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外研社八上Unit3教学设计
设计者
课型 Unit 3 Make it happen Developing ideas Listening and speaking
课时介绍 本课时为 “听力理解与口语表达融合发明主题” 课型,围绕 “意外发明” 主题展开。以教材中青霉素的意外发明案例为切入点,结合 “意外发明展” 广告听力、发明家品质相关听力材料,引导学生通过听力训练提取关键信息,掌握听力技巧,同时开展口语讨论与对话活动,深化对 “发明” 主题的认知,提升听力理解与口语表达的综合能力。
语篇分析 语篇一:Listening and speaking 【What】包含 “新闻节目主旨判断”“意外发明展广告补全”“发明家品质相关听力材料图表填写”“谈论演讲开头方式”“结对表演发明与发明家对话” 等核心任务,聚焦 “意外发明” 主题,提供丰富的听力语篇素材(如新闻节目、展览广告、发明家访谈)和口语实践情境。 【Why】通过新闻节目听力培养学生判断主旨的能力,借助展览广告听力训练提取时间、地点、票价等关键信息的技巧,利用发明家品质听力材料引导学生理解成功发明家所需特质;口语活动则让学生将听力所学转化为语言输出,深化对发明主题的理解,积累相关语言表达,提升沟通能力。 【How】以 “听力输入 — 口语输出” 为线索,采用 “案例导入 — 分层听力 — 实践运用” 结构,从简单的主旨判断,到提取细节信息补全广告、填写图表,再到口语讨论与对话表演,难度层层递进,兼顾听力技巧的系统性训练与口语表达的实用性实践,同时融入发明主题,增强学习趣味性与相关性。
教学目标 1.学生能通过听新闻节目,准确判断其主旨(如鼓励年轻人成为发明家、介绍发明展览等),正确率达 100%;能识别听力中与发明相关的核心词汇(如 invention, accident, penicillin, exhibition)。(学习理解) 2.学生能听 “意外发明展” 广告,提取并补全展览的时间、地点、票价、特殊活动等关键信息,补全正确率不低于 90%;能听发明家品质相关材料,准确填写图表中的品质与发明案例,填写正确率不低于 85%;能口头谈论演讲开头方式,列举至少 2 种常见开头形式(如直接称呼听众、提有趣问题)。(应用实践) 3. 学生能结对表演关于发明与发明家的对话,对话内容包含发明的背景、功能或发明家的特质,语言表达流畅,至少运用 3 句与发明主题相关的句式(如 “This invention was made by...”“It was invented by accident because... ”);能独立分享本节课学到的发明家品质,表达清晰、逻辑合理。(迁移创新)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听力训练,掌握判断新闻主旨、提取广告关键信息(时间、地点、价格)、梳理材料核心内容(发明家品质)的听力技巧;积累与发明相关的词汇和句式,能在口语讨论中运用。 难点:帮助学生在复杂听力材料(如发明家品质相关访谈)中准确捕捉细节信息,理清品质与发明案例的对应关系;在口语对话表演中,自然融入所学词汇和句式,确保对话内容完整、逻辑连贯,避免表达生硬或偏离主题。
学情分析 学习经验:学生此前对 “发明” 主题有初步接触,了解部分常见发明(如手机、电脑),但对 “意外发明” 的案例知之甚少;有过基础听力训练经历(如听短对话选答案),但在听长篇材料(如新闻、广告)时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仍需提升;具备简单口语交流基础,但在围绕特定主题(如发明与发明家)进行连贯对话表演的经验不足。 语言水平:能识别 “invent”“invention”“medicine” 等基础发明相关词汇,但对 “penicillin”“Petri dish”“exhibition” 等专业或主题相关词汇掌握不熟练;能使用简单句子描述发明,但对 “This invention was invented by... ”“It was created by accident when... ” 等与发明背景、过程相关的句式运用不流畅,在听力中易因词汇或句式障碍遗漏信息。 主题熟悉度:“发明” 是学生日常生活中能接触到的主题,对发明的功能有基本认知,但对发明的诞生过程(尤其是意外发明)、发明家所需品质了解较少;在口语表达中,难以将发明的相关信息有条理地组织起来,需教师通过听力材料引导和语言支架辅助。
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学习活动 效果评价
