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第二章成果展示 轴对称(教师版)初中数学鲁教版(五四制)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1 第二章成果展示 轴对称(教师版)初中数学鲁教版(五四制)七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42.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9-16 16:26: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章成果展示 轴对称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安全图标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D )
2.如图,OP平分∠MON,PA⊥ON于点A,Q是射线OM上的一个动点.若PA=2,则PQ的长不可能是( D )
A.4 B.3.5
C.2 D.1.5
解析:因为OP平分∠MON,PA⊥ON于点A,
所以点P到OM的距离等于PA,
即点P到OM的距离为2.
所以PQ≥2.
3.如图所示是一块三角形的草坪,现要在草坪上建一座凉亭供大家休息,要使凉亭到草坪三条边的距离相等,凉亭的位置应选在( B )
A.△ABC的三条中线的交点处
B.△ABC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处
C.△ABC三条高所在直线的交点处
D.△ABC三边的中垂线的交点处
解析:由于凉亭到草坪三条边的距离相等,所以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可知是△ABC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由此即可确定凉亭位置.
4.如图,在△ABC中,∠C=90°,AC=3,∠B=30°,P是边BC上的动点,则AP的长不可能是( D )
A.3.5  B.4.2 
C.5.8  D.7
解析:根据垂线段最短,可知AP的长不可能小于3.
在△ABC中,∠C=90°,AC=3,∠B=30°,
所以AB=2AC=6.
所以AP的长不可能大于6.
故选D.
5.如图,在小等边三角形组成的网格中,已涂黑6个小等边三角形(阴影部分),还需涂黑n个小等边三角形,使它们与原来涂黑的小等边三角形组成的新图案恰有3条对称轴,则n的最小值为( C )
A.10  B.6
C.3  D.2
6.如图,若△ABC与△A′B′C′关于直线MN对称,BB′交MN于点O,则下列说法不一定正确的是( D )
A.AC=A′C′  B.BO=B′O
C.AA′⊥MN  D.AB∥B′C′
7.如图,AD为△ABC的中线,将△ABD沿着AD翻折得到△AED,点B的对应点为点E,AE与BC相交于点F,连接CE,则下列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C )
A.DF=FC B.AE⊥BC
C.∠DEC=∠DCE D.∠BAD=∠CAE
解析:因为AD为△ABC的中线,所以BD=CD.因为将△ABD沿着AD翻折得到△AED,点B的对应点为点E,所以BD=ED.所以CD=ED.所以∠DEC=∠DCE.
8.下列说法:
①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②等边三角形的每一个角都等于60°;③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④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
其中,正确的说法有( D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9.如图,∠B=∠C=90°,M是BC的中点,DM平分∠ADC,且∠ADC=110°,则∠MAB的度数为( B )
A.30°  B.35° 
C.45°  D.60°
解析:如图,作MN⊥AD于点N.
因为∠B=∠C=90°,
所以AB∥CD.
所以∠DAB+∠ADC=180°.
所以∠DAB=180°-∠ADC=70°.
因为DM平分∠ADC,MN⊥AD,MC⊥CD,
所以MN=MC.
因为M是BC的中点,
所以MC=MB.
所以MN=MB.
又因为MN⊥AD,MB⊥AB,
所以AM是∠DAB的平分线.
所以∠MAB=∠DAB=35°.
10.如图,在△ABC中,AB=AC,D,E是△ABC内的两点,AD平分∠BAC,∠EBC=∠E=60°.若BE=6 cm,DE=2 cm,则BC的长为( C )
A.4 cm  B.6 cm  C.8 cm  D.12 cm
解析:如图,延长ED交BC于点M,延长AD交BC于点N.
因为AB=AC,AD平分∠BAC,
所以AN⊥BC,BN=CN.
因为∠EBC=∠E=60°,
所以△BEM为等边三角形.
所以BE=EM=BM,∠EMB=60°.
因为BE=6 cm,DE=2 cm,
所以DM=EM-DE=4 cm.
因为AN⊥BC,
所以∠DNM=90°.
所以∠NDM=30°.
所以NM=DM=2 cm.
所以BN=BM-NM=4 cm.
所以BC=2BN=8 cm.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8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1.在“线段、角、直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这四个图形中,对称轴最多的图形是 等边三角形 .
解析:在“线段、角、直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这四个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有线段、角、等边三角形.角有1条对称轴,线段有2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所以对称轴最多的图形是等边三角形.
12.如图,在△ABC中,AB=AC,∠BAC=50°,D是边BC的中点,DE垂直AC于点E,则∠EDC的度数为 25° .
解析:因为AB=AC,
所以∠B=∠C.
因为∠BAC=50°,
所以∠C=×(180°-50°)=65°.
因为DE垂直AC于点E,
所以∠DEC=90°.
所以∠EDC=90°-65°=25°.
13.如图,在Rt△ABC中,∠ACB=90°,AB的垂直平分线DE交AC于点E,交BC的延长线于点F,垂足为点D.若∠F=30°,BE=4,则DE= 2 .
解析:因为∠ACB=90°,FD⊥AB,而∠AED=∠CEF,
所以∠A=∠F=30°.
因为DE垂直平分AB,
所以EA=EB.
所以∠EBA=∠A=30°.
所以DE=BE=×4=2.
14.如图,△ABC的三边AB,BC,CA的长分别为30,40,15,P是△ABC三个内角平分线的交点,则S△PAB∶S△PBC∶S△PCA= 6∶8∶3 .
