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课件(共29张PPT+学历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课件(共29张PPT+学历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9-16 16:37:37

文档简介

第10课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导学案)
课标:知道《查士丁尼法典》,初步了解拜占庭帝国的历史地位。
学习目标:
1.知道拜占庭帝国建立、繁荣及灭亡的史实,分析理解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
2.了解掌握《罗马民法大全》及其作用。
3.知道拜占庭文化的特色及其对东西方文化所产生的影响。
重点:罗马法的内容和作用
难点:拜占庭帝国的强盛与衰亡
【任务一 法制新高度——拜占庭帝国法制的发展】
一、颁布《查士丁尼法典》的目的
“由于罗马社会陷入危机,为了将反映本阶级意志额的现行法律固定下来,借以维护和巩固自己地位,因此组织编纂了《查士丁尼法典》。”由此可知该法典编纂的目的是( )
A.确立后世立法规范 B.改善奴隶的社会地位
C.稳固帝国社会秩序 D.推动法治社会的建设
二、《罗马民法大全》
材料一:奴隶和农奴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主人,服从命运的安排,对逃亡的奴隶和农奴必须严加惩治。
材料二:“主人抛弃老病奴隶的,该奴隶即获得自由,禁止任意杀害奴隶”,“凡奴隶不堪主人虐待的,官厅得强迫主人出卖之,无故杀戮奴隶的,按杀人罪处理”。 ——《罗马民法大全》
材料三:一切债务,以应给付的物清偿,或经债权人同意以他物代为清偿……。债务是由债务人清偿或由第三人(担保人)代为清偿,……。
材料四:父亲的罪名或所受的惩罚不能玷污儿子的名声,因为每一方的命运均取决于自己的行为,而任何一方都不得被指定为另一方所犯罪行的继承人……
1.根据材料一、二,说一说《罗马民法大全》承认什么制度的合理性?与之前相比有何进步性?
2.《罗马民法大全》对哪些法律关系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3.你觉得《罗马民法大全》中体现了什么精神直至今日依然有其价值。
材料四:《罗马民法大全》是罗马法的集大成者。——《社会变迁与《罗马民法大全》的编撰》
材料五:法国是接受罗马法最早的国家之一。1804年《法国民法典》接受了罗马法学关于人和物划分的体系,沿袭了罗马法学。这部法典经过修改,至今认为法兰西共和国民法典。而且成为其他许多欧洲国家制定法典的基础。
材料六:十五、十六世纪,西欧各国,除英国外,普遍出现了“采用罗马法”的热潮。
——沈宗灵《略论罗马法的发展及其历史影响》
4、根据材料四五六,概括《罗马民法大全》对世界有什么影响?
5、罗马法的发展脉络:
【任务二 千年的帝国——拜占庭帝国的衰落】
一、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48-49的内容,将拜占庭帝国的发展脉络补充完整。(1-2min)
【任务三 文化新高地——拜占庭文化的发展】
观察图片,想一想拜占庭文化具有怎样的特点?(4分)
【练习题】:
1、至今仍屹立在土耳其第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原名君士坦丁堡)城内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冷眼旁观过政权更迭,宗教斗争与历史的沧桑。它曾见证了下列哪一个国家的兴衰(  )
A.雅典     B.亚历山大帝国  C.罗马帝国   D.拜占庭帝国
2、右图是拜占庭帝国时期的一枚金币,反映的是拜占庭帝国的黄金时代。此时帝国的皇帝是(   )
A.伯里克利 B.奥古斯都 C.君士坦丁 D.查士丁尼
3、“由于它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整的法典,因此它不仅成为拜占庭帝国此后历代皇帝编纂法典的依据和蓝本,而且成为欧洲各国的法律范本”。该法典是( )
