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七单元第二章第三节 社会行为-资源包【教学设计 +课件PPT17+练习 +素材 】 (1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鲁科版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七单元第二章第三节 社会行为-资源包【教学设计 +课件PPT17+练习 +素材 】 (1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6-08-17 18:39:43

文档简介

《第三节 社会行为》 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
阐明社会行为的特征;
说出分工合作对于动物生存的意义;
举例说出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
能力目标
通过对动物社会行为的观察和群体组织特点的总结,分工合作对动物生存的意义,逐步培养分析处理资料和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动物社会行为的了解,使学生能够以科学的态度去认识生命世界,认同群体的力量大于个体,增强集体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社会行为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探究群体中的“信息交流”。一方面学生对这些知识缺乏感性认识,另一方面容易片面理解“语言”。
教学策略:
本节课通过课前预习,课前做观察蚂蚁的实验,课上准备精美的图片与录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分工与合作的能力。
通过创设情景,观察图片,提问:“学生想到了什么”“是不是在一起生活的动物就存在社会行为?”引入社会行为。
动物具有群体行为,那么群体成员分工合作是如何实现的?这是认识到合作必要性之后很容易产生的问题。那他们是依靠什么进行交流的呢?引入蚂蚁的探究行为。
课前准备:
教师和学生一起收集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的资料(文字、图片、录像等),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动物的社会行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教师展示蜜蜂、蚂蚁、鹿、象等动物群居生活的图像和资料,师生一起欣赏,然后提示学生:通过这些资料,你想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讨论: 是不是在一起生活的动物就存在社会行为?是让学生思考讨论,由社会行为的含义引入新课的学习。
(二)、导入新课
学习目标一:社会行为的特征
先播放关于蚂蚁和猴群生活的录像,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录像,引导学生讨论蚂蚁,
猴子的社会行为特点,并进一步概括总结社会行为的特征: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
下面我们就以白蚁和狒狒为例来说明动物的社会行为。
(展示蚂蚁群体成员的分工图片)结合图片进行讲解如下:蚂蚁群体成员之间有明显的分工。在蚂蚁的群体中总共生活着以下四种类型:雌蚁、雄蚁、工蚁、兵蚁(根据图片让学生分辨蚂蚁的类型)。它们的分工是不一样的。工蚁的职能是筑巢、喂养雌蚁、雄蚁和兵蚁。兵蚁则专管蚁穴的保卫。雌蚁是专门的“产卵机器”,也叫后蚁。有时它的腹部膨胀得很大,不能移动。工蚁负责移开雌蚁产下的卵并加以照料。(讲述身体结构与功能的适应性。)
(展示狒狒的群体生活图片)结合图片进行如下的讲解:我们说过了,有些哺乳动物的群体中还存在等级。在一群阿尔卑斯狒狒组成的“等级社会”中,根据个体大小力量强弱健康状况和凶猛程度的不同,排成等级次序。作为“首领”的雄狒狒在群体内部是“常胜将军”。它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优先选择筑巢场地,其他成员对它会做出表示顺从的姿态,对它的攻击不敢反击。“首领”也负责指挥整个社群的行动,并且与其他雄狒狒共同保卫这个群体。
通过上面的两个例子,我们知道很多动物都有社会行为。那么,动物为什么要结群生活呢?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收集的图片和资料,得出结论:
群体生活力量大,有利于动物的取食和防御敌人,使动物群体更好地适应生活环境,维持个体和种族的生存。
进一步提出问题:是不是所有营群体生活的动物都具有社会行为呢?比如一群鱼、一群麻雀?
学生通过回忆社会行为的特征,做出回答:不是,因为他们之间没有分工与合作,只是简单的聚集在一起。
学习目标二: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教师展示有关资料和图片,学生欣赏,思考问题:群体生活的动物在分工合作时是如何做到有条不紊,彼此间一般不发生冲突的呢?他们是依靠什么进行交流的呢?
