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七单元第二章第二节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资源包【教学设计 +课件PPT17+练习 +素材 】 (1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鲁科版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七单元第二章第二节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资源包【教学设计 +课件PPT17+练习 +素材 】 (1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6-08-17 21:30:22

文档简介

《第二节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动物行为中,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A、大山雀偷喝牛奶 B、蚯蚓走迷宫
C、猕猴做花样表演 D、母狼哺育刚出生的小狼
2、有一音像店的老板养了一只狗,天天听着腾格尔的《美丽的草原可爱的家》这首歌,渐渐地这只狗也会唱这首歌了,只要音乐响起便抬起头,跟着节律高声嚎叫,狗的这种行为属于( )
A、社群行为 B、繁殖行为 C、后天学习行为 D、先天性行为?
3、传说公元前202年,项羽逃到乌江边,看见张良用蚂蚁排成“霸王自刎乌江”六个大
字,气得拔剑自刎。蚂蚁能按照人的设计围成大字,此行为是动物的 ( )
A、学习行为 B、节律行为 C、取食行为 D、防御行为?
4、黄鼬在遇到敌害追击时会释放一种“臭气”,利用这种气体将敌害“击退”或“击晕”。该行为属于( )
A、先天性、攻击行为 B、先天性、防御行为
C、后天性、防御行为 D、后天性、攻击行为
5、下列动物中,学习能力最强的是( )
A、蚯蚓 B、大山雀 C、马 D、黑猩猩
6、下列几种动物行为中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A、红雀喂金鱼 B、野鸭的迁徙 C、鹦鹉学舌 D、蜘蛛结网
7、动物先天性行为的控制因素是( )
A、环境因素 B、后天学习所得 C、遗传物质 D、亲代训练
8、下列有关动物行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 B、后天性行为是动物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C、动物的行为都是从亲代继承获得的 D、动物的本能是先天性行为
9、下列哪一项不是动物行为的特点( )
A、都是一个运动、变化的动态过程
B、同生活环境密切相关,对个体生存和种族延续有重要作用
C、都是动物生来就具有的,由体内遗传物质控制的
D、都是神经系统、感觉器官、运动器官和激素协调作用的结果
10、下列属于先天性行为的一组是( )
A、蚂蚁搬家、大雁南飞、孔雀开屏 B、猫捉老鼠、尺蠖拟态、鹦鹉学舌
C、蜘蛛结网、公鸡报晓、惊弓之鸟 D、蚯蚓走迷宫、黄牛耕地、老马识途
11、蚂蚁搬家、鸟类筑巢、蜘蛛织网、蜜蜂采蜜,这些复杂行为的解释是( )
A、聪明 B、本能 C、学习 D、奇怪
12、一只失去雏鸟的美国红雀,一连几个星期总是给鱼池里浮到水面求食的金鱼喂它捕来的昆虫,就像喂自己的雏鸟一样,这属于( )行为
A、先天性 B、后天学习 C、取食 D、帮助
二、填空题
12、明明观察了黄蜂的生殖:当黄蜂交尾后,雌黄蜂便在沙土中挖了一个穴道,穴道末端扩
展位小室。然后,雌黄蜂飞出去猎获毛虫或蜘蛛,用其尾刺将猎物麻醉后带回穴道内的小室。随后在小室内产下一个卵,并将穴口用沙土封闭后飞走,由卵孵化成的幼虫即以亲代贮存的猎获物为食,直至发育成成虫后,才挖一下洞口,从穴道中爬出来。子代黄蜂虽然从来没有见过其亲代是如何完成这些程序的,但它发育到一定时候却能重复亲代所完成的同样程序。
黄蜂的生殖行为是___________________(填“先天性行为”或“后天性学习行为”)。
判断的依据是 。
黄蜂的生殖行为是由 决定的。
小明还观察了一窝蜜蜂,发现蜜蜂有明确的分工,有一只蜂王,少数雄蜂和大量的工蜂,这说明蜜蜂是具有 行为的昆虫;小明还发现,当一只工蜂找到了蜜源后,会跳起“8”字舞蹈招来伙伴,这说明蜜蜂群体中存在着 。
(4)小明研究黄蜂和蜜蜂行为的方法,属于 法。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6 DACBDC 7-12 CCCABA
二、填空题
12、(1)先天性行为 先天具有,不需要通过学习获得
(2)遗传物质 (3)社群 信息交流 (4)观察
《第二节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说明这些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2、运用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探究动物行为的成因。
3、通过分析各种资料,学生能够学会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二)能力目标
1、尝试制定探究计划,编写探究报告。
2、认同人类学习和自身学习的重要性。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参加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意识。
2、通过活动使学生更亲近大自然,亲近动物,增强热爱动物的美好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
1、说出动物行为的类型、特点以及对动物的生存或繁衍的意义。
2、举例说出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及其特点。
难点:动物的学习行为。
教学媒体
挂图,视频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引入“身边事”,炎热的夏天,家养的母鸡不下蛋了,却还整天卧在窝里不动;将刚出生的小猫和母猫分开,并将小猫和老鼠放在一起喂养,这样长大的猫却不会捕捉老鼠。分析这两种现象是怎么一回事?
二、讲授新课
(一)、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展示一些先天性行为的图片,尝试让学生归纳总结什么是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教师总结: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
先天性行为(本能)的特点:
(1)与生俱来、有固定模式的行为;
(2)不需要经过后天的训练就能形成反射性活动;
(3)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即可完成;
(4)是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而由遗传固定下来的对个体和种族的生存有重要意义的行为。
教师总结: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学习行为的特点:
生来没有的,没有固定的模式的行为;
要经过后天的学习而获得。
资料分析
屏幕展示:蚯蚓走迷宫
提出问题:蚯蚓后来为什么直接爬向潮湿的暗室?
屏幕展示:母袋鼠和幼袋鼠
提出问题:刚出生的袋鼠为什么会自己爬到母袋鼠的腹部吃奶?
3、屏幕展示:小鸟喂鱼
提出问题:为什么小鸟会喂鱼呢?
4、屏幕展示:大山雀喝牛奶
提出问题:为什么其他大山雀也学会了偷喝牛奶?
5、屏幕展示:黑猩猩用树枝取食
提出问题:为什么黑猩猩会用树枝取食?
经过观察,阅读课本内容,讨论课本问题。
(二)研究一种动物的行为
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观察法和实验法,以及这两种办法的结合。
探究:
桑蚕的取食行为
探究的步骤: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制定计划
讨论和完善计划
实施计划
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制定计划
实施计划
分析结果,得出结论