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县部分学校联考 2025-2026 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开学语文测试卷
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 150 分(其中卷面书写占 5 分),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 分)
1.默写。(10 分)
(1) 色彩是诗文中追求的美。《木兰诗》中“ ______ , ______ ”让我们看到了木兰梳妆后脸上的俏丽色彩;
韩愈《晚春》中“ ______ , ______ ”再现了草木留春、万紫千红的情景;刘禹锡《陋室铭》中“
______ , ______ ”描写了陋室青翠欲滴、绿意盎然的环境。
(2) 诗句中含有生活哲理。唐朝王之涣《登鹳雀楼》“ ______ , ______ ”道出了要站得高才看得远的哲理。
陆游《游山西村》中的“ ______ , ______ ”告诉我们,当前路渺茫或陷入绝境时,往往在转角处充满希
望或转机。
2.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1)~(4)题。(12 分)
肚中有了点食,他顾得看看自己了。身上瘦了许多,那条破裤已经脏得不能再脏。他懒得动,可是要马
上 huī复他的干净利落,他不肯就这么神头鬼脸的进城去。不过,要干净利落就得花钱,剃剃头,换换衣服,
买鞋 wà,都要钱。手中的三十五元钱应当一个不动,连一个不动还离买车的数儿很远呢!可是,他可怜了
自己。
(1)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4 分)
顾 ______ 得
huī ______ 复
剃 ______ 剃头
鞋 wà ______
(2) 小伟同学收集了四张《骆驼祥子》的插图,如下图,按照小说故事情节的先后顺序,四幅插图应排序为
______ 。(填写字母) (4 分)
第 1 页,共 1 页
(3) 请联系原著内容,简要说说祥子手中三十五元钱的来历。(4 分)
3.七年级(1)班开展以“劳动最光荣”为主题的班会,请你积极参与。(13 分)
(1) 在阐述劳动的意义时,太屏上展示了下面这则资料,请你根据提示修改。 (3 分)
【甲】 美好品德的陶冶,智慧潜能的激发,健康体魄的养成,审美水平的增加,往往都离不开特定的劳动
场景和劳动实践。劳以树德,劳动能传递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价值观;劳以增智,劳动有
助于启发思考科学原理、探索事物奥秘;【乙】 劳以强体,动动手,流流汗,强健了体魄,增强了体能。
劳以育美,发挥聪明才智去设计创造,本身就是在提高美育素养。
①【甲】处画线句有搭配不当的语病,请提出修改建议。
②【乙】处画线句有一处标点使用有误,请提出修改建议。
(2) 小明同学为此次活动画了一幅漫画(如图),请你说说它的寓意。 (4 分)
(3) 活动过程中,丽丽同学吟诵了下面的古诗,其中不是描绘劳动场景的一项是 ______ (2 分)
A.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B.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C.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D.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4) 班主任丁老师对你说:“我们班想举办‘劳动创造美’专题讲座,听说你的邻居陈伯伯是文学院教授,
我们想邀请他后天下午三点到阶梯教室做一次讲座,你问问他能不能来。”第二天,你应该怎样向邻居陈
伯伯转述班主任的话?(4 分)
二、阅读(55 分)
[一](23 分)
4.阅读下面内容,回答问题。
第 1 页,共 1 页
父亲的长笛
赵文静
①小时候,每天晚饭后,父亲总喜欢拿出心爱的长笛吹奏一曲。那时,她特别爱听,笛声一响,她就用跑
调的声音跟着哼歌。母亲也停下手边的活,侧耳倾听,发丝垂在脸上,格外柔美。
②夏天的傍晚,父亲有时会拿着长笛去巷口儿。邻居们说:“来来,吹一段儿!”“吹一段?”父亲似问
似答,将长笛横放嘴边。清脆悠扬的笛声从父亲的嘴边漫延开来,如哗啦啦的小河流水。大人们摇头晃脑
陶醉着,孩子们停止嬉闹,围在父亲身边,眼里充满了好奇与崇拜。那样的时光里,她是红人儿,孩子们
羡慕她有一个这样将笛子吹得声声悦耳的父亲,哄着她,把好吃的分给她一份,只为了听她父亲吹笛子时
可以靠近一点儿。她亦是非常骄傲的,那时,父亲是天,是地,是她心目中的大英雄。
③她开始讨厌父亲吹长笛,是小学五年级的时候。那天晚上,她写完作业后,父亲又拿出长笛来吹。笛声
刚响,她就大吼一声:“唉呀!别吹了好不好!烦死人了!”笛声戛然而止。她看也没看父亲一眼,转身
跑回自己屋。
④她三年级时,父亲的工厂倒闭,两年后,左腿残疾又没技术的父亲被安排当了环卫工,负责她学校周边
街区的卫生。那天,一个捣蛋鬼在班里嚷嚷:“门口那扫地的老大爷是小敏她爸!”顿时,嘘声、哄笑声
连成一片。她感到无地自容,趴在桌子上哭了。那一刻,她只恨父亲没出息!
