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突破提升(一)
宇宙探索——地球篇
(时间:45分钟 满分:70分)
地球在宇宙中
太阳系由太阳、行星、小行星、卫星等天体组成。下图示意太阳系。读图,完成1~3题。
1.(2分)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B)
A.地球 B.太阳
C.水星 D.金星
2.(2分)除地球外,与火星相邻的另一个行星是(B)
A.金星 B.木星
C.水星 D.土星
3.(2分)离太阳最近的行星及其公转方向分别是(B)
A.金星 自西向东 B.水星 自西向东
C.金星 自东向西 D.水星 自东向西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024年4月22日是第55个世界地球日,我国的宣传主题为“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据此,完成4~5题。
4.(2分)地球是我们的家园,下列事例不能证明地球形状的是(D)
A.“大洋一号”科考船环球航行成功返回
B.在“神舟十六号”上拍摄到的地球照片
C.电视塔越高,收视范围越大
D.日食时,月面上的地球阴影为圆弧
5.(2分)目前,能准确观测地球形状的工具是(B)
地球仪和经纬网
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也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下图为地球仪示意图。读图,完成6~8题。
6.(2分)地球仪上(C)
①地轴穿过南北极点 ②地轴与底座垂直 ③有文字、符号 ④有经纬线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地球仪的地轴与底座成66.5°的夹角。
7.(2分)由图和所学知识可知(A)
A.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B.纬度越高,纬线越长
C.纬线是长度相等的圆圈
D.所有经线相互平行
解析: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长度不等,长度自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递减,纬度越高,纬线越短;经线是长度相等的半圆;所有经线相交于南北极点,所有纬线相互平行。
8.(2分)关于赤道的正确叙述是(A)
A.与南北极等距
B.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C.与其他纬线的长度相等
D.可以指示南北方向
下图是经纬网示意图。读图,完成9~11题。
9.(2分)对图中四地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B)
A.①地位于低纬度地区
B.②地位于西半球
C.③地位于②地的西北方向
D.④地经度为20°E
解析:图中①地位于中纬度地区;②地位于20°W以西,属于西半球;③地位于②地的东南方向;④地经度为20°W。
10.(2分)7至8月份,日出时间越来越早的是(D)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解析:7至8月份,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南半球日出时间越来越早。④地位于南半球,故7至8月份,日出时间越来越早的是④地。
11.(2分)属于①地地理现象的是(D)
A.一年中太阳直射两次
B.终年炎热
C.正午时刻树影朝南
D.一天中,比②地先看到日出
解析:①地位于北温带,没有太阳直射现象,四季变化明显,正午时刻树影朝北。
12.(16分)比较下面两幅经纬网地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两点的地理坐标:
A (66.5°N,90°W) ,B (15°N,30°E) 。
(2)图甲中阴影1和阴影2的面积相比(A)
A.阴影1>阴影2
B.阴影1=阴影2
C.阴影1<阴影2
D.无法比较
(3)图乙中阴影3和阴影4的面积相比(C)
A.阴影3>阴影4
B.阴影3=阴影4
C.阴影3<阴影4
D.无法比较
(4)四处阴影中,位于低纬度地区的是阴影 1和4 ,位于中纬度地区的是阴影 3 ,位于高纬度地区的是阴影 2 ,位于西半球的是阴影 1、2和4 ,位于东半球的是阴影 3 。
地球的运动
某地理兴趣小组用平行光束模拟太阳光照、用地球仪模拟地球,演示地球运动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据此,完成13~15题。
13.(2分)上图所示的模拟情景下,“太阳”直射(C)
A.北回归线 B.赤道
C.南回归线 D.南极圈
14.(2分)按图中所示方向绕地轴转动地球仪,可以演示(C)
①地球的公转
②地球的自转
③昼夜长短的变化
④昼夜更替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15.(2分)图中四个城市时刻最晚的是(A)
A.雅加达 B.北京
C.东京 D.悉尼
读二十四节气示意图,完成16~18题。
16.(2分)冬至过后,北京市的昼夜长短及变化状况是(C)
A.昼长夜短,昼渐短
B.昼短夜长,昼渐短
C.昼短夜长,昼渐长
D.昼长夜短,昼渐长
17.(2分)数九是我国古代民间一种计算寒冷天数的方法,从冬至日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九九八十一天过后,数九结束。下列节气在“数九”期间的是(D)
A.谷雨、芒种
B.小暑、秋分
C.寒露、大雪
D.小寒、立春
解析:“数九”期间,大致是从冬至日到次年的3月11日前后,因此,小寒、立春是“数九”期间的节气。
18.(2分)下列诗句与白露节气相吻合的是(C)
A.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B.赤道金阳直射面,白天黑夜两均分
C.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D.麦随风里熟,梅逐雨中黄
解析:“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与清明相吻合;“赤道金阳直射面,白天黑夜两均分”与春分日和秋分日相吻合;“麦随风里熟,梅逐雨中黄”与芒种相吻合。
临沂的丽丽同学参加了地理兴趣小组,为认知地球的公转,连续记录了家乡三天的日出和日落时刻(下表)。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19~20题。
天数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日出 5时08分 5时07分 5时06分
日落 18时56分 18时57分 18时58分
19.(2分)该时间段,地球正运行在公转轨道上的(D)
A.甲—乙段
B.乙—丙段
C.丙—丁段
D.丁—甲段
20.(2分)下列地理现象中,能在该时间段内出现的是(B)
A.临沂市昼长夜短,白昼逐渐变短
B.临沂市正午时刻的树影逐渐变短
C.临沂市教室内正午日照面积扩大
D.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且向北移动
解析:春分日到夏至日之间,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向北移动;临沂市昼长夜短,白昼逐渐变长;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增大,临沂市正午时刻的树影逐渐变短;教室内正午日照面积减小。
21.(16分)[核心素养·地理实践力]结合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地理课上,滨州市某中学开展了制作简易地球仪的活动。下图示意同学们制作简易地球仪的过程,请你依据地理课所学知识进行排序。 C 。
图1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⑤④①
C.②①⑤③④
D.③④②①⑤
该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利用自制简易地球仪演示地球运动。
图2
图3
(2)图2中铅笔代表地轴,铅笔与桌面始终保持约 66.5° 的夹角,用手按照地球自转运动方向拨动地球仪,能观测到 昼夜更替 现象。
(3)图3中使用地球仪演示地球公转运动,应该注意:
①保持地轴的空间 指向不变 ;
②以光源为中心,沿 逆 时针方向移动地球仪。
(4)2023年3月5日9:00,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身在伦敦的李先生若想观看会议直播,则应在当地时间 3月5日1:00收看,这种时间上的差异是由 地球的自转 引起的。
(5)图4中,能显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期间,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表示夜表示昼)的是 C 。
图4
图5
注:图5为11月22日滨州市某小区楼房正午日影情况。
(6)从每年11月22日开始,正午阳光照射不到北楼二层住宅,这种情况大约持续2个月,为保证低层房屋中午时间的采光,楼与楼之间距离的设计应参考 冬至 (填节气)的光照情况。
8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