利用多媒体播放解决难点问题:群体中的信息交流。便于学生充分理解接受。
学生思考问题,分析原因,小组内交流结果,互相补充,得出结论,展示:
群体中的分工合作要随时交流信息。“禽有禽言,兽有兽语”
例如:
1、黑长尾猴发现蛇时,它会发出一种叫声,其他猴子就会仔细的审视地面。
2、雌性蛾蝶类昆虫,能分泌性外激素,来吸引雄虫。
3、蜜蜂用舞蹈来告诉同伴蜜源的距离和方向。
4、往小猪身上抹母猪尿液,母猪就会给小猪喂奶。
5、雄蝗虫用腿和翅膜摩擦发出声音,来吸引蝗虫。
6、野猪在受到惊吓时,就会扬起尾巴,在尾巴尖上打个小圈给同伴报警。
通过举例,学生思考得出结论:动物可以通过动作、声音和气味等传递信息。
教师进一步提问:动物之间的交流使群体间保持联系,共同取食和御敌。那么,人类了解动物的这些特征,有什么用呢?请同学们从教材中寻找答案。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思考后回答;人们利用昆虫间的气味通讯,如性外激素做引诱剂,可诱杀农业害虫,达到控制害虫的目的,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接下来,我们将以蚂蚁为例来探究动物间的信息交流。你仔细观察过蚂蚁吗?他们的群体生活是如何维系的呢?(总结、疑问、引出探究课题。)
1、提出问题:根据生活经验说出蚂蚁的一系列行为,列出探究问题:(下面几个可以让同学参考):
(1)蚂蚁是怎样将信息传递给同伴的?
(2)蚂蚁喜欢甜食吗?
(3)蚂蚁如何识别群体成员?
鼓励学生要善于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及时交流,和学生一起选出有探
究价值的问题。
2、作出假设:对所选的问题作出认为合理的解释。鼓励学生根据常识大胆猜测并进行科学的分析(针对蚂蚁是通过气味传递信息)
3、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展示多媒体动画)用较大的鱼缸饲养蚂蚁→在远离鱼缸稍远的地方放置食物→待侦查蚁发现食物后,在它们返回巢穴的路上放好一些小纸片,让侦查蚁从纸上爬过→待大批工蚁出动时,取走(或挪动)纸片,看看看蚂蚁么有何反应学生通过观察与生活经验,得出结论:若我们把纸片围成一个圈,那么蚂蚁就会一直转圈圈,所以蚂蚁是靠气味通讯的。
4、表达交流:各小组交流探究的过程,并进行分析,讨论反思,撰写探究报告。
教师总结:在自然界,生物之间的信息交流是普遍存在的。正是由于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存在,使生物之间的联系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生物与环境才能成为统一的整体。
(三)小结
1、动物社会行为的特征:群体内部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
蚂蚁的成员之间有明显的分工,可以分为雌蚁、雄蚁、工蚁和兵蚁。他们的智能分工也是不一样的。狒狒的分工中还存在等级现象。
动物群体生活的意义:群体生活有利于动物的取食和防御敌人,使动物群体更好地适应生活环境,维持个体和种族的生存。
2、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群体中的分工合作需要随时交流信息。动物的动作、声音和气味等都可以起
到信息传递的作用。
《第三节 动物的行为》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动物社会行为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
B、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
C、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
D、各成员之间都是用声音进行信息交流
2、下列描述中,除哪项外均与社会行为有关( )
A、同种生物的许多个体简单聚集在一起
B、群体的不同个体成员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
C、群体的不同个体之间具有一定信息交流的方式
D、群体生活有利于维持种族的生存
3、下列动物具有社会行为的一组动物是( )
①蚂蚁 ②菜粉蝶 ③苍蝇 ④蜜蜂 ⑤黑猩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④⑤
4、狒狒群中有首领,有分工。这是下列哪种行为的主要特征( )
A、繁殖行为 B、社会行为
C、捕食行为 D、先天性行为
5、在一群阿尔卑斯狒狒组成的“等级社会”中,下列关于首领狒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 B、优先选择筑巢场地
C、是雌性 D、负责指挥整个社群的行为
6、动物的行为千奇百怪,下列动物行为中,不属于动物“语言”的是( )
A、蚊叮咬人 B、雌蛾释放性外激素
C、狗撒尿做标记 D、蜜蜂的圆形舞
7、下列现象中不属于信息交流的是( )
A、母鸡“咯咯”地召唤小鸡
B、蜜蜂的各种舞蹈
C、蚊子飞行时发出“嗡嗡”声
D、昆虫分泌性外激素引诱异性前来交尾
8、不属于动物之间传递信息的是( )
A、昆虫释放性外激素
B、发现蜜源的蜜蜂“跳舞”
C、猫头鹰晚上出来抓老鼠
D、小狒狒对“首领”做出顺从的姿态
二、填空题
9、蝴蝶类昆虫的雌虫,体表的腺体能分泌吸引雄虫的物质——性外激素,性外激素是挥发
性物质,并且有特殊气味,雄虫触角上的嗅觉感受器感受到同中雌虫性外激素的气味就会飞
来同雌虫交配。
(1)性外激素和它发出的气味起到了__________作用。
(2)雄虫释放性外激素,雄虫个体感知后与雌虫交配,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
(3)请根据以上信息设计一个防治农业害虫的方案,并说明你的这种方案有什么好处?
