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单元测试试题(适合鲁教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单元测试试题(适合鲁教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9-16 16:15: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步入化学殿堂单元测试题
(满分100分 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对酒精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
A.无色液体  B.有特殊气味 C.易挥发   D.能燃烧
2.电视剧《功勋》讲述了八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人生中最精彩的故事。以下涉及化学学科研究领域的是 (  )
A.无名英雄于敏:核武器的理论研究和设计
B.袁隆平的梦: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
C.孙家栋的天路:人造卫星和深空探测技术
D.屠呦呦的礼物:研究发现了青蒿素
3.成语是中华民族文明与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下列成语所描述的情境主要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
A.刻舟求剑  B.火上浇油 C.立竿见影  D.杯弓蛇影
4.要保证实验结果的客观性,设计实验的时候不需要考虑的是 (  )
A.想要探究的问题是什么 B.需要改变的因素是什么
C.需要测量的因素是什么 D.实验所需仪器的产地
5.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安全与成功的关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未规定用量时,液体试剂可以随意取用
B.在实验室中用尝味道的方法鉴别食盐和白糖
C.实验后剩余的试剂放回原试剂瓶,避免浪费
D.用规格为10 mL的量筒和胶头滴管量取7.9 mL水
6.下列图示中“错误实验操作”与图下面对应的“可能产生的后果”不一致的是 (  )
7.下列物质性质的描述中,有一项与其他三项有着本质的区别,它应该是 (  )
A.胆矾是一种蓝色固体 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C.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 D.氧气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
8.下列变化中实现了由化学能到电能的转化的是  ( )
A.利用电热器取暖   B.利用水力发电
C.遥控器中使用干电池 D.利用蜡烛照明
9.复印机复印资料时,常能闻到一股特殊的气味,这种气味就是臭氧的气味。氧气在放电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臭氧。下列与此相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氧气在放电的条件下转化为臭氧的过程是物理变化
B.氧气在放电的条件下转化为臭氧的过程是化学变化
C.臭氧特殊的气味属于臭氧的物理性质
D.氧气在放电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臭氧,属于氧气的化学性质
10.蜡烛(足量)在如图1密闭装置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这一过程中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蜡烛燃烧前装置内只有氧气
B.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和水蒸气
C.蜡烛熄灭的原因是瓶内的氧气已经耗尽
D.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二、填空题
11.(17分)我们通过对化学的学习,能感知化学的奇妙。
(1)没有化学科学的发展,就没有今日丰富多彩的世界。下列与化学没有密切联系的是    (填字母)。
A.新材料的研制 B.“神舟十九号”飞天轨道的设定
C.新药品的合成 D.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2)化学变化是改造物质世界的途径之一,通过化学变化实现物质与能量的相互转化。镁条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   能和    能;最能说明镁条燃烧是化学变化的现象是    (填字母,下同);烟花、照明弹中用到镁粉作燃料,其原因是镁粉燃烧时    。
A.发出耀眼白光 B.放出大量热 C.生成白色固体
(3)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学科。

①世间万物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构成的,如水由    构成,水分子由        构成。
②氧气是由    构成的,一个氧分子是由      构成的。
③二氧化碳(CO2)是由    构成的,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     构成的。
12.(20分)在“做实验”中“学化学”是化学学习的主要方法。
(一)如图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基本操作,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A所示,手握细口瓶倾倒液体时,细口瓶的标签要  ,细口瓶的塞子要    在桌面上。
(2)如图B所示,向试管内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应    在试管口正上方,不要接触试管。
(3)如图C所示,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    。
(4)如图D所示,试管洗涤干净的标准是         。
(二)“铜绿”是铜器表面锈蚀形成的绿色粉末,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易受热生成氧化铜(黑色粉末)、水和二氧化碳。某化学兴趣小组现按如图装置给试管中的铜绿加热,请你完成下列问题:
(1)标号为①的仪器的名称是    。
(2)向试管中加入铜绿时,先将试管    ,再将盛有试剂的药匙或纸槽伸入试管中,然后将试管慢慢地竖立。固定到铁架台上时,试管口应略    倾斜,原因是       。
(3)实验中④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
13.(15分)为研究化学药物发展史,学习小组查得资料:
材料1 早在宋代,轻粉(Hg2Cl2)已是我国的一种重要药物,其制作方法之一是使用古方药小还丹和食盐等物质在固体状态下共热,收集升华出的白色粉末,即为轻粉。其中有一个反应是在加热条件下硫酸亚汞(Hg2SO4)和氯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轻粉。
材料2 轻粉微溶于水,可用作治疗疥疮的药物,在光照射下容易分解成汞和氯化汞。
根据资料整理下列有关轻粉的知识。
(1)物理性质:        (填一条)。
(2)化学性质:        。
(3)制法:为保证小还丹与食盐等固体充分反应,可采取的措施是              (填一条)。
(4)保存方法:            。
(5)用途:              。
三、实验探究题
14.(18分)Ⅰ.探究蜡烛燃烧的奥秘:
【提出问题】石蜡是否需要变成石蜡蒸气后才能燃烧
【猜想与假设】石蜡可能需要变成石蜡蒸气才能燃烧。
【设计并实施实验方案】
①尝试用火柴点燃蒸发皿中从蜡烛上刮下的固体石蜡,观察到石蜡    。
②点燃一支蜡烛,待烛芯周围有较多石蜡油产生时,熄灭蜡烛,立即尝试用火柴点燃石蜡油,观察到石蜡油     。
③将短玻璃管的末端插入燃着的蜡烛烛芯附近,一段时间后用火柴在玻璃管的另一端点燃,观察到     。
【形成结论】石蜡是先熔化成液态再变成气态才燃烧的。
Ⅱ.小明经过上述探究后,对酒精灯中酒精燃烧、家庭使用的天然气燃烧也产生了兴趣,于是开始了一系列实验。
(1)首先他发现三种物质的状态不同,蜡烛是固体,酒精是    (填“气体”“液体”或“固体”,下同),天然气是  。
(2)点燃酒精灯,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有    (填字母)。
A.燃烧后产生刺激性气味 B.发光、发热 C.产生浓烟 D.火焰分层
(3)用一根一次性木筷从垂直火焰方向迅速插入天然气火焰中,片刻后取出,观察到木筷表面不同部位的灼烧情况和在蜡烛中灼烧出现的现象相同,说明天然气燃烧火焰的    温度最高,平时用水壶在天然气灶上烧水时应该使用天然气的    加热。
(4)为了探究天然气燃烧后的产物,他将一只干冷的烧杯罩在天然气的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这说明天然气燃烧的生成物中一定含       。
答案
第一单元自主检测 限时 40分钟
1.D
2.D
3.B
4.D
5.D
6.C
7.A
8.C
9.A
10.D
11.(1)B  (填字母)。
(2)热    光    C    A  。
(3)①水分子     氢原子和氧原子   ②氧分子     两个氧原子  
③二氧化碳分子    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
12.(一)如图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基本操作,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向着手心  倒放 
(2)垂悬 
(3)1/3  。
(4)试管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
(二)(1)铁架台 
(2)平方    向下     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   
(3)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3.
14.Ⅰ
①不燃烧  。
②不燃烧   。
③燃烧,产生火焰 。
Ⅱ.(1)液体    气体 。
(2)BD 
(3)外焰    外焰 
(4)水和二氧化碳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