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3-14章阶段达标测试卷-2025-2026学年物理九年级全一册人教版(2024)
测试范围:第13章内能、第14章内能的利用
一、单选题
1.海南的湿地是野生动物的栖息天堂,在调节气候,净化水质,供给资源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中能调节温度主要是因为水的( )
A.密度大 B.比热容大 C.质量大 D.热值大
2.如图所示,将两个端面平整的铅块相互紧压,它们会“粘”在一起,主要原因是( )
A.分子间有吸引力 B.分子间有排斥力
C.分子间有空隙 D.分子直径很小
3.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一定增加
B.内能小的物体也有可能将热量传递给内能大的物体
C.温度越高的物体,所含有的热量一定越多
D.物体的温度不变时,物体的内能就一定不变
4.如图是口腔医生拔牙补牙所需的部分工具,拔牙过程中涉及很多初中物理知识,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取出新手套时闻到淡淡的橡胶味,环境的温度越低,味道越明显
B.使用镊子夹取棉球时,镊子的支点位于镊子尖端,属于费力杠杆
C.沾湿的棉球变得干燥,是因为棉球内的液体蒸发,属于放热过程
D.吸唾器能将唾液吸出,是因为其内部空气快速流动,使压强减小
5.小梅从比热容表中得出以下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几种物质的比热容
水 冰
酒精 沙石
煤油 铝
水银 铜
A.100g水用去一半后,其比热容变为
B.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其比热容不变
C.夏天阳光照在海上,因水的比热容较大,所以海边气温变化大
D.质量相等的铝块和铜块,升高相同的温度,铝块比铜块吸收的热量多
6.如图所示为汽油机的四个冲程示意图,按照吸气、压缩、做功、排气的顺序工作时的正确排序为( )
A.甲、丁、丙、乙 B.乙、丙、甲、丁
C.丁、乙、丙、甲 D.甲、丙、乙、丁
7.某汽油机的能量流向如图。在未来的汽车市场,零碳内燃机采用绿氢等零碳燃料,在全生命周期可实现零碳排放,未来可观。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零碳内燃机比普通内燃机更环保
B.汽车尾气中的“汽油味”越浓,说明燃料燃烧得越不充分,会降低燃料的热值
C.冬天汽车利用尾气中的余热给车内供暖,提高了燃料的利用率
D.由图可知该汽油机的效率是28%
8.《天工开物》中记载有一种自动引水灌溉工具——“高转筒车”(如图)。使用时下方转轮安装在河道中,流水驱动轮子转动,系在传动绳索上的竹筒将水从河里源源不断输送到上方农田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是一台“永动机”
B.水在输送过程中水的重力势能增加
C.流水驱动轮子转动时机械能守恒
D.该机械不符合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
9.以下四幅图中,关于能量转化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所示,过山车向下运动时是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B.图乙所示,水电站将水的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C.图丙所示,自行车运动员奋力蹬车时,人体内的一部分化学能转化为动能
D.图丁所示,汽车在刹车过程中,刹车片会发热,将内能转化为动能
10.某同学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用相同的酒精灯给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加热,温度与时间关系如图,甲、乙两种液体中有一种是水,另外一种液体的比热容小于水,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液体是水
B.北方楼房中的“暖气”可用乙液体作为介质
C.加热相同的时间,乙液体吸收的热量大于甲液体吸收的热量
D.用酒精灯给液体加热过程中,酒精的热值不断减小
二、填空题
11.冬天人们常用如图所示的热水袋来取暖,这利用了水的 大的特性。
12.清代《咏月饼诗》“入厨光夺霜,蒸釜气流液”描述了“蒸”月饼的情景。蒸月饼时,笼屉上方留出大量“白气”,“白气”是水蒸气遇冷 形成的(填物态变化),“白气”的本质是 (选填“水蒸气”“小水滴”或“小冰晶”);中秋节时空气中 弥漫着月饼的香味,“月饼飘香”是因为分子在 。
13.将质量均为100g的沙子和水分别放在两个相同瓷盘中,初始温度相同,用同一热源加热相同时间, 升温快,这是因为 ;实验中测得,水的温度升高了20℃,吸收的热量为 J[]。
14.如图,在试管里装一些水,用软木塞塞住,加热使水沸腾,水蒸气会把木塞冲开。
(1)试管内的水温度升高,这是用 的方法增加水的内能;
(2)水蒸气冲开木塞,水蒸气对木塞 ;水蒸气的温度 (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内能 (选填“减小”“增加”或“不变”),在此过程中是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塞子的
15.如图是小明家使用的太阳灶,某次用该太阳灶将、25℃的水加热到98℃,那么这些水吸收的热量为 ;若使用木柴加热这些水,假设木柴放出的热量有60%完全被水吸收,则所需要木柴的质量为 。(结果保留1位小数)[水的比热容为,木柴的热值是]