10、甲母猪生下了一窝小猪,但因故夭折了7头,只剩下3头。乙母猪生下来了12头小猪全部存活,但乳汁分泌不足。人们为了让甲母猪代替乙母猪喂养几头小猪,往往先往这几头
小猪身上抹一些甲母猪的尿液,这样这几头小猪就能吃到甲母猪的奶汁了。某同学为了证明
甲母猪这种代育行为的确与涂抹它的尿液有关,他决定用小猪做这一个实验。
(1)实验过程:
①取10头刚出生的大小、形态____的小猪,分成A、B两组,并做上标记,A组__
头小猪。B组__头小猪。
②将A组的小猪全部涂抹上甲母猪的尿液,B组__________________。
③将A、B两组小猪________放进甲母猪的猪舍内。
④观察甲母猪的哺乳现象。
(2)实验现象及预测:
甲母猪让___组小猪吃它的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3)该同学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
课件17张PPT。说说哪些动物有社会行为?思考它们是如何生活的?第二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第三节 社会行为一、社会行为的特征白蚁群体成员有明确的分工蚁后(雌蚁)体形最大,是专职的“产卵机器”,庞
大的腹部与身体其他部分很不相称,而
且不能移动,但能产很多卵,使种族得
以延续。蚁王(雄蚁)腹部较长,个体较大,专与雌蚁交尾,
完成受精过程。兵蚁专司蚁穴的保卫,头部有钳状的大
颚结构,强悍善斗,护巢遇敌。工蚁个体最小,筑巢、肢解食物、喂养
其他各种蚁,负责移开雌蚁产下的
卵并加以照料。狒狒的群体生活1、有一个最占优势的雄狒狒,是首领。2、有下级雄狒狒、雌狒狒和幼狒狒。3、首领的优势: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
优先选择筑巢场地。4、首领的职责:负责指挥整个社群的行
为,并与其他雄狒狒共同保卫这个群
体。社会行为的特征1、群体内部形成一定的组织;2、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3、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二、群体中的信息交流交流方式有哪些?动作、声音(兽语、鸟
鸣、猴叫)、气味…… 群体中的不同动物个体之间,相互关系非常密切,随时交流信息。
动物的“语言”
动物的活动、形体姿态、声音和气味等能够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都是动物的“语言”。例如蜜蜂的信息传递。 动物的通讯方式探究:蚂蚁的通讯1、根据假设,参考课本的资料制定实验
计划,并完善它。2、实施计划,作好记录。应用提取的或人工合
成的性外激素诱杀干扰农业害虫雌雄虫之间通讯小结社会行为社会行为的概念:营群体生活;群体内部不
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
同维持群体生活。社会行为的
特征、意义内部形成一定的组织
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
有的群体形成等级群体中的信息交流:动物的动作、声音和气味
等都可以起到信息传递的
作用。动物的行为分类动物的
行为2.根据动物行为
获得的途径1.根据动物行为
的功能划分a.取食行为b.领域行为c.攻击行为d.防御行为e.繁殖行为······a.先天性行为b.学习行为随堂练习1、 在动物的社会行为中,最占优势者是( ) A、主要表现在攻击行为上总是得胜者 B、最后享用食物者 C、往往是一个雌性个体 D、负担对外战斗、保护群体者 2、下列几项动物行为中,不能起到同种个体
