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分类专题(一) 必考点专项训练
(时间:45分钟 满分:70分)
经纬网的判读和应用
读北半球某地经纬网图,完成1~2题。
1.(2分)读图判断③地的经纬度位置是( C )
A.(40°N,40°E) B.(40°S,40°E)
C.(40°N,40°W) D.(40°S,40°W)
解析:在经纬网上,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读图可知,图中③地的经纬度位置是(40°N,40°W)。
2.(2分)图中经过①②两地的经线是( B )
A.本初子午线 B.东西半球分界线
C.东西经度分界线 D.南北半球分界线
解析:读图可知,①②两地所在的经线是20°W,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与160°E组成的经线圈;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东西经度的分界线是0°经线,即本初子午线。
黄海之滨有这样一片生机勃勃的热土,被称为“东方湿地之都”,即江苏省盐城市。读江苏省略图,完成3~4题。
3.(2分)盐城最接近以下哪个经纬度位置?( B )
A.(33°S,120°E) B.(33°N,120°E)
C.(33°N,120°W) D.(33°S,120°W)
4.(2分)下列关于盐城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北半球、中纬度、北温带
B.东半球、低纬度、北寒带
C.盐城位于南京的西北方向
D.盐城位于徐州的东北方向
地球公转的特征及现象
下图示意地球的昼与夜;在图上标注了模拟算出的某年1月1日我国四地迎来第一缕阳光的北京时间。读图,完成5~7题。
5.(2分)最早迎来该年第一缕阳光
的是( D )
A.抚远 B.北京
C.台州 D.海马滩
6.(2分)以下与1月1日最接近的节气是( D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解析:春分为3月21日前后,夏至为6月21日前后,秋分为9月23日前后,冬至为12月22日前后,故与1月1日最接近的节气是冬至。
7.(2分)1月1日北京的昼夜长短情况为( C )
A.极昼 B.昼长夜短
C.昼短夜长 D.昼夜平分
解析:1月1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地处北半球的北京昼短夜长;北京地处中纬度地区,无极昼现象。
北京时间2023年5月10日21时,搭载天舟六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七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卫星发射基地发射成功。图1为我国四大卫星发射中心分布图,图2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示意图。据此,完成8~9题。
图1
图2
8.(2分)天舟六号发射当日( D )
A.酒泉气温日较差最大
B.四个卫星发射中心都有少量降水
C.太原天气状况为多云转晴
D.文昌天气状况为雷阵雨
解析:由图可知,发射当日气温日较差最大的为西昌;四个卫星发射中心中,太原、酒泉与西昌无降水;太原天气状况为阴转多云;文昌天气状况为雷阵雨。
9.(2分)天舟六号发射成功后,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首先到达图2中所示的( A )
A.b点 B.c点
C.d点 D.e点
解析:由材料可知,天舟六号发射时间为5月10日,此时地球运转到春分到夏至之间,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且向北回归线移动,故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首先到达图2中所示的b点。
10.(10分)乳山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对地球运动及其产生的影响进行了探究,并测绘了阳光下竹竿影子变化示意图和太阳直射点移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1 地球自转示意图
图2 竹竿影子变化示意图
图3 太阳直射点移动示意图
(1)地球的自转方向是 自西向东 ,请在图1中用箭头画出地球的自转方向。
答案:画图略。
(2)图1中,甲、乙、丙三地正在日落的是 丙 地;三地中当前白昼最长的是 甲 地。图1示意同一天全球白昼长短的分布规律是 越往南白昼越长(或者越往北白昼越短) 。
(3)兴趣小组在上午日出后和正午分别对阳光下竹竿影子变化状况进行了测量,图2中示意日出后的是 A 图,两图影子长短不等和地球的 自转 运动有关。
(4)图1正值北半球的 冬至 (填节气),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图3的 ③ 处,此后太阳直射点开始向 北 移动。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和应用
地理知识与人们生活紧密联系,从事户外运动必须具备阅读等高线地形图的能力。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11~12题。
11.(2分)根据图示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若图中溜索长度为1厘米,则实地距离可能为10千米
B.公路的走向大致是东西方向
C.在河流A、B漂流,更惊险刺激的是河流A
D.不考虑其他因素,假设度假村此时的气温是18 ℃,山峰C的气温大约是24 ℃
解析:由图可知,图中的数字比例尺表示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0 000厘米,即1千米,因此若图中溜索长度为1厘米,则实地距离可能为1千米;根据图中指向标,可以判断出公路的走向大致是南北方向;在河流A、B漂流,更惊险刺激的是河流A,因为河流A经过的等高线更密集,坡度更陡;度假村的海拔为400米,山峰C的海拔为1 410米,两地相差1 010米,根据海拔每上升1 000米,气温约下降6 ℃的规律,可以判断出当度假村的气温是18 ℃时,山峰C的气温大约是12 ℃。
12.(2分)从事户外活动必须增强防灾抗风险意识,假如在河流A的O处遇到泥石流(见局部放大图),游客此时正好位于O处附近,则正确的逃生路线是( B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由图可知,O处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因此O处位于山谷,在山谷中遇见泥石流时,最佳的逃生路线是向垂直于泥石流方向的山坡上逃生。图中四条逃生路线中,垂直于泥石流方向的为路线②,所以正确的逃生路线是路线②。