⑤她毕竟还是个懂事的孩子,没有把这件事告诉父母。只是不再喜欢父亲吹长笛了,每次父亲一吹就被她
狠狠地制止。渐渐的,家里就听不到笛声了。
⑥上了初中,离家远,她从不跟别人提家里的事。可事情就是这么巧,父亲工作间隙坐在环卫车旁的马路
牙子上吹长笛,竟被电视台记者录进了镜头。节目播出后,恰巧被她老师看到,把这事当作励志故事讲给
同学们听,班里爽直的同学对她说:“小敏,你爸好酷哇,扫大街还不忘了吹笛子!”
⑦她万万没想到自己极力隐藏的父亲,就这样被曝光在全班同学面前。她忍无可忍,到家就跟父亲吵:“你
说你扫个垃圾,还吹什么长笛,丢人都丢到电视上去了,我都快没脸活着了!”“啪”地一声,母亲的巴
掌落在她脸上:“你个没良心的,你怎么这样说你爸!要不是你,你爸……”“别跟孩子瞎说八道!”父
亲喝住了母亲。“你可是听着你爸的笛声长大的呀!你小时候那么爱听,你爸干一天活儿回来,多累都吹
给你听……”
⑧父亲的沉默和母亲的训斥并没有打动她,她还是悄悄地拿走了长笛,扔在了城边的小河里。虽然那一刻
她心里也有丝丝的不舍。她等着父亲爆发,然而,没有。自此,父亲再没提过长笛的事儿。
⑨多年以后,她有了孩子,懂得了做父母的艰辛。她对父母很好,常常给他们买吃的穿的。儿子初一那年,
学校要开“感恩”主题晚会,儿子在家练唱《父亲》这首歌:“想想您的背影,我感受了坚韧;抚摸您的
第 1 页,共 1 页
双手,我摸到了艰辛……我的老父亲,我最疼爱的人,人间的甘甜有十分,您只尝了三分。”儿子唱了一
遍又一遍,唱得她心里一阵阵酸,一阵阵疼……
⑩第二天,她买了一支上好的长笛,给父亲送去。父亲先是一愣,随即欣喜地摩挲起来。她吞吞吐吐,说:
“爸,对不起,当初是我扔了你那长笛。”父亲一笑:“傻丫头,我早知道是你干的。”母亲走过来:“还
是闺女疼你呀!你这条腿没白断,委屈没白受啊!”“腿?没白断?”她吃惊地问。“还不是因为你幼儿
园那年非吵着要电子琴,你爸为了挣钱给你买琴,大雪天骑车给人送货,摔断了腿……”“哎!跟孩子提
这些干啥!都是过去的事儿了!”父亲笑着打断母亲。转脸看她。她赶紧抹一把泪,挤出笑来,说:“来
来,吹一段!”“吹一段?”父亲似问似答。将长笛横放嘴边。
久违的笛声,从父亲嘴边漫延开来,飞扬在屋子的各个角落,她跟着哼唱,母亲则满脸温柔,鬓角的白
发泛着银光,格外柔美。
(1) 下面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4 分)
A. 文章运用第三人称的写法,有利于客观地描绘父亲对女儿的关爱。
B. 第④段运用了插叙,补充说明了她讨厌父亲吹长笛的原因。
C. 她懂得了做父母的艰辛是因为母亲的训斥。
D. 第⑩段画线句中她流泪是为父亲的疼爱和宽容而感动,为当年自己的虚荣和冒失而愧疚。
(2) 根据文章内容,将情节补充完整。(4 分)
①______→女儿讨厌,父亲不再在家吹笛→②______→女儿买笛道歉,父亲再次吹响长笛
(3)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这句文字。(4 分)
清脆悠扬的笛声从父亲的嘴边漫延开来,如哗啦啦的小河流水。
(4) 本文以“父亲的长笛”为题目,有什么作用?(5 分)
(5) 校刊上开辟了“人物画廊”“至爱亲情”等栏目,若将此文刊登在校刊上,你觉得应该放在哪个栏目里?