1. 导入主题,感知听力任务。(学习理解) 1. 案例导入: 教师展示青霉素发明的图片,讲述 Dr Alexander Fleming 因忘记清理实验室培养皿意外发现青霉素的故事,提问:“How was penicillin invented Was it created on purpose ” 引导学生思考 “意外发明” 主题,引出本节课听力内容。 2. 词汇预热:呈现听力中关键词汇(如 accident, penicillin, exhibition, quality),通过图片、英文释义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词义,如用 “a sudden event that is not planned or intended” 解释 “accident”,确保学生在听力中能识别核心词汇。3. 听力任务预告:简要介绍本节课听力任务(新闻主旨判断、广告补全、图表填写),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做好听力准备。 观察学生能否积极参与案例讨论,准确回答关于青霉素发明的问题,判断其对 “意外发明” 主题的兴趣与初步认知; 2. 通过词汇认读与释义匹配活动,评估学生对关键词汇的理解程度,确保听力过程中无明显词汇障碍。
设计意图:以生动的意外发明案例导入,能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自然引出主题;提前预热关键词汇,可降低听力难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听力内容;预告听力任务,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提升听力时的专注力。
2. 分层听力训练,掌握听力技巧。(应用实践) 1. 新闻节目听力 — 判断主旨: (1)播放新闻节目音频 1-2 遍,发放主旨选项(a 鼓励年轻人当发明家、b 介绍不同发明展、c 邀请人看发明展、d 解释发明家与发明历史),学生独立选择答案,完成后同桌交流选择理由。 (2)教师公布正确答案,邀请学生分享判断依据(如听力中提到 “encourage young people to become inventors”),总结判断新闻主旨的技巧(关注开头、结尾关键词,捕捉核心观点)。 2. 展览广告听力 — 补全信息: (1)呈现 “意外发明展” 广告表格(含地点、时间、票价、特殊活动等空白项),播放广告音频 2-3 遍,学生边听边补全表格,如地点 “City Museum”、时间 “1 May, 10 am-5 pm”(假设音频中时间为上午 10 点)、儿童票价格 “free”(假设音频中提及 12 岁以下儿童免费)、特殊活动演讲者 “Mary Brown” 及时间 “10 am”。(2)全班核对答案,针对易遗漏信息(如票价、演讲时间)进行重点讲解,强调听广告时需关注 “when, where, how much, what special events” 等关键信息。 3. 发明家品质听力 — 填写图表: (1)发放发明家品质图表,播放相关听力材料 2-3 遍,学生根据听力内容填写品质(如 Never stop trying, learn from mistakes)与对应发明案例(如 Spencer Silver 发明粘性较弱的胶,后发展为便利贴; Wright Brothers 不断尝试发明飞机;男孩将带棍的杯子放在室外,意外发明冰棒)。 (2)小组内核对图表答案,讨论听力中品质与案例的对应关系,教师巡视指导,选取小组展示成果,补充完善图表内容,总结梳理信息的听力技巧。 通过新闻主旨判断的正确率与理由分享,评估学生对主旨判断技巧的掌握程度; 依据展览广告表格补全情况,判断学生提取时间、地点、价格等关键信息的能力; 3. 查看发明家品质图表填写结果与小组讨论表现,评估学生梳理听力材料核心内容、建立信息关联的能力。
设计意图:分层设计听力任务,从简单的主旨判断到细节信息提取,再到复杂的信息梳理与关联,符合学生听力能力提升的规律;每类听力任务后配套技巧总结,帮助学生将感性经验转化为理性方法,提升听力素养;独立完成与小组合作结合,既能培养个体听力能力,又能通过同伴互助解决疑难,加深对听力内容的理解。
3. 口语实践运用,迁移听力所学。(迁移创新) 1. 谈论演讲开头方式: (1)回顾听力中 Mary Brown 的演讲开头(假设听力中提及),结合教材 “Learning to learn” 部分,引导学生讨论常见的演讲开头方式,如直接称呼听众(“Dear friends...”)、提有趣问题(“Do you know some inventions are made by accident ”)、讲故事(“Let me tell you a story about penicillin...”)、分享名言。 (2)学生分组分享自己知道的其他演讲开头案例,每组选取 1 名代表发言,教师点评并补充,帮助学生丰富表达。 2. 