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笔记】08 第二章成果展示 (教师版)——商务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学霸笔记】08 第二章成果展示 (教师版)——商务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商务星球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9-16 15:33: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章成果展示
地球的运动及其影响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同学们用泡沫球制作了地球仪(图1)并以图文的形式对经纬度做了介绍(图2)。读图,完成1~3题。
1.下列制作地球仪的步骤,排序合理的是(B)
①确定赤道和两极的位置 ②准备工具和材料 ③制作地球仪支架 ④安装地球仪 ⑤绘制经纬线
A.①②③④⑤  B.②①⑤③④
C.④①②③⑤  D.③④②①⑤
2.制作完成后,同学们拿着地球仪,展开了热烈讨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
A.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形  
B.所有的纬线中赤道最长
C.所有的经线都指示南北方向  
D.所有的纬线长度都不等
3.图2中错误的是(B)
A.A B.B
C.C D.D
[核心素养·地理实践力]下图为某同学用铁丝、乒乓球制作的简易地球仪示意图。据此,完成4~5题。
4.铁丝弯成的角①的度数应为(A)
A.66.5° B.45°
C.30° D.23.5°
5.乒乓球上线条②代表的是(C)
A.最长的经线
B.0°经线
C.最长的纬线
D.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读经纬网图,完成6~7题。
6.关于图中A、B、C、D四点的描述,正确的是(C)
A.A点位于西半球、中纬度、南半球
B.B点位于C点的正北方
C.四点中,全年昼夜平分的是C点
D.位于东半球的只有D点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经度向东增加,西经度向西增加,东半球经度为20°W—0°—160°E,西半球经度为160°E—180°—20°W。读图可知,A点地理坐标是(23.5°S,60°W),位于西半球、低纬度、南半球;B点位于C点的东北方向;赤道上全年昼夜平分,四点中,C点位于赤道;C点经度为30°W,B点经度为0°,D点经度为30°E,B、D两点位于东半球。
7.A点关于地心的对称点地理坐标是(D)
A.(23.5°N,60°E) B.(23.5°S,120°W)
C.(23.5°S,60°W) D.(23.5°N,120°E)
解析:由上题分析可知,A点地理坐标是(23.5°S,60°W),关于地心的对称点与A点经度和为180°,东西经相反,纬度数值相等,南北纬相反,所以A点关于地心的对称点地理坐标是(23.5°N,120°E)。
某地理兴趣小组利用材料自制地球仪并演示地球的运动状况。下图为兴趣小组演示地球运动的示意图。据此,完成8~9题。
8.该地理兴趣小组演示的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方向,正确的一组是(D)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9.在图示位置,拨动自制的地球仪可以演示(C)
A.四季更迭 B.五带形成
C.昼夜更替 D.昼长变化
读图,完成10~11题。
10.地球自转的方向是(B)
A.自东向西
B.自西向东
C.从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
D.从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
解析: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则呈顺时针。
11.下列关于图中A、B、C三点的说法,正确的是(B)
A.在A点,最先见到日出
B.在B点,最先见到日出
C.在C点,最先见到日出
D.在A、B、C三点,同时见到日出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读二十四节气示意图,完成 12~13 题。
12.形成二十四节气变化的主要原因是(C)
A.地球形状 B.地球大小
C.地球公转 D.地球自转
13.下列节气中,北半球昼长夜短的是(C)
A.惊蛰、春分 B.立冬、小雪
C.清明、夏至 D.立春、雨水
读图,完成14~16题。
图1
图2
14.当太阳光照如图1所示时,图2中的甲地正值四季中的(D)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5.图2中,乙地位于丙地的(C)
A.西方 B.西南方
C.西北方 D.北方
16.图2中,丁地的经纬度是(B)
A.(70°N,90°E) B.(70°N,90°W)
C.(70°N,120°W) D.(70°N,120°E)
太阳高度是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决定了树影的长短;正午太阳高度是正午时刻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决定了正午时刻树影的长短。地球的自转导致太阳高度日变化,从而导致树影长短的日变化;地球的公转导致正午太阳高度季节变化,从而导致正午时刻树影长短的季节变化。下图是丰都县(约30°N)某中学操场夏至日树影与太阳照射示意图。读图文材料,完成17~18题。