A.《独立宣言》 B.《权利法案》 C.《拿破仑法典》 D.《罗马民法大全》
4、“由于罗马社会陷入危机,为了将反映本阶级意志额的现行法律固定下来,借以维护和巩固自己地位,因此组织编纂了《查士丁尼法典》。”由此可知该法典编纂的目的是( )
A.确立后世立法规范 B.改善奴隶的社会地位
C.稳固帝国社会秩序 D.推动法治社会的建设
5、拜占庭帝国时期,包括《查士丁尼法典》在内的一系列法律文献规定了公民之间的各种法律关系。据此可知,拜占庭帝国( )
A.注重依法稳固统治 B.维护奴隶阶级的利益 C.学习雅典民主政治 D.否定《十二铜表法》
6、“继续承认奴隶制,但是,规定教、俗各界释放奴隶,改善奴隶地位,承认奴隶具有人的地位”是对《罗马民法大全》的评价。这一评价旨在强调《罗马民法大全》具有( )
A.保守性 B.残酷性 C.进步性 D.滞后性
7、有学者指出,罗马帝国虽然衰亡了,但它却把文明留给了欧洲。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古罗马( )
A.开创了西方人文思想的先河 B.进行了民主政治的最早尝试
C.奠定了西方法律传统的基础 D.提供了治理大国的成功经验
8、世界古代史上曾出现多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其中,它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以及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文化。“它”是( )
A.罗马帝国 B.拜占庭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亚历山大帝国
9、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拜占庭文明最初以其文化上的兼收并蓄而显繁荣灿烂之势。……拜占庭帝国长期使自己陶醉在古希腊、古罗马古典文明的光环之中,以仿古和“温故”为业,无视外界的变化和发展,不思进取、不吸纳新事物,即使在侵略者的炮火已经震耳欲聋的危急时刻,还在做“地中海大一统帝国”之梦,却很少能面对现实,考虑最基本的生存问题。在这里,传统的辉煌成了他们不舍得放弃的包袱,保守、停滞不前和不思进取的思维方式,是使拜占庭帝国灭亡的最根本原因。传统,成为了拜占庭帝国守旧的借口与创新的障碍。
——摘编自徐家玲、崔艳红《论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
(1)从材料中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共29张PPT)
2008年,为纪念一个帝国陷落555周年,俄罗斯拍摄了一部长70分钟的电影
  这个帝国是最伟大、最长寿的帝国 。
  帝国的财富使威尼斯成为世界金融中心,并决定着各民族的金融命运,也使欧洲资本主义得到疯狂发展。
——《帝国的灭亡》
拜占庭帝国
罗马帝国分裂
东罗马帝国(395-1453)
西罗马帝国 (395-476)
西罗马帝国
东罗马帝国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本国起义和外族入侵),标志着西欧奴隶制社会结束 。
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还延续了上千年,东罗马帝国称为“拜占庭帝国”。你知道查士丁尼是谁吗?知道拜占庭帝国又是怎样覆灭的吗?
(前27-395)
第三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
第 10 课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一、法制新高度
1、东罗马帝国为何能进入“黄金时代”?《罗马民法大全》有何特点和深远影响?
二、千年的帝国
2、你可以从拜占庭帝国的兴衰中汲取哪些经验和教训?
三、文化新高地
3、拜占庭帝国的文化有何特点?对世界有什么深远影响?
