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课时分层训练(三)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教师版)初中数学鲁教版(五四制)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03 课时分层训练(三)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教师版)初中数学鲁教版(五四制)七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38.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9-16 16:26: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时分层训练(三)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知识点一 三角形的稳定性
1.如图,学校门口设置的移动拒马一般用钢管焊接成三角形,这样做的数学原理是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
知识点二 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2.如图,已知∠1=∠2,∠3=∠4,若证得BD=CD,则所用的判定两三角形全等的依据是( B )
A.角角角   B.角边角
C.边角边   D.角角边
解析:因为∠1=∠2,AD=AD,∠3=∠4,
所以△ABD≌△ACD(ASA).
故选:B.
3.如图,AC与BD相交于点O,OA=OC,那么要得到△AOD≌△COB,可以添加一个条件是 OD=OB(答案不唯一) .
(填一个即可)
解析:因为OD=OB,∠AOD=∠COB,OA=OC,
所以△AOD≌△COB(SAS).
故答案为:OD=OB(答案不唯一).
4.如图,AF=DC,BC∥EF,只需补充一个条件: BC=EF ,就得△ABC≌△DEF(SAS).
解析:补充条件BC=EF.
因为AF=DC,
所以AF+FC=DC+FC.
即AC=DF.
因为BC∥EF,
所以∠BCA=∠EFD.
在△ABC和△DEF中,
所以△ABC≌△DEF(SAS).
故答案为:BC=EF.
5.如图,已知BC=DC,∠1=∠2,试说明:△ABC≌△ADC.
解:因为∠1=∠2,
所以∠ACB=∠ACD.
因为AC=AC,BC=DC,
所以△ABC≌△ADC(SAS).
6.如图,已知点A,B,D,E在同一条直线上,AD=BE,AC∥DF,BC∥EF,试说明:△ABC≌△DEF.
解:因为AD=BE,
所以AD-BD=BE-BD,
所以AB=DE.
因为AC∥DF,BC∥EF,
所以∠A=∠FDE,∠CBA=∠E.
在△ABC和△DEF中,
所以△ABC≌△DEF(ASA).
7.如图,已知长方形窗框ABCD,E,F,G,H分别是其四条边的中点,为了稳固,需要在窗框上钉一根木条,这根木条不应钉在( D )
A.A,C两点处 B.B,E两点处
C.G,F两点处 D.E,G两点处
解析:由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可知,这根木条不应钉在E,G两点处.故选:D.
8.在△ABC中,AB=7,AC=5,则中线AD的长的范围是( A )
A.1<AD<6 B.5<AD<7
C.2<AD<12 D.2<AD<5
解析:画示意图如图所示,过点B作BE∥AC交AD的延长线于点E.
所以∠DBE=∠C,∠E=∠CAD.
因为BD=CD,
所以△DBE≌△DCA(AAS).
所以BE=AC=5,AD=ED.
易知在△ABE中,7-5<AE<7+5,即2<2AD<12,
所以1<AD<6.
故选:A.
9.如图为9个边长相等的正方形的组合图形,则∠1+∠2+∠3=( D )
A.105° B.120°
C.115° D.135°
解析:如图,
在△ABC和△DEA中,
所以△ABC≌△DEA(SAS).
所以∠1=∠4.
因为∠3+∠4=90°,
所以∠1+∠3=90°.
因为∠2=45°,
所以∠1+∠2+∠3=90°+45°=135°.
故选:D.
10.如图,∠A=∠B,AB=60,E,F分别为线段AB和射线BD上的点.若点E从点B出发向点A运动,同时点F从点B出发沿射线BD运动,二者速度之比为2∶3,当点E运动到点A时,两点同时停止运动.在射线AC上取一点G,使△AEG与△BEF全等,则AG的长为 24或45 .
解析:设BE=2t,则BF=3t,因为∠A=∠B,使△AEG与△BEF全等,可分两种情况:
情况一:当BE=AG,BF=AE时,
因为BF=AE,AB=60,
所以3t=60-2t,解得t=12.
所以AG=BE=2t=2×12=24;
情况二:当BE=AE,BF=AG时,
因为BE=AE,AB=60,
所以2t=60-2t,解得t=15.
所以AG=BF=3t=3×15=45.
综上,AG的长为24或45.
故答案为:24或45.
11.如图,∠E=∠F=90°,∠B=∠C,AE=AF.试说明:
(1)∠1=∠2;
(2)△ACN≌△ABM.
解:(1)在△ABE和△ACF中,
所以△ABE≌△ACF(AAS).
所以∠BAE=∠CAF.
所以∠BAE-∠BAC=∠CAF-∠BAC,
即∠1=∠2.
(2)由(1)得△ABE≌△ACF,
所以AB=AC.
在△ACN和△ABM中,
所以△ACN≌△ABM(ASA).
【创新运用】
12.两个大小不同的三角尺如图1所示放置,图2是由它得到的抽象几何图形.已知AB=AC,AE=AD,∠CAB=∠DAE,连接DC,CE,且点B,C,E在同一条直线上,BC=8 cm,CE=4 cm.现有一只壁虎以2 cm/s的速度从点C处往点D处爬,求壁虎爬到点D处所用的时间.
图1   图2
解:因为∠BAC=∠EAD,
所以∠BAC+∠CAE=∠EAD+∠CAE.
所以∠BAE=∠CAD.
在△ABE和△ACD中,
所以△ABE≌△ACD(SAS).
所以CD=BE=BC+CE=8+4=12(cm).
因为壁虎以2 cm/s的速度从点C处往点D处爬,
所以12÷2=6(s).
所以壁虎爬到点D处所用的时间为6 s.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