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突破提升(一) 构造全等三角形的方法
方法一 补形法
1.(8分)如图,∠BAC=90°,AB=AC,BD是∠ABC的平分线,且CE⊥BD,交BD的延长线于点E.试说明:BD=2CE.
解:如图,延长CE与BA的延长线相交于点F.
因为CE⊥BE,∠BAC=90°,
所以∠ABD+∠F=90°,∠ACF+∠F=90°.
所以∠ABD=∠ACF.
在△ABD和△ACF中,
所以△ABD≌△ACF(ASA).
所以BD=CF.
因为BD是∠ABC的平分线,
所以∠EBC=∠EBF.
在△BCE和△BFE中,
所以△BCE≌△BFE(ASA).
所以CE=EF.
所以CF=2CE.
所以BD=CF=2CE.
2.(8分)如图,△ABC为等边三角形,延长BC到点D,延长BA到点E,使AE=BD,连接EC,ED.试说明:CE=DE.
解:如图,延长BD至点F,使DF=BC,连接EF.
因为AE=BD,△ABC为等边三角形,
所以DF=BC=AB,∠B=60°.
所以AE+AB=BD+DF,即BE=BF.
所以△BEF为等边三角形.
所以∠F=60°,BE=EF.
在△ECB和△EDF中,
所以△ECB≌△EDF(SAS).
所以CE=DE.
方法二 截长补短法
3.(8分)如图,在△ABC中,∠A=60°,BD,CE分别平分∠ABC和∠ACB,BD,CE相交于点O,试判断BE,CD,BC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解:BE+CD=BC.理由如下:
如图,在BC上取点G,使CG=CD.
因为BD,CE分别平分∠ABC和∠ACB,
所以∠EBO=∠GBO,∠DCO=∠GCO.
所以∠BOC=180°-(∠ABC+∠ACB)=180°-×(180°-60°)=120°.
所以∠BOE=∠COD=60°.
在△COD和△COG中,
所以△COD≌△COG(SAS).
所以∠COG=∠COD=60°.
所以∠BOG=120°-60°=60°=∠BOE.
在△BOE和△BOG中,
所以△BOE≌△BOG(ASA).
所以BE=BG.
所以BE+CD=BG+CG=BC.
4.(8分)如图,在△ABC中,∠A=100°,AB=AC,BE是∠ABC的平分线.试说明:AE+BE=BC.
解:如图,延长BE到点F,使BF=BC,连接FC,在BC上取CF′=CF,连接EF′.
因为AB=AC,∠A=100°,
所以∠ABC=∠ACB=40°.
因为BE平分∠ABC,
所以∠ABE=∠EBC=20°.
因为BF=BC,
所以∠F=∠BCF=80°.
所以∠FCE=∠ACB=40°.
在△FCE和△F′CE中,
所以△FCE≌△F′CE(SAS).
所以EF=EF′,∠EF′C=∠F=80°.
所以∠BF′E=100°.
所以∠A=∠BF′E.
在△ABE和△F′BE中,
所以△ABE≌△F′BE(AAS).
所以AE=EF′.所以AE=EF.
所以AE+BE=EF+BE=BF=BC.
5.(8分)如图,在△ABC中,BE,CF分别是AC,AB两边上的高,在BE上截取BD=AC,在CF的延长线上截取CG=AB,连接AD,AG.试说明:AD=AG.
解:因为BE⊥AC,CF⊥AB,
所以∠HFB=∠HEC=90°.
又因为∠BHF=∠CHE,
所以∠ABD=∠GCA.
在△ABD和△GCA中,
所以△ABD≌△GCA(SAS).
所以AD=AG.
6.(8分)如图,在△ABC(AB≠AC)中,点D,E在边BC上,且DE=EC,过点D作DF∥BA,交AE于点F,DF=AC.试说明:AE平分∠BAC.
解:如图,延长FE到点G,使EG=EF,连接CG.
在△DEF和△CEG中,
所以△DEF≌△CEG(SAS).
所以DF=GC,∠DFE=∠G.
因为DF∥AB,
所以∠DFE=∠BAE.
所以∠G=∠BAE.
因为DF=AC,
所以GC=AC.
所以∠G=∠CAE.
所以∠BAE=∠CAE,
即AE平分∠BAC.
7.(8分)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为BC上的一点,F为CD上的一点,BE+DF=EF,求∠EAF的度数.
解:如图,延长EB到点G,使得BG=DF,连接AG.
易知在△ABG和△ADF中,
所以△ABG≌△ADF(SAS).
所以∠DAF=∠BAG,AF=AG.
