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突破提升(一) 反比例函数的几何模型与应用
(建议用时:90分钟 满分:96分)
类型一 反比例函数相关的几何模型
(一)单支双曲线上点与垂线形成的三角形
1.(6分)如图,已知点A(t,1)在第一象限,将OA绕点O顺时针旋转45°得到OB,若反比例函数y=(k>0)的图象经过点A,B,求k的值.
解:根据反比例函数图象关于直线y=x的对称性,得点B的坐标为(1,t).
如图,过点A作AC⊥y轴于点C,过点B作BE⊥x轴于点E.
由k的几何意义,得k=1×t=t.
∵∠AOB=45°,
∴∠AOC=∠BOE=22.5°,
∴tan ∠AOC=tan 22.5°==t=k.
作AO的垂直平分线DF,连接AD,
∴AD=OD,
∴∠DAO=∠DOA=22.5°,
∴∠CDA=45°,
∴DC=CA=t,
∴AD=DO=t,
∴OC=OD+DC,即1=t+t,
解得t=-1,
∴k=-1.
(二)双曲线上同一象限内一点、两垂线形成的矩形
2.(8分)如图,A,B两点在双曲线y=(x>0)上,已知点A(1,4),B,分别过A,B两点向坐标轴作垂线段,得到三个矩形,记阴影部分矩形面积为S,另两个矩形面积分别为S1,S2.求:
(1)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及m的值;
(2)S1+S2的值.
解:(1)∵点A(1,4)在双曲线y=(x>0)上,
∴k=1×4=4,
∴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y=.
∵点B在双曲线y=上,
∴m==.
(2)∵A,B是双曲线y=上的点,
∴S1+S=4,S+S2=4.
∵S=1×=,
∴S1+S2=4+4-2×=.
(三)双曲线上两点、一垂线形成的三角形或四边形
3.(6分)如图,A,B是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关于原点O对称的两点,C是y轴负半轴上一点,直线AC与x轴交于点D,且点C是线段AD的中点,连接BD,若点C的坐标是(0,-2),且△ABD的面积为5,求k的值和点B的坐标.
解:∵A,B是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关于原点O对称的两点,
∴OA=OB.
又∵C是线段AD的中点,
∴OC是△ABD的中位线,
∴OC∥BD,BD=2OC,∴BD⊥x轴.
∵OA=OB,
∴S△ABD=2S△OBD=2×k=5,
∴k=5.
∵点C的坐标为(0,-2),
∴OC=2,∴BD=2OC=4.
将y=4代入y=,得x=,
∴点B的坐标为.
4.(8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反比例函数y=经过 ABCD的顶点B,D,点D的坐标为(2,1),点A在y轴上,且AD∥x轴,S ABCD=6.
(1)点A的坐标为 (0,1) ,k= 2 ;
(2)求AB所在直线的函数表达式.
解:(1)∵点D的坐标为(2,1),点A在y轴上,且AD∥x轴,
∴点A的坐标(0,1).
∵y=的图象经过点D(2,1),
∴k=2×1=2.
故答案为(0,1);2.
(2)∵D(2,1),AD∥x轴,
∴AD=2,AO=1.
设BC与y轴交于点E.
∵S ABCD=6,
∴AE=3,∴OE=2,
∴点B的纵坐标为-2.
把y=-2代入y=,得-2=,
解得x=-1,
∴点B的坐标为(-1,-2).
设直线AB的函数表达式为y=ax+b.
将A(0,1),B(-1,-2)代入,
得
解得
∴AB所在直线的函数表达式为y=3x+1.
(四)双曲线上不在同一象限上时,两点或两垂直形成的三角形或四边形
5.(4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B分别在函数y=(x>0),y=(x<0)的图象上,AB∥x轴,C是y轴上一点,线段AC与x轴正半轴交于点D.若△ABC的面积为9,=,则k的值为( C )
A.-9 B.3
C.-6 D.-3
6.(8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B分别在函数y1=(x<0),y2=(x>0,k>0)的图象上,点C在第二象限内,AC⊥x轴于点P,BC⊥y轴于点Q,连接AB,PQ,已知点A的纵坐标为-2.
(1)求点A的横坐标;
(2)若四边形APQB的面积为S,点B的横坐标为2,试用含k的代数式表示S.
解:(1)∵点A在函数y1=(x<0)的图象上,点A的纵坐标为-2,
∴-2=,解得x=-1,
∴点A的横坐标为-1.
(2)∵点B在函数y2=(x>0,k>0)的图象上,点B的横坐标为2,
∴B,∴PC=OQ=,BQ=2.
∵A(-1,-2),
∴OP=CQ=1,AP=2,
∴AC=2+,BC=1+2=3,
∴S=S△ABC-S△PQC=AC·BC-PC·CQ=×3×1=3+k.
类型二 反比例函数在简单几何问题中的应用
7.(4分)如图,矩形ABCD的顶点A,B在x轴的正半轴上,点B在点A的右侧,反比例函数 y1=在第一象限内的图象与直线 y2=x交于点D,且反比例函数 y1=的图象交BC于点E,AD=4.若矩形ABCD的面积是36,则四边形ABED的面积为 .