自主学习:
2022年版课标要求:知道《查士丁尼法典》,初步了解拜占庭帝国的历史地位。
1、东罗马帝国的建立
一、拜占庭帝国由来
330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约280—337)在古代希腊移民城市拜占庭旧址的基础上建立新都,并定名为君士坦丁堡。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东罗马帝国以君士坦丁堡为都城。时任皇帝君士坦丁大帝。
君士坦丁一世
东罗马帝国强盛、延续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版图范围:
希腊、亚洲西部、非洲北部
材料一:
君士坦丁堡处于中心位置,它的码头和港口几乎控制着黑海和地中海之间的所有贸易,使得东罗马帝国的国势如虎添翼……5世纪时,金币从西罗马国库中源源流出,流到了东罗马的商人、农民、皇帝和士兵口袋里。
——本内特:《欧洲中世纪史》
农业发达
商业繁荣
1.地理位置优越,经济比较活跃
材料二:
五世纪,西罗马帝国在政治经济等多方面遭遇重重困难,相比之下,东罗马帝国享有种种优势。首先,东罗马的皇帝们正在小心翼翼地开源节流,对都城的攻防体系进行加固;其次,这里城市更多、工业更发达、贸易更繁荣、自由农更多,社会比较安定……
东罗马拥有更丰富的兵源,其财政收入和税收也足够支持军队发展…… ——本内特:《欧洲中世纪史》
2.统治者的卓越才能;3.工商业繁荣;
4.加强军事防御; 5.社会比较安定。
黄金时代
材料二:
五世纪,西罗马帝国在政治经济等多方面遭遇重重困难,相比之下,东罗马帝国享有种种优势。首先,东罗马的皇帝们正在小心翼翼地开源节流,对都城的攻防体系进行加固;其次,这里城市更多、工业更发达、贸易更繁荣、自由农更多,社会比较安定……
东罗马拥有更丰富的兵源,其财政收入和税收也足够支持军队发展…… ——本内特:《欧洲中世纪史》
东罗马帝国强盛、延续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查士丁尼出生于马其顿的一个农民家庭,早年到君士坦丁堡投奔充当禁卫军首领的舅父查士丁,受到良好的教育。查士丁称帝后(518—527),将查士丁尼收为养子,并被指定为继位人。527年被授予奥古斯都尊号,与叔父共同执政。同年8月,查士丁去世,他成为君主。查士丁尼野心勃勃,在位38年的全部施政的目的,在于复兴一个强盛的罗马帝国,重振皇权的威势。为此,查士丁尼在内政、外交和军事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查士丁尼一世
2、查士丁尼
——最后一位伟大的罗马皇帝
(483-565)
对外:查士丁尼一世在位期间多次发动对外战争。在他统治期间拜占庭帝国收复了许多曾经属于罗马帝国的土地,使地中海再度成为罗马的内海。
措施:1.对外武力扩张——拜占庭帝国领土最大时期
查士丁尼——最后一位伟大的罗马皇帝
2.对内编纂法典——后世影响最大的历史贡献
罗马帝国分裂之后,法制体系比较混乱,不利于帝国的统治。528年,查士丁尼任命大法官特里波尼安建立一个由10名国内著名的法学家组成的法典编纂委员会,着手将罗马历代皇帝的法令和敕令汇编成集。
3、《查士丁尼法典》
目的:
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
【中考真题】:“由于罗马社会陷入危机,为了将反映本阶级意志额的现行法律固定下来,借以维护和巩固自己地位,因此组织编纂了《查士丁尼法典》。”由此可知该法典编纂的目的是( )
A.确立后世立法规范 B.改善奴隶的社会地位
C.稳固帝国社会秩序 D.推动法治社会的建设
C
法典名称 法典内容
529年 《查士丁尼法典》
533年 《法学汇纂》
533年 《法理概要》
565年 《新法典》
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汇编
历代罗马法学家有关法律问题的论文和著作的汇编
指导学习法律文献
查士丁尼执政时期的法令
查士丁尼及其法典
《罗马民法大全》
课后活动∶ 1、判断下列表述,在正确选项后面的括号里画V,错误的画X。
《查士丁尼法典》是《罗马民法大全》中的一部分,但不是查士丁尼执政时期的法令汇编。( )
《罗马民法大全》集中了古罗马帝国的全部法律条文。( )

×
材料一:奴隶和农奴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主人,服从命运的安排,对逃亡的奴隶和农奴必须严加惩治。
材料二:“主人抛弃老病奴隶的,该奴隶即获得自由,禁止任意杀害奴隶”,“凡奴隶不堪主人虐待的,官厅得强迫主人出卖之,无故杀戮奴隶的,按杀人罪处理”。
——《罗马民法大全》
1.《罗马民法大全》承认什么制度的合理性?与之前相比有何进步性?
