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任务式】第三单元第6课时《数星星的孩子》 教案 统编版语文二上

文档属性

名称 【大单元·任务式】第三单元第6课时《数星星的孩子》 教案 统编版语文二上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1.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19 11:18: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5课
课题:《数星星的孩子》
内容分析: 《数星星的孩子》讲述了张衡小时候观察星星的故事,通过他与爷爷的对话及后续的观察行动,展现其对星空的好奇与执着。文章语言朴实,通过人物对话体现情感,既介绍了天文常识,又凸显了张衡的探索精神,具有教育意义
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 文化自信:感受张衡探索星空的精神,体会古代科学家的智慧,增强对传统文化中科学精神的认同。 语言运用:朗读课文,读出人物语气,体会心情。 思维能力:梳理张衡的想法与做法,分析其成功原因,培养逻辑推理与深度思考能力。 审美创造:在故事中感受探索自然的乐趣,激发对科学的兴趣,体会执着追求的精神美。
教学重难点 读出人物不同的语气,体会角色的心情。 2.能联系课文内容和生活经验,说说张衡能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的原因
情境导入:小朋友们,快乐的童年就像一颗颗闪闪发亮的宝石,藏在我们的记忆宝盒里。这个单元,我们将化身“童趣时光收藏家”!去寻找、发现、记录和分享那些充满童真童趣的美好生活片段。 揭示核心任务:让我们再次打开收藏夹,朗读充满童真的语言。用耳朵倾听,用心感受,用语言描绘,看一看“探秘宝石”中藏着的是什么秘密等着我们一起去发掘呢?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第一节: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视频导入:播放一段美丽、静谧的夏夜星空视频(或展示高清星空图片),配以轻柔音乐。教师提问:“同学们,夜晚的天空美吗?你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星星”)。 2.聚焦星星: “这么多星星,你数得清吗?古时候,有一个孩子就特别喜欢看星星,数星星。他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朗读课文,走进这位数星星的孩子的故事吧” 3.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数星星的孩子》,引导学生齐读课题。教师提问:“读了题目,你想知道什么?”(预设:他是谁?他是怎么数星星的?他数清了吗?他为什么数星星?)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课题。 4.认识数星星的孩子: 老师范读课文:标记段落符号。同学们,数星星的孩子叫什么?哪一自然段让你认识了他?(学生回答第五段) 介绍张衡课件出示:张衡勤学钻研,博闻多才,他对研究机械、天文、历法、数学等自然科学最感兴趣。常常为了解决一个问题,制造一种仪器,废寝忘食不间断地工作,直至成功。张衡制成的地动仪是人类历史上的首创,是人类文明史上用科学方法认识地震的第一次勇敢尝试,它揭开了地震科学的新纪元。而欧洲出现类似的仪器比中国晚了一千七百四十八年。张衡除发明制造了地动仪外,还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自动的天文仪器——流水转动的浑天仪,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测验风向的仪器——候风仪。张衡还提出了“浑天说”理论,为后来的天文学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由于他的贡献突出,联合国天文组织将月球背面的一个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太阳系中的1802号小行星命名为“张衡星”。以此来永久的纪念他。 观看视频,感受夜空的美丽神秘,对美丽的太空产生兴趣。 齐读课题,对课题的内容提出问题。并且在课文中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通过课件和老师的讲解了解张衡。