8.(12分)如图,A(4,3)是反比例函数y=在第一象限图象上一点,连接OA,过点A作AB∥x轴,截取AB=OA(点B在点A右侧),连接OB,交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于点P.求:
(1)反比例函数y=的表达式;
(2)点B的坐标及OB所在直线的函数表达式;
(3)△OAP的面积.
解:(1)将A(4,3)代入y=,得k=12,
∴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y=.
(2)如图,过点A作AC⊥x轴于点C,
则OC=4,AC=3,
∴OA==5.
∵AB∥x轴,且AB=OA=5,
∴点B的坐标为(9,3).
设OB所在直线的函数表达式为y=mx(m≠0),
将B(9,3)代入,得m=,
∴OB所在直线的函数表达式为y=x.
(3)联立
解得(负值舍去)
∴点P的坐标为(6,2).
如图,过点P作PD⊥x轴于点D,延长DP交AB于点E,连接AP,
则点E的坐标为(6,3),
∴AE=2,PE=1,PD=2,
∴S△OAP=×(2+6)×3-×6×2-×2×1=5.
9.(10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 y=-3x+3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以AB为边在第一象限内作正方形ABCD,点D在反比例函数y=(k≠0)的图象上.
(1)求k的值;
(2)若将正方形沿x轴负方向平移m个单位后,点C恰好落在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则m的值是多少?
解:(1)如图,作DF⊥x轴于点F.
在y=-3x+3中,令x=0,则y=3,
即B(0,3).
令y=0,则x=1,即A(1,0),则OB=3,OA=1.
∵∠BAD=90°,
∴∠BAO+∠DAF=90°.
∵在Rt△ABO中,∠BAO+∠OBA=90°,
∴∠DAF=∠OBA.
在△OAB和△FDA中,
∴△OAB≌△FDA(AAS),
∴AF=OB=3,DF=OA=1,
∴OF=4,
∴D(4,1).
∵点D在反比例函数y=(k≠0)的图象上,
∴1=,解得k=4.
(2)如图,作CE⊥y轴于点E,交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于点G.
∵同(1)可得△OAB≌△EBC,
∴CE=OB=3,BE=OA=1,
∴OE=4,点C的坐标为(3,4).
∵点C的纵坐标是4,
∴点G的坐标为(1,4),
∴CG=2,即m=2.
类型三 反比例函数的实际应用
(一)工程问题
10.(10分)码头工人每天往一艘轮船上装卸货物,平均每天装卸速度y(吨/天)与所需时间x(天)之间是反比例函数关系,其图象如图所示.
(1)求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2)由于紧急情况,要求船上的货物不超过5天卸货完毕,那么平均每天至少要卸货多少吨?
(3)若码头原有10名工人,且每名工人每天的装卸量相同,装载完毕恰好用了8天时间,在(2)的条件下,至少需要增加多少名工人才能按时完成任务?
解:(1)设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y=,
根据题意,得50=,
解得k=400,
∴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y=.
(2)∵x=5,∴y=400÷5=80,
∴平均每天至少要卸80 t货物.
(3)∵每人一天可卸货50÷10=5(t),
∴80÷5=16(人),16-10=6(人),
∴码头至少需要再增加6名工人才能按时完成任务.
(二)行程问题
11.(10分)一司机驾驶汽车从甲地去乙地,以80 km/h 的平均速度用 6 h到达目的地.
(1)当他按原路匀速返回时,求汽车速度v km/h 与时间 t(h)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如果该司机匀速返回时,用了4.8 h,求返回时的速度;
(3)若返回时,司机全程走高速公路,且匀速行驶,根据规定:最高车速不得超过每小时120 h,最低车速不得低于每小时60 km,问:返程时间的范围是多少?
解:(1)∵s=80×6=480(km),
∴汽车速度v(km/h)与时间t(h)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v=.
(2)当t=4.8时,v==100,
∴返回时的速度为100 km/h.
(3)如图,k=480>0,v随t的增大而减小.
当v=120时,t=4,
当v=60时,t=8,
∴4≤t≤8,
∴返程时间不少于4 h且不多于8 h.
(三)销售问题
12.(6分)某宾馆客房有80个房间供游客居住,通过调查得知,当每个房间的定价增加时,就会有一些房间空闲,具体数据如下表:
每个房间的定价x/元 150 200 250 300
每天入住的房间数y/间 80 60 48 40
(1)请你认真分析表中数据,写出能表示其变化规律的函数表达式;
(2)对有游客入住的房间,宾馆需对每个房间每天支出20元的各种费用,同时为促进当地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市旅游局将对每个实际入住的房间予以每间每天50元奖励,求每天入住的房间数为50时,宾馆每天的纯利润.
解:(1)由题意,得y=.
(2)当y=50时,x==240,
(240-20+50)×50=13 500(元).
∴每天入住的房间数为50时,宾馆每天的纯利润为13 500元.
(四)物理问题
13.(4分)某品牌的自动饮水机,开机加热时每分钟上升10 ℃,加热到100 ℃时停止加热,水温开始下降.此时水温y(℃)与通电时间x(min)成反比例关系.当水温降至20 ℃时,饮水机再自动加热.若水温在20 ℃时接通电源,水温y(℃)与通电时间 x(min)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水温从20 ℃加热到100 ℃,需要7 min
B.水温下降过程中,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y=
C.上午8点接通电源,可以保证当天9:30能喝到不超过40 ℃的水
D.在一个加热周期内,水温不低于30 ℃的时间为 min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