因为BE+DF=EF,所以BE+BG=EF,
即EG=EF.
在△AEG和△AEF中,
所以△AEG≌△AEF(SSS).
所以∠EAG=∠EAF.
因为∠DAF+∠EAF+∠BAE=90°,
所以∠EAG+∠EAF=90°.
所以∠EAF=45°.
方法三 倍长中线法
8.(10分)如图,在△ABC中,AD是边BC上的中线,E是AD上一点,延长BE交AC于点F.
(1)若BE=AC,试说明:AF=EF;
(2)若AF=EF,试说明:BE=AC.
解:(1)如图,延长AD到点G,使得AD=DG,连接BG.
因为AD是边BC上的中线,
所以DC=DB.
在△ADC和△GDB中,
所以△ADC≌△GDB(SAS).
所以∠CAD=∠G,BG=AC.
又因为BE=AC,
所以BE=BG.
所以∠BED=∠G.
因为∠BED=∠AEF,
所以∠AEF=∠CAD,
即∠AEF=∠FAE.
所以AF=EF.
(2)如图,延长AD到点G,使得AD=DG,连接BG.
因为AD是边BC上的中线,
所以DC=DB.
在△ADC和△GDB中,
,
所以△ADC≌△GDB(SAS).
所以∠CAD=∠G,BG=AC.
因为AF=EF,
所以∠AEF=∠EAF.
所以∠G=∠AEF=∠BEG.
所以BE=BG.
所以BE=AC.
9.(10分)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E为CD的中点,连接AE并延长交BC的延长线于点F,连接BE,且BE⊥AF.试说明:
(1)FC=AD;
(2)AB=BC+AD.
解:(1)因为AD∥BC,
所以∠ADE=∠FCE.
因为E是CD的中点,
所以DE=CE.
在△ADE和△FCE中,
所以△ADE≌△FCE(ASA).
所以FC=AD.
(2)因为△ADE≌△FCE,
所以AE=FE.
又因为BE⊥AE,
所以∠AEB=∠FEB=90°,且BE=BE,AE=FE.
所以△AEB≌△FEB(SAS).
所以AB=BF.
所以AB=BF=BC+CF.
因为AD=FC,
所以AB=BC+AD.
方法四 旋转法
10.(8分)如图,在Rt△ABC中,∠ACB=90°,AC=BC,E为△ABC外一点,且∠CEA=45°.试说明:AE⊥BE.
解:如图,过点C作CF⊥CE交EA的延长线于点F.
因为∠CEA=45°,
所以∠F=45°=∠CEA.
所以CF=CE.
因为∠FCA+∠ACE=∠ACE+∠ECB=90°,
所以∠FCA=∠ECB.
在△FCA和△ECB中,
所以△FCA≌△ECB(SAS).
所以∠BEC=∠F=45°.
所以∠AEB=∠AEC+∠BEC=90°,
即AE⊥BE.
11.(12分)如图,在△OAB和△OCD中,OA=OB,OC=OD,∠AOB=∠COD=α,AC,BD交于点M.
图1
图2
图3
(1)如图1,当α=90°时,∠AMD的度数为 90° .
(2)如图2,当α=60°时,求∠AMD的度数.
(3)如图3,当△OCD绕点O旋转任意角度时,∠AMD与α是否存在着某种确定的数量关系?若存在,请你用α表示∠AMD,并用图3进行说明;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1)如图1,设OA交BD于点K.
图1
因为∠AOB=∠COD=α,
所以∠BOD=∠AOC.
在△AOC和△BOD中,
,
所以△AOC≌△BOD(SAS).
所以∠OAC=∠OBD.
因为∠AKM=∠BKO,
所以∠AMK=∠BOK=90°.
所以∠AMD=180°-90°=90°.
故答案为:90°.
(2)如图2,设OA交BD于点K.
图2
因为∠AOB=∠COD=α,
所以∠BOD=∠AOC.
在△AOC和△BOD中,
所以△AOC≌△BOD(SAS).
所以∠OAC=∠OBD.
因为∠AKM=∠BKO,
所以∠AMK=∠BOK=60°.
所以∠AMD=180°-60°=120°.
(3)存在.∠AMD=180°-α.
如图3,设AC交OB于点K.
图3
因为∠AOB=∠COD=α,
所以∠BOD=∠AOC.
在△AOC和△BOD中,
所以△AOC≌△BOD(SAS).
所以∠OAC=∠OBD.
因为∠AKO=∠BKM,
所以∠BMK=∠AOK=α.
所以∠AMD=180°-α.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