之间交流信息作用的是( ) A、蜜蜂的舞蹈行为 B、鸟类的各种鸣叫声 C、蜂王释放的特殊分泌物 D、乌贼受到威胁时释放墨汁 AD3、下列几种动物群体中,不具有社会行为的是 ( ) A、蜜蜂的群体 B、蚂蚁的群体
C、白蚁的群体 D、绵羊的群体
4、狗外出时走很远也不会忘记回家 的路,这是由于它出去时走不远就要撒尿,其目的是( ) A、生理活动的需要 B、留下气味做“记号” C、与其他的狗沟通信息 D、吸引异性的狗前来 DB课件17张PPT。说说哪些动物有社会行为?思考它们是如何生活的?第二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第三节 社会行为一、社会行为的特征白蚁群体成员有明确的分工蚁后(雌蚁)体形最大,是专职的“产卵机器”,庞
大的腹部与身体其他部分很不相称,而
且不能移动,但能产很多卵,使种族得
以延续。蚁王(雄蚁)腹部较长,个体较大,专与雌蚁交尾,
完成受精过程。兵蚁专司蚁穴的保卫,头部有钳状的大
颚结构,强悍善斗,护巢遇敌。工蚁个体最小,筑巢、肢解食物、喂养
其他各种蚁,负责移开雌蚁产下的
卵并加以照料。狒狒的群体生活1、有一个最占优势的雄狒狒,是首领。2、有下级雄狒狒、雌狒狒和幼狒狒。3、首领的优势: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
优先选择筑巢场地。4、首领的职责:负责指挥整个社群的行
为,并与其他雄狒狒共同保卫这个群
体。社会行为的特征1、群体内部形成一定的组织;2、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3、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二、群体中的信息交流交流方式有哪些?动作、声音(兽语、鸟
鸣、猴叫)、气味…… 群体中的不同动物个体之间,相互关系非常密切,随时交流信息。
动物的“语言”
动物的活动、形体姿态、声音和气味等能够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都是动物的“语言”。例如蜜蜂的信息传递。 动物的通讯方式探究:蚂蚁的通讯1、根据假设,参考课本的资料制定实验
计划,并完善它。2、实施计划,作好记录。应用提取的或人工合
成的性外激素诱杀干扰农业害虫雌雄虫之间通讯小结社会行为社会行为的概念:营群体生活;群体内部不
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
同维持群体生活。社会行为的
特征、意义内部形成一定的组织
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
有的群体形成等级群体中的信息交流:动物的动作、声音和气味
等都可以起到信息传递的
作用。动物的行为分类动物的
行为2.根据动物行为
获得的途径1.根据动物行为
的功能划分a.取食行为b.领域行为c.攻击行为d.防御行为e.繁殖行为······a.先天性行为b.学习行为随堂练习1、 在动物的社会行为中,最占优势者是( ) A、主要表现在攻击行为上总是得胜者 B、最后享用食物者 C、往往是一个雌性个体 D、负担对外战斗、保护群体者 2、下列几项动物行为中,不能起到同种个体
之间交流信息作用的是( ) A、蜜蜂的舞蹈行为 B、鸟类的各种鸣叫声 C、蜂王释放的特殊分泌物 D、乌贼受到威胁时释放墨汁 AD3、下列几种动物群体中,不具有社会行为的是 ( ) A、蜜蜂的群体 B、蚂蚁的群体
C、白蚁的群体 D、绵羊的群体
4、狗外出时走很远也不会忘记回家 的路,这是由于它出去时走不远就要撒尿,其目的是( ) A、生理活动的需要 B、留下气味做“记号” C、与其他的狗沟通信息 D、吸引异性的狗前来 D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