16.一壶茶水在炉火上加热,可以闻到非常浓郁的茶香,这是 现象;水温升高,其内能 (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这是通过 方式改变其内能的。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把质量为100kg,温度为20℃的水烧开,若天然气燃烧放出的热量全部被水吸收,则需要完全燃烧 的天然气。[天然气热值为,水的比热容为]
17.某油电混合动力汽车能量转化原理如图所示,当需要高速行驶或蓄电池电能过低时,内燃机就会启动,既能向车轮输送能量,又能给蓄电池充电。在某次测试中,测试前蓄电池已储存的电能为,测试中主要由内燃机提供能量,燃料的热值为,汽车以50km/h的速度水平匀速行驶了1h,受到的阻力恒为4000N,蓄电池的电能增加了10%,若在该测试中,共消耗了10kg燃料。则在此过程中汽车牵引力做功为 J,该汽车内燃机的能量转化效率是 %。
18.下图为汽油机工作时各冲程的示意图,请按要求填空。
(1)图甲的进气阀 ,排气阀 ,活塞向 运动,是 冲程。
(2)图乙的进气阀 ,排气阀 ,活塞向 运动,是 冲程,将 能转化为 能。
(3)图丙的进气阀 ,排气阀 ,活塞向 运动,是 冲程,将气体的 能转化为 能。
(4)图丁的进气阀 ,排气阀 ,活塞向 运动,是 冲程。
(5)其中图 的冲程提供动力对外做功,图 的冲程靠曲轴的惯性完成。
三、实验题
19.下面是同学们做的两个实验。请完成下列问题。
【实验一】如图甲所示,先将少许易燃的硝化棉放入透明的有机玻璃筒内,用活塞将筒口密封住,然后将活塞迅速压下,当活塞压至接近底部时,发现硝化棉起火燃烧。
(1)实验中,根据硝化棉起火燃烧的现象,可知筒内空气分子的热运动 (选填“减慢”或“加快”),这是通过 的方式改变筒内空气的内能;
(2)当活塞向下压一段距离后,手上会感到需要用的力越来越大,这表明分子之间存在 (选填“引”或“斥”)力,这种力随着分子之间的距离减小而 。
【实验二】在完成了扩散现象实验后,为了进一步探究扩散现象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如图乙所示,用两支相同的针筒分别抽取体积相同的水和酒精,然后再缓慢地抽取等量的红墨水后迅速用橡皮帽塞紧针头,观察针筒中液体颜色变化的快慢。
(3)扩散现象的本质是分子在不停地做 运动,该实验可能探究的问题是 。
20.在探究“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中,小东所用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实验中要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加入 (选填“质量”或“体积”)相同的液体a和b。
(2)选用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给a和b两种液体加热,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 (选填“加热的时间”或“升高的温度”)来反映吸收的热量。
(3)实验过程中,如果让a和b吸收相同的热量,就要通过比较 (选填“加热的时间”或“升高的温度”)来判断物质的吸热能力。
(4)小东利用合理方法进行实验并收集数据后,描绘了液体a和b的温度—时间图像如图乙所示,则液体 (选填“a”或“b”)吸热能力强,因此冬天如果想自制暖手袋,应选液体 (选填“a”或“b”)作为供暖物质,其效果更佳。
(5)上述实验中,主要用到的科学探究方法有 和 。
21.如图所示,物理学习离不开动手实验,一位同学做的如下几个小实验:
(1)图甲,手持自制气压计从泰山山脚走到山顶,玻璃管内液面会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2)图乙,用注射器抽取适量的水,用手指堵住注射器孔,然后用力推入活塞,发现水很难被压缩,说明 ;
(3)图丙,活塞压缩空气,硝化棉燃烧,这个过程与汽油机的 冲程原理相同;
22.小梅同学进行“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现象”和“比较不同燃料燃烧时放出的热量”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
(1)“比较不同燃料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应选择 两图进行实验:“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现象”,应选择 两图进行实验;
(2)除了图中已经呈现的器材,你认为两个实验都还要用到的其它测量工具是 ;“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现象”实验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
(3)“比较不同燃料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实验是通过 来反映燃料放出热量的多少,“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现象”实验是通过 来反映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两空均选填序号)
①燃料质量 ②吸热物质的质量 ③加热时间 ④温度计示数的变化
四、计算题
23.学校开展以“给父母送上一道家常菜”为主题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小红在妈妈指导下走进厨房进行劳动实践。如图所示,小红用密闭的电热锅烧水炖制鲫鱼汤,已知锅内汤的质量为,汤的初温为,电热锅每分钟产生的热量,且全部被汤吸收,汤的比热容为,则10分钟后汤的温度上升到多少摄氏度?