17.根据地球的自转运动规律,结合日常生活观察,下列过程反映地球自转的是(A)
A.①→②→③,c→b→a
B.①→②→③,a→b→c
C.③→②→①,a→b→c
D.③→②→①,c→b→a
解析: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太阳东升西落,因此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是①→②→③。树影的方向与太阳的方位相反,当太阳在偏东方位时,树影朝西;中午太阳在正南时,树影朝正北(丰都县位于北回归线以北);下午太阳在偏西方位时,树影朝东。因此,树影移动方向为c→b→a。
18.根据地球的公转运动规律,结合日常生活观察,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冬至日,②变高,b变短
B.冬至日,②变低,b变长
C.冬至日,②变低,b变短
D.冬至日,②变高,b变长
解析:太阳高度角大,影子短,太阳高度角小,影子长。丰都县位于北半球,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②正午太阳高度变低,b树影变长。
下图示意北纬40°地区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读图,完成19~20题。
  
  
19.北纬40°地区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明显,与之最相关的是(B)
A.地球大小 B.地球公转
C.地球自转 D.地球形状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球公转是指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围绕着太阳所做的旋转运动。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主要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划分等。
20.北纬40°地区一年中白昼最长的是(B)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北半球白昼达到一年中的最长,黑夜达到一年中的最短,因此北纬40°地区一年中白昼最长的是夏至。
二、综合题(共60分)
21.(20分)[新情境·时事热点]第19届亚运会于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在中国浙江杭州举行。读经纬网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杭州的地理坐标: (30°N,120°E) 。
(2)图中①②③④⑤五个城市中,有太阳直射的是 ① ,既位于西半球又处于中纬度地区的是 ② ,位于南半球的是 ④ ,位于高纬度地区的是 ⑤ ,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⑤ 。
(3)杭州市位于日本大阪市的 西南 方向,两个城市中更早迎来日出的城市是 大阪 。
(4)根据地球的实际情况判断,甲、乙两区域中实际面积较大的是 甲 区域。
22.(2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成都市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用手电筒模拟太阳照射地球仪,同时用手拨动地球仪,来观察地球仪上形成的昼半球和夜半球。下图为地球上的昼与夜示意图。
【探究一:地球自转的方向】
(1)探究过程中,小明同学缓缓地按地球自转方向 自西向东 拨动地球仪;此时,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是按 逆时针 (填“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转动。
【探究二:地球自转的周期】
(2)小明同学使地球仪绕地轴转一圈,观察到地球仪刚好经过一个白昼、一个黑夜,即地球自转的周期为 一天(或约24小时) 。
【探究三: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3)图中①地位于 晨 (填“晨”或“昏”)线上。
(4)北京和东京最先进入黑夜的是 东京 。
(5)假设地球自转的方向和现在地球自转的方向相反,太阳将 西 升 东 落。
(6)地球本身不发光、不透明,在任何时刻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昼半球,未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夜半球。随着地球不停地自转,就产生了 昼夜更替 现象。
23.(20分)读经纬网图(图甲)和地球公转示意图(图乙),完成下列问题。
图甲
图乙
(1)读图甲,A点的经度是 180° ;A、B、C、D四点中,位于E点西南方向的是 C 点。
(2)图甲中,当A地为一年中的7月时,D地为 7 月。A、D两地同一时期季节相反,是由地球的 公 转运动造成的。
(3)在图乙的公转轨道上,标出地球公转运动的方向。
答案:标注略。(提示:逆时针方向)
(4)图乙①②③④四个位置中,太阳直射南纬23.5°的是 ③ (填数码)。此时,我国德州市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昼短夜长 。
(5)当太阳直射点在图甲中C点所在的纬线上,并且向北移动时,地球处在图乙公转轨道上的 ④ (填数码)处附近。
9 / 9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