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9张PPT。伤仲永王安石作者简介整体感知拓展练习朗读录音知识整理 1、仲永/生五年
2、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
其名
3、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4、自是/指物做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
观者
5、传/一乡秀才/观之
6、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7、余闻之也/久
8、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王安石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又称临川先生。唐宋八大家之一。主要作品收集在《临川先生文集》和《王荆公诗笺注》里。 唐宋八大家
唐:韩愈、柳宗元
宋:苏洵、苏轼、苏辙、 欧阳修、曾巩、王安石理解几个用法特殊的词
1、“即书诗四句”书:名词活用为动词,写。
2、“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日:名词活用为状语,每天。
3、“邑人奇之”奇: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对……感到惊奇。
4、“稍稍宾客其父”宾客:名词活用为动词,把……当宾客招待。
5、“父利其然也”利:名词活用为动词,认为有利可图。(1)朗读下列句子,要求读准句中的停顿
1、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2、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3、自是指物做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4、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父异焉
2、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3、稍稍宾客其父
4、或以钱币乞之
5、环谒于邑人
6、泯然众人矣
7、贤于材人远矣
8、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对……感到诧异文采和道理渐渐求取拜访完全有才能的人 没有达到(要求)整体感知(一)方仲永天资过人,表现在哪里?在课文中找出原句。童年时期
少年时期
青年时期才思敏捷
才思衰退
才思平庸 (二)课文写了方仲永的才能发展经历有哪几个阶段? 父利其然、
不使学赚钱工具受于人者不至后天培养 (三)方仲永由神童沦为平庸之辈的原因是什么?课文分析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交代了关于方仲永的哪些情况?联系下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这么写?“金溪民方仲永”--籍贯、身世姓名、家世
“世隶耕”--为下文作铺垫,既衬托出他的非凡天资,又暗示了造成他命运的家庭背景。课文分析
阅读第3段 1.这一段使用了何种表达方式?
2.“受于天”、“受于人”分别指什么?
3.作者要表明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采用了议论的形式先天条件好,有天赋。
后天的教育,学习。主要强调了后天的努力学习、接受教育对成才的重要作用。 阅读材料一个两岁孩子的姥姥说,她的外孙子已经会认上千个汉字,想找记者报道一下。
一个孩子生下来就被父母扔进水盆,不到4岁就可以在游泳池里畅游,还能做一些高难动作。4岁半时,孩子要游长江。他的父母无固定收入,一心指望孩子成名,拉来企业赞助。这个孩子为记者和客人们表演游泳技巧,而他的父亲则在一边吃着面包和香肠。
还有一个学画的孩子,5岁就在全国获大奖。他爸爸是位美术工作者,把全部精力都用在帮助孩子出名上,办画展、卖画,忙得不亦乐乎。
拓展 根据所给的材料及课文内容,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说说你的看法。一词多义
自: ①并自为其名
②自是指物作诗立就自己 从闻: ①余闻之也久
②不能称前时之闻 动词,听说名词,名声通假字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攀 牵、引知识整理古今异义词养父母今:养育自己的非亲生父母古:赡养父母文理今:文科、理科/文章内容或词句
方面的条理古:文采和道理或今:或者古:有的人知识整理
①邑人奇之:以…为奇。 ②宾客其父:把…当作宾客 ③利其然:以…为利。 知识整理名词作动词特殊句式倒装句
还自扬州 ( 自扬州还)
知识整理作 业 扩写课文第一段
要求:
不改变情节和基本内容,进行丰富的联想,4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