第二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了解数星星的孩子的故事: 整体感知: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张衡小时候在夏天的夜晚,坐在院子里,仰着头,一颗一颗地数星星。) 引导学习第1~3自然段。(1)让学生齐读第1自然段,了解故事发生的场景。 出示对比图片:普通夜空 vs 文中描写的璀璨夜空。感受比喻句的生动形象。指导朗读,读出星空的美。 引导学生想象:同学们,你觉得星星除了像珍珠还可以像什么呢? 2.教师:张衡是怎样数星星的呢?从数星星这件事能够看出什么来呢? 学生预设:张衡数星星,真的是数得很用心,很认真。 师引导:怎么能看出来他的用心和认真?用课文中的话说一说。 学生预设:他是仰着头,指着天,数星星。从一颗星,两颗星一直数到了几百颗。 师:小朋友,几百颗,就以最简短的200颗为例,请你试一试。 生:1颗星,两颗星,3颗星,4颗星,5颗星,6颗星……(一数的烦了,二数的乱了,三数到没意思了。) 师总结:张衡数星星很是有耐心,非常认真细致。 师引导:请再读第1段,你会发现这是一个怎样的夜晚呢? 学生:我发现这个夜晚和其他的夜晚也没有什么区别。 教师:是的,这个夜晚是一个非常平凡,普通的夜晚,张衡在认真的数着星星。那么,这天晚上是张衡心血来潮这样做的吗?其他的夜晚他也会这样做吗? 学生:还会数星星。 教师:那么,这是不是可以说明凡看得见星星的夜晚,张衡就会去数星星,是什么原因让他一直坚持这样做呢?学生:是对神秘天空非常感兴趣,非常热爱星星。 教师:也就是说张衡非常爱好数星星,不仅他爱,而且他的家里人也陪着,他奶奶陪着他爱!爷爷也陪着他爱! 角色朗读:教师找一位同学扮演奶奶,朗读第2自然段。(指导学生朗读奶奶的话,读出和蔼的语气。)找一位同学扮演孩子,读第3自然段。(指导学生朗读孩子的话,读出肯定、自信的语气。) 教师提问:“星星是在动,可不是乱动”这句话在说什么呢?生:说出了星星运动的规律。师:对,他强调了张衡天天观察星星,并且从中总结了星星的运动规律。可见张衡每天看星星,他是很有发现,很有惊喜的。 我们要怎么来读出张衡要表达的意思呢?(要跟着课后题,指导小朋友读。这种句子关注后半句“星星是在动,可不是乱动”,张衡重点强调的是后面,他发现的规律。) 教师总结:每天晚上夜幕降临,璀璨星空中吸引张衡奇幻的画面,这也就是我们这些人不懂的张衡到底为什么每天晚上在这里数星星,因为他每天都在一边看星星一边思考,然后在验证他所有的发现,这个发现来自于每天夜晚坚持在这里数星星。 观察对比图片、识别比喻修辞、想象画面、建立直观印象。 关注文本的“语言形式”,品味作者如何运用生动的比喻(“珍珠”“碧玉盘”)来创造美感。 圈画动词、模仿动作、分析人物品质。 1.朗读第 1~3 自然段,参与角色扮演,体会不同角色的语气。
设计意图:通过分段学习、角色扮演方式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特点,培养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第三节:指导书写
1、回顾本节课认识的新字词,课件出示田字格里的生字。教师进行书写指导。 2、课件出示每个生字在书写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教师讲解的时候可以叫学生上台进行演示,规避学生在书写的过程中一些细节的错误。 3.指导书写:奶:左窄右宽。“女”两撇平行,间距适中,横画左伸。“乃”宽窄得当,斜中求正,位置比左部略低。 您:上部收紧。“亻”竖画宜短。“尔”横钩宜短;竖钩端正,两点对称。“心”卧钩呈月牙形,三点间距大致相等,点画位置恰当。 很:左窄右宽。“彳”两撇平行,竖画正直。“艮”横向笔画平行;竖提要正;斜捺收笔比竖提稍高。 张:“弓”稍窄,横向笔画平行、均匀,横折和竖折折钩稍向左斜。“长”横画长短适中,竖提端正,撇短捺长。 观察与倾听: 观察教师板书或课件展示的范字,认真听教师讲解字形结构、关键笔画、笔顺及书写要点 实践练习: 在课本或练习本上认真书写生字。
拓展作业:今天我们认识了喜欢数星星的孩子——张衡,知道了课文讲了他小时候认真数星星的故事。他为什么那么喜欢数星星?他和爷爷说了些什么?请你读一读后边课文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