请说明理由。(6 分)
[二](16 分)
5.阅读回答问题。
上海凡人
雷册渊周楠
1 月 31 日上午,雨淅淅沥沥地下着,夹着冷风吹打在人身上,寒气透骨。路上的行人少了很多,爱心窗口
的大厅外偶尔有一两个人走过,行色匆匆。
10 点 35 分,两位银发阿姨相互搀扶着走进来。
“只要还有一口气,我就来。”长发的阿姨一边从包里拿出 500 元一边说。她叫王根娣,今年 66 岁,是一
第 1 页,共 1 页
名服务行业的退休工人。一个月前,她看到甘肃地震的新闻,想献上自己的一份爱心,就上网搜索捐款渠
道,查到了爱心窗口,赶来捐了 200 元。这天是她第二次来捐款,捐款项目是“助幼”,帮助患有大病的
儿童。
这一次王根娣还带上了 73 岁的金玉英。“我们是邻居,上回我听小王说她来这里捐款,就让她下次来的时
候带我一起来。”金玉英说着,也捐了 500 元。
这天上午两人相约一起从宝山赶来。王根娣说,金玉英的“家庭负担很重”:她是上钢五厂的退休工人,
家中 96 岁的老母亲、瘫痪在床的老伴儿和 53 岁脑出血的侄子都靠她一个人照顾。她们之所以临近中午才
到,一是因为路远,二是因为金玉英要一早把家里打点好,利用午饭前的空隙跑这一趟。
“钱是身外之物,我们从小受了共产党的恩惠,现在自己有能力也想帮助别人。”金玉英说,她奶奶以前
是居委会主任,她从小就耳濡目染,读书时即便自己吃不饱也会把饼分给班里条件困难的同学。
“说起来真的很‘神’,每次我帮助了别人,也会有人帮助我。”王根娣接过话茬,讲起自己一个人带孙
子坐地铁,好几次都有路人主动帮她搬运婴儿车,让她感动,“社会上总归还是好人多”。
“还是好人多”——在爱心窗口设立的 30 年里,这个朴素的观点一直被论证着。1994 年 5 月,上海市慈善
基金会成立,设立了爱心窗口,虽然地址几经变更,但前来捐赠的爱心人士一直没有断过。2018 年爱心窗
口落户淮海中路 1253 号后,上门捐款的人更多了。去年,爱心窗口的捐赠人数创下历史新高,达到了 1.4
万人次,捐款总金额达 801 万元。
那么,来捐款的都是些什么人呢?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因种种误解和沟通渠道的缺失,公益与公众相隔甚远,甚至有人认为,慈善是有钱人、
名人的专利。然而, 30 年来走进爱心窗口的,绝大多数并不是所谓的有钱人和名人。
“他们都是最基层的老百姓,是平平凡凡的普通人,但他们都有一颗爱心。” 77 岁的刘虹美是上海市慈善
基金会成立时第一个报到的员工。直到 2017 年返聘期结束,她在爱心窗口工作了 23 年,接待了无数前来
奉献爱心的市民。
她记得,有位七八十岁的老婆婆,老公和大女儿都因癌症去世了,自己和小女儿同住,家里条件并不宽裕,
却从 2007 年开始结对资助一位三年级的小学生,每年开学前,老婆婆都会资助这个学生 1500 元,过年还
会给他 200 元压岁钱,一直到他高中毕业。老婆婆自己穿的衣服都是一二十元约地摊货,会把节省下来的
钱给孩子买鞋、羽绒服,送到家里。
还有身患肝硬化的吴国芬老人,每天从买小菜的钱里省出 1 元,一年省出 365 元来捐款。2008 年汶川地震
后,她开始每天多省 1 元,一年又多省出 365 元来捐款。年年如此。
刘虹美把这些凡人善举形容为“微光”,即便自身力量微小,仍想尽力照亮别人。
第 1 页,共 1 页
今年 44 岁的周峰每个月都会到爱心窗口捐款,已经坚持了近 20 年。第一次来到爱心窗口时,他在闸北经
营一家面馆,看到爱心窗口的新闻,就来捐了 30 元。
此后每个月他都会来捐款,从最开始的每月捐 30 元,到后来每月捐 100 元,遇到大灾大难还会多捐 100 元。
疫情 3 年,周峰的面馆因为生意不好关了门,他也失去了固定收入,生活变得拮据起来,他的捐款却从未
间断,直到今天。
此外,周峰还坚持无偿献血。去年 4 月,他签下了捐献同意书,去世后捐献自己的眼角膜。
( 2024 年 2 月 18 日《解放日报》)
(1) 请分别概括文中上海平凡人的善举,在下面横线上填上恰当的短语。 (4 分)
王根娣和金玉英结伴为甘肃地震捐款→① ______ →② ______ →周峰每月都来爱心窗口捐款,即使生意关
门也不间断
(2) 根据文章内容,概括金玉英虽然家庭负担很重却捐献爱心的原因。(4 分)
(3) 文章写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员工刘虹美有什么作用?(4 分)
(4) 读了本文,你对公益和慈善有了哪些新的认识?(4 分)
[三](16 分)
6.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
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
松之性直上虽数尺自亭亭也。有人移之盆盎①,置之华屋之内,屈其枝,缚其节②,灌之溉之,蓬蓬如
偃盖③,非不取悦于人。然以视夫岫岭④之间,干青天⑤,凌碧霄,矫矫郁郁⑥于严霜积雪者,相去⑦如何也?