13.(6分)【地理实践融五育】
长沙某地理实践小组赴湘江源开展“寻源湘江”研学活动。读湘江源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问题。
湘江源等高线地形图
(1)该小组在湘江源水利风景区投放测量流速浮标,图示甲、乙两地中,可以捕获到浮标的地点是 乙地 。
(2)该小组进行主题摄影作品征集,图中可拍摄到湘江源水利风景区的是A、B两点中的 A 点。
(3)该小组在位于湘江源的国家森林公园开展生态环境调查,该公园的主要生态功能有哪些? ①② (填数码:①保持水土 ②涵养水源 ③防风固沙 ④提供木材)
海陆变迁
2023年2月,土耳其发生两次7级以上地震,震中位于山区,震中附近城市、人口密集,地震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读土耳其位置示意图,完成14~16题。
14.(2分)土耳其地震多发,主要是因为该国位于板块交界处,它们是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及( A )
A.亚欧板块 B.太平洋板块
C.美洲板块 D.南极洲板块
解析:由图可知,土耳其位于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及亚欧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地震多发。
15.(2分)此次地震造成的直接影响有( B )
①基础设施受损 ②建筑物倒塌
③农作物遭受冻害 ④人员伤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6.(2分)此次地震最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是( C )
A.滑坡、寒潮 B.台风、洪涝
C.滑坡、泥石流 D.寒潮、泥石流
解析:地震可能会诱发滑坡和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寒潮是冷空气入侵导致的;台风和洪涝灾害与地震的相关性较小。
世界的气候
李琳在电视上观看了一部纪录片,纪录片中呈现出了世界上不同的气候类型所对应的生物景观。李琳截取了两幅最感兴趣的景观图。读图,完成17~19题。
17.(2分)甲图反映的气候特征是( A )
A.全年高温多雨 B.全年温和多雨
C.全年高温干燥 D.全年凉爽干燥
解析:甲图展示的是热带雨林景观,其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的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高温多雨。
18.(2分)乙图中的景观所对应的气候资料图,最有可能是( D )
A. B.
D. C.
解析:读图可知,A是热带雨林气候,B是热带沙漠气候,C是温带季风气候,D是寒带气候。乙图中地面被冰雪覆盖且有企鹅,展示的是南极地区的景观,南极地区纬度高,气候酷寒,属于寒带气候。
19.(2分)导致两种景观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B )
A.地形类型不同
B.纬度不同
C.海陆分布不同
D.人类活动的改造不同
解析: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在低纬度的热带地区,寒带气候分布在高纬度的寒带地区,导致两种景观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纬度不同。与地形类型、海陆分布和人类活动的改造无关。
20.(16分)气候是自然环境中最活跃的要素,某中学地理课堂以“走近气候”为主题开展学习活动。图1为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图2为四种气候类型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图1
图2
活动一: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1)读图1可知,③地的气候类型是 热带雨林 气候,此种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区;②地位于北极圈以内,属于 寒带 气候。
(2)图1中④地是 温带季风 气候,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的亚欧大陆 东 (填“东”或“西”)部;①地是 温带大陆性 气候。
活动二:了解气候与农业的关系
材料一 椰子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为26~28 ℃,月平均最低气温不能低于20 ℃,喜高温湿润的环境。葡萄喜光、不耐寒,适宜生长温度为12~30 ℃,葡萄春季需水多、夏季需水少。
(3)图2中的四种气候类型,适宜种植椰子的是 D ;适宜种植葡萄的是 B ,其气候特征是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
活动三:发现气候与生活的联系
材料二 近年来,全球变暖的趋势不断加剧。为应对全球变暖,中国采取了更加积极有效的政策和措施,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严格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
(4)请你写出作为一名中学生,可以为减缓全球变暖采取的实际行动。(至少答出两点)
答案:绿色出行,出行多乘坐公共交通或骑行;随手关灯;积极参与义务植树造林活动;减少或尽量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尽可能用节能灯代替普通灯泡等。
居民与文化
罗弗敦群岛位于挪威北部(68°N附近),岛上的地势起伏较大,岛上的居民主要以捕鱼为生,岛上聚落临海而建,受海风影响较大。图1为罗弗敦群岛位置图,图2为罗弗敦群岛景观图。据此,完成21~22题。
图1
图2
21.(2分)岛上许多居民房屋底部以木柱支撑,屋顶用厚重石板铺设,这样建造主要是为了( B )
A.防御海浪,便于出行
B.扩展用地,抵御强风
C.稳固地基,承受积雪
D.减少潮湿,保暖防寒
解析:由材料“岛上的地势起伏较大”可推测,房屋底部以木柱支撑的目的主要是扩展用地空间;该区域受海风影响较大,屋顶用厚重石板铺设,可以抵御强风,防止强风掀翻屋顶。
22.(2分)岛上搭建了很多木架,其主要功能是( A )
A.风干海鱼 B.圈养牲畜
C.晾晒衣物 D.堆放柴薪
解析:由材料“岛上的居民主要以捕鱼为生”可推测,搭建许多木架主要是用来风干海鱼。
1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