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分层训练(三) 太空探索
知识点一 探月工程
1.人类对太空的探索历程依次是(B)
①天体探测 ②天文观测 ③建立空间站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①③②
D.③①②
2023年7月12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公布了中国载人登月初步方案,计划2030年前实现载人登月开展科学探索。据此,完成2~3题。
2.下列各项航天工程中,专指我国探月工程的是(D)
A.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B.“天问计划”
C.“天宫”空间站
D.“嫦娥工程”
3.人类探索月球方式的一般先后顺序是(D)
①航天器降落月球
②航天器绕月观测
③人类登月
④航天器从月面携带月球物质返回
A.②①④③
B.③②①④
C.①②③④
D.②①③④
知识点二 火星探测
读我国首次火星探测标识“揽星九天”图,完成4~5题。
4.在“揽星九天”标识中,代表火星的数码是(A)
A.① B.②
C.③ D.④
5.火星探测器探索火星存在生命活动信息的依据可能有(B)
①表面温度适宜
②公转的周期较长
③卫星数量较少
④有液态水存在
⑤质量和体积适中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⑤
知识点三 空间站建设
2024年4月26日,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顺利入驻天宫空间站。读天宫空间站示意图,完成6~7题。
6.天宫空间站属于(B)
A.天然天体
B.地月系
C.河外星系
D.行星
7.空间站建设与运营的有利影响主要体现在(C)
①空间科学 ②文化交流 ③生命科学
④经济发展 ⑤技术创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③④⑤
我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由环绕器、着陆巡视器组成,其任务之一是探测火星生命活动信息。下图为太阳系模式图。读图,完成 8~9题。
8.“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着陆的天体是(B)
A.甲 B.乙
C.丙 D.丁
9.“天问一号”探测器进入环火轨道后(B)
A.始终在地月系
B.脱离了地月系
C.脱离了太阳系
D.进入了河外星系
解析:地月系主要是由地球和其天然卫星月球组成的天体系统,“天问一号”探测器进入环火轨道后脱离了地月系,但仍在太阳系和银河系。
【创新运用】
10.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北京某中学以“宇宙中最亮的星”为主题,启发学生对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展开探究。下图为某同学制作的中国航天发展资料卡片。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资料卡片
·我国航天事业起始于1956年,并于1970年4月24日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我国是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自行研制和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航天科技实现跨越式发展,独立自主完成了中国空间站从设计、制造到测试的全过程。航天工业上面的每一点投入,都会带来对其他行业的溢出效应。
·2022年10月12日,“天宫课堂”第三课开讲,太空授课给广大青少年播下“太空梦想”的种子。
·2022年11月1日4时27分,中国空间站主体三舱中的最后一个舱段——梦天实验舱与天和核心舱顺利实现交会对接。
·我国已经与多个航天机构和组织签署合作协议。截至2022年11月1日,已有瑞士、波兰、德国、意大利等17个国家的科学实验项目确定入选中国空间站。
·中国空间站产生的垃圾除了可以净化、循环再利用的液体,其他垃圾随天舟货运飞船在大气层焚毁,减少对太空的污染。
结合实例,论述航空航天事业助力中国强国梦的地理意义。
(提示:从产业、国际合作、可持续发展等视角展开论述)
答案:航空航天产业链涵盖众多产业部门和领域,其发展可带动我国工业水平和科技水平的整体提升;与多个航天机构和组织开展航空领域合作,有利于加强我国与国际的科技交流,促进我国尖端科技的发展;太空垃圾的循环利用或合理处置,展示了我国先进的垃圾处理能力和环境治理能力,为我国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
4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