解析:因为点P是△ABC三个内角平分线的交点,
所以点P到三边的距离相等.
设这个距离为m,
所以S△PAB∶S△PBC∶S△PCA=∶∶(AC·m)=AB∶BC∶AC=30∶40∶15=6∶8∶3.
15.如图,P为∠AOB内任意一点,E,F分别为点P关于OA,OB的对称点.若∠AOB=30°,则∠E+∠F= 150° .(填度数)
解析:如图,连接OP.
因为E,F分别为点P关于OA,OB的对称点,
所以∠EOA=∠AOP,∠POB=∠BOF,PE⊥OA,PF⊥OB.
因为∠AOB=∠AOP+∠POB,
所以∠EOF=2∠AOB=60°.
因为∠AOB=30°,PE⊥OA,PF⊥OB,
所以∠EPF=150°.
所以∠E+∠F=360°-∠EOF-∠EPF=360°-60°-150°=150°.
16.如图,在△ABC中,AB=AD=DC,∠BAD=28°,则∠C= 38° .(填度数)
解析:因为AB=AD=DC,∠BAD=28°,
所以∠B=∠ADB=(180°-28°)÷2=76°.
所以∠ADC=180°-76° =104°.
所以∠C=∠CAD=(180°-104°)÷2=38°.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共56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8分)在如图所示的网格图(每小格均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中完成下列各题:
(1)画出与格点三角形ABC(顶点均在格点上)关于直线DE对称的△A1B1C1;
(2)在DE上画出点P,使PA+PC的值最小.
解:(1)如图,△A1B1C1即为所求.
(2)如图,连接AC1,交直线DE于点P,点P即为所求.
18.(8分)如图,AD是△ABC中∠BAC的平分线,DE⊥AB交AB于点E,DF⊥AC交AC于点F.若S△ABC=7,DE=2,AB=4,求AC的长.
解:因为AD平分∠BAC,DE⊥AB,DF⊥AC,
所以DF=DE=2.
又因为S△ABC=S△ABD+S△ACD,AB=4,
所以7=×4×2+AC·2.
所以AC=3.
19.(8分)如图,在△ABC中,AB<AC,边BC的垂直平分线DE交BC于点D,交AC于点E,AC=8,△ABE的周长为14,求AB的长.
解:因为DE是边BC的垂直平分线,
所以BE=CE.
所以△ABE的周长=AB+AE+BE=AB+AE+CE=AB+AC.
因为AC=8,△ABE的周长为14,
所以AB+8=14.
所以AB=6.
20.(10分)数学课上,张老师讲解了下面的例题:
例1 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110°,求∠B的度数.(答案:35°)
例2 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40°,求∠B的度数.(答案:40°或70°或100°)
张老师启发同学们进行变式,小敏编了如下一题:
变式 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80°,求∠B的度数.
(1)请解答以上的变式题;
(2)解(1)后,小敏发现,∠A的度数不同,得到∠B的度数的个数也可能不同.如果在等腰三角形ABC中,设∠A=x°,当∠B有3个不同的度数时,请探索x的取值范围.
解:(1)若∠A为顶角,则∠B=(180°-∠A)÷2=50°.
若∠A为底角,∠B为顶角,则∠B=180°-2×80°=20°.
若∠A为底角,∠B为底角,则∠B=80°.
故∠B的度数为50°或20°或80°.
(2)分两种情况:
①当90≤x<180时,∠A只能为顶角,
所以∠B的度数只有1个.
②当0<x<90时,
若∠A为顶角,则∠B=°.
若∠A为底角,∠B为顶角,则∠B=(180-2x)°.
若∠A为底角,∠B为底角,则∠B=x°.
当≠180-2x且180-2x≠x且≠x,
即x≠60时,∠B有3个不同的度数.
综上所述,当0<x<90且x≠60时,∠B有3个不同的度数.
21.(10分)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中,点D,E分别在边BC,AC上,且DE∥AB,过点E作EF⊥DE,交BC的延长线于点F.
(1)求∠F的度数;
(2)若CD=3,求DF的长.
解:(1)因为△ABC是等边三角形,
所以∠B=60°.
因为DE∥AB,
所以∠EDC=∠B=60°.
因为EF⊥DE,
所以∠DEF=90°.
所以∠F=90°-∠EDC=30°.
(2)因为∠ACB=60°,∠EDC=60°,
所以△EDC是等边三角形.
所以ED=CD=3.
因为∠DEF=90°,∠F=30°,
所以DF=2DE=6.
22.(12分)如图,在△ABC中,∠ABC=45°,CD⊥AB于点D,AC的垂直平分线BE交CD于点F,交AC于点E.
(1)判断△DBC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2)试说明:BF=AC;
(3)试说明:CE=BF.
解:(1)△D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理由如下:
因为∠ABC=45°,CD⊥AB,
所以∠BCD=45°.
所以BD=CD.
所以△D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2)因为BE是AC的垂直平分线,CD⊥AB,
所以∠BEC=∠ADC=∠BDF=90°.
因为∠BFD=∠CFE,
所以∠DBF=∠DCA.
在△BDF和△CDA中,
所以△BDF≌△CDA(ASA).
所以BF=AC.
(3)因为BE是AC的垂直平分线,
所以CE=AC.
由(2)知BF=AC.
所以CE=BF.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