24.2025年3月30日00时05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十六号送入预定轨道。该火箭使用的液氧煤油发动机推力为10kN,燃料混合比为煤油:液氧=(质量比),航天煤油热值为,比冲为。“比冲”是衡量火箭引擎燃料的能量利用效率的一种标准量,它是火箭产生的推力乘以工作时间再除以消耗掉的总燃料质量(推力单位是牛顿,时间单位是秒,质量单位是千克)。
(1)若一级火箭携带120吨煤油,这些煤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多少J?
(2)若煤油完全燃烧释放热量的被发射台水冷系统吸收,能将1千吨的水加热升温多少摄氏度?[,已知当地大气压为1标准大气压,结果保留整数]
(3)液氧煤油发动机在起飞阶段工作18秒,消耗煤油的质量是多少吨?
《第13-14章阶段达标测试卷-2025-2026学年物理九年级全一册人教版(2024)》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A B D D D B B C B
1.B
【详解】水的比热容较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他物质相比,在吸收或放出相同热量时,水的温度变化相对较小;在湿地环境中,白天,水吸收热量但温度升高得不多,能使周围环境温度不会过高;夜晚,水放出热量但温度降低得也不多,能使周围环境温度不会过低,从而起到调节温度的作用;而密度大、质量大、热值大这些特性,都不是水调节温度的主要原因,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A
【详解】将两个端面平整的铅块相互紧压,铅块表面分子之间的距离减小,表现为分子间引力作用,它们会“粘”在一起,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B
【详解】A.外界对物体做功,若没有转化为内能,则物体的内能不会增加,故A错误;
B.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内能小的物体如果温度高于内能大的物体,也有可能将热量传递给内能大的物体,故B正确;
C.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物体含有多少热量,故C错误;
D.晶体熔化过程,吸收热量,内能增加,但温度不变,故D错误。
故选B。
4.D
【详解】A.分子的热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快,味道越明显,温度越低,分子热运动越慢,味道越不明显,故A错误;
B.镊子的支点位于图中镊子的下端,故B错误;
C.沾湿的棉球变得干燥,棉球内的液体变为气体而蒸发,蒸发吸热,故C错误;
D.流速大的位置压强小,吸唾器通过快速流动的气流,使管道内的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从而将唾液吸出,故D正确。
故选D。
5.D
【详解】A.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100g水用去一半后,种类和状态没有变,所以比热容不变,仍为4.2×103J/(kg·℃),故A错误;
B.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同一物质发生物态变化后,比热容一般会变,例如水和冰,故B错误;
C.水的比热容较大,根据吸热公式可知,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时,温度变化量较小,所以海边气温变化小,故C错误;
D.质量相等的铝和铜,升高相同的温度,因为铝的比热容大于铜的比热容,根据吸热公式知,铝吸收的热量多,故D正确。
故选D。
6.D
【详解】根据每个冲程的气门状态、活塞运动方向判断冲程类型:
甲图:进气门打开,排气门关闭,活塞向下运动,判断为吸气冲程;
乙图:两个气门都关闭,火花塞点火,活塞向下运动,判断为做功冲程;
丙图:两个气门都关闭,活塞向上运动,判断为压缩冲程;
丁图:排气门打开,进气门关闭,活塞向上运动,判断为排气冲程;
因此,按照“吸气、压缩、做功、排气”的顺序,正确排序为甲、丙、乙、丁,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7.B
【详解】A.内燃机在排气冲程排出的废气有未燃烧的燃料和产生的二氧化硫等污染物,而零碳内燃机几乎没有污染物,因此零碳内燃机比普通内燃机更环保,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热值是燃料本身的一种特性,只与燃料本身决定,和燃料的质量、放出热量的多少、燃烧是否充分、温度高低无关,故B错误,符合题意;
C.冬天汽车利用尾气中的余热给车内供暖,使汽车发动机产生的热量再利用,提高了燃料的利用率,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热机效率是指有效利用的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的比值,由图可知,输出有用机械能所占比例为100%-36%-30%-6%=28%
即该汽油机的效率为28%,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B
【详解】A.“高转筒车”转动时,需要水能提供动力,如果没有水能,它将不能转动,因此不是“永动机”,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知,世界上不存在“永动机”,故A错误;
B.水从河里被输送到上方农田的过程中,高度增加了,水的重力势能增加,故B正确;
C.流水驱动轮子转动时有一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机械能减小,故C错误;
D.任何能量的转化都符合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因此该机械符合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故D错误。
