气温是5 ℃,则气温年较差为18 ℃。
15.(2分)该地的气候类型属于( B )
A.温带海洋性气候
B.地中海气候
C.热带雨林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
解析:从表中可知,该地最冷月在7月,最热月在1月,该地位于南半球;该地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属于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16.(2分)该城市最有可能位于( C )
A.我国东南部
B.巴西高原
C.非洲西南端
D.加拿大西部沿海
解析:由上题分析可知,该地位于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区,我国东南部、加拿大西部沿海位于北半球;巴西高原主要分布有热带草原气候;非洲西南端主要分布有地中海气候。
17.(13分)世界气候类型复杂多样,但其分布有一定规律。读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以北半球12°E经线经过的地区为例,探究气候分布规律】
(1)从赤道向北极依次分布着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气候,其中热带气候主要是 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 ,分布在高纬度地区的气候主要是 温带海洋性气候 和寒带气候。
(2)气温沿此经线分布的基本规律是 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
【以45°N经过的亚欧大陆为例,探究气候分布规律】
(3)大陆西岸主要分布着地中海气候和 温带海洋性气候 ,大陆内部主要分布着温带大陆性气候,大陆东岸主要分布的气候类型是 温带季风气候 。
(4)降水量沿此纬线分布的基本规律是 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
 影响气候的因素
“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据此,完成18~19题。
18.(2分)诗句“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描写的是( A )
A.天气 B.气候 C.气温 D.季节
解析:该诗句反映的是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属于对天气的描写。
19.(2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景象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C )
A.纬度位置 B.海陆分布
C.地形因素 D.人类活动
读世界局部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分布图、沿某岛屿20°纬线地形剖面及甲、乙两地气候资料图,完成20~21题。
世界局部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分布图
沿某岛屿20°纬线地形剖面及甲、乙两地气候资料图
20.(2分)根据世界气温和降水局部分布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
A.①地的年平均气温在0 ℃以上
B.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
C.②地比③地降水多
D.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解析:由图可知,①地由于海拔高,年平均气温在0 ℃以下;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②地比③地降水少;中纬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21.(2分)关于图中甲、乙、丙三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位于北半球的热带地区
B.甲、乙、丙三地中,甲地年平均气温最低
C.乙地为迎风坡,降水多
D.甲、丙两地气候不同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海陆因素
解析:由图可知,甲、乙两地7月气温最低,且高于15 ℃,位于南半球的热带地区;甲、乙、丙三地中,丙地海拔最高,年平均气温最低;乙地为迎风坡,降水多;甲、丙两地气候不同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因素。
摄像师在航拍某岛时发现甲地树木稀疏,乙地则森林茂密。下图为该岛甲、乙两地位置及气候资料图。据此,完成22~23题。
22.(2分)导致甲、乙两地景观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
A.地形 B.坡度
C.纬度 D.植被
23.(2分)导致甲、乙两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B )
A.甲地位于迎风坡,乙地位于背风坡
B.甲地位于背风坡, 乙地位于迎风坡
C.甲地纬度高于乙地
D.乙地海拔高于甲地
24.(7分)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①地→②地→③地,气温年较差逐渐 变大 (填“变大”或“变小”),年降水量逐渐 减少 (填“增多”或“减少”),造成三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海陆位置 。
(2)①②③三地比较,距离海洋越远,传统民居的墙壁越 厚 (填“薄”或“厚”)
(3)温带地区,距海越近,则 海洋性 (填“海洋性”或“大陆性”)越强。
1 /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