嘻,士君子之失身⑧于人,亦犹是尔。
(选自《杂著十种 寓言》)
【注释】①盎:一种腹大口小的器皿。②节:树木枝干的交接处。③偃(yǎn)盖:仰倒的大伞。④岫(xiù
)岭:山岭。⑤干青天:直上青云。⑥矫矫郁郁:高大茂盛的样子。⑦去:距离、差别。⑧失身:失去操
守。
第 1 页,共 1 页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4 分)
①濯清涟而不妖:______
②香远益清:______
③屈其枝,缚其节:______
④凌碧霄:______
(2) 请用“/”给画波浪线句断句,限断两处。(2 分)
松之性直上虽数尺自亭亭也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 分)
①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②士君子之失身于人,亦犹是尔。
(4) 【甲】【乙】两文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6 分)
三、写作(55 分)
7.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5 分)
生活中,也许因老师的一次鼓励,你学会了坚强;也许因朋友的一次谅解,你学会了宽容;也许因同学帮
你走出生活的阴影,你学会了微笑……成长路上,父母、老师、同学等会伴随左右,你发现了吗?
请将“因你,我学会了_____”补充完整并以此为题,写一篇文章。
作文要求:
(1)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
(2)文体不限。
(3)不少于 500 字。
(4)文字和标点书写要规范、整洁。
第 1 页,共 1 页太湖县部分学校联考 2025-2026 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开学语文测试卷答案
一、(35 分)
1.(1)当窗理云鬓 对镜帖花黄 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
青(注意“鬓”“帖”“芳菲”“苔痕”“帘”的写法)
(2)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注意“欲”“复”“疑”的写
法)(共 10 分。每空 1 分。错字、增字、漏字均不得分)
2.(1)gù 恢 tì 袜 (4 分)
(2)BCAD (4 分)
(3)祥子逃离军营时顺手牵走了部队丢下的三匹骆驼,后来将三匹骆驼以三十五元钱卖给
了一个老头。 (4 分)
3.(1)①将“审美水平的增加”改为“审美水平的提高”。②将“动动手,流流汗”改为“动动手、
流流汗”。 (3 分)
(2)漫画寓意:通过劳动教育,帮助孩子们养成了良好的劳动习惯。孩子在参与劳动中树
立劳动观念,增强劳动意识,提升劳动能力,激发劳动热情,并充分认识到劳动的真正价值。
(4 分)
(3)D (2 分)
(4)示例:陈伯伯好!我们班主任丁老师想邀请您明天下午三点到学校阶梯教室,给七年
级(1)班做“劳动创造美”专题讲座,请问您有时间吗? (4 分)
二、(55 分)
[一](23 分)
4.(1)C (4 分)
(2)①女儿爱听,父亲每天晚饭后吹笛;②父亲吹笛上电视节目,女儿偷扔长笛。(4 分)
(3)采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的笛声优美动听,表达了对父亲的崇拜之情。
(4 分)
(4)“父亲的长笛”还是文章的线索;同时交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表现了父亲疼爱女儿,宽
容隐忍的情感;赞美了深沉含蓄、无私伟大的父爱。(5 分)
(5)示例:放在“至爱亲情”栏目。本文通过父亲吹笛、为女买琴而残疾、被女嫌弃而隐忍、
阻止母亲道实情等,体现了父爱的无私、深沉、隐忍、宽容,家庭中至爱和亲情的伟大。所
以此文应放在“至爱亲情”栏目。(6 分)
[二](16 分)
(1)示例:①老婆婆资助结对学生,从三年级一直到他高中毕业
②患肝硬化的吴国芬老人每天从买小菜的钱里省捐款,年年如此 (4 分)
(2)示例:①金玉英认为从小受了共产党的恩惠,现在自己有能力也想帮助别人;②她从
小就受到当居委会主任的奶奶的耳濡目染。 (4 分)
(3)示例:通过刘虹美的介绍,叙述前来奉献爱心的市民之多的事实;通过她的讲述,叙
述了七八十岁的老婆婆资助结对学生和吴国芬老人省钱捐款的事;通过她对凡人善举“微光”
的称赞,肯定凡人善举的精神意义。 (4 分)