承认奴隶制
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
《罗马民法大全》的局限性和进步性
材料一:奴隶和农奴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主人,服从命运的安排,对逃亡的奴隶和农奴必须严加惩治。
材料二:“主人抛弃老病奴隶的,该奴隶即获得自由,禁止任意杀害奴隶”,“凡奴隶不堪主人虐待的,官厅得强迫主人出卖之,无故杀戮奴隶的,按杀人罪处理”。
——《罗马民法大全》
局限性
进步性
材料三:一切债务,以应给付的物清偿,或经债权人同意以他物代为清偿……。债务是由债务人清偿或由第三人(担保人)代为清偿,……。
材料四:父亲的罪名或所受的惩罚不能玷污儿子的名声,因为每一方的命运均取决于自己的行为,而任何一方都不得被指定为另一方所犯罪行的继承人……
2.《罗马民法大全》对哪些法律关系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3.你觉得《罗马民法大全》中体现了什么精神直至今日依然有其价值。
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
法制精神
材料一:《罗马民法大全》是罗马法的集大成者。
——《社会变迁与《罗马民法大全》的编撰》
材料三:十五、十六世纪,西欧各国,除英国外,普遍出现了“采用罗马法”的热潮。 ——沈宗灵《略论罗马法的发展及其历史影响》
材料二:
法国是接受罗马法最早的国家之一。1804年《法国民法典》接受了罗马法学关于人和物划分的体系,沿袭了罗马法学。这部法典经过修改,至今认为法兰西共和国民法典。而且成为其他许多欧洲国家制定法典的基础。
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法典,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罗马民法大全》对世界有什么影响?
巩固了拜占庭帝国的统治。
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汉谟拉比法典》
——表明了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温故知新”
是罗马法制建设的 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 。
《 》
前5世纪

罗马法学系统
《 》
罗马法的发展脉络:
3世纪
罗 马 帝 国
6世纪
帝国
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
奠定了 的基础。
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
《十二铜表法》
前5世纪
罗马共和国
罗马法学系统
《罗马民法大全》
罗马法的发展脉络:
3世纪
罗 马 帝 国
6世纪
东罗马帝国
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
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请把笔记记在课本P50的空白处
4世纪末
527
7世纪
9世纪
14世纪初
1453
11世纪
476
西罗马帝国灭亡
十字军东征,领土面积大幅缩小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48-49的内容,将拜占庭帝国的发展脉络补充完整。(1-2min)
罗马帝国分裂
查士丁尼继位
阿拉伯人入侵
奥斯曼人入侵
灭亡
东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时代”
二、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帝国版图不断被蚕食
十字军东征(1096—1291)是一场罗马教皇、西欧封建领主和城市富商向地中海东部地区发动的侵略战争,先后共9次,历时近200年。由于参加这场战争的士兵佩有十字标志,因此称为十字军。第四次十字军东征就是针对拜占庭帝国。
14世纪,突厥人的一支奥斯曼人兴起。
1453年,奥斯曼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灭亡。
1453年,奥斯曼亲率大军和几百艘战船,兵临君士坦丁堡城下。经过鏖战,君士坦丁堡陷落。在战争中,土军烧杀劫掠,很多宏伟建筑毁于一旦,大量珍贵文物和艺术品被付之一炬。
奥斯曼帝国军队攻陷城
君士坦丁堡的圣索非亚大教堂
拜占庭帝国文化遗产
奥斯曼人攻陷君士坦丁以后,将其改名为伊斯坦布尔,并在那里修建了清真寺。
材料3:导致拜占庭灭亡的原因有很多,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个帝国已经落后于时代了,帝国的居民不思改变,不愿接受新鲜事物,听任政府机构慢慢地垮下去也不愿变革。他们一直生活在过去,从不展望未来。
——尼科尔《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材料一:“野蛮的西方靠侵略、掠夺、摧毁拜占庭帝国也变成了文明的西方”。 ——《帝国的灭亡》
材料2:“查士丁尼对外政策的目标是消灭西欧的日耳曼人诸王国……在东方,与波斯的战争连绵不断。 ——《世界中古史》
①外族的入侵,十字军的打击。
②长期的对外战争导致财政枯竭。
③骄傲自大,封闭保守,导致其落后。
阅读教材和材料,归纳拜占庭帝国是怎样一步步衰亡的?
启示:①开放包容使文明繁荣,封闭保守使文明衰落。 ②一个国家或民族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树立对外开放的意识,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③反对战争,珍爱和平。
圣索菲亚大教堂
罗马穹顶
拜占庭文明有何历史影响?
