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笔记】29 特色分类专题(二) (教师版)——商务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学霸笔记】29 特色分类专题(二) (教师版)——商务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商务星球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9-16 15:33: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特色分类专题(二)
地理工具与地理实践
(时间:45分钟 满分:70分)
地理工具——地球仪
2023年7月12日9时,朱雀二号遥二运载火箭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约为40°N,100°E)发射升空,随后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读经纬网局部图,完成1~2题。
1.(2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接近图示四点中的(A)
A.① B.②
C.③ D.④
2.(2分)下列关于图中四点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C)
A.①点所在的纬线的形状是半圆
B.②点位于中低纬度分界线上
C.③④两点所在的经线长度相等
D.110°W与④点所在的经线组成经线圈
3.(10分)地图和地球仪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1 世界简图
图2 地球仪
图3 制作简易地球仪
(1)若两架飞机同时从图1中的①地沿同一纬线,以相同速度分别飞向②地和③地,如果先到达的是飞向③地的飞机,则该飞机是往 西 (填方向)飞行。
(2)图2中A地的经度是 120°E ,纬度是 30°N ,位于东西半球中的 东 半球。
(3)某中学七年级同学用乒乓球来制作简易地球仪,图3示意制作过程。在甲图中,乒乓球上已标注赤道,作为地轴的铁丝应从乒乓球上穿过的两个点是 FH (填“EG”或“FH”),图3中制作简易地球仪的步骤顺序是 ②③④① 。
①将小球固定在支架上 ②画出赤道,确定南北两极点并钻出小孔 ③用铁丝贯穿小球 ④把铁丝弯成图乙形状
地理工具——地图
暑假,小明一家计划从天津前往北京游览世界园艺博览园,需要提前做好旅游攻略。读北京世界园艺博览园导览图,完成4~7题。
4.(2分)小明一家选择自驾去北京,他要查阅自驾路线相关信息,选择合理的地图是(B)
A.天津市公路分布图 B.中国公路分布图
C.中国地形图 D.世界政区图
5.(2分)由于所示导览图“三要素”不全,导致小明无法做到(C)
A.辨别场馆方位 
B.区分场馆与道路
C.估算场馆之间的距离
D.确定各个场馆的主题
6.(2分)小明一家从4号门进入,先后游览国际馆、中国馆、植物馆,总体大致方向是(D)
A.向西北方向走 B.向正西方向走
C.向东南方向走 D.向西南方向走
解析:根据图中的指向标可以判断,小明一家从4号门进入,先后游览国际馆、中国馆、植物馆,总体大致方向是向西南方向走。
7.(2分)规划过程中小明发现了以下四幅地图,将下面四幅图按比例尺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B)

 


 

A.①②③④ B.②④③①
C.③④①② D.④①③②
解析:相同图幅的比例尺大小与其范围有关,比例尺越大,范围越小。四幅图中,范围大小的关系是:②>④>③>①,故其比例尺大小关系应是②<④<③<①。
地理实践——地理实验
8.(2分)某学校利用盛满水的盆、海绵纸、吸管等材料设计了一个模拟地球表层运动的实验。实验中发现,将吸管插入水中朝盆底吹气时,大量气泡出现在海绵纸交界处。读实验示意图,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D)
 