(4)示例:公益和慈善不是有钱人、名人的专利,可以是更多普通人的行为;普通人的公
益和慈善虽然力量微小,但更多的人参与,就会发挥更大的光亮;在做公益和慈善帮助别人
的同时,会感受到快乐和满足。 (4 分)
[三](16 分)
6.(1)①洗涤 ②更加 ③使……弯曲 ④超越、高出(4 分)
(2)松之性直上/虽数尺/自亭亭也(2 分)
(3)①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
②贤士君子失节于他人,也如同这松树一样啊。(4 分)
(4)相同点: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不同点:①【甲】文运用了衬托的手法进行托物言志。通过牡丹进行反面衬托、菊花进行正
面衬托来突出莲的高洁形象,寄寓了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高洁志向。②【乙】文运用了对
比(直抒胸臆)的手法来进行托物言志。通过对生长在不同环境中的松树进行对比,表达了
作者对正直、独立节操的高尚追求。(6 分)
参考译文:
【甲】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
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蔓,也不长枝。香气传播
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
啊。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
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对于)牡
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乙】松树的性格是挺直向上。就是几尺高,可顶也是直直的。有人将它移栽到盆中,放它
到华美的屋内,弯曲它的枝杆,绑缚它的关节,施肥灌溉,形状好像撑开的伞,这样子并非
不招人喜欢。但是看那些山谷山岭之间,直插青天,凌驾蓝天,茂盛葱郁(地生长)在严霜
积雪的松树,相差多少啊!唉!贤士君子委身于人,也如同这松树一样。
文言文内容理解分析题,解题方法:
1.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2.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3.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三、(55 分)
7.(55 分)
作文评分标准
等 次
项 目 一等 二等 三等 四等 五等
(55~48 分) (48~39 分) (39~30 分) (30~21 分) (21~0 分)
分数 30~26 分 26~21 分 21~16 分 16~11 分 11~0 分
内容 评分 标准 (30 分) 文章切题 中心明确 感情真实 内容充实 文章切题 中心较明确 感情真实 内容具体 基本切题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比较具体 勉强切题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不具体 文不切题 中心不明确 内容不具体
分数 25~22 分 22~18 分 18~14 分 14~10 分 10~0 分
表达 评分 标准 (25 分) 表达方式 运用得当 结构合理 语言流畅 表达方式 运用得当 结构完整 条理清楚 语言通畅 表达方式 运用基本合理 结构完整 层次基本清楚 语句较通顺 表达方式 运用有缺陷 结构基本完整 层次不清楚 语句基本通顺 表达方式 运用不当 结构不完整 语病较多
说 明:不足 600 字的作文,每少 50 字扣 1 分。
评卷要求:(1)每篇作文必须由两人独立评分;
(2)两人所评同一篇作文得分,相差在 5 分以内的,最后得分取两人评分的平均分;相差超过 5
分的,交阅卷中心组评判后确定分数。
卷面书写(5 分)
卷面书写评分标准
5 分 4~3 分 2 分 1~0 分
①正确使用规范汉 字; ②字体端正、匀称; ③标点、格式正确; ④卷面整洁美观。 ①有错别字; ②字迹清楚; ③标点、格式有错 误; ④卷面整洁。 ①错别字较多; ②字迹较清楚; ③标点、格式错误较 多; ④卷面较整洁。 ①错别字多; ②字迹潦草; ③标点、格式错误多; ④卷面脏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