结对表演发明与发明家对话: (1)发放对话框架(A: Do you know about... B: Yes, it was invented by... A: How was it invented B: It was invented... A: What qualities did the inventor have B: He/She was... )及相关句式(如 “It was created by accident when...”“The inventor never gave up...”),学生结对选择一个发明(如青霉素、便利贴、飞机),结合听力所学内容编写对话。 (2)邀请 2-3 组学生上台表演对话,其他学生从 “内容完整性”“语言准确性”“表达流畅度” 三个维度进行评价,教师总结点评,肯定优秀表现,指出改进方向。 3. 分享发明家品质: (1)学生独立思考本节课学到的发明家品质,如坚持、善于观察、勇于尝试等,组织语言分享自己的理解,如 “I think a successful inventor should never stop trying, just like the Wright Brothers. They kept working on the plane and finally succeeded.” (2)教师对学生的分享进行点评,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如何在学习中运用这些品质。 通过谈论演讲开头方式的发言情况,评估学生对听力所学知识的迁移能力及口语表达的丰富性; 依据结对对话表演的效果与学生互评结果,判断学生对发明主题相关词汇、句式的运用能力及对话组织能力; 倾听学生对发明家品质的分享,评估学生对主题的深度理解及逻辑表达能力。
【Summary&Homework】
1.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核心内容(意外发明案例、听力技巧 —— 判断主旨、提取关键信息、梳理内容、演讲开头方式、发明家品质、相关词汇与句式),强调 “认真倾听提取信息,灵活表达传递想法” 的学习要点。 2.布置作业: (1)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意外发明,搜集相关信息(发明背景、发明家、发明过程),下节课分享; (2)与家人模拟 “发明与发明家” 对话,录制音频,下次课提交; (3)阅读教材 Page 102-103 内容,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准备 1. 观察学生能否主动参与总结,准确复述本节课核心知识点,评估其对整体内容的掌握情况; 2. 通过后续作业的完成情况(信息搜集质量、对话音频效果、课前预习程度),检查学生对发明主题的延伸学习能力及知识巩固程度。
设计意图:从谈论演讲开头方式到结对对话表演,再到分享发明家品质,逐步提升口语表达的难度与深度,让学生将听力所学充分转化为语言输出;提供对话框架与句式支架,降低口语表达难度,同时鼓励学生灵活创新,兼顾规范性与创新性;学生互评与教师点评结合,能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提升表达能力,同时增强课堂互动性与参与度。
板书设计
Unit 3 Make it happen Listening and speaking 核心主题(Core Theme): Unexpected Inventions(意外发明)案例(Example):Penicillin by Dr Alexander Fleming 听力技巧(Listening Skills) 主旨判断(Main Idea):关注开头、结尾关键词,抓核心观点 细节提取(Details):when, where, how much, what special event 内容梳理(Organization):品质(Qualities)— 案例(Examples) 演讲开头(Speech Openings) 直接称呼(Address directly):Dear friends... 提问题(Ask questions):Do you know... 讲故事(Tell stories):Let me tell you... 分享名言(Share sayings) 发明家品质(Inventors' Qualities) Never stop trying2. Learn from mistakes3. Be good at observing4. Have courage to try 实用句式(Useful Sentences) It was invented by... It was created by accident when... The inventor was... because he/s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