A.冒出大量气泡可以模拟火山喷发
B.吸管吹出的气泡为海绵纸运动提供了动力
C.可以解释该实验的理论基础是板块构造学说
D.地球表层的结构就像海绵纸一样不坚固,随意漂动
解析:海绵纸交界处会有气泡冒出,在气流的推动下海绵纸会运动;由于受力是不均匀的,所以,海绵纸有的会相互碰撞,有的会相互分离,而不会有秩序地运动;海绵纸相当于板块,可以模拟板块运动,所以其理论基础为板块构造学说;地球表面由岩石组成,比较坚固,不会随意漂动。
用量杯测量出相同体积的沙子和水,分别倒入两个烧杯,并将两个烧杯放置在相同高度的铁架台上,且保持初始温度相同。用酒精灯同时给两个烧杯加热5分钟后,测量此时沙子和水的温度并加以记录(图1)。移除酒精灯,静置10分钟后,再次测量沙子和水的温度并加以记录(图2)。读图,完成9~10题。
图1
图2
9.(2分)该实验验证影响气候的因素是(A)
A.海陆位置 B.纬度位置
C.地形因素 D.人类活动
解析:结合实验过程可知,该实验模拟的是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沙子代表陆地,水代表海洋,用酒精灯给沙子和水加热5分钟,相当于陆地和海洋处于白天,气温逐渐上升;移除酒精灯后静置10分钟,相当于陆地和海洋处于晚上,气温逐渐下降。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代表陆地的沙子吸热快,散热也快;代表海洋的水吸热慢,散热也慢。
10.(2分)下列生活现象,可应用该实验原理解释的是(C)
A.夏季庐山成为避暑胜地
B.候鸟冬季到南方越冬
C.暑假我们喜欢到海边游玩
D.城市比郊区气温高
11.(12分)地理课堂上,老师让张凯用以下工具演示地球运动过程。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工具】剪刀、卡纸、铅笔、地球仪等。
【准备过程】用剪刀将卡纸剪成椭圆形,放在桌上,用书本垫高,高度和地球仪的球心高度接近;将1支铅笔放在椭圆形卡纸上,代表太阳直射光线照射的情形;将4个小型地球仪摆放在地球公转的四个主要日期所在的位置,模拟地球公转的不同位置。
【演示过程】
(1)绕地轴转动地球仪,模拟地球的 自转 运动,产生 昼夜更替(合理即可) 现象。同时使地球围绕椭圆平面,按 A→B→C→D (填“A→B→C→D”或“D→C→B→A”)的方向缓慢移动一周,移动过程中,地轴的空间指向 不变(合理即可) 。
(2)随着地球仪的移动,太阳直射点不断发生变化。当移动到图中D位置时,太阳光线直射在 南回归线 (填纬线)上,正值北半球的 冬至日 (填二分二至日)。
【实验结论】
图a
图b
图c
(3)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 南、北回归线 之间移动,太阳高度也不断发生变化(如图a所示)。
(4)如图b所示,太阳能热水器若想达到最佳集热效果,太阳能集热管面的倾斜度应随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大小进行调整。图c所示的安装效果示意图中,最适合河北省夏季选择的是 ① 。(填数码)
地理实践——地理探究
12.(14分)[学习世界气候,感受自然奇迹]陕西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通过网络,分三组查阅相关资料,开展了一次以“世界主要气候类型”为主题的线上探究学习。读世界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图1)及乙地气候资料图(图2),完成下列问题。
图1
图2
主题一:观察气候分布规律
(1)通过阅读图1,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发现了一些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请你仔细观察图1,参考兴趣小组同学所写的示例,仿写一种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示例: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如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和马来群岛等地。
答案: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部和内部,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漠地区面积最为广大;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部,以地中海周边地区最为典型等。(图中气候类型任答一点,符合题意即可)
主题二:探究气候成因
(2)全球气候类型地区差异明显,造成图1中A、B两地气候类型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海陆位置 。
主题三:感受自然奇迹
(3)同学们在老师指导下得知,甲区域树木生长困难,地面只生长苔藓、地衣类植物,该区域树木绝迹的原因是 该区域气候类型为寒带气候,全年气温很低,风速大,不适合树木生长 ,生活在该区域的动物有 驯鹿、北极熊等 。
(4)同学们查阅资料发现,乙区域夏季气温常年保持在20 ℃左右,经常下雨,家庭空调安装率很低,结合图2分析,其原因可能是 该区域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 。
(5)丙区域是世界上著名的葡萄制品生产地,葡萄是喜光作物,对热量要求高,结合该地区的气候类型,分析葡萄适合在该区域种植的原因: 丙区域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利于糖分积累 。
13.(16分)【研究性学习】世界人口分布很不均衡,有的地方人口稠密,有的地方人口稀疏,为此,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开展了以“自然要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下面是他们的探究程序,请你与他们一起完成探究过程吧。
图1
图2
(1)该小组成员发现,图中A、B、C、D四个地区为世界人口稠密区,请你写出A、C、D所代表的地区名称。
答案:A为亚洲东部,C为欧洲西部,D为北美洲东部。
(2)阅读图1可知,世界人口稠密区主要分布在 沿海地区 (填“沿海地区”或“内陆地区”)。
(3)结合图1、图2,归纳世界人口稠密地区的共同特点。
答案:多分布于北半球中低纬度的沿海地区,地形以平原、盆地为主。
(4)图中①②③④均为世界人口稀疏区,但人口稀少的原因各不相同,请选择两个地区分析其人口稀少的主要原因。
答案:①地位于高纬度地区,气候终年严寒;②地位于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炎热干燥;③地位于高原地区,海拔高,气候高寒;④地位于热带雨林,气候过于湿热。(任选两个地区作答)
9 / 9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