观察图片,想一想拜占庭文化具有怎样的特点?
1.特点
兼收并蓄
古希腊罗马文明
基督教文明
东方文明
拜占庭帝国的文化
独具特色
希腊石柱
伊斯兰
洋葱头式屋顶
基督镶嵌画
影响:保存古希腊、罗马古籍,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拜占庭帝国
法学
影响
《查士丁尼法典》
《法学汇纂》
《法理概要》
《新法典》
灭亡
兼收并蓄,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
《罗马民法大全》
奠定欧洲民法的基础
为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丰富的精神营养
1453年,奥斯曼帝国灭拜占庭帝国
【课堂笔记】
材料:拜占庭文明最初以其文化上的兼收并蓄而显繁荣灿烂之势。……拜占庭帝国长期使自己陶醉在古希腊、古罗马古典文明的光环之中,以仿古和“温故”为业,无视外界的变化和发展,不思进取、不吸纳新事物,即使在侵略者的炮火已经震耳欲聋的危急时刻,还在做“地中海大一统帝国”之梦,却很少能面对现实,考虑最基本的生存问题。在这里,传统的辉煌成了他们不舍得放弃的包袱,保守、停滞不前和不思进取的思维方式,是使拜占庭帝国灭亡的最根本原因。传统,成为了拜占庭帝国守旧的借口与创新的障碍。
——摘编自徐家玲、崔艳红《论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
(1)从材料中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观点:开放包容使文明繁荣,保守狭隘使文明衰落。
论述:6世纪,查士丁尼统治时期,拜占庭帝国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以及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还编纂了《罗马民法大全》,在世界上产生重大影响。强大的拜占庭帝国逐渐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就,故步自封,不再吸收其他文明的先进成果,最终于15世纪中期被奥斯曼帝国所灭。
综上所述,对外开放、积极交流推动国家兴盛,文明繁荣;而封闭保守、不思进取则导致国家灭亡,文明衰落。
材料一:
拜占庭文化是指在拜占庭帝国内融合西方古典的(即希腊罗马的)、基督教的及古代东方各民族的文化而形成的高度发达的文化。
(1)拜占庭文化有什么特征?(2分)
特征:东西方文化兼收并蓄,独具特色、高度发达。
(第10课课后练习第9题)
9、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拜占廷帝国的统治者无视西欧城市出现之后悄然兴起的文明因素,仍然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就,更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这种封闭和保守的心态持续了若干世纪之后,拜占廷帝国终于被历史大潮所淘汰,在1453年最终被信奉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土耳其所灭。
材料三:1757年,自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不需与外夷互通有无”的乾隆皇帝,面对蜂拥而至的外国商船,一改前朝的开放思想,断然在全国实行防范洋人、隔绝中外的闭关锁国政策,仅留广东的粤海关一口对外通商。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对照鸦片战争前后的中国,你认为拜占廷帝国衰落的原因是什么?(4分)
原因:当时中国和拜占廷帝国都有其繁荣的经济、辉煌的文化,创造了先进文明。但后来两个封建强国都走向了衰落。衰落的原因都是因为两个国家的故步自封,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长处。
(3)结合材料四回答拜占庭帝国的衰落给我们什么启示?(4分)
材料四: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持包容导向,促进交融互鉴。不同文明、制度、道路的多样性及交流互鉴可以为人类社会进步提供强大动力。要少一点傲慢和偏见、多一些尊重和包容,拥抱世界的丰富多样,努力做到求同存异、取长补短,谋求和谐共处、合作共赢。
——习近平
启示:①开放包容使文明繁荣,封闭保守使文明衰落。 ②一个国家或民族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树立对外开放的意识,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③反对战争,珍爱和平。
单元小结
封建时代的欧洲
政治
经济
文化
法兰克王国(采邑制改革→封君封臣制度)
拜占庭帝国(《查士丁尼法典》)
封建庄园经济(独立的自给自足)
城市的兴起(市民阶层、早期资产阶级)
基督教的传播(“什一税”)
大学的兴起(自治地位)
【单元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