故选B。
9.C
【详解】A.图甲中,过山车向下运动时质量不变,高度减小,重力势能减小,速度增大,动能增大,是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故A错误;
B.图乙中,水力发电,是将水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故B错误;
C.图丙中,自行车运动员奋力蹬车时,消耗了自身化学能,而自行车速度增大,动能增大,所以是人体内的一部分化学能转化为动能,故C正确;
D.图丁中,汽车在刹车过程中,刹车片会发热,是通过摩擦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D错误。
故选C。
10.B
【详解】A.另外一种液体的比热容小于水,所以加热相同时间,水与另外一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根据得,水的温度变化较小,如图可知,当两种液体同时加热一分钟时,甲液体温度变化明显,故甲液体不是水,乙液体才是水,故A错误;
B.北方楼房中的“暖气”应用比热容大的液体作为介质,比热容大,相同条件吸热放热都多,才有利于维持室内温度在一定范围,达到供暖的目的,乙液体是水,故用乙液体作为介质,故B正确;
C.在其他条件相同,加热相同的时间,因为加热时间反映物体吸热多少,所以乙液体吸收的热量等于甲液体吸收的热量,故C错误;
D.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酒精灯中酒精燃烧的过程中,酒精的热值不变,故D错误。
故选B。
11.比热容
【详解】冬天人们常用热水袋取暖,这利用了水的比热容大的特性。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相同质量的水与其他物质相比,降低相同温度时能放出更多的热量,从而提供更持久的保暖效果。
12.
液化
小水滴
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详解】[1][2]“白气”是高温水蒸气上升时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
[3]香味扩散属于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13. 沙子 沙子的比热容比水小 8.4×103
【详解】[1][2]沙子的比热容比水小,质量相同的沙子和水,加热相同的时间,即吸收相同的热量,沙子升温快。
[3]水吸收的热量Q吸=c水m水Δt=4.2×103J/(kg·℃)×0.1kg×20℃=8.4×103J
14.(1)热传递
(2) 做功 降低 减小 机械能
【详解】(1)用酒精灯加热水的过程中,水从酒精灯火焰上吸收热量,水的温度升高,这是用热传递方法增加了水的内能。
(2)[1][2][3][4]水蒸气冲开木塞,水蒸气对木塞做功。水蒸气对木塞做功时,自身的内能转化为木塞的机械能,所以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因为内能与温度有关,温度降低,所以水蒸气的内能减小。在此过程中是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塞子的机械能。
15. 2.1
【详解】[1] 水的质量为m =50 kg,水的初温为t =25 ℃,末温为t =98 ℃,水的比热容为c=4.2×10 J/(kg·℃)。
水吸收的热量为
[2] 木柴热值为1.2×10 J/kg,木柴放出的热量有60%完全被水吸收,则所需要木柴的质量为
16.
扩散
增大
热传递
1.12
【详解】[1]闻到茶香,这是扩散现象,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3]当物体的状态和质量均不变时,温度升高,内能增加。一壶茶水在炉火上加热,水温升高,其内能增大,该过程是炉火的热量转移到水,所以是通过热传递改变水的内能的。
[4]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即水的末温为100℃,水吸收的热量为
天然气燃烧放出的热量全部被水吸收,即
由得,需要完全燃烧天然气的体积为
17. 50
【详解】[1]汽车水平匀速行驶,牵引力和阻力二力平衡,大小相等,则牵引力大小为
汽车匀速行驶的路程为
汽车牵引力做功为
[2]在此过程中共消耗了10kg燃料,燃料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为
蓄电池增加的电能为
该汽车内燃机的能量转化效率是
18.(1) 打开 关闭 下 吸气
(2) 关闭 关闭 上 压缩 机械 内
(3) 关闭 关闭 下 做功 内 机械
(4) 关闭 打开 上 排气
(5) 丙 甲、乙、丁
【详解】(1)[1][2][3][4]图甲中,进气阀打开,排气阀关闭,活塞向下运动,为吸气冲程。
(2)[1][2][3][4][5][6]图乙中,进气阀和排气阀均关闭,活塞向上运动,为压缩冲程,此冲程消耗机械能,得到内能,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3)[1][2][3][4][5][6]图丙中,进气阀和排气阀均关闭,活塞向下运动且火花塞点燃,为做功冲程,此冲程消耗内能,得到机械能,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4)[1][2][3][4][5][6]图丁中,进气阀关闭,排气阀打开,活塞向上运动,为排气冲程。
(5)[1][2]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即图丙的冲程提供动力对外做功,除了做功冲程以外其余三个冲程都是靠曲轴的惯性完成的,即图甲乙丁的冲程靠曲轴的惯性完成。
19.(1) 加快 做功
(2) 斥 增大
(3) 无规则 扩散现象的快慢是否与液体的种类有关
【详解】(1)[1][2]将活塞迅速压下,当活塞压至接近底部时,硝化棉起火燃烧,向下压活塞时,活塞对筒内空气做功,活塞的机械能转化为筒内空气的内能,是用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此时筒内空气内能增大,温度升高,空气分子的热运动加快。
(2)[1][2]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当活塞压下时,空气分子间的距离减小,筒内空气分子间斥力增大,导致手上会感到需用的力越来越大。
(3)[1]扩散现象是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现象。当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即扩散,它发生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之间,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直接体现。
[2]用两支相同的针筒分别抽取体积相同的水和酒精,然后再缓慢的抽取等量的红墨水后迅速用橡皮帽塞紧针头,观察针筒中液体颜色变化的快慢。此时其它条件相同,液体种类不同,因此可探究分子运动快慢是否与液体的种类有关。
20.(1)质量
(2)加热的时间
(3)升高的温度
(4) b b
(5) 转换法 控制变量法
【详解】(1)根据比较吸热能力的方法,要控制不同物质的质量相同(不同物质密度不同,根据m=ρV,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不同),故实验中要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加入质量相同的液体a和b。
(2)选用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给a和b两种液体加热,由转换法可知,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加热的时间来反映液体吸收的热量。
(3)实验过程中,如果让a和b吸收相同的热量,就要通过比较升高的温度来判断物质的吸热能力;吸收相同热量后,温度升高得多的吸热能力差。
(4)[1]根据液体a和b的“温度-时间”图像知,加热相同时间,b升温小,则b液体吸热能力强,比热容大。
[2]根据Q=cmΔt,在质量和降低的温度相同时,b放热多,因此冬天如果想自制暖手袋,应选液体b作为供暖物质,其效果更佳。
(5)[1][2]上述实验中,通过加热时间的产的长短来比较液体吸热的多少,用到了转换法;实验时,控制液体质量相同、加热时间相同、比较升高的温度,或者控制液体质量相同、升高的温度相同、比较吸收的热量(加热时间),主要用到了控制变量法。
21.(1)升高
(2)分子之间有斥力
(3)压缩
【详解】(1)因为大气压随海拔的升高而减小,从泰山山脚走到山顶,外界大气压减小,而瓶内空气压强不变,在瓶内气压的作用下,会有一部分水被压入玻璃管,所以玻璃管内液面会升高。
(2)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水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之间有斥力。
(3)在活塞压缩空气的过程中,活塞对空气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空气的内能,使空气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硝化棉的燃点,硝化棉燃烧。这与汽油机的压缩冲程原理相同。
22.(1) 甲乙 甲丙
(2) 天平 秒表
(3) ④ ③
【详解】(1)[1]根据控制变量法,“比较不同燃料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应保持被加热的物质相同,改变燃料的种类,因此应选择甲乙两图进行实验。
[2]根据控制变量法,“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现象”,应使燃料种类相同,改变被加热的物质,因此应选择甲丙两图进行实验。
(2)[1]在两个实验中,烧杯中的液体都必须质量相等,所以,两个实验都还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是天平。
[2]“比较不同燃料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实验中,不需要测量时间,“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现象”实验中,需要每隔一定时间记录一次液体的温度,所以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秒表。
(3)[1][2]根据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可知“比较不同燃料燃烧时放出的热量”是通过比较被加热液体升高的温度,即温度计示数的变化来反映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现象”实验是通过加热时间来反映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
23.102℃
【详解】汤10min吸收的热量
设汤的末温为t,根据热量计算公式 Q吸 = m c Δt,代入数据可得
解得t=102℃。
因电热锅是封闭的,气压高于1标准大气压,所以汤的温度为102℃。
24.(1)
(2)61
(3)
【详解】(1)这些煤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
(2)煤油全部燃烧放出的热量中有 5% 被水吸收,则水吸收的热量
由可知,能将1千吨的水加热升温
(3)由题意可知,发动机推力
比冲
“比冲”是火箭产生的推力乘以工作时间再除以消耗掉的总燃料质量,即
解得消耗总燃料的质量是
燃料混合的质量比为煤油:液氧=,即
